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12:48: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医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区医生论文

竞职社区主任发言材料

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竞聘岗位、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我叫,竞聘的岗位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赤诚之心服务基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二、结合任期工作经历,具体谈谈竞聘优势;三、围绕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谈谈工作设想。下面逐一向大家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个人简历

我,中共党员,年8月从省卫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分配在旧县卫生院从事内科工作。年8月调入街道卫生院。年12月被聘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竞聘优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这句话激励着我斗胆一试,参与竞聘,以实现人生价值。自工作以来,几次辗转,从内科到精神科再到全科,从儿保医师到心电图到社区实践指导,每一次地域的变迁和工作变化,对我人生阅历的增长华考资培训,承担全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指导工作;年—年完成杭师院临床专科和本科函授班培训学习;年被评为县“第二届十佳社区医生”;年国家一级杂志一篇并获卫生局优秀论文奖;年—年在二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查看全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于2018-11-04,采用“家庭医生”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建库至2018年)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文献。由于“家庭医生”一词是国家有关文件中统一使用的服务名称,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处室的处室名称,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较为广泛,且与以往使用的“责任医生”等词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本研究使用“家庭医生”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研究,包括对政府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在居民的医疗费用、卫生服务利用、就诊选择等方面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估;(2)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27种期刊和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中国全科医学》。排除标准:(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身的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进行的评估;(2)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的定性评估和理论研究;(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健康管理效果的研究。由于国外所理解的“家庭医生”与国内所推行的“家庭医生”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未将国外文献纳入研究范围。本研究侧重于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理论研究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1.3文献筛选过程及检索结果。提取文献标题、摘要,必要时查询全文确认,由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执行文献筛选。如遇分歧,同相关研究人员讨论并参考第3名研究人员的意见。对于纳入研究范围的文献,由研究者独立提取,获取文献全文以便进一步进行计量分析。1.4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采用Excel2007整理数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

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现状

本研究最终搜集相关样本文献27篇,来自8种相关期刊(见表1)。2.1研究发表时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相关文献近两年逐步增多,其中2018年发表7篇(25.9%),2017年发表6篇(22.2%),2016年发表5篇(18.5%),2005—2015年发表9篇(33.4%)。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及以前发表的文献中所提及的“家庭医生”概念与当前国家推行的“家庭医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2.2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的地域进行分类,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地区以上海(17篇,63.0%)和北京(6篇,22.2%)为主,深圳(2篇,7.4%)、杭州(1篇,3.7%)、成都(1篇,3.7%)也有少量研究成果,其他城市未检到相关研究成果。按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分类,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对象以社区居民(16篇,59.3%)和患者(10篇,37.0%)为主,也有以医疗机构(1篇,3.7%)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2.3数据资料。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22篇(81.5%)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不可开放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5篇(18.5%)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政府、医院等有关部门的内部数据。在以问卷调查为数据资料来源的研究中,13篇(59.1%)使用两期追踪数据,9篇(40.9%)使用横断面数据;12篇(54.5%)使用概率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3篇(13.6%)使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7篇(31.8%)未对研究对象抽取方法进行说明。2.4研究内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主要涉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比较典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有:肖筱等[9]研究发现,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是非签约居民的2.47倍,签约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戴卫东等[29]研究发现,签约家庭医生能有效引导常见病、症状轻发展慢的疾病首诊,以及复发概率高、复发病情急、检测设备常见并且操作简单的患者在基层复诊;邱宝华等[12]研究发现,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王彤等[26]发现,患者对社区签约的特色服务满意度不高,但社区签约门诊患者对社区门诊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对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2.5统计学方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6篇(22.2%)仅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15篇(55.6%)使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5篇(18.5%)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政策效应评估,1篇(3.7%)使用倍差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2.6利益冲突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10篇(37.0%)声明其不存在利益冲突,17篇(63.0%)未声明其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3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潜在问题

