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知识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2:43: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知识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计知识点

浅议循环教学法在审计的作用

本文作者:祁渊工作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立体循环式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立体循环式审计教学法对于解决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审计》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矛盾,意义重大。有助于构建系统的审计知识通过知识点的交叉循环,使得审计学习始终处于知识体系的背景之下,没有分离感,目标性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以系统的观点和视角来接触、感受和感知审计,能够对审计进行总体把握。有助于加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基于知识点的交叉循环,借助立体教学方式,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审计的准则,而是在学习过中学习审计的思维和思路,通过在不同的循环中多次强化相关知识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是的学生始终处于“学习—应用—再学习—再应用—反复学习—反复应用”的知识精进路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由于授课和学习中强调知识点的循环,因此审计知识体系中有关审计职业素养、职业敏感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在各个知识循环中都会出现,每一次出现,都结合了新的知识,这种在应用中实践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方式,给审计素质教育提供了多种机会和渠道。

立体循环式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在审计教学中应用立体循环式教学法,需要设计基于立体循环式的审计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点讲授的时序,并串联不同的知识循环。设计基于立体循环式的审计知识体系立体循环式教学法是将各章的知识点按照知识循环进行重新梳理,这也是实施立体循环式教学法的基本前提。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审计教材体例大致相似,都是按照先审计理论,再审计实务的顺序编排。在审计理论部分,基本上遵循审计流程发生的时序来展开讲解,包括审计基本概念、目标、程序,注册会计师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与应对,审计抽样,审计报告。在审计实务部分,一般是从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开始,逐次讲授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薪酬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和货币资金审计。这种分块式的审计知识分类方式虽然符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基本框架,但是对于初学者无疑于盲人摸象,只能到最后一刻才明白每一个阶段的进程在审计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因此,构建打破章节的审计立体循环知识体系,实施立体循环式教学的首要步骤。以审计为例,可以将原有的审计知识体系规划为如下几个循环:第一循环,审计概念、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第二循环,注册会计师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职业道德、法律责任和审计报告;第三循环,初步业务活动、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审计终结;第四循环,管理层认定、审计证据、审计流程、审计报告;第五循环,审计流程、审计循环、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上述的五个循环分别从不同的起点出发,穿插不同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并最终归结到审计工作的结果———审计报告之上。在每一个审计知识循环中,前后知识点都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是可以用常识性的思维来解释和推演的。同时,每一个审计知识循环又与其他的知识循环共享一些重用的知识点,这就为知识循环之间的串联提供的节点,例如审计证据或审计程序在不同的知识循环中都出现过,所以,可以经由恰当的审计证据,交织到第一循环的审计程序(具体的审计证据是通过何种审计程序获得的),第二循环的法律责任(获得的审计证据是否表明审计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报告程序,以避免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三循环的风险评估和应对(具体的审计证据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水平,继而应采取何种风险应对程序),第四循环的管理层认定(具体的审计证据可用于证明何种管理层认定),以及第五循环的审计报告(具体的审计证据可能导致审计师出具何种审计意见以及审计报告)。经过上述的梳理,原有的审计知识体系已经演变成具有相互关联的多个知识循环,为使用立体循环式教学法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撑。确定知识点讲授的时序在构建了基于立体循环式的审计知识体系之后,需要在讲授过程中设计出每一次授课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这是因为,在立体循环的知识体系中,每个知识点都会重复出现,那么这些知识点是按照怎样的先后顺序出现,主要考虑的是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其认知习惯。因此,确定知识点讲授时序的基本原则就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少后多,从具有常识性和感知性的知识点出发,逐步加入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职业判断。以审计为例,在基本遵循相关教材的内容排序的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对审计形成整体化的理解,会将第一循环中审计报告的讲授安排在开课之初,形成审计起点———审计终点的完成路径。第四循环中的管理层认定,对于审计实务的整体推进意义重大,也属于在授课之初就需要不断铺垫的知识点之一,并在接下来的各章讲解中,不断地与当下的知识点和知识循环进行交互,实现多次重复,从而加深印象,实现知识的理解、识记和运用。串联不同的知识循环在确定了确定知识点讲授的时序之后,依据基于立体循环式的审计知识体系,需要将当下所授知识与其他的知识循环,通过某种知识节点关联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立体循环。以审计为例,在讲授第一循环的审计程序时,可以跳跃到第四循环的审计证据,即利用具体的程序,可以获得何种具体的审计证据;第二次跳跃是从审计证据,反向循环到管理层认定,即具体的审计证据证明了何种管理层认定;第三次跳跃则是从对于认定的证明结果,关联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即这种结果暗含着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第四次跳跃,就是基于这种风险评估的水平,联系到具体第五循环中的具体交易,针对具体的认定,采取何种风险应对程序,并得出何种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了各知识层面的立体循环,并且达到了审计业务的终点。可见,立体循环式教学法,以某一核心理念或者价值判断为中心,通过对所授课程中各个知识点进行逻辑重构,将知识点通过各种层次和维度的知识循环进行梳理,整合出立体循环式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知识讲解过程,通过触发各知识循环间的交错性知识点,启动各知识循环,实现对某知识循环中每个或某些知识点的预习(渗透)或复习(运用),并最终在学生的大脑中通过多次反复的“触发—启动—循环—强化”,建立起立体循环式的知识体系(见图1)。图1以《审计》为例,构建了立体循环式教学法下的知识循环,其中章节顺序依据的是刘明辉教授等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审计》。

