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9:41: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文化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专职文化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配强社区文化队伍力量,提高社区文化中心使用效率和文化活动质量,根据《市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关于加强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选拔使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

方案。

一、基本条件

本次选配工作,原则上要求管理员是居住在本社区,身体健康,高中学历以上(包括高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文化工作,有较强责任心,自愿为社区广大居民积极服务,并且有一定文化特长、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

二、基本职责

查看全文

区政办配备社区文化管理员方案

为进一步配强社区文化队伍力量,提高社区文化中心使用效率和文化活动质量,根据《市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关于加强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选拔使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条件

本次选配工作,原则上要求管理员是居住在本社区,身体健康,高中学历以上(包括高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文化工作,有较强责任心,自愿为社区广大居民积极服务,并且有一定文化特长、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

二、基本职责

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应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协助社区文化主任开展工作,主要职能如下:

1、负责社区文化中心的正常开放。按照《区社区文化中心管理使用办法》的要求,确保中心“五室一场一校一点”的正常免费开放。

查看全文

社区文化建设行政管理思考

关键词:读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区

摘要:本文论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繁荣昌盛,必须勤奋学习、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并从如何建立自发性、持续性的社区学习机制,从而引出全民学习的必要性:面对国内外形势,丞待加强学习;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不学习将成为新的文盲;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市民;我市产业结构调理,需要专门人才;终身继续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将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现实。因此,我们全体市民要与时俱进,创建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区。首先开展读书活动,建立全民学习的社会机制;其次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探索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有效途径;再次要有求知求进求创的精神,为我区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献智献策。总之,广大市民要志存高远,形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的良好风气。为网的繁荣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加倍努力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兴旺,必须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动力。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既来自于数千年来无数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实践,也来自于我们的智慧。而读书与思考,正是智慧之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为礼仪之邦,之所以为文明古国,今天又之所以能走向伟大复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善于思考的国度。

5月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获得广泛的响应。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等开放互动的学习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最终获得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网的飞速发展。因此,我区如何与时俱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本文作了初浅的探讨。

面对形势丞待加强学习

同志曾告诫全党:“当前的国际斗争,尽管形式多样,矛盾错综复杂,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是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国内,新世纪、新社会的各方面、各领域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使许多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国内外形势,全民丞待加强学习。

1、中国加入wto,不学习将成为新的文盲

查看全文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

物业管理似乎与社区建设有着不解之缘,社区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物业管理公司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美誉度的重要途径,然而,似乎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被人忽视了,或者说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被混为一谈.两者关系的模糊,给物业管理企业在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上造成很大困惑。在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谈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规范物业管理、推动物业市场发展的关键

1、企业文化是规范物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企业文化是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管理理论,其精义在于通过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共同价值观培育来塑造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企业人,制定有利于企业价值观形成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经营行为、物质环境、员工形象等都一致传达企业价值观,在社会上树立可供识别的企业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的差别化市场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公司内部管理而言,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价值观推行价值观来实现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德治”。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管理功能,对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行为作用巨大,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因此提高管理服务的主动性,不断改进管理服务程序、流程、方法、技能,完善物业管理服务。

另外,就物业管理规范化的对象而言,物业管理法规不仅仅要规范物业公司的行为,还包括业主的行为。如果我们服务区业主对物业管理制度的认知能力与认同程度十分有限,那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本身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由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国家、政府的法规来自我建设、自我完善;业主对物业管理制度的认知能力与认同程度则需要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来培养提高,这也主要靠我们物业管理公司来做,其实质是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宣化、延伸、渗透。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宣传各项法规,弘扬社会公德,促进感情交流,提高居民素质,才能有效增进社区认同度,从而,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查看全文

社区图书馆运营管理转型探析

摘要:2018年8月26日以“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为主题的第84届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了《全球愿景报告》。对该报告的整体把握和深度剖析有利于我国社区图书馆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激发社区图书馆活力。文章结合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就运营管理转型发展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转型中的创新亮点以及转型升级后的效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社区图书馆的运营管理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球愿景报告》;社区图书馆;运营管理

