师风师德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21:28: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师风师德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师风师德建设

混编师资师风师德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组建混编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本文对ICT专业背景下校企合作中混编师资队伍的师风师德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ICT;师风师德建设

一、ICT专业中混编师资队伍面临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精神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各级领导、一线教师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工作中努力实干,对党中央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和号召作出积极响应,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积极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需要大量合格的从业资格者。国内一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已经与华为、中兴等优秀企业共同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学生培养。校企双方共同派出一线教师,组成混编师资队伍,共同担任课程授课、实训室建设、专业规划、专业发展等具体工作。ICT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派出的老师都行业里的能工巧匠,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带进了课堂,弥补了校内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欠缺。同时,通过课堂听课,课外交流等方式,校内老师又将自己的授课经验分享给企业教师,双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然而,混编师资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队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双方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少数教师在思想上出现懈怠的情况,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士气,打击了其他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一起以来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实现教师队伍优化、合格人才培养、办学内涵提升的重要措施。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态度和价值观,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师风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首位。党的的胜利召开,标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展,将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实处,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是将精神落实到实处的践行者。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提高混编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

二、提升混编师资队伍的途径

1、提升混编师资队伍的凝聚力。师资队伍的凝聚力是教师工作体现出来的合力,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凝聚力会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团队内部缺乏凝聚力,工作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就将无从谈起。所以,首要工作应是统一思想,坚持团结合作,增加整体合力,形成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双方教师的存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2、提升混编师资队伍对教育的神圣感。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的变化,部分教师甚至失去了“教师是最神圣职业”的观念,日常工作中不讲奉献,只讲获取。部分教师甚至将工作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在工作的过程中只为自己着想,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存在的这种功利意识泛滥的情况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师德师风,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教育。3、提升混编师资队伍责任感。指出,学生的成才和身心健康容不得教师的半点疏忽,身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责任心,才能让学生顺利成才。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的各项工作中体现。老师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反之,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敷衍了事,那么“教书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将于事无补。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论文

1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谓科学技术需要长久的学习与总结才能有所建成,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当然技术人员最初的知识还需要广大人民教师的培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素质出现了很多问题,小到人民群众,大到一些国家领导,为了让这些现象不再成长,培育好当前新一代的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中小学老师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具有优良的师风师德,那么什么样的师风师德才是当代中小学老师应具有的标准呢?

关键词:教师;师风师德;标准

一、当代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现状

所谓师风师德就是老师要关心学生、爱学生、在学生需要老师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去帮助学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些报道指出某些道德素质极差的老师猥亵儿童的现象。个人认为此现象并不是媒体的夸大也不是个人的泛泛而谈。还有一些报道指出一些小学老师认为小学生没有羞耻感,为了给学生们上生理课,让学生们不管男女都裸体出现在老师面前,前不久就有报道指出一名老教师觉得一名农村学生很可怜然后给他去送一些物资,结果物资送到之时他却将他送物资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导致大量的人员对此学生关注,最终此学生受不了网友的曝光和别人的眼光喝几家农药自杀。因此在瓷片文章里,小编就要对如何展现师风师德建设作出探讨,给广大人民中小学教师一个标准。

二、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流传至今有很多诗句都是借来歌颂教师的:唐代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代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斯大林的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老师必须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高尚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无私奉献的伟大,还应该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新一代的接班人,才能培育出不拜金不虚伪的“人才”。如此做老师才能说自己问心无悔,捧心而来,不带半根草而去。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并能够尊重自己接触的学生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也拥有高尚的情操,对此老师应该用一颗热诚的心去教育学生使得学生和老师双赢,使得教育事业在教育界发挥最大的效率。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会爱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不理不睬,对学生不予帮助不是一名好老师,虽然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倘若老师不注重自己的自我修养和专业知识的巩固,自然学生也不会尊重自己的老师,也会对学习起不来兴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着微妙的联系,很多中小学学生对很多老师都有着惧怕的心理,在课堂上小心翼翼一直紧绷着神经,完全没有轻松教育的氛围,下课学生见到老师也像老鼠见到猫似得远远地就躲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学着去宽容学生,当然教师的宽容不是绝对的宽容,老师应该在一些方面严有度,松有力,这样才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心里去认可你、去尊重你、愿意去学习你传授的知识。例如,我有一朋友是女性老师,她主张严师出高徒,但是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而且她所教的中小学生也极具有叛逆心理,常常在课堂上顶撞她导致课堂进度拖延,课后不仅有一些学生叫她灭绝师太而且还有一些学生向校长报告要求换老师,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事与愿违,所以说不管怎么样老师都应该抓住师生之间关系的“度”,使得身心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达到教育效果。

