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19:01: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活动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谈环境心理学社区活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对社区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满足基本的规划结构和功能以外,还应注重人们的心理需求。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上,对社区活动中心进行设计,使人们体验到真正的身心放松。本文将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上,对社区活动中心设计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设计加以阐述。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社区活动中心;规划设计
1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需求
所谓的环境心理学主要是环境、建筑、使用者之间的联系。社区活动中心主要是在建筑综合体范围以内,包括周围子建筑的空间和形态、景观、庭院、广场、停车场等能够提供人们活动的空间环境。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休闲娱乐、交通、社会交往、文化传播。社区活动中心主要的使用人群为老人和儿童,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时,主要应考虑到老人和儿童群体的需求,在满足该条件的基础上,再满足其他人群的需求。1.1归属感需求。归属感主要是使用者对自身所处环境地位的一种确认,是由人寻求安全庇护的本能所决定的,因此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中,应满足人们对归属感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向心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中心建设更应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满足人们的基本户外需求,并且提供一些衍生功能。例如,节假日的庆祝、饭后休闲、广场舞比赛等,使人们能够相约在一起,共度美好的休闲时光。1.2舒适感需求。从广义上来看,舒适感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阳光充足、绿化宜人、设施齐全将会给人心理上带来舒适感。首先,在建筑颜色设计上,绿色和蓝色这种冷色调能够起到镇定安神的作用,使较为疲惫的大脑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缓解紧张情绪;黄色粉色等暖色调能够带给人舒适和温暖,良好的颜色设计能够有效增强社会活动中心给人的舒适感;其次,在噪音方面。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将所有不想听到的声音都称之为噪音,噪音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引发情绪变化、易怒、恶心等症状[1]。1.3公共性与私密性需求。社区活动中心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主要功能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促进彼此信息、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沟通,美国心理学家弗斯汀格曾经提出,人机交往需要满足个人心理与信息传递的需求,在空间环境中的体现主要在公共性方面。另外,每个人都有独立和隐匿的一面,当人们需要自我评判、自我实现、自我认知时需要空间环境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使人具有主体感能够按照个人意愿支配空间,个人情绪和情感能够得到放松。这将要求社区活动中心的构建需要注重过渡空间、交往空间的设计,使人们的心理需求都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2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社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2.1外部空间的构建。对于大规模的社区活动中心的规划和设计来说,为了充分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为老人和儿童的使用提供保障,应将建筑群的大小进行合理的设计,使空间能够与人体尺度相接近,以此来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外部空间的营造方面,可以采用重叠和渗透的方式,将一系列狭小的空间串联起来。例如,喷泉区的面积较大,可以在中间设置多个栈道分隔开来,使场地被划分成多个均匀的小场地,不同景观的中间又设置多个景观节点,在保障原本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使交通变得更加便利,空间设计的亲和力更强,更容易获得使用者的认可和青睐。2.2利用植被限定空间。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规划中,应将场地中具备的植被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社区场地中高低错落的植物类型成为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新加入一些植物或者对原本拥有的植物进行修正,也能够营造出不一样的景观层次。大量绿化植物的应用能够使社区活动中心的气候得到有效的调整,为使用者提供休闲、放松的娱乐活动场所。在景观设计和植物类型的选择方面,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广场附近人们通常渴望看到一片花坛,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设计师便可以将观赏菊花、月季花、孔雀草等放置到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的周围,并且在四周种植一些乔木、绿篱等,形成较为隐蔽的树下空间,设置成排的座椅供使用者休息。而在喷泉区则不同,喷泉区具有较强的大自然气息,人们更喜欢拥有一些游园娱乐方面的设施,因此该区域选择的植被类型其色彩应较为艳丽,可以利用灌木进行布置,给人一种穿行于林间之感,而远处的乔木又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带来山间田野般的感觉,满足其体验野趣的心理需求[2]。2.3特定场景的营造。目前大部分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均注重基本功能的实现和结构上的构建,而忽视了设计成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和情感。对于社区活动中心来说,设计更是需要从人们的内心出发,才能够真正设计出能够使人身心放松的成品。首先,社区活动中心中老人的数量众多,应为老人设计专门的活动空间。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在社区中活动主要是交际,良好舒适的环境设计能够帮助老年人树立自信,增进健康,因此,应为老年人设置完善齐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健身器材等,使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散步打拳、锻炼身体;其次,在移步换景方面,喷泉区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利用小尺度的栈道设计为交通增加便利,而且还能够使原本场地中的自然氛围不受破坏,充分符合都市人们对野趣的探寻与体验心理,在景观的设计上可以充分运用借景方式,实现移步换景的效果,使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与环境融为一体。最后,在社会的一角可以对墙面机理进行打造,类似与地层褶皱一样,利用原建筑中裸露的红砖与现代白墙产生鲜明对比,预示着人们可以铭记过去、享受现在、展望未来,带给人一种温暖踏实又对新生活充分斗志与希望之感。