1引言

运营管理效率低是我国社区图书馆存在的普遍现象,究其根本是由于传统的图书馆运营管理模式受到社会变革的巨大冲击。因此,在当前大融合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社区图书馆应把握机遇积极寻求新的运营管理发展路径,吸引和借助外力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塑造与建设。同时,社区图书馆应在适应社会变化中促进图书馆主动转型发展,这也是全球图书馆在探讨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社区图书馆意识到与社会力量合作对运营管理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开始主动适时地探索社区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新模式,出现了很多具有推广意义的实践案例。

2社区图书馆探索运营管理新路径的实施背景

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注重发展多方合作伙伴来建设社区图书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运营管理,重塑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不仅在国际图书馆界达成共识,同时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鼓励支持。2.1国际视野。《全球愿景报告》是一份让全世界图书馆重新审视自我的声明,是IFLA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也是IFLA迄今为止参与范围最广、影响巨大、引发高度共鸣的智慧研究[1]。《全球愿景报告》通过全球在线投票广泛征集意见并进行排序审核,最终总结出与图书馆转型发展密不可分的六大核心问题,其中有五个核心问题都涉及与社区文化服务相关的讨论,同时《全球愿景报告》的十大亮点和十大机遇也都对图书馆在社区文化服务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阐述。而社区图书馆作为以社区为文化服务对象的组织,理应从《全球愿景报告》得到启迪并获得激励,促进社区图书馆主动转型,实现社区图书馆创新发展[2]。《全球愿景报告》不是图书馆发展规划书,也不是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预知,而是对决策者的游说宣传——努力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加快图书馆转型发展,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服务方式,改变合作方式。正如IFLA秘书长杰拉德•莱特内(GeraldLeitner)所说“社会变革改变组织合作方式,经济变革挑战公共服务概念,技术变革重新定义信息专业”[1]。对于社区图书馆而言,《全球愿景报告》所体现的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参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构想和新点子,在探讨社区图书馆运营管理转型发展方面给予了至关重要的启迪。2.2国内探索。过去,社区图书馆的建馆、运营、管理等方面一直拘囿于行政一体化管理,这不仅影响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还不利于社区图书馆的长久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倡导在文化服务领域积极发挥社会力量,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社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政府购买服务应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涉及多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3]。2014年初,安徽省政府根据《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结合地区实际就全面展开政府购买服务提出了4点要求,有效推动了安徽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进程[4]。2017年3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独立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以及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5]。2017年,安徽省财政厅联合民政厅印发《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动性提供政策支持。

查看全文

剖析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困境及发展思路

摘要: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农村社区的特点,总结农村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工作,就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社区;农村社区管理;城镇化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就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发展的现状来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从规模上看,大的可以指一个乡镇甚至相邻的几个乡镇,小的指乡镇村内部自然形成的小型社区。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主要是以乡镇辖区和村委会所辖区域为单位,它是我国农村社会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也是我国农村乡镇基层政权组织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二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强;三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四是组织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查看全文

草原文化旅游区管理的研讨

一、管理主体

在旅游业发展实践中,依托城市,由城市游憩带动形成的旅游区其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社区组织;依托特色、龙头产业形成的农业、工业旅游区其管理主体既有政府、社区组织,也有旅游企业或者投资者,实践中,投资者的作用可能更大。由此,可以推断出草原文化旅游区的管理主体既可以是政府,也可是旅游企业或者投资者,更有可能是社区组织。不论是政府、旅游企业还是社区组织,在发挥管理职能之时,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政策导向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上;旅游企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和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之上;社区组织的主导作用则表现社区利益的维护之上。基于草原文化旅游区自然资源的脆弱性、文化传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的要求;为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利用与节约之间的关系,实现以最小资源成本换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绩效目标,选取社区组织为草原文化旅游区管理主体最为适度。

