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4:59: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美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美培训

试论古筝培训中的审美观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广大的教育人士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已经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现存的教育状况与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仍然存在一些偏见。比如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对孩子文化科学之外的音乐素质方面的培养,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绝大多数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当作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审美素质的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

查看全文

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培训

一、正确引导学生对美的探知,提高学生的自主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一直是将传授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内容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当今的新课改所推崇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是完全跟着教学大纲的思路走,尤其是对于美术鉴赏课,多数教师都是将教材中的一些画家的作品进行笼统性地介绍,对于画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象征寓意教师很少对其进行介绍及引导学生对其分析评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想象力和敢于评判对象的能力,阻止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来讲,要想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上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新课改的思想路线方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自主地对其进行分析与鉴赏。

同时,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对作品分析鉴赏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切实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让学生从优美的作品意境中,探知美、领略美、享受美、感悟美。这样,学生审美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上的教学要求,死板硬套地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完全将自己当作是课堂上的主导者,不给学生任何的机会参与到美术作品的赏析中,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将会一无所知,更不要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对美学的修养,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每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及方式要做精心的筛选与安排,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可将精心设计好的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平台带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美术作品展示下去认知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以作品创作背景带动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对于美术鉴赏课,学生都有一个对艺术认知与理解的过程,当把一幅作品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第一感觉是作品画的像就是好的作品,画的不像的作品学生就不会去对它进行赏析。基于这些认知的反差,学生逐渐地发现艺术作品并不是将画的像不像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有了这些认知的反差学生才会明白艺术的真正内涵,明白什么是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不同风格与不同寓意的艺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介绍,同时要注意将不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画家的创作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艺术是无极限的,是不受时代的束缚的一种艺术追求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史上是不同观念并存的局面,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其不再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停留在一种框死的思维定式中。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赏析的过程中探析画家对生活的强烈的爱和追求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情愫。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探究能力。作为美术教学来讲,其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的艺术作品中去感悟美的事物、人物、景象,进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四、结语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推动下,高中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前提,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通过各种渠道与平台建立起一套适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理论体系,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心智,进而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查看全文

剖析导游服务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的意义

摘要: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现代导游服务工作具有独立性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复杂多变和关联度高的特点,而对于从事现代导游工作的导游人员来说,要想胜任这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保证优质的导游服务。

关键词:导游服务旅游审美活动

导游员的服务在旅游过程中,是因其所处地位而产生的。一切都是围绕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而进行的。

一、塑造美的形象,展示文明风采,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1.注重形体服饰、发型化妆,给旅游者以美的形象

导游员应具有健美的形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形体美不仅是艺术家所珍视的表现媒体,也是旅游者热衷的审美对象。导游员外在的形体美能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产生光晕效应,具有形体美的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一亮相,常常就能吸引住游客,并游客使与之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将旅游者导入初级的审美判断。

查看全文

导游服务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现代导游服务工作具有独立性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复杂多变和关联度高的特点,而对于从事现代导游工作的导游人员来说,要想胜任这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保证优质的导游服务。

关键词:导游服务旅游审美活动

导游员的服务在旅游过程中,是因其所处地位而产生的。一切都是围绕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而进行的。

一、塑造美的形象,展示文明风采,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1.注重形体服饰、发型化妆,给旅游者以美的形象

导游员应具有健美的形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形体美不仅是艺术家所珍视的表现媒体,也是旅游者热衷的审美对象。导游员外在的形体美能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产生光晕效应,具有形体美的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一亮相,常常就能吸引住游客,并游客使与之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将旅游者导入初级的审美判断。

查看全文

高校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一、高校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

所谓音乐审美,简单来说就是鉴赏音乐,感受音乐中蕴藏的内涵和真谛。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曾经说过:“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只有在真正的鉴赏中才会发现音乐的真谛。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认知。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听觉享受和音乐的外在形式,更应该重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共鸣与认同,产生审美愉悦。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进而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二、当前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完善,音乐审美教育得到了部分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存在些许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把音乐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述,把音乐教学简单地看作是一门学习乐谱、唱歌、传授音乐技能和技巧的娱乐性课程,而忽略了音乐审美价值的发掘。这种落后的片面的思想与现在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适应,阻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查看全文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

一、高校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

所谓音乐审美,简单来说就是鉴赏音乐,感受音乐中蕴藏的内涵和真谛。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曾经说过:“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只有在真正的鉴赏中才会发现音乐的真谛。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认知。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听觉享受和音乐的外在形式,更应该重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共鸣与认同,产生审美愉悦。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进而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二、当前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完善,音乐审美教育得到了部分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存在些许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把音乐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述,把音乐教学简单地看作是一门学习乐谱、唱歌、传授音乐技能和技巧的娱乐性课程,而忽略了音乐审美价值的发掘。这种落后的片面的思想与现在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适应,阻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查看全文

交互设计在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应用

摘要:为了使儿童获得更有效的线上美术教育。以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相关理论知识,探究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中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式。得出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的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策略。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理论,可以为今后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儿童审美心理