老旧社区视觉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城市触媒理论对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的老旧社区进行视觉设计。分析城市触媒理论介入老旧社区的应用原则,阐述模型构建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武汉三德里社区的现状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将模型构建应用于三德里社区空间要素、功能要素和文化要素三个方面的视觉设计实践中。对三德里社区进行系列视觉设计。城市触媒理论可以灵活运用在我国老旧社区视觉设计中。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老旧社区;三德里社区;视觉设计;触媒因子
据统计,武汉市的老旧社区数量占主城区住宅区总数的66%。武汉老旧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较落后,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社区管理较为薄弱,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区改造采取“一刀切”大拆大建的模式,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老旧社区损毁破坏。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老旧社区如何有效保护和发展,使其既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又不丢弃老旧社区本身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城市触媒理论介入老旧社区模型方法的构建
选取老旧社区内的触媒角度:老旧社区内的触媒角度选取主要是老旧社区的现状问题,对于目前常见的老旧社区问题进行总结,选取出社区内空间衰退(对于老旧社区空间衰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建筑老旧、建筑外立面破损、生活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环境减少、消防安全缺失等方面。)功能单一(针对老旧社区功能角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老旧社区功能过时不能满足现有居民的需求、失去了原有功能的活力、随着时展原有功能会被现代生活方式所淘汰导致原有功能混乱等)、文化流失(对于老旧社区文化流失问题,一是显性文化失去了社区的自身特色,如社区内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外立面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社区内的基础设施遭到了破坏。二是隐性文化遭到漠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外来人员的注入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都受到了影响甚至被同化,原有的社区活动也逐渐消失)这三个角度找到其衰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这三个角度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证老旧社区视觉设计能够顺利且有质量的完成。城市触媒理论下老旧社区视觉设计研究——以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RESEARCHONVISUALDESIGNOFCOMMUNITYBASEDONTHETHEORYOGURBANCATALYST——TAKINGTHESANDELICOMMUNITYASANEXAMPLE确立老旧社区原始触媒因子:原始触媒因子主要是指老旧社区内具有潜在活力、能够带动和活跃社区氛围的要素。基于老旧社区触媒角度选取的基础,确定将空间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功能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和文化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这三种原始触媒因子作为老旧社区的城市触媒因子。(一)空间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类型外部空间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外部空间即为社区公共空间,包括社区道路、广场、绿地等,是居民日常外出活动的空间区域,可以在此开展社区活动、节日活动和文化活动等,从而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增加居民交流,增进居民感情,传播社区文化。外部空间不仅是真实在地的空间场所,更是社会层面互动交流的公共资源。建筑空间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建筑空间是指由基础、墙垣、屋顶等围合起来的室内空间、建筑与建筑围成的室外空间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空间。本文指的是建筑空间的内部空间即社区居民居住的房间、社区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等内部空间。(二)功能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类型首要功能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是老旧社区发展的主要活力来源,一旦老旧社区中的首要功能要素模糊,就会出现社区混乱的现象。从属功能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它的选取应以增加老旧社区多样性、多元化为目的设置。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各类需求,并对首要功能进行补充和扩大。(三)文化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类型显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在老旧社区内显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呈现的形式比较直观,指的是能够直观地看到,直接呈现在人们视觉中的元素和物体,如:社区内建筑主体、建筑外立面、视觉标识、历史文化建筑等。隐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在老旧社区内隐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触媒因子主要是由社区内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以及社区活动等组成,也可以是短期性或节日性的视觉设计,例如春节红包、社区明信片等。确立老旧社区原始触媒因子:重塑与激活老旧社区内的原始触媒因子是“城市触媒理论”模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空间要素为导向的媒介可以通过外部空间的植入与优化和建筑空间的塑造与优化的方法来重塑激活老旧社区内的触媒因子;以功能要素为导向的媒介可以通过植入新功能、不同功能置换、不同功能的融合来重塑激活老旧社区内的触媒因子;以文化要素为导向的媒介可以通过建筑形态上的文化表达、短期性及节日性的视觉设计和特有历史传统文脉的表达来重塑激活老旧社区内的触媒因子。最终实现老旧社区内的空间、功能和文化层面的视觉设计。城市触媒理论介入老旧社区的模型构建,如图1。
