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6:41: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区护理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0年上半年同时开课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五年制)一个教学班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四年制)一个教学班65人共计113人为观察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另一教学班(五年制)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另一教学班(四年制)62人共计110人为对照组。
1.2方法
原《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课时28学时,实践课时2学时,总学时30学时;考核方式为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观察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重复讲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期末考试办法,通过多种能力测试方案全面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社区护理学》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为进一步推进PBL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整理、PPT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各种调查问卷、调查表、评估表、健康教育计划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协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资料准备
社区药品销售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零差率的概念;零差率的概况;零差率的成效;零差率存在的不足;对于完善零差率的一些看法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药品零差率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独家配送机制,缺少竞争,不利于配送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零差率政策引发药店撤药风波、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报销比例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我国自2006年以来全国各地区陆续推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一举措旨在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取消药品加成,抑制虚高药价,让利于民。本文试列举目前零差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由此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零差率社区补偿机制配送
1零差率的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使用的药品均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常用药品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确定的药品采购价格销售给老百姓,配送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得有任何中间环节的加成。在药品采购价格整体降低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取消了15%的药品批零差价,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采用政府打包采购的方式,压缩药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取消药品的批零差价,将药品价格降低,让利于百姓。这种做法叫做零差率。
2零差率的概况
党建论文:社区党建经验材料 党旗在社区飘扬
党建论文
甘棠街道六角石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居民区,社区党支部是在2001年整合社区的基础上产生的。辖区面积0.05平方公里,下辖21个居民小组,有居民1544户,总人口3992人,辖区党员147人。近几年来,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指导和帮助下,在实施社区党建“三三四”模式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多方联动,激发出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夯实了社区党建的基础,社区党员和居民组织为他们的“娘家”。六角石社区先后被江西省评为“人民调解优秀委员会”、“市学习型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优秀单位”,“区社区建设名星社区”,连续五年被评为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一、夯实基础,党员的聚凝之家在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上,采取四种方式加强了对社区党员的管理。一是对流动党员进行“协管”,制定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努力做到“三知”:知去向、知现状、知思想。对流入本社区的党员,动员他们参加社区支部的活动;二是动员居住在社区的一些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并做好居住在社区的待职毕业大学生党员、复退军人党员、分流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三是对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的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实行社区和单位“共管”,社区党支部委派专人与退休职工党员进行定期联系,建立“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联系册”,通过个别谈话、家庭走访、电话、书信等联系方式,全面掌握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在思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并征求他们的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四是积极探索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以党员活动室为基地,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如何争当先锋,为社区建设作贡献”等专题教育培训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社区党支部,帮助张巧表、李德江等26名下岗职工联系到了新的就业单位。支部书记张宝华,居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李金花、张淑芬带头落实党员“一帮一”活动,分别与困难户涂雪平、王富年、赵焱森结成对子,定期到联系户家里走访慰问,与他们交心谈心,时常送去大米和衣服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二、以人为本,居民的贴心之家社区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到基层,使广大居民群众相信党、依靠党,我们努力贴近居民,从为居民办好每一件小事做起,形成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工作特色,做居民的贴心人,用党心凝聚民心,做到有情必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一是做到有情必知。