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19:2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涉农资金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涉农资金效益审计
[论文提要]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该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分析了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当前在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因此,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要求,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去审计,带着强烈责任去审计,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审计,做到情为民所系,审群众所盼,解政府所忧。本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浅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1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从审计情况看,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管理多部门。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国家的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审批使用,容易存在问题:1、注重部门政绩及利益。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视角,又加上各部门有各自的政绩要求及利益驱动,对涉农资金难以做到统筹安排,将资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而是争着多安排资金在各自部门的项目上;2、规模效应低。涉农资金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由多部门分散使用,造成资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现象,难以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3、重复投资。各部门各有各的资金使用计划,难免会造成投资重复,同时给一些地方套取资金留下了空子。
金融需求农村改革策略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问题;农村金融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制度的对策建议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区域差别大,西部地区资金支农力度低、金融支持不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划分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投资环境不理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投融资制度金融机构
论文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的金融现状却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本文立足于这个现实,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现状,和中国农村目前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成因,并对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出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直以来,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和现实的问题。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缺乏有效的农村融资金融产品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急需构建相应的新型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体系。但从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资金的投入是重点。于是,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资金有效地使用与投放,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便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公共产品的投融资制度,建立有效的多元化农村资金分配与公共产品投融资渠道体系才是解决目前农村金融需求的核心和关键。
1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问题
1.1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村研究会指导方案
2012年,市农村财政研究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本着“围绕中心,服务三农、规范管理、创新工作”的宗旨,以建设“两型城市”为主线,以“规范管理、深入调研”为重点,全面提高农研会工作管理水平,努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特制定市农村财政研究会2012年工作要点:
一、继续做好机构规范化管理与建设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研会自律性管理水平,促进农研会健康稳步发展,根据省农研会《关于开展全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规范化管理与建设活动的意见》精神,市农研会将开展规范化管理与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全面总结本研究会近几年来工作情况,按照研究会规范化管理与建设的具体要求,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力争一次性通过达标评估。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作风,从我市“三农”发展实际出发,积极开展调研活动
(一)农村财政研究会是学术性团体,肩负着开展“三农”问题研究、谋划财政支农之策、宣传惠农措施的神圣职责。在开展调研中主要体现以下工作思路:一是时代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所有调研内容都要紧扣这一主题,开展深入调研,与时俱进,提出卓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实践性。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真招实策。三是针对性。要针对当前“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科学发展、生态保护、财政支农、农村稳定等专题进行调研,为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资料。四是协作性。要充分利用农研会成员广泛,与社会各界接触面广,沟通、联系密切的优势,聚集各路人才团结协作,共同开展研究。
(二)根据省农研会2012年调研课题指南,结合我市“三农”工作发展实际,制定以下重点调研课题:
党风廉政建设动员会领导讲话3则
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市共有12个乡镇(街道),160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35万,占总人口的74%,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市)和农村县(市)。我市纪委坚持以维护农村稳定为前提,以促进农村和谐为目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职能,把查办涉农案件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查办了一批损害民生权利、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涉农案件,既有效地保障了惠农资金安全和农民权益,又扎实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据统计,两年来,我市共查处农村违纪违法案件92件,给予党纪处分95人,追究刑事责任7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严查涉农惠农资金案件,确保惠农政策落实