二、武汉市江岸区三德里社区调研与分析
学校暑期夏令营活动企划方案
少先队一致以队活动为主要渠道,开展好社区少先队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好帮手,同时适时有效地给孩子们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走出校园以后有一个安全有有趣的去处,是我们开展少先队社区活动的主要目的。
通过成立“少先队活动之家”,努力推进少先队的社区活动,充分利用暑假期间让他们融入社区大家庭中,体验其中的乐趣,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并结合“八荣八耻”做好假期的教育工作。
案例:一、“七一听党史”爱国讲座进社区。
活动时间:7月1日(周六)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目的:结合“七一”这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庆祝建党80周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聘请党员辅导员来到我们“红领巾”之家给队员们进行讲座。
关于我市社区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是今年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宣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建设工作力度。为及时掌握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我办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今年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规范”的社区工作主题,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文海英副省长等一批省市领导相继视察了我市社区建设,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社区活动房建设进展顺利。在2003年完成城东、城西、北园三个试点社区活动房建设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完成其它6个社区活动房建设”的工作目标。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立足现有条件,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除南河社区活动房建设正在积极的筹划当中外,其它五个社区活动房建设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桥西社区活动房投资25万元、改造公用房面积700平方米,桥东社区活动房投资15万元、改造公用房面积750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城南社区活动房建设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拟于10月份交付使用;城中社区与九洲房地产开发公司已初步达成协议,将社区活动房设在即将开发的山门中路生活小区;城北社区拟在津恒幼儿园综合楼购置一层用于社区活动房。五个在建社区活动房面积均已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的规定标准。
(二)社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通过竞争择优,充实社区工作力量。今年年初,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民政局、教体局联合办公,通过考察、考核,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选调了9名年轻同志到各个社区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在2003年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修订编印了《社区建设工作手册》,作为各级干部推进社区建设的工具用书,各社区居委会分别组织了学习。宣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市民政局又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了专业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社区干部开拓了视野,深化了认识,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
(三)社区服务功能逐步趋向完善。在加快社区活动房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注重在逐步规范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下放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兴办社区服务站。民政、计生、卫生、公安、劳动、市容、司法、文化等部门,在社区服务站设立服务窗口,并按照“责权统一,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将面向社区居民服务的工作职能下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目前,计生、民政、劳动、公安等部门进驻社区工作已全面完成,卫生、市容、司法、文化部门已全部进驻城西、城东和北园三个试点社区。此外,各个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功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调研报告
一、目前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状况分析和思考
目前各地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大多局限于单位党组织开展的集中进社区开展活动,在职机关党员的社区活动空间和形象展现多局限于以单位人的身份和集体一分子参与活动。这种方式虽然便于集中组织开展活动,但却忽视了机关党员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个体存在的实际空间影响效能。机关党员作为单位人的传统党员干部教育手段、渠道、制度相对健全丰富,而作为社会人独立属性体现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则相形见绌。这正是我们谋划此项教育活动的思维发端。