查看全文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

[摘要]为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引入协同学理论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协同学理论的视角,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多环节、协同有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多角度、形式丰富的师德培训体系,联合正向与反向激励、建立健全考评和奖惩机制,倡导包容共存精神,形成多元协作的监督系统,为高校师德建设展开长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协同学理论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点,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的保障。2017年11月20日,教育部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建立高校师德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体现在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参与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需要教师培育机制、宣传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各部分协调运行、融合发展。本文借助协同学理论为视角,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探索。

一、将协同学理论引入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协同学是由西德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理论。协同学理论也称为“协同学”或“协同论”,其基本含义如下:一是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1]二是竞争是协同的基本概念,与生物进化论相似。竞争、协同同时并存于系统运行之中,没有竞争,则无所谓协同;没有协同,则竞争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三是系统各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2]首先,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高校更注重多部门、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其次,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有利于高校构建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校内各部门工作步调一致,密切协作,在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育人质量。在协同学理论的指导下,师德建设中的各个主体相互配合,师德建设的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使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现路径的研究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优化需要各部分、各主体的协作、各子系统的和谐发展,这是师德建设的前提,也是师德建设的内涵,最终达到促进高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的效果。

二、协同学理论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面临的挑战

查看全文

学校师德建设年实施意见

全体教职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教育局《关于开展“讲礼仪,塑形象,重规范,促工作”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现就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高尚师德、模范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努力营造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塑造我校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我校“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认识、高扬正气、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扎根南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师德精神的教师队伍。

查看全文

学校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

全体教职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府发〔2009〕11号)和教育局《关于开展“讲礼仪,塑形象,重规范,促工作”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弘扬师德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现就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高尚师德、模范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努力营造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塑造我校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我校“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认识、高扬正气、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扎根南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师德精神的教师队伍。

查看全文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师德建设的融合

摘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同为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研究提出,可在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同时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师德氛围环境,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加强基层组织管理,实现基层组织学习监督、考核评比、关怀激励与师德建设的制度融合;依托基层党建载体与方式方法的创新,拓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使基层党建与师德建设互动统一,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师德师风;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作为全员育人的主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教育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3]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同为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而言,应统一目标、协同推进;也可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视角拓展师德师风建设思路、丰富师德师风建设载体,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推进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增进师德师风教育成效

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首要功能,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基层党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在高校基层战斗堡垒中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教风学风、师德师风,“把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面旗帜插到每一个课堂,插进每一名师生心中”。因此,理论学习在教师思想中扎根、教师将理论学习成果在实践中运用,使得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方向更加明晰、内容更加明确、作用更加具体。依托学习型党组织构建来加大师德师风教育的广度、深度、力度,可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师德氛围环境,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从而增进师德师风教育成效。1.通过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教育针对性。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新要求,理论学习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内在动力。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组织生活安排中来,将组织专题学习深化到师德师风教育中去,引领广大教师党员深刻理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明确认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肩负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能够提高师德师风教育的针对性,强化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加强政治引导,抓好理论学习,做好思想疏通。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学习、党课学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强化教师理论武装,及时解答教师思想关切和理论困惑,着力提高教师思想理论素养,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基层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长期坚持、发挥长效,增进效果;及时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科学水平与建设实效。2.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优化师德氛围。师德高尚、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教师队伍、党员队伍始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基层党组织应以弘扬高尚师德为契机,营造重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良好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凝聚人心、凝结共识、凝练智慧上的组织优势,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师德建设理论研讨、师德建设主题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党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敬业、勤业、乐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要将师德师风情况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相结合,将治学严谨、潜心育人的师德模范评选与爱岗敬业、率先垂范的党员先进人物树立相结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党员评优评先的重要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四有”教师,营造基层党组织内外崇尚师德、学习先进、争当楷模的良好氛围。3.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双向融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围绕中心抓党建”,“潜心教学德育人”。加强师德建设要与促进中心工作相结合,与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目标完成相统一,落实到教师个人能力提升上;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应不断激发教师党员的工作热情、助力教师党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能力,使党员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业务精英,其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和谐统一、融合促进。在基层组织范围内,要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提升两手抓、两手硬,始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相融合,理论学习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业务提升增进教育教学实践。一方面,要坚持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党组织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互融互促,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结合学习型基层组织构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识水平、丰富实践经历,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观摩、讨论、竞赛平台,开展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创造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基层组织管理,促进基层党建与师德师风的制度结合

查看全文

教育局师德建设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高尚师德、模范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努力营造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塑造我县教育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全县“师德建设年”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认识、高扬正气、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人民满意”的*县师德精神的教师队伍。

依法执教方面: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总书记20*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规定。

思想素质方面:牢固确立服务意识,具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五种职业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查看全文

工会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摘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工会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群团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相关责任部门和组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推动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务之急,也正当其时。

[关键词]工会;师德师风建设;群团改革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习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升师德、改善师风,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近年来,教育工会在维护教师权益、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师德规范难以落实;各级教育工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形势与新任务。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发展的视角探讨新时期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以高校为例,调查分析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以群团改革为背景,探讨工会增强师德师风建设职能的契机;最后,基于工会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阵地优势,提出工会增强“存在感”和参与度、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高校为例