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随着“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农村的资金力度不断加大,仅和两个年度,我市就接受各类涉农惠农资金2.5亿元,农民人均受益700余元。由于支农惠农资金项目繁多、下发渠道和方式方法各异,再加上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发放过程中缺乏公开透明和监管措施滞后,潜在着挪用、截留、贪污等违纪违法问题,严重侵害农民利益,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逐一摸清涉农资金的资金规模、来源渠道、管理方式、补贴标准、分配形式、运行程序及有关政策,针对监管漏洞,全面排查案件线索,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严肃查处违纪案件,确保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3月,我们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以来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拔付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6个乡镇尚有656805.54元未拨付到位,存在巧立名目进行截留问题。汇报后,市委领导当即责成纪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督促有关乡镇限期整改。纪委协同有关部门人员利用3天时间使所有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拨付到位,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审计局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全市内部审计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创新方法,更新理念,从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健全管理指导机制,强化后续教育与培训,树立内审先进典型,扩大宣传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服务。现提出20*年我市内部审计工作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建立和完善我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对内部审计工作十分重视,把镇(区)内部审计工作列入20*年市委市政府的年度表彰对象。各镇要对照市委市政府“镇(区)审计工作综合考核表”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审计工作,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对各部门和单位内审机构的审计工作,也将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考核机制,在试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今年将根据《南通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南通市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比办法》的实施,继续开展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比活动。
二、完善工作机制,履行内审职责。内部审计是单位和部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各镇、部门和单位必须把内部审计纳入到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二是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效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促进内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深入开展审计工作。各内审机构要以财政性资金和镇、村集体资金的收入支出为主线,加强干部监督机制,积极开展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的审计工作。
1、要将财政拨入资金和部门拨出资金列入必审范围,加强上下核对及追踪监督,防止贪污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2、对履行财政性资金征收职能的下属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对其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财政性资金的足额、及时征缴。
种粮农户经营的困难与策略综述
论文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农业投资
论文摘要: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农户经营中存在农田分散和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流转困难、租赁转包不规范,部分种粮大户经营目标不明确、相关农业部门涉农服务脱节等问题。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农业发展,应当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国家农业投资实行向种粮大户优先倾斜、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加强种粮大户的示范引导、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当前,农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增多,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越来越老年化和妇女化,加上农户粮食生产的分散经营,农业发展受到约束。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耕地,各地都在探索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快农村耕地的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保证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户收入的提高。我们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种粮农户在发展规模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的情况
根据湖南省农业厅组织对全省的调查,2010年湖南省租赁转包耕地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95049户,涉及耕地面积487.2万亩,产粮达396.5万吨,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的8.6%和13.2%。其中,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比2008年增加了684户,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70户,1万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2户。通过耕地的租赁转包实现规模经营,解决了当前农村出现有地无人耕种的现象,发展种粮农户规模生产经营已成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着力点。