3.1宏观层面。3.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需要强化因果推理。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看,只有因果推理才能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统计相关性对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作用较为有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因果推理必须基于反事实框架,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其他相关因素上应当保持一致。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因果推理在短时间内无法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主要方式,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仍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者有必要对其研究结果是一般的统计相关还是因果推理进行详细说明,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科学性。3.1.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评估研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样本文献来看,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且多从居民或患者个体层面进行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多为常规方法。3.2微观层面。3.2.1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不属于随机分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1]。这说明,政府对居民是否签约家庭医生产生了较大的引导作用,每个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的概率并不完全相同,因而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不属于随机分组。而签约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又大多为年龄偏大、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这些人群的医疗费用、卫生服务利用等情况势必不同于普通人群。因此,直接比较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间某项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很有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偏倚。3.2.2在基层医疗机构抽取的居民样本具有倾向性。当选取的受访者不是来自随机样本时,样本就容易产生选择偏倚。为了更全面地体现全人群特征,应当尽量从社区中抽取样本。部分研究者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抽取受访者,而这些愿意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受访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必然不同于普通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群从未到访过基层医疗机构。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抽取的居民样本自身具有倾向性,据此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能向全人群外推,进而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3.2.3回归模型设置错误产生内生性问题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间若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将产生内生性问题。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对年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一方面,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后,作为“社区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可能更好地帮助居民提高健康能力,减少患病风险,进而降低居民年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医保部门为了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往往会推出一些医保报销优惠政策,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居民为了寻求医疗费用优惠而选择签约家庭医生。由此可见,签约家庭医生与年医疗费用间形成了双向因果关系,由此得出的回归结果将产生联立性偏倚,进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种问题在样本文献中普遍存在。此外,遗漏变量也是产生内生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仍然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对年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例,假如“收入”这一变量被遗漏,那么估计出的签约家庭医生对年医疗费用的影响就是有偏倚的。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收入本身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之一,贫困人群更有可能被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高收入人群往往可以依靠社会网络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收入还有可能对回归模型中诸如健康状况之类的其他变量产生影响。3.2.4政策效应评估研究设计存在潜在问题。为了科学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研究者的方案设计应当力求严谨。例如部分学者在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评估时,仅依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后的调查数据,而没有基线调查数据可供比较;部分学者进行评估时,仅依靠签约人群的调查数据,而没有未签约人群的调查数据可供比较;部分学者虽然利用两期追踪数据进行评估,却没有对同一人群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或未说明前后差异是否明显;部分学者利用的基线调查数据中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的基本特征组间不均衡,从而导致不具有可比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并未区分居民是否签约,而直接将基层医疗机构居民满意度的前后变化归结于该机构实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都是不严谨的。3.2.5其他问题。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部分学者使用的回归模型解释力很低,属于无效模型;部分学者建立的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既包括个体层面的变量,也包括机构层面的变量,可能导致回归结果的不可信;部分学者将回归系数的正负改变解释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前后的效果转变,而忽视了前后的回归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学者对于明显可通过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的内容使用主观指标进行评估;部分学者虽然使用了倍差法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评估,但其使用的试验组与控制组实际上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两种模式,试验组和控制组均受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3.3本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未来应强化相关研究的因果推理,并注重相关研究的平衡性、充分性。笔者认为,一些不依靠主观判断又较为严格的方法,诸如倾向评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可能更适合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得出结论。以上分析仅局限于样本文献范围,并不包括全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笔者对样本文献所做的粗浅分析,并非是对以往研究的批评,而是为了让未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研究更加注重科学性,以期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作者贡献:孙华君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李迪、魏可帅负责文献收集与整理;孙华君、魏可帅负责撰写论文;张玲玲、田慧负责论文的修订;杜汋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查看全文

医师职称与薪酬评定思考

我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推行技术职称与待遇挂钩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一般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及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医生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又分为助理医师,医师及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若干等级,一旦晋升高一级职称,薪级工资随之与职称工资挂钩、直至退休、终身享有。

职称工资导致争职称现象

我国医务人员技术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模式。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统计年鉴,国内有综合医院1.8万家,专科医院6642家,各类医疗门诊21.6万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达860万人,每年有70万以上的专技人员进入晋升技术职称渠道。每位医师要晋升高一级职称,都要面临临床、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的考核。在同级医生之间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科研与论文,晋升人员的论文要求在国内省部级CN期刊,国外SCI期刊发表,同时重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被引用数等要素。主管部门为把复杂的评审过程简单化,逐步演变为以作为衡量人才专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疏忽了对晋升人员临床表现、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行业自律、同行评议及病人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评价的内涵,导致有论文、能力一般的医师晋级到专家行列,享受高级待遇。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由于论文未达标却在原地踏步。评价标准严重脱离了人才成长的规律与科技创新的要求。为此,国务院在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要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水平、质量、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同行认可为核心的人才选拔评价要求,尤其对工作在艰苦地区和临床一线的医生,不再将论文、外语、资历、学历作为晋升的唯一标准,无形中增加了一线医生职称晋升与薪酬提升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了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活力,是新时代人才选拔评价的一项有力举措。

美国不推行医生职称与工资挂钩

美国90%以上的临床医生,统称住院医生、经治医生或主治医生,科室主任。推行在职业医生继续教育,不搞职称评审。每年医学毕业生约有17000人,没有医院、私人诊所或保险公司会与他们签订雇用合同。只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拿到执业许可执照,他们才有权选择自己是从事临床医学或教学科研的执业方向且只能二选其一。美国医生的薪酬是根据该医生的任职期间业绩与医疗安全记录,由应聘双方共同商定。一般在私立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工资较高,选择公立医院、教学医院任职的医生薪酬相对偏低。从事颅脑外科、胸心外科、骨外科及整形外科的临床医生薪酬相对较高,从事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社区保健医生的薪酬较低,甚至相差一倍以上。医生的工资不存在与职称挂钩现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不承担任何医疗科研或教学任务,也不必写论文。每个人专业职称是由各个州医师行业协会,根据其本人任职期间继续教育的成绩,进行第三方评价。在美国,选择从事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医师约160万人,只占医生人数的7%~9%,这些供职教学医院医生晋升的方式,按照高校职称晋升的程序、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不存在一个医生既当教授又兼临床主任医生的双职称现象。如果有医生在任职期间或退休之后,发现有直接或间接收受病人的钱财、医药回扣等等行为,被一律视同犯罪,要面临检察官的起诉。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纯粹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相对和谐。