我们设想,可否通过发掘以在职机关党员所在生活居住地的党员作用效能的发挥,来开创社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在职机关党员社会存在空间、个体存在空间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新渠道,形成新机制。其有利因素和意义在于:
一是经过组织系统的多年努力,目前在城市市区内已基本形成了一社一支的良好组织基础,党员进社区活动在管理上有依托,在活动上有引导,在教育提高上有平台,便于操作、利于督察;二是以居住地为途径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便于单位党组织有效掌握和了解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外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政治表现,也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党员干部和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以居住地开展党员社区教育活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员新形象,激发奉献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四是能够为探索多元化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渠道提供新途径,有利于弥补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空白点。五是跨组织管理、监督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情感和环境因素,相对于组织内管理监督更能体现出公正性、严肃性。六是有利于树立党员的大局意识,打破区域、单位的传统思维惯性,从建设本单位、本地区的视野投射到建设全市、全社会和服务全民的大视野、大空间中去,更加有效的体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和先进性要求。
二、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具体构想
(一)活动的原则要求
平安校园文化专题社区建设思考
一、社区工作主要成绩
该社区现有成员2008人,总访问8.1万人次,总访问量:11258;开展社区活动42个,创建学习小组37个,发表主帖1090个,回帖280个,上传社区资源140个,形成活动资源135个,发表相关的社区主题活动方案、论文、简报等共计290篇。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成长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荐的社区”。
二、社区工作特色
落实研训工作“搬家”到社区;组建核心团队,分配角色任务,及时助学,解疑惑;线下、线上相结合,师生参与,添活力;任务驱动,保基本;以奖代补,引激励。
(一)研训工作,科研工作“搬家”到社区,发挥平台效益,促成果转化
1.研训活动“搬家”到社区,就是将线下学科研训、赛课、资源库征集与评审等专项活动“搬家”到社区。对照该社区,就是要把学校的安全文化主题活动相关内容搬到社区来。
社区党组织建设方案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安排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专项经费的通知》(甘组通字〔2005〕53号)精神,为切实解决我市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基层组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65个社区,其中,活动阵地有自主产权、面积80㎡以上的有11个,没有自主产权或面积在60㎡以下的活动室有54个。其中,宕昌县4个,武都区6个,文县7个,康县2,成县12个,徽县7个,两当县4个,西和县3个,礼县9个。
即将要成立的社区有14个,康县5个分别是阳坝镇街道社区、大堡镇街道社区、平洛镇街道社区、长坝镇街道社区、岸门口街道社区;徽县2是江洛镇镇区社区,伏家镇新街社区;两当县1个是金洞乡河东社区;西和县6分别是汉源镇朝阳社区、汉源镇北川社区、汉源镇黄磨社区、长道镇西团社区、何坝镇何坝社区、西峪乡叶大社区。
二、目标和任务
**年,全市新建社区活动阵地23个。**年,新建社区活动阵地25个,**年,新建社区活动阵地21个。三年内,新建社区活动阵地69个,到**年底,全市社区阵地健全率达到100%。(新建的最低为砖木结构建筑,有效活动用房面积不得少于100㎡)。
社区在党员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搞好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巩固基层政权,保持社会稳定,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在职党员作为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好作用,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按照“突出主题、因事设岗、自主择岗、就近就便”的原则,结合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在职党员的特长和爱好,通过“一人一岗”、“多人一岗”、各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社区在职党员做到“四亮”,即“亮姓名、亮住址、亮职务、亮特长”,充分发挥街道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做法是:
(一)“一人一岗”,设岗定责。以社区党支部为单位,设置社区教育服务、居务管理、社区稳定和组织建设四大类,分设政策宣传员岗、科普知识学习岗、党建工作指导员岗、绿化养护岗、扶贫帮困、再就业工程岗、双拥工作岗、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岗、消防安全监督岗、卫生监督岗、民事调解岗、清理保洁岗、帮教工作岗、计生监督岗、敬老助残岗、干部作风岗等16个岗位。采取一人一岗、多人一岗的方法,将岗位职责落实到位,上岗党员人选采取自荐、民主推荐、党支部考察的方法进行。在落实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位在职党员至少参加一个社区公益岗、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年至少向社区党组织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设并参加4次以上社区活动,切实发挥作用。