在调查中发现,湖南省的规模经营大户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全部种植水稻,其中80%以上的为双季稻生产,60%以上的种植优质稻,并通过与农业企业联合,稻谷直接销售给大米加工企业,经济效果明显。根据对汨罗和攸县实地调查,15个种粮大户租赁转包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或者集体耕地的面积达到59692亩,其中双季稻的种植面积48734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2%。通过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其双季稻的平均产量达到1725斤,产值1625元,而其包括租金在内每亩的经营成本为1127元,每亩可实现利润498元,较一般的散户生产经营收益更高。
探究我国种粮农民规模化经营难题论文
论文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农业投资
论文摘要: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农户经营中存在农田分散和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流转困难、租赁转包不规范,部分种粮大户经营目标不明确、相关农业部门涉农服务脱节等问题。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农业发展,应当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国家农业投资实行向种粮大户优先倾斜、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加强种粮大户的示范引导、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当前,农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增多,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越来越老年化和妇女化,加上农户粮食生产的分散经营,农业发展受到约束。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耕地,各地都在探索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快农村耕地的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保证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户收入的提高。我们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种粮农户在发展规模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的情况
根据湖南省农业厅组织对全省的调查,2010年湖南省租赁转包耕地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95049户,涉及耕地面积487.2万亩,产粮达396.5万吨,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的8.6%和13.2%。其中,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比2008年增加了684户,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70户,1万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2户。通过耕地的租赁转包实现规模经营,解决了当前农村出现有地无人耕种的现象,发展种粮农户规模生产经营已成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着力点。
在调查中发现,湖南省的规模经营大户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全部种植水稻,其中80%以上的为双季稻生产,60%以上的种植优质稻,并通过与农业企业联合,稻谷直接销售给大米加工企业,经济效果明显。根据对汨罗和攸县实地调查,15个种粮大户租赁转包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或者集体耕地的面积达到59692亩,其中双季稻的种植面积48734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2%。通过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其双季稻的平均产量达到1725斤,产值1625元,而其包括租金在内每亩的经营成本为1127元,每亩可实现利润498元,较一般的散户生产经营收益更高。
农林局评选模范单位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四个“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力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多种经营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02年的6.3亿元、5.25亿元、2842元增长到*年的10.2亿元、9.*亿元、4225元,分别增长61.9%、72.6%、48.7%;在业务创新上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甜瓜基地建设、农业协会发展、良种选育、奶牛基地建设与六统一管理等业务和技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水平。自主选育的阎麦8911通过国审,获省政府科学技术成果奖、市政府科技进步奖,馥康牌甜瓜成为“全国十佳农产品”。同时,加强系统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深化职工养成教育,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了众多殊荣。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农业系统“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区县,全省农业系统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市行政系统先进公务员集体”,2次获得市级“最佳单位”;连续5年获得全区综合目标考评一类单位,4次获得双文明建设“最佳单位”和“先进单位”。系统52人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3人取得人事部计算机等级规定资格。系统发表专业学术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上6篇。同时,涌现出以“*市文明市民标兵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权利军、“全国十佳教学能手”李建武、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阎麦8911”和“阎麦9710”选育者万勇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先后有14人被提拔为处级领导,1人被提拔为副局级领导。
一、立足实际抓调研,理顺思路明方向
近年来__区农林局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寻找问题,理顺农业发展思路的“法宝”。先后开展了“优势潜力产业调研”、“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调研”、“__瓜菜产业专题调研”等一系列大规模调研活动,通过理论武装、自查总结,考察论证,专家释疑等方式,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34篇,汇编《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调研与思考》、《__甜瓜蔬菜产业专项调研报告汇编》、《__棉花产业专项调研报告汇编》、《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调研报告汇编文集》4本,对新时期农业产业的规模布局,项目实施,发展规划进行了科学设计,使农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清晰。