2016年7月至9月,笔者借助问卷网平台的技术手段就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开展了一项小型问卷调查,回收来自上海、沈阳、合肥等地的答卷共计231份。其中高校教师答卷171份,高校工会专职工作人员32份,其他人员28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高校工会介入师德师风建设的程度较高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工会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承担着“使职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的责任。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更加明确地规定,工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近年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文件一再强调,要发挥教育工会的作用。教育工会参与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它的法定职责与社会职能,也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调和倡导的。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其学校的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有“很高”(26.84%)和“较高”(52.38%)的参与度。并且,教职员工选择“很高”和“较高”的比例(78.95%)与工会工作人员的比例(81.25%)相差不大。这说明,高校工会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和举措,确实从作为实施方的工会工作人员传递或影响到作为实施对象的广大教职员工。只有一成的受访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与工会无关,是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有趣的是,关于高校工会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问题,工会工作人员与教职员工的回答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一位工会工作人员持“无关论”,但有14.62%的教职员工选择了“无关论”。这说明,一方面高校工会应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有所作为已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另一方面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仍有待提升。关于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师德建设未能形成长效机制”,选择最少的是“教师自律意识不够强”。关于工会在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的特殊作用,笔者提供的所有选项都有超过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认同,从多到少依次是师德宣传、师德教育、师德保障、师德奖惩、师德监督和师德考核。因而,从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来看,应当更加注重构建工会参与其中的长效机制。(二)高校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发展方面的特殊优势还未充分彰显调查发现,高校工会近年来发挥优势,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教师提升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方面,高校工会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发挥了促进作用。有超过两成的受访者选择成效“非常显著”,将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比较显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被问及工会进行师德教育的特殊优势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能够提供交流平台”和“寓教于乐,施教于无形”;选择“亲近教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相对较少;选择“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有权威性和号召性”的更是不到三成。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和工会工作人员中,选择“师德师风建设中工会处于配角位置,难以发挥作用”的达到了75.32%;选择“师德师风建设中工会无从入手,没有能力发挥作用”的占13.85%。当前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内容片面、方法单一、与教师专业活动、专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如果只注重呼唤教师的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而疏忽引导教师获得相关能力去践履责任和做出奉献,那么这样的师德教育就是空泛无力的,也不可能有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三)教职工期待提高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发挥工会在尊重和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方面的作用受日益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关切和利益诉求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常态”。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嬗变,师德精神的断层和师德理想的迷失,导致师德的外在制约力和内在约束力相对脆弱,迫切要求改革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当问及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时,将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教育价值观多元并存”,将近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师德建设主体不明确”,三成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学校师德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最少选择的是“教师道德自律意识不够强”。这表明,一方面广大教师对自身的道德水平有着较为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应当更加注重价值引领而不是规制约束,应当尊重教师的主体积极性而不是仅仅把教师视为对象,应当更多地依靠治理而不是管理。那么,工会如何加强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转型升级呢?关于工会的定位,有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参与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工会最应该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关于高校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目标,有28.7%的受访者选择“提升职业幸福感”,26.53%选择“提升职业责任感”,27.73%选择“提升职业认同感”,20.04%选择“提升职业荣誉感”。尽管这些备选项几乎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关注,但职业幸福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更多地依靠教师作为主体的作为,而职业荣誉感的提升则有赖于教师作为对象的塑造,这表明广大教师更愿意借助工会的组织力量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关于工会帮助或引导教师的优势作用,“敬业爱生,诲人不倦”“诚实守信,恪守学术规范”“自尊自律,清廉从教”“热心公益,服务大众”都获得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的认同,选择“爱国守法,拥护党的领导”的相对较少,但也有四成之多。关于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受访者认同的选项依次是“关心教师生活”“维护教师权益”“改善工作环境”“选树师德典型”“开展文体活动”,选择最少的是“举办师德培训”,但也占了近一半的比重。在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式上,受访者对问卷选项表达了同等程度的认同,这恰恰表明了工会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广大教职员工对工会在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期待、有信心。

二、群团改革背景下工会强化师德建设职能的新要求和新契机

查看全文

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索

摘要:为了加强师德建设,文章以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为例,围绕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提升,深入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以及师德师风建设所取得的新成效。

关键词:师德师风;“双提升”式师德建设工作模式;师德优先制

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是师德建设的目标和方向[1]。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分别从教育引领、实践体验、师德弘扬、日常监督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着力引导,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深入调研,明确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院深入调研,认真梳理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①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对师德建设的制度性安排不到位;②不同程度地存在单纯强调教师个人发展、不注重师德对学生的影响的偏向;③对师德的评价也存在重教学科研成果、轻服务学生的倾向;④对先进师德事迹表彰和弘扬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对良好师德的足够尊重;⑤对违反师德的事故处理不及时,没有引起强力警示。

二、强化践行,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