(二)立足规范,强化管理。为把街道社区在职党员设岗定责作为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我们采取县、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制度(“双向联系”,即单位党组织督促所属党员按时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并定期到社区了解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和综合表现情况,支持社区党组织工作。社区党组织按照党员的职业、服务意愿、休息时间等建立《社区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双向反馈”,即社区党组织以《社区党员表现情况反馈卡》等形式,每年至少向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表现情况,单位党组织根据反馈情况,对于长期不参加社区活动、在社区表现差的党员予以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的结果向社区党组织反馈。“双向服务”,即单位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党员的实际困难,支持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县委组织部采取每半年与党建工作同步检查一次;基层党委采取每季度自行检查考核一次,社区党支部建立上岗党员基本情况、履行职责工作及考核情况登记表。同时,实行季工作汇报会,上岗党员每季度给社区党支部汇报一次当季度工作情况,社区党组织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每半年召集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党员、居民群众代表对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的意见和建议。
(三)增强活力,表彰与激励相结合。县、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把开展社区在职的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创建、评选优秀社区党支部的重要内容,社区党支部将在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依据,进行民主测评,对有三分之一以上不称职票的要进行调整下岗,对履行职责好、群众公认的年终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及时地向其所在单位反映。部门、单位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和优秀党员、先进个人,以及民主评议党员、选拔任用干部等,都要先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需要公示的,除在单位公示外,还要在其居住社区公示,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
对等网络下社区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对等网络结构的分布式社区管理系统的设计。通过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和软件设计,实现了对等网络架构下的社区管理系统。解决了小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P2P节点通信、信息同步和任务协同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可作为对等网络结构下的分布式应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参考。
关键词:对等网络;分布式应用;社区管理;节点信息同步
大学的学生社区一直是维稳工作的重点。学校的要求包括:阻止不法人员随意进入学生社区,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防火防盗管理,保障社区安全。但是社区低效的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要求,需要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除学生工作部以外,学生社区管理各部分的功能需求相对独立,相互间信息交换频度不大。采用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模式[1]来实现学生社区管理系统,可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2],扩展性更好,工作负荷得到平衡[3-4],从而避免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一些问题。
1存在的问题
传统手工方式的社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1)来访者管理存在隐患。一些学校还在采用的由来访者自行在来访者登记簿上登记个人信息,社区管理人员进行人工查验、信息查询和统计工作。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加,面临社区通行效率低、核查来访者身份困难、易发生漏登漏查、查阅和统计低效等问题。(2)社区走访管理工作量大。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社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考核目标。但是手工方式下,走访社区的登记、查询、统计等工作量大。(3)学生晚归监控难度大。控制学生晚归是社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定期与辅导员交换学生晚归信息,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晚归情况,采取管控措施。周末和节假日是学生晚归的高发期,易造成晚归登记的时段性堵塞和漏登现象。(4)学生社区活动包括社区组织的文娱、体育、学术交流等活动,社区安全事件包括发生在社区的盗窃、火灾和各种冲突等,这些方面也有大量工作需要信息化。
2对等网络分布式系统设计
镇委廉政文化指导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同志所倡导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我镇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依据县委文件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纪委第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崇廉和睦”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把廉政文化建设寓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中,以镇、社区组织为载体,有效利用镇、社区内各类设施资源和活动场所,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努力建设一批廉政文化进社区的示范社区。
二、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性。遵循社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社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办实事,求实效。以新颖、活泼和有趣味的形式来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做到以廉政氛围熏陶人,以优良风尚影响人,以优秀品德感召人。
做到经常性。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的“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寓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文明家庭创建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