我们规定了有情必知的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的“三五”工作标准。“五必访”是指,党支部要做到对新迁居民家庭必访、支持社区工作的领导必访。规定每个社区干部每月必须走访50户居民家庭,同时做好笔记。通过五个必访,不但随时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而且沟通联络了感情,还可以及时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五必问”是指党支部要求在社区干部要经常通过同居民随意的谈心、聊天,问寒问暖,做社区的有心人,倾听社区的党员和居民群众要求什么?关系什么?随时掌握社区的工作动态,做到“每月户籍变动情况必问,遇到共建单位必问,碰到社区统战对象必问,70岁以上老人情况必问,再就业上岗人员情况必问。“五必记”是,党支部要求社区干部要十分注意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社区的各种工作情况,做到“下岗待业情况必记,困难家庭情况必记,解难设想措施必记,居民互助服务必记,走访家庭情况必记”使党支部工作有基础、有条理、说得清、做得明。二是做到有求必应。社区党支部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想方设法满足居民提出的各种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认真规划和建设社区便民、利民设施,设立和开展为民服务的项目。几年来逐步办起了老年人活动室、医疗点、再就业服务中心等公益设施,基本形成“小修小补不出社区、小毛小病不出社区,一般咨询不出社区”的为民服务新格局,不断扩大社区居民群众的受益面。由于我们社区是老城区,存在下岗工人较多、物业管理不全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主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将下岗工人的基本情况逐一登记,建立资料,同时根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联系工作。去年,百岁坊附的有三栋楼的居民由于物业管理不善,造成很长时间用不上水,居民意见很大,想集体上访,我们得知后,修缮公司进行沟通,及时解决了居民用水,又防止了居民上访,维护了社区稳定。三是做到有难必帮。社区的许多事是小事,也是大事。这些小事做好了,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社区有个残疾人叫张立珍,没有工作,就业无门,大夫年老多病,生活的困境一度令她灰心、消沉、社区党支部了解这一情况,立即帮助她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安排到社区当起了卫生监督员,生活有了着落,张立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和社区现有的85名特困家庭和14名残疾人都结成帮困对子。特别是市委副书记林兴富与我们社区的盛广荣、殷俊国两家特困户结成“一帮一”对象,经常到他家中走访慰问,送钱送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居民申传为佳话,也正是有了像林书记达样的领导率先垂范,较好地带动了其了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帮扶活动,使社区真正实现了“不让一个老人受屈,不让一个穷孩子辍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挨饿,不让一个下岗职工失去生计”的目标。三、建立机制,社区是居民服务之家。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哩,四级网络”的社区工作新体制、新思路的确定和形式,社区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社区干部几个人的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的发展要求,关键是耍发挥社区每一位成员的作用,尤其是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于是,我们支部一班人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以“四个双向”为抓手,切实加强社区党员的队伍建设,发挥好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一是双向认识。社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繁琐工作,大事是大,小事也大,这些大大小小的家事、杂事维系着每家每户。党支部、社居委的几个人再热心,再尽力,只能是杯水车薪,要靠居民大家热心,齐心,才能势众力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了,把群众带动起来,社区的事就好办了。有了这样的认识,于是我们分头到社区党员家庭及党员所在单位宣传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恳切地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这些党员和党员所在单仕都认识到:社区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文明程度提高了,得益的首先是居民自己。同样居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了、心情舒畅了,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尽心尽责,得益的是社会,是单位本身。二是双向联系。党员队伍管理好了,就有战斗力;管理不好,就缺乏战斗力。为此,我们把这些同志的情况登记造册,根据区委组织部的要求,向每位在职党员发放一本《报到证》和“四卡”,上面有党员在社区参加备种活动和社区的日常表现记录栏等等。由此建立了在职党员所属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支部双向联系的渠道,规范了社区在职党员的管理。同时在社区设有公示栏,公布社区党员的情况,每户党员的家门上还张贴上《党员之家》的标牌,党员们走进社区,就能自然产生一种荣誉感,更有一种责任感,促进在职党员做“全天候”党员,在八小时以外也能自觉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王晓玲是国棉一厂的在职党员,她主动在社区报到,并积极为社区想办法、出点子,发挥自己从事团的工作的优势,与社区党支部一起经常组织社区团员、青少年志愿者开展“假日雏鹰”、“红领巾助残”等主题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三是双向服务。党支部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参与社区的管理,建设和服务,不能搞“指令型”,只能提倡“志愿型”。我们社区党支部一贯以真心换人心,努力做好社区党员的服务工作,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子女入托、读书、就业,帮助他们请家教、请保姆、请医生、请钟点工,从而与他们建立了感情,沟通了思想,大大激发了他们和他们单位的领导回报社区的积极性。于是这些单位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为社区改造、建设、创造文明社区、安全社区做出了贡献。我们还特别、尊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每次拟订社区的工作目标,召开社区议事会时,都要请一些同志一当“内参”,定期向他们汇报社区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失时机地让这些同志在社区这块精神文明的天地里找到自已第二个舞台,党支部努力为他们“唱好戏、搭好台”。如在抗非典的战争中,为了阻隔疫情输入,辖区100多名党员主动请缨,有的义务担当信息员,有的对外来人员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宣传防非的科普知识,70多岁的老党员赵玉兰,退休不退岗,积极发挥余热,自觉担负起维护环境清洁、报告外来人口、社区日夜巡逻的任务,被居民亲切地称为“不拿工资的党员干部”,党员用真情奉献社区,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非典无情人有情”,社区34户孤老人、残疾人、特困户收到了党支部及辖区党员送来的消毒液与宣传品,党组织的关情义一次送到了弱势群众的手中。四是双向反馈。党支部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仕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情况进行双向反馈,实行单位—家庭—社区“一条龙”的考核机制,单位里要提干、晋级、评先进、发展入党,现在都习惯先到社区党支部听取意见。党支部也把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先进事迹、好人好事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并且及时在社区内进行宣传表彰,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社工站下的社区建设论文