由于中国一批“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艺术教育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新中产”将艺术素养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点,收入越高的群体对子女的投入越多,而陪伴时间却越少。因此过分依赖于线下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对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事、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这些都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出现创造条件。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进行学习。因此,给儿童使用的美术教育类APP中的交互设计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个艺术学习机构来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而由于艺术培训行业从业商家多造成行业运行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用户在选择时处于信息薄弱的一方。据统计,中国2至12岁的儿童人数目前已经超过2.2亿。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在愿意为儿童艺术素养培育投入资金的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平均每年支付2000-5000元,不到10%的家庭支付超过8000元,支付小于2000元的家庭占比小于20%,平均每年支付学费在2000-5000元区间的群体最多。少儿艺术教育的竞争市场内,美术是第二大细分市场。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各种儿童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和影响力,会在线上线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这些层出不穷的广告对家长们的选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老师和产品内容的无从选择、无法信任,已经成为用户们的一个集体痛点。(二)产品现状。通过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美术类APP大致可分为工具类,如:素描大师、Sketches等;教学类:宝贝计画、美院帮等;娱乐社交类:童画秀秀、艺术狗、美术宝等。工具类主要实现在移动端上进行绘画创作等需要,教学类主要提供线上教学的功能,满足线下受时间地点制约的痛点,例如宝贝计画以视频教学和直播授课为主,娱乐社交主要以社群的形式提供用户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主要的儿童美术教育APP——宝贝计画、童画秀秀,则提供了线上教学视频以及用户沟通的平台。然而在线上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家长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接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同时充分利用孩子课余零碎的时间通过观看线上的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来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龄较少,经常观看电子屏幕影响孩子视力等健康,以及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虽然可以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容易沉迷互联网,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威胁。由此可以发现,相较于庞大的儿童艺术教育市场,线上的儿童艺术教育产品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存在线上线下不联动,各种产品同质化严重却内容质量不高,缺乏对儿童自身审美发展规律的研究,价格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线上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查看全文

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研究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学操作的蓝图,教学操作是对教学设计的实施和开展。教学设计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操作的实施乃至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为了探索在审美化教学中教学设计与操作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中小学学习审美化教学一年的执教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审美化教学评价工具,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执教教师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是一致的,但是与审美化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个:(1)授课教师和评价教师对审美化教学认可度不高;(2)授课教师对审美化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3)授课教师和评价教师缺乏美育、美学知识。转变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丰富其美育、美学知识,熟悉审美化教学模式,将会真正的实现审美化教学设计服务与审美化教学操作,到达美育的目标。

关键词:美育;审美化;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2015年,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1]。改进美育教学,关键的着力点应首先在教学设计的改变上。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么没有审美性,要么没有逻辑性;(2)教师的教学设计随心所欲,不分学科、不分学习内容,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3)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薄弱;(4)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等。审美化教学是一种既追求教学形式具有审美性,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逻辑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审美化教学,可以解决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内容衔接逻辑性不强,课堂教学气氛不和谐等问题,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学时间、方法、内容等方面作的总体规划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逻辑,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教学设计应该发挥的作用。审美化教学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获得充分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大部分是有关教师教学设计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是否具有外在审美性和内在逻辑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模式搭建的桥梁下去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来改善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教学设计和操作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职业素养培养与高校美育工作研究

摘要:美育是教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一门课程,同样也是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一项必备课程。高校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走出校门的学生能与就业市场上的高技能要求相贴合。美育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此,文章从3个方面对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训下的高校美育工作展开了分析,首先是美育的概念,其次是美育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最后是通过美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展开培训的策略,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职业素养;高校;美育工作;研究与实践

2020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将美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中。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对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为了培养专业化人才,美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模块之一。利用美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高校最常用的教育形式。

1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美育是指融合了美学原则的各种学科教学,而狭义上的美育则是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的艺术教育,这些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1]。世界上最早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但其实“美育”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最早在中国古代西周社会便出现了“制礼作乐”,这其中既包括伦理规范,也包括诗歌、舞蹈等艺术内容,同样也涵盖了国家法律。之后孔子将教育从其他形式中提了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形式,而六艺实际上是古代早期的美育课程。我国最早给美育下定义的人是蔡元培,他在《教育大辞书》中详细定义了美育的概念。他认为美育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展开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陶冶情操[2]。但蔡元培为美育下的定义,并未真正将美育和美学教育分隔开来,甚至随着发展,一部分人将美育归为德育中的一种。这种认识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美育是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一种独特方式,而且美育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1.1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查看全文

中小学美育信息化教研路径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学校美育工作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然而,在学校美育的推进工作中,部分学校出现了校园美育环境建设力度不大、艺术师资缺乏、美育教学资源匮乏、各学科教学审美思维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小学美育信息化的推进有六大教研路径:顶层设计信息化美育体系;提升校园美育文化魅力;关注推进师资培训;优化校园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校园美育数字资源库;构建跨学科美育体系;探索信息技术助推家、校、社会三者合作来提升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信息化;美育素养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1]

一、美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美育信息化是指教师在美育过程的顶层体系设计、校园文化提升、师资培训、教学平台建构、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实施环节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加速实现美育现代化的过程。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应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手段。[1]该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强化了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的价值、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教师应重视美育工作,并使其渗透和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剂,以信息化推动美育工作的开展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阶段。目前,美育信息化已成为美育领域研究的新领地,其研究呈现上升趋势。

二、美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