二、组织结构与角色定位

草原文化旅游区将服务业功能集聚,但完全套用服务业管理体系效果不佳。草原文化旅游区管理体系影响其战略目标实现,调控其现实目标与预期目标的吻合度。(一)组织结构草原文化旅游区的管理以当地社区组织为主导,旅游企业(投资者)和社区居民联合共行。这种模式建立的前提是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必须遵循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其组织结构见图1:(二)管理角色定位1.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地方经济利益的代言人,具有协调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利益的责任。社区组织具有双重身份:政府职能施行者与居民利益代表者,是旅游经营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要成为具有双重职能的社区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具有至少乡镇或者同级政府职能,具有独立的财权和资源规划、开发、管理权;第二,其辖区为旅游开发区,社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业;第三,有条件实施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体现在旅游管理决策和利益分配两个方面,社区居民追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等多重满足。社区居民通过文化演艺与提供旅游消费品等方式实现其经济利益,同时,通过参与决策、监督等活动自觉维护社区利益。3.政府部门社区组织成为推动草原文化旅游区前行的原动力需要上级部门充当润滑剂和桥梁纽带。相关部门应鼓励旅游区内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为企业提供创新实现的途径和利益相关者合作行动的有效网络,为旅游区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相关部门的施政方向应主要放在有需要和潜在需求的企业之上,不管这一类型的企业是否存在于草原文化旅游区之中,或者是否有可能进入草原文化旅游区,都应该提供完善的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4.企业草原文化旅游区内的企业是各种利益相关者交织而成的网状经营体,需要与草原文化旅游区内、外的各种组织进行资源交换,例如,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获取旅游基础资源,从社区居民手中购买基本服务,从行业协会获取信息,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等等。企业必须取得当地政府的中长期经营授权,使其为社区长远发展做远景规划,避免“飞地”效应。

三、实施要点

社区组织的投资规模使他们有动机规范效率低下或者忽视社区利益的企业,并且通过显著的导向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决策。社区组织关注企业业绩和其社会责任的承担,并淘汰其中的劣者。但是,社区组织主导开发对管理主体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集聚区的责权利不明,易导致产权虚置或者弱化。(一)保证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的有效体现社区居民始终是旅游、文化资源的拥有者和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是草原文化旅游发展的根本。但是,社区居民基本处于“无奈接受、失语表达、过度展示”的被动参与状态。事前发言权被忽略,事中选择权被搁置,事后追索权被冷却,无法真正、主动参与到社区发展决策与监管当中。为此,社区管理模式要实施公正、公平、公开的利益共享体制,使社区居民在透明环境中参与决策、管理与分配。要自下而上的构建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上确保社区居民的权利实现,通过制度增权,凸显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二)保证专家组织的话语权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往往关注的是短期利益与当前利益,对长远发展关心力度不足。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专家组织的力量不可忽视。专家组织可以为社区组织提供政策导向,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对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培训,将文化专业组织引入管理之中,对草原文化旅游区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视。(三)发挥利益相关者各自优势草原文化旅游区在管理过程中强调系统观。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消费组织、自发群体与草原文化旅游区发展息息相关。政府拥有公共资源的调配权、行业政策制定权,各级政府在草原文化旅游区的管理中扮演总控与协调角色;行业协会的整体诉求是草原文化旅游区发展当中不可忽视的互动要素,要充分调动其自律性;消费组织与自发群体是消费者或社区居民渴求的代表,其表明了消费者或者社区居民的基本态势,其对草原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草原文化旅游区在在动态的演进过程中,也会经历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阶段特征迥异。草原文化旅游区要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并不断克服交流障碍、合作障碍与资金障碍,但不可用行政命令取代市场机制,管理必须要从顺应市场规律的角度进行,以促进市场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艺术在社区美育中的发展策略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在社区美育中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一体化进程和个体化趋势的加快,作为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已从平面走向立体。且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发展,商品房市场带动了新的城市社区迅速崛起,社区的占地面积虽然缩小,但人口增多,从而导致若干社会文化问题。因此,培养社区居民健康的审美趣味,提升其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构建居民的精神家园,有利于优化社区文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优秀而稳定的社区中性文化,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文化基调。

(一)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艺术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民族精神的回归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以传承教化人,以艺术陶冶人,以文化塑造人,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民族精神的驱使。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是中国人民自古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与人之间、群与群之间切不断的脉络,如果说人民是土地,那么传统艺术与文化就是这片土地上的根,只有把“根”牢牢地扎在人民这片沃土上,五千年的文明才能枝繁叶茂。