一、引言
第一,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社工进行结构式访谈,向社工站负责人了解社工站基本情况、运行现状;与专业社工人员了解其日常工作内容及在工作中如何发挥专业性、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希望得到什么帮助等;向社区居民了解对社工站的满意情况及评价,是否促进社区建设等。第二,参与式观察法。与社工一起开展活动,参与到工作中观察社工是如何开展服务,观察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活动或社区事务中的积极性,是否配合专业社工等。第三,文献调查法。查阅、整理大量资料,对学者研究进行二次分析,对专业社工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有关内容作文献分析。
二、社区建设及其社工状况——以X社区社工站为例
工作站专职社工及实习生等工作人员在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进行初步预估之后,结合本机构服务宗旨,自成立以来为促进社区建设开展了以下内容的服务:
(一)提供个案服务,倾听居民内心烦恼
社工主要以企业中的单个员工为服务对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增强和发展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工站面对的群体主要是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大是这一群体的普遍特征。社工经常接触到的是情绪波动较大、内心苦闷的案主,为他们提供个案服务,疏导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论文
一、克拉玛依市(区)在社区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克拉玛依市(区)的社区管理机制逐渐形成规范,硬件设施也趋于完善,社区中越来越多的居民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市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社区管理和建设。但我市关于新型社区的建设方面同沿海省市相比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社区服务机制的起步也落后于中部地区的大城市,关于社区建设与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性偏低
由于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保持着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惯性的影响下,人们对社区的含义和社区服务的价值还处在较浅的认识层面,社会工作专业几乎不为人知。“人们把社区工作等同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把社区工作者等同于居委会大妈”。[2]所以在社区管理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反映出明显的行政化,政府制定的社区计划和任务,忽略了每个社区的特殊情况,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自上而下的执行;而所谓的“居委会大妈”,一般是在一个社区内工作工作了几年,还有的甚至超过十年,他们对社区工作的运作相当熟悉,对社区内家庭、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处理更是得心应手。但至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技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角色等问题大都知之甚少。例如,在处理一起家庭矛盾时,他往往会把当事人双方看做是社区居民或邻居来处理,而不是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把他们作为案主来对待,也不能运用“同理心”、“优势视角”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成因,或者鼓励案主潜能来化解矛盾。
2.社区服务内容有待完善,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建设,社区内的服务和活动渐渐趋于完善,包括针对全社区居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对象的分类,但在实际的社区服务和福利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前期需求调查阶段,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分类有待进一步细化。当前,虽然社区服务已开始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但在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调查时的针对性仍然不足,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其次,社区服务的分配方式有待优化。在社区服务的实践中发现,社区服务的分配大多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这样虽然保证了社区服务的公平性但却缺乏灵活性,使得一些服务需求较大的社区居民无法得到满足,而一些服务需求较小的社区居民则接受了过量的服务,甚至给居民带来不便。
社区药学论文:浅议当前社区药学的比较
本文作者:张君隆符永钰胡豪梁少伟工作单位: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研究对象在美国纽约、中国澳门、中国珠海三地随机选取30间社区药房,对30名药房药师和70名消费者进行访谈(表1)。三地药师的情况在美国纽约地区,访谈地点分别在法拉盛及唐人街,访谈的时间5min~3h;在中国澳门,访谈地点分别在中国澳门半岛及凼仔岛,以中国澳门半岛为多,访谈的时间30min~1h;在中国珠海,访谈的时间30min~1h。三地消费者的情况在美国纽约,消费者年龄23~75岁,职业以退休占大多数;在中国澳门地区,消费者年龄23~73岁,工作范围广泛;在中国珠海地区,消费者年龄21~53岁,工作范围广泛。访谈问卷设计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问卷,分为药师和消费者两部分。药师部分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你在药房如何熟悉药品情况及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办法?②消费者来药房主要询问哪些药品的信息?③在销售药品时,向消费者询问哪些信息、介绍哪些用药信息?④你是否遇到过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理?⑤药房是否建立回访制度、药历制度、药物预订服务?⑥无法回答消费者咨询的何种情况?⑦药房是否提供药物预订?消费者部分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你来药房主要会询问哪些相关药品的信息?②购买药品时,药房人员主要向你介绍哪些用药信息?③你是否遇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理?④药房有建立回访制度吗?有没有询问过用药情况?⑤药房有建立药历制度吗?配药时是否了解你的病史?⑥你在药房是否遇上不快经历以及原因?⑦药房人员在何种情况无法回答你的咨询问题?⑧药房是否为你提供药物预订?