二、结合区情抓调整,促进优势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__区农林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围绕瓜、菜、果、奶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河三路”、“四个一”、“1122”、“1125”、“农业五个十”等一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加速__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到目前,已建成具有我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四大支柱产业基地:以郭靳路和新兴为中心的5.5万亩蔬菜产业带,以阎关路为中心的5万亩优质西甜瓜产业带,以相枣为主的优质杂果林带3万余亩,以东部两镇为主的万亩奶牛养殖基地,实现了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腾飞。经济作物面积由*年的7.78万亩发展到20*年的13万亩;以奶畜为主的畜牧业年值由*年的1.3亿元提高到20*年的2.1亿元,粮经面积比由69:31转化为45:55;种养比由73:27调升到65:35。农业产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种植调整为多业并举共发展的效益农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目前,一个区域布局合理、地方特色突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初成规模的强势产业已经形成,并日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成为__16万农民增收的鲜亮增长点。20*年“瓜、菜、奶、果、棉”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达7.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
三、创新机制抓服务,着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农林局模范单位先进事迹材料
__区农林局依法承担着全区农业、林业、畜牧业、农机化等产业发展的调控、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现有干部职工13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人,党员67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局机关内设9个科室,下管6个基层单位。建有7个基层党支部。
近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四个“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力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多种经营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02年的6.3亿元、5.25亿元、2842元增长到06年的10.2亿元、9.06亿元、4225元,分别增长61.9%、72.6%、48.7%;在业务创新上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甜瓜基地建设、农业协会发展、良种选育、奶牛基地建设与六统一管理等业务和技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水平。自主选育的阎麦8911通过国审,获省政府科学技术成果奖、市政府科技进步奖,馥康牌甜瓜成为“全国十佳农产品”。同时,加强系统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深化职工养成教育,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了众多殊荣。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农业系统“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区县,全省农业系统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西安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西安市行政系统先进公务员集体”,2次获得市级“最佳单位”;连续5年获得全区综合目标考评一类单位,4次获得双文明建设“最佳单位”和“先进单位”。系统52人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3人取得人事部计算机等级规定资格。系统发表专业学术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上6篇。同时,涌现出以“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权利军、“全国十佳教学能手”李建武、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阎麦8911”和“阎麦9710”选育者万勇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先后有14人被提拔为处级领导,1人被提拔为副局级领导。
一、立足实际抓调研,理顺思路明方向
近年来__区农林局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寻找问题,理顺农业发展思路的“法宝”。先后开展了“优势潜力产业调研”、“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调研”、“__瓜菜产业专题调研”等一系列大规模调研活动,通过理论武装、自查总结,考察论证,专家释疑等方式,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34篇,汇编《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调研与思考》、《__甜瓜蔬菜产业专项调研报告汇编》、《__棉花产业专项调研报告汇编》、《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调研报告汇编文集》4本,对新时期农业产业的规模布局,项目实施,发展规划进行了科学设计,使农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清晰。
二、结合区情抓调整,促进优势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__区农林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围绕瓜、菜、果、奶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河三路”、“四个一”、“1122”、“1125”、“农业五个十”等一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加速__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到目前,已建成具有我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四大支柱产业基地:以郭靳路和新兴为中心的5.5万亩蔬菜产业带,以阎关路为中心的5万亩优质西甜瓜产业带,以相枣为主的优质杂果林带3万余亩,以东部两镇为主的万亩奶牛养殖基地,实现了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腾飞。经济作物面积由2000年的7.78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13万亩;以奶畜为主的畜牧业年值由2000年的1.3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2.1亿元,粮经面积比由69:31转化为45:55;种养比由73:27调升到65:35。农业产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种植调整为多业并举共发展的效益农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目前,一个区域布局合理、地方特色突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初成规模的强势产业已经形成,并日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成为__16万农民增收的鲜亮增长点。2006年“瓜、菜、奶、果、棉”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达7.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与思考
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和“下决心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将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的战略部署,在全省吹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角。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呢?笔者理解,主要是通过调减以玉米为主的传统低效作物的种植规模,引导农户种上经济效益较高的其它经济作物,用以调整粮经比,提高经济作物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比例,为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走上同步小康的康庄大道。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情况