在审计教学中应用立体循环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全文

审计领导知识培训班体会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查看全文

财务审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落实依赖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在信息化时代,将“互联网+”融入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学设计的创新和实施。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财务审计》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起点,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完善考核体系,并基于学习成果达成度持续改进,形成《财务审计》课程教学的PDCA闭环管控体系,促进审计学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OBE;财务审计;教学设计;“互联网+”

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理念,该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组织教学活动。基于OBE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依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依据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落实取决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于是基于OBE的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就成了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又为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互联网+”技术手段和OBE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中相得益彰。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出发点,根据预期学习成果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进行评估、反思与改进。下面就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的《财务审计》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学考核多元化和教学反思持续化五个方面阐释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预期学习成果是OBE理念下《财务审计》课程反向设计教学体系的出发点[1]。在确定《财务审计》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时,首先,以审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基础,邀请企业内审人员、行业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与讨论,从审计职业的需求出发,将预期学习成果提炼为:依据审计相关理论,规范、熟练地处理各项财务审计业务。其次,将预期学习成果继续分解为知识成果、能力成果和素质成果。就该课程而言,知识成果是指学生对审计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将审计理论应用于审计实践的熟练程度,素质成果是指学生处理审计业务时应具备的协作意识和职业素养。最后,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原则对上述的三类学习成果进行详细描述,从而确定为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1)。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查看全文

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审计实务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发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较好地培养学生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关键词:学堂云;BOPPPS模式;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并胜任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来看,国内外高校都注重以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以提升审计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针对审计实训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审计场景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邓洁提出“三维融合”的方法,将审计案例融入审计实训教学中,以解决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2];王卿丽提出为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出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3];彭俊英和陈艳芬针对审计实训中教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4]。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审计学专业的冲击,审计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实验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仅依靠教师演示加学生练习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提升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一、我国高校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知识轻实践,重学习轻思考,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审计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减弱了学生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现有审计实训的教学环节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发布任务、学生练习等环节,缺少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低。(二)实训教学过程缺少实时管控,限制了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和实训效果的提升。现有审计实训教学通常以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小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所有实训小组的所有实训环节进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实训进度,可能导致部分进度慢的小组拖累整个班级的实训进度,影响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觉性差的小组不能完整执行整个实训的所有环节,影响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三)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开展,而对课前的教学目标导入和理论知识巩固的关注不足,导致实训教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训练习之间缺少有机的融合,从而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现在审计实训教学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向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的拓展不足,从而表现出广度不足的问题。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影视资源在高校审计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课程本身和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审计学教学过程枯燥无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降低了审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该问题,可以尝试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将影视资源应用于审计学的课堂教学,以影视资源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文章首先论述了审计学教学应用影视资源的必要性;之后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为例,阐述了审计学教学应用影视资源的方案设计;最后说明了审计学教学应用影视资源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方法;影视资源;学习兴趣

一、引言

审计学是高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的高阶综合技能。从实务方面来看,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新的经济业务形式和业务内容不断出现,企业与资金运动有关的交易和事项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从固有风险方面全方位升高了企业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增加了投资者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威胁着资本市场的稳定。因此,只有不断强化财务报表审计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作用,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这也客观上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高校审计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使得审计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会计类专业人才知识体系中的短板。作为任课教师有必要做出教学反思,深入挖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积极开拓教学思维,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以改善审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优秀影视作品的不断涌现,可以尝试将其中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内在逻辑上存在共性的影视资源引入到审计学的课堂教学,以影视资源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来应对审计学教学枯燥无趣的问题,来拓展任课教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二、审计学教学应用影视资源的必要性