美国药师对药学服务的评价在美国,药师主要通过上课、实习及工作来熟悉药品的使用情况。大部分药师认为足够应付平日工作。政府规定药师需进行持续教育,每年必须取得一定学分,才可继续执业。药师主要回答消费者关于药物疗效、用法用量、价格等问题。销售药物时,药房人员首先会询问消费者的基本资料,然后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观察处方是否正确,如处方正确,药房人员根据消费者的保险状况决定药物价格,核对药物标签进行配药,将药品编码进行扫描以确保正确给药。为了防止药品分发错误,药师在分发药物时会询问消费者的住址。药房人员除了口头上向消费者说明药物情况外,药瓶上附有标签,说明药物禁忌及注意事项,部分药品包装上还会附有警告标志,向消费者详细说明用药后反应,凸显药房的专业性。药房未建立回访制度,无法了解消费者用药情况,但药房会建立消费者的药历制度,可在电脑上查阅消费者的用药史、过敏史,更好地监管消费者用药情况;药房缺货时,会为消费者提供药物的预订,隔天便可领取。中国澳门药师对药学服务的评价在中国澳门,药师主要通过工作经验、查阅说明书和书籍熟悉药品的使用情况,特殊药品设立专门的锁柜及专人记录药物数量,药师认为这些学习可以应付平日的工作。销售或调配药物时,在处方药方面,药师主要凭医生处方来说明药物的情况;而非处方药方面,主要询问消费者病症,再根据消费者病征给予合适药物。中国澳门地区大部分药房未建立回访制度和药历制度。缺货时,药房提供药物预订服务,一般取药时间1~7d。中国珠海药师对药学服务的评价在中国珠海,药师主要通过工作经验熟悉药品使用情况,药房还设有培训,增加药师专业知识。药师认为这些学习尚可应付平日的工作。大部分药房不设特殊药品,因为销售特殊药品需要执照。销售调配药物时,在处方药方面,药师主要凭医生处方来说明药物的情况;而非处方药方面,主要询问消费者病征,再根据消费者病征给予合适药物。绝大部分药房没有建立回访制度,不会致电消费者询问其用药情况,小部分药房设立回访制度,在消费者再次消费时,询问他们的用药情况。小部分药房设立药历制度,把消费者的用药情况记录在案。在药房缺货时,药房会为消费者提供药物预订,一般取药时间为7d。美国消费者对药学服务的评价在美国,消费者较少主动询问药物有关信息,其药物信息由医生提供。当遇到药物不良反应时,消费者会即时向医生求助。药房没有建立回访制度。药房人员有时无法回答消费者关于药物保险的问题,但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药学服务基本满足他们的需求。中国澳门消费者对药学服务的评价在中国澳门,消费者普遍认为药房人员较被动,不会主动询问消费者用药情况。部分消费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但程度较轻。虽然药房提供药物预订服务,但大部分消费者不知晓。药房人员没办法回答消费者的用药情况很少,但部分消费者认为药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小部分消费者因为药房硬售药物而感到不满。中国珠海消费者对药学服务的评价在中国珠海,大部分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药物。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认为药房人员会推荐贵的药物,若消费者有问题,便自行查阅药品说明书。部分消费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但程度较轻;部分消费者因为药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待时间长而发生不快经历。药房人员无法回答消费者关于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缺货药品的到货情况。虽然药房提供药物预订服务,但大部分消费者不知晓;当药物缺货时,药房人员会推荐其他药物,而不会主动提供预订。三地的对比分析通过对中国珠海、中国澳门、美国纽约三个地区的访谈分析发现,国内外药房的药学服务差异显著。美国药学服务已积累了一定经验,而中国的药学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药学服务水平低且服务深度不够(表2)。主要体现在:①药房药历制度差异,美国药房已建立药历制度,记录消费者的用药情况及过敏史,中国澳门及珠海均没有或极少有;②药房人员药学服务水平差异:在销售药品时,美国药师会首先询问消费者的基本资料,然后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处方是否正确再进行配药,向消费者说明药物情况时,会在药瓶上会贴上标签,说明药物禁忌及注意事项,而中国澳门及珠海药师主要凭医生处方来说明药物情况,并未提供药物的标签;③专业知识水平差异:美国药师通过上课学习、实习及工作经验学习熟悉药物使用及管理,再学习和后续考核不断提高药剂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中国澳门和珠海的药师主要通过工作经验来熟悉药物。
现今药品销售竞争激烈,作为药品销售终端之一的药房竞争也十分激烈。药房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药房药学服务内容、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增强药房竞争力。相比之下,我国加强药房药学服务可以借鉴以下几点。①增加药师服务水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资料,全球1/3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的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0]。推荐合适药品,介绍科学用药方法有利于患者理解治疗措施,并做出治疗决定。通过对药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提高服务水平以及减少硬售药品行为;②增加药房的药历记录制度、回访制度:通过药房咨询热线电话或上门服务进行问候,特别是特殊性疾病、慢性病、孤寡老人用药问题等[11]。药历记录制度可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基本用药情况,可以就患者用药情况对药品处方进行积极调配干预,有效避免患者用药不良反应;③增加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水平:药师的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药学服务的开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增加药师的再学习和后续考核。
社区诊疗服务医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2年6月起,我市进行全科医学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实施全科医学医疗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和乡镇卫生所4个作为全科医学组,同期选取未行全科医学医疗模式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对照组,每组随机选取30例社区医生及100名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全科医生问卷调查