(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艺术能促进文化繁荣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那些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可见,传统艺术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社区作为区域文化共同体是美育落实的载体,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凝聚民族精神的基层前线。社区居民积极接受和参与社区各类的艺术文化活动,可以从中受到正面的教化,满足其精神需求,从而使居民凝心聚力,为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撑。

查看全文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辖区内住宅小区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居民群众对社区管理及服务需求不断增强,社区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建立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网络,健全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加强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改进社区服务,已成为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社区办下辖12个社区,社区居民共22000余户,常住人口62000余人,各社区所含小区共33个,楼栋469栋。12个社区均组建了党支部、居委会,现有社区工作者85名,社区党员共计1377人;各社区共划分社区网格69个,党网格65个;社区志愿者队伍共69支,志愿者共计4467人。

几年来,社区围绕在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惠民实事、社会管理、深化服务等各个层面开展工作,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服务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社区事业注入新活力,各项工作连上新台阶。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有待加强。一是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党员队伍中,社区弱势群体、老龄党员、未就业待业党员多,党员构成多样化,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员居住场所不固定,人户分离较多,通讯方式不固定致使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三是社区党员后备力量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集中体现为“两个侧重不够”,即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侧重不够,对社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侧重不够。

查看全文

社区文化建设路径优化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社区认同、居民政治效能感等息息相关。笔者通过走访参观、半结构化访谈及开展居民座谈会等方式对黄埭镇埭川社区等10个社区做了深入的了解,并针对黄埭镇社区建设现状提出了其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关系网络;联动性

一、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成分。社区文化建设通过构建文化网络、烘托文化氛围,促进居民之间的友好互动和和谐共处,提升居民精神文化水平的同时,形塑社区关系网络,塑造社区居民认同,进而实现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生活的有序参与,推动社区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黄埭镇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黄埭镇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明古镇,其社区文化建设既有社区建设共性的特征,也有其文化底蕴所带来的独特性。(一)网格化管理。黄埭镇社区建设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社区划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网格管理点,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由社会事业局文教科推动开展宣扬冯梦龙文化系列活动、建设书香苑等社区活动场地、举办系列惠民活动等等,渲染社区文化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目前,黄埭镇正在推动社区合并工作的进行,在今年6月底实现社区的合并规划,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合并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使责任落实更加明确,但同时也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举办制造困难,出现了信息沟通不及时、人员难以召集等问题。(二)深厚的文化底蕴。黄埭,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培育了人杰地灵的黄埭镇,春申君、冯梦龙、范蠡、顾元庆等文化名人给黄埭镇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铸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下,做到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并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社区文化,深化社区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化发展是黄埭镇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点方向。(三)丰富的文化传承活动。首先,黄埭镇10个社区中均设立了书香苑,由社会事业局组织购买图书,图书种类较为齐全,社区图书馆中几乎都包含了黄埭镇特色文化-冯梦龙系列书籍;其次,社区均建设有活动场地,但是活动场地建设的多少、大小、种类、利用情况各不相同;再次,社区自发组建或引进文体团队,其发展情况呈现两极分化;最后,由社会事业局文教科主导,会定期为社区引进或举办惠民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教育宣传、全民运动会等方式实现文化的传承与输出。除了大型活动以外,社区内的活动举办存在过于形式化、缺乏多样性、参与率较低等问题,文化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四)引进第三方试点文化建设。相城区黄埭镇引进第三方久久社工,以埭川社区等三个社区为试点单位,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与社区合作或独立开展活动。第三方社工要以专业化的视角策划、举办文体活动,培育志愿者团队和文体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更加多样性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社工进驻周期较短,且社工与社区之间信息互通存在障碍,社工的专业性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并未更好的呈现。(五)居民文化活动参与率较低。首先,黄埭镇目前大多社区在拆迁或待拆迁中,还涉及到社区合并、村变社等情况,不可避免的导致社区居民呈现点状、片状分布,不利于活动宣传与召集;其次,黄埭镇外来人口较多,社区中外来人口占比远远大于本地人口,而外来人口的性质决定了其较少有或没有时间参加社区活动,本地人口中则以老年人和儿童参加活动居多,其中儿童参加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