毕节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编制了《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15.49万亩的目标,其中重点区域调减任务183.28万亩(公路沿线60.61万亩,景区景点周边4.07万亩,重要水源地5.42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52.26万亩,25度以下石漠化耕地60.92万亩)。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经果林、茶叶、中药材等长效产业,配套种植蔬菜、马铃薯、食用菌、人工种草、青贮饲料、油菜等短周期经济作物,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力争粮经比达35:65,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目标。据《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动态专报》第18期显示,截止3月8日,全市完成玉米调减面积178.33万亩,加上新一轮退耕还林已实施的82.66万亩,实际调减完成260.99万亩,占全年目标任务315.49万亩的82.73%。在完成的178.33万亩中,重点区域完成调减面积110.55万亩,占183.28万亩的60.32%,其他区域完成调减面积67.78万亩,占计划任务65.64万亩的103.26%。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1.高位推动是前提。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46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并明确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具体抓产业结构调整,成立强有力的建设领导小组。在各县区编制完成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综合制定并以毕委办字〔2017〕85号文件印发了《毕节市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了调整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的措施,并将计划任务下达各县区,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各县区均编制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将调减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并成立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示范带动是关键。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明确要求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副书记、分管副县(区)长4个县级领导带头创办5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分管副乡(镇)长4个乡级领导各建一个1000亩以上的示范点。落实了县(区)级领导示范点40个,乡镇级示范点1200余个,示范点面积达122.22万亩,目前完成种植97.77万亩,占计划数的79.99%。各县区各显其能、各出奇招,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崔英魁在杨家湾镇高标准打造5000亩的茶叶示范点,引领茶产业发展。赫章县胡海县长在铁匠乡打造3600亩香葱、花椒2400亩的经济林示范点,在林下套种莴笋、松花菜、西南花、南瓜、辣椒等冷凉蔬菜,通过林下套种矮杆作物,形成以短养长,解决农户传统上单一种植马铃薯、玉米情况。赫章县农牧局科技人员沈亚挂任雉街乡党委副书记以来,在该乡双龙、拉夫两村领办藠头(火葱)360亩,从安顺市镇宁县引种蜂糖李120余亩,正在育苗拟建700亩的万寿菊,高标准打造示范点,实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承诺。赫章县平山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沿毕威高速、326国道按立体发展的思路,在管理好七星河畔樱桃产业的同时,借助该乡对江村瓦房组村民石维庆于2015年引种蜂糖李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在中海拔区域栽植了4000余亩蜂糖李,拟在林下套种辣椒,并与广州毕节商会、平山乡里人家电商平台签订辣椒销售协议,做到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点区域紧密结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3.督查考核是手段。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委、市政府明确由涉农部门的市直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从相关单位抽调40人组成8个督查考核组,变巡回督查考核为驻县蹲点督查,对示范点建设分类实行“月排名、季通报”,每天填记工作日记,反馈存在的问题,限期督导整改,对问题严重的乡镇,提请县区启动问责机制,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各县(区)纷纷效仿,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成立督导考核组,对乡镇进行督查考核,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如赫章县印发《赫章县2017年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明确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乡(镇)进行考核排名奖励,一等奖奖励100万元、二等奖奖励80万元、三等奖奖励60万元。每季度排名倒数第一的,县委、政府到该乡召开全县工作推进会,取消书记、乡长的奖励,干部职工奖励相应取消。大方县明确各产业项目种植奖补政策标准,新增种植辣椒按700元/亩、蔬菜按500元/亩、大豆按50元/亩、猕猴桃按1700元/亩、皇竹草按200元/亩、高粱按60元/亩、茶叶1000亩以上按1000元/亩等标准给予补助,并组成督查组跟踪督查。4.创新机制是保障。在资金保障上,各县(区)充分利用国家涉农资金政策,千方百计用好县级涉农资金,市级预算了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将扶贫产业子基金、贫困户“特惠贷”资金、恒大集团帮扶资金、盘江集团帮扶资金等整合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优惠政策,组建投融资平台,全市组建了县级农业产业投资公司44家,乡级农业产业投资公司114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借鉴“唐约经验”,采取“三变”模式,按照“成立合作社,流转坡耕地,申贷子资金,利用当地人,实现两目标”的思路,流转农户土地33.39万亩,支付土地流转资金8023.75万元,保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推进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超市、进机关,努力开拓市外、省外市场,与市内2429所学校、16家医疗机构、71个超市采取订单方式签订了供货协议。在广州、重庆、贵阳等城市建立毕节农产品销售专区,推动“毕货出山”。5.技术指导是支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如赫章县兴发乡林业站科技人员杨蕊,在该乡带薪领办万寿菊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3300余亩,分期培育苗木120余亩,个人投入资金60余万元,购进大型耕地拖拉机和万寿菊植苗机械,除完成了自身流传的土地翻耕外,还承包本乡和周边部分乡镇的土地翻耕任务,自筹资金购进5000余株长果桑苗进行引种试验,培育板栗苗木200余万株,为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长效产业奠定基础。市直涉农部门抽派农业技术人员到县区,每个县级领导示范点均有1-2名农技人员进行长期跟踪指导。县乡已将农技人员技术指导服务明确到点到人,全市已有4370名农技人员分赴各地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确保示范点建设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