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社区医生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是否执业医师等;岗位适应情况,包括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诊疗技术能力、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能力4项,每项下设定多个条目,被调查者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并将条目定量化转为得分值,统计同一项下的各个条目得分值,计算各项总评分。
社区居民体育论文
一、社区体育的定义与特点
社区体育有如下特点:
①社区体育的娱乐性。
社区体育所针对的对象是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也比较明确。
②自控性与个人针对性。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其业余时间自愿参与其所喜欢的体育活动。虽然有时候社区也会组织居民参与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强邻里间的感情。但在多数情况下,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等都是由居民自主控制的。
社区刑法改革论文
摘要: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社区矫正;刑罚制度;改革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根据“两院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社区矫正所下的定义,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这个概念之下,该《通知》明确规定社区矫正适用于如下罪犯:(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通知》强调,对于这些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犯罪人中,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仅是刑罚执行方式,并不是非监禁刑的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并不完全等同于非监禁刑。非监禁刑是与监禁刑相对应的刑种概念,社区矫正不是刑种概念,而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非监禁刑需要采取社区矫正的方式来执行,我国非监禁刑包括管制与剥夺政治权利;被判处监禁刑的罪犯经过法定程序裁定,也可以采取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方式,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认罪态度好、刑罚执行满一定年限等等,通过假释或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也可以对其采用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将社区矫正的范围放宽一些,不能仅仅将社区矫正定位在刑罚执行方面,还应当考虑将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受刑人的安置帮教工作、监狱行刑社会化等内容纳入这个系统,以发挥统一作战的协调功能,尽量从各个方面实现犯罪人再社会化的目的。因此,社区矫正就是指在国家专门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发动社区群众、整合社区资源,对在社区中服刑和处遇的犯罪人给予教育、改造、保护的刑事执法活动以及对出狱人进行帮助、保护的社区社会工作。
和谐社区设计论文
一、建筑类型、功能、风格的融合
在社区内部,应该实现不同建筑类型与建筑功能的配合,实现更多不同档次的建筑产品和谐共处,设计理念上从一种片面强调阶层分化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一种不同阶层和谐共处的模式,这样对社会的稳定有益。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强调“特定阶层”的社区状态已经改变,倒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强调居住人群的细分,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社区建设应该追求多样性,实现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如果一个一百万平米的大社区采用同一种风格,那样多少会显得单调。
二、社区街区化
现在有很多的小区还是延用早期的超大规模、封闭式的大盘,这是不适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的住宅开发建设模式。往往开发商拿到一块地,围合起来加以精心打造、包装,来以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推向市场,这成了开发者的最高追求,也就成为住区被从城市中划出并加以封闭的最大动因。其二则来自转型期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从人们的居住心理来分析,人们买房不单买的是住所,还希冀由此买到一个身份,要尊贵、要独特,当然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此外,转型期社会的动荡、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促成了住区都加以封闭,而且是用物化了的高科技手段实实在在地加以封闭,以此使居住其中的人感到安全。
达到和谐社区,就需要社区形成大开放小封闭的规划模式,即整体是开放的,小范围是封闭的。原来部分纯属内部小区的道路,职能提升变成赋予城市功能,增强了街道活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建筑设计保证街道网格的密度,一定的人车混行,此外,增加开放性的公共绿地分布和数量,而不盲目追求集中绿地的规模和气势。
具体可以分两步走,首先保证街区化的规划形态、通过物业管理手段,实行街区开放、组团封闭的管理方式,尽量缩小封闭范围。第二步就是到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众心理成熟和对安全的固有思维定势改变以后,实行彻底的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小区的消失,社区直接由建筑群组成,成为庭院空间直接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联系的结构体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