美国医院管理的方式

查看全文

竞聘医务科科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查看全文

竞选社区卫生服务主任发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竞聘岗位、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我叫,竞聘的岗位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赤诚之心服务基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二、结合任期工作经历,具体谈谈竞聘优势;三、围绕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谈谈工作设想。下面逐一向大家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个人简历

我叫王维宝,中共党员,年8月从省卫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分配在旧县卫生院从事内科工作。年8月调入街道卫生院。年12月被聘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竞聘优势

一,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熟悉,对服务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我还担任医院内最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迎春团队)团队长,带领16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辖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

查看全文

人文关怀理念在医学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当前,治好一个病人需要医学设备和医学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人文关怀。一个治疗过程若只重视疾病而忽视了病人,治疗效果就不会太好[1]。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这种理念也逐渐被众人所接受和倡导。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人文关怀理念逐渐被引入各个医学领域,如临床工作、医学教育等。本文讨论人文关怀在各个医学领域的体现及其作用。

关键词:人文;医学;护理;教育

一、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

医学人文关怀是从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出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以尊重病人的内心所需和人格为前提的建立在和谐医患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职业理念[2]。人文关怀理念可以体现在多个不同医学岗位上,如医生、护士、医学老师等。可以说,人文关怀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也可以经理念传递给他人,然后间接作用于他人。

二、医疗模式与人文关怀

医疗模式与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背景等有莫大关系。边毓尧等学者认为,未来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应是以社区、家庭、私人为代表的个体医学,结合专业化平台,以团体合作为基础的医疗模式[3]。(一)外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现今的欧美发达国家基础医疗机构相对完善。比如,荷兰的医疗机构分为0、1、2、3级[4]。0级和1级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部门共同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给予专科治疗的是2级地方综合性病院。主要钻研疑难杂症的病因及治疗的是3级的大医院。荷兰有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全科医生占主要地位的医疗体制,整合形成了荷兰专有的医疗模式。再如,英国的专有医疗服务模式[5]以政府为主导,其经济支持都来自政府。英国医疗服务主要由社区医疗中心提供。社区医疗中心由公共财政预算支持建立和运营。政府以合同购买的形式向全科医生购买医疗服务,从而给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不同的医疗模式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但都是围绕病人、经济、资源、医护人员关系来组织的。其对应的医疗服务不同,相应的人文关怀也会有所不同。就像现在逐渐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人文需求差异及个人需求的变化一样[6],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服务模式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个人感受也会有所变化。(二)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边毓尧等学者的文章[3]也研究了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我国主要的基层医疗组织目前仍是社区医院、乡镇诊所、私人诊所等。但我国现在也开始重视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7],如多科协作医疗模式,提高了首次确诊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多小组协作的服务方式需要合理配备医护人员、设施[8],给予病人对应的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以及医生一对一的治疗。这需要合理规划、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让病人获得更好的体验。

查看全文

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社会实践和谐医患关系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医学生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探讨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和举措,希望能为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作的《努力保证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指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一些从医学教育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基本集中于课堂教学(包括临床教学),本文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探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1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对促进医患关系改善的意义

1.1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和服务意识

“收红包、拿回扣、乱开药”,部分医生医德败坏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身不正则体不健、德不正则事不兴”,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要求我们未来的医生不仅要“精于医术”,更要“诚于人品”,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行为,促进医学生形成“医乃仁术”、“仁者爱人”的思想意识。由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还未有效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上供不应求的医疗资源现状和医学技术化的不良倾向,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模式仍主要为主动-被动型,病人上门“求医”,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漠。医学生参加志愿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查看全文

美国老年医学教育认识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快速增长,一种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老年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沿学科。目前,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预测到2O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l7.17%,达到2.48亿Ⅲ。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和教育在我国势在必行。为此,迫切需要各级老年医学会、综合医院、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努力借鉴国外经验,创造出适合我国特色的老年医学教育模式。本文扼要介绍了美国老年医学的发展现况、医疗模式和教育模式,旨在探讨对于我国老年医学和教育发展的启示,从而促进我国老年医学和教育的发展。

1美国老年医学现况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作者简介:杜文津,硕士,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病学。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查看全文

全市“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情况汇报(卫生局)

半年下派工作经验交流(市卫生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万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的通知》(××文〔2004〕26号)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组织万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组〔2004〕32号)要求和部署,市卫生局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在全市卫生系统组织了千名医生到基层帮助工作,半年来,基层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得到了锻炼,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得到了缓解,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工作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1、成立专班,制订方案。

为加强对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张建华、局长林国生为组长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为扎扎实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市卫生局还专门从直属单位选派了14名优秀青年干部,作为“联络员”

派到各区卫生局参与和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区卫生局也高度重视这项活动,迅速成立精干工作专班,确定工作目标,按要求去实施医生下基层的工作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的82家支援单位,认真落实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对口支援”和下派医务人员的计划。

查看全文

社区卫生服务年度计划

各行政村(居):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