(一)课程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查看全文

审计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一、教学设计目标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独立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执行主体以及独立审计人员必然要增强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理解并掌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理论。然而,长期以来,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独立审计人员在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高校也是最近几年才开设“内部控制”课程,在“内部控制”课程开设之前,会计专业本科生主要从“审计学”课程中接触内部控制的知识,这些明显不具有系统性,在实践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一些零散的内部控制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对“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满足内部控制实践的要求。

1“内部控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内部控制”教学离企业实际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缺少实践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院校“内部控制”课程实验课时为零,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情况最终导致实践教学严重缺失,学生很难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操作联系起来,导致“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三,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内部控制知识点。“内部控制”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较多的一门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更有很多院校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也反应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利用考前几天时间死记硬背一些本身都没有理解的概念。第四,部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虽然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不熟悉内部控制工作实际的运作或没有真正体验过内部控制工作,这样导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很难做到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由此看来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制约“内部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

2翻转课堂在“内部控制”课程中的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变化均要求内部控制在建立和执行过程中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1]“内部控制”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内部控制的体系架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企业重要交易循环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及相关的控制活动,最终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质量。如上所述,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方面效果不佳。由于受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问题的制约,目前,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明显滞后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使得内部控制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有的教学方法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不能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环境的需要。因此,为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应当创新,否则,作为培养未来内部控制人才主要方式的课程教学将会影响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在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内部控制”课程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翻转课堂”正好满足了“内部控制”课程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翻转课堂”源起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指将课堂内外的活动给翻转过来,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练习,课外自主学习新知识。因为,翻转课堂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其学习行为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安排课外学习过程;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上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以使所教的知识真正得以内化。[2]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适合实践类、应用类的“内部控制”课程。而且“内部控制”课程一般开设在“审计学”课程之后,“内部控制”课程中的部分概念在“审计学”课程中已涉及,学生已掌握内部控制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学习“内部控制”课程相对容易掌握,在“内部控制”课程中相对深奥的概念已经不多,大多是联系实际的内容,涉及到的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内容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联系企业实际情况来理解。所以,翻转课堂适合用在“内部控制”课程中。

3基于翻转课堂的“内部控制”教学方案

查看全文

审计学院实践报告

明白坏账准备本年减少的包括坏账冲销(确认发生)坏账冲回(引起坏账准备增加的有坏账收回(已经确认发生坏账损失,通过此次的实习。但后面又收回)和坏账计提(使用备抵法比例计提)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特别对于我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课程实习是大学本科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我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审计学》课程实习,不仅能够熟悉审计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这部分自己补上,根据我实习的那张流程图做适当描述)等。因此,通过此次课程实习,不但了解一些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也正应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主要完成实质性测试中的货币资金审计,这次实习应用福斯特公司提供的审计实务》软件。首先了解审计的整个基本流程。应收账款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应付票据审计,实收资本审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这几个内容。

过程自己写

查看全文

学生审计学课程实习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的内容和过程;实结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课程实习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通过此次课程实习,我们不但了解一些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审计案例的各种情况,磨刀不误砍材功、明确审计是对报表项目审计,而不是会计科目、实习让我知道自身的不足与需要提高的地方、准备不充分,对案例了解不够深、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未分清坏账冲回、坏账冲销、坏账计提、坏账收回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实习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特别对于我们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它是对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审计学》课程实习,不仅能够熟悉审计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这部分自己补上,根据我们实习的那张流程图做适当描述)等。因此,通过此次课程实习,我们不但了解一些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也正应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们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这次实习应用福斯特公司提供的《审计实务》软件。我们首先了解审计的整个基本流程,主要完成实质性测试中的货币资金审计,应收账款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应付票据审计,实收资本审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这几个内容。

过程自己写

查看全文

学校审计学教学法的改进研讨

本文作者:庄莹工作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审计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透视

近20年来,我国高校的审计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面对审计发展的新形势,为提升审计案例教学效果,需寻找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讲授缺乏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拥有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是提高审计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审计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教学的成败,为此,必须尽可能收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案例仍存在脱离实际、内容简单、案例代表性与说服力不强等问题。缺少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和典型性的案例是最为致命的问题,许多审计案例虽然来源于审计实务工作,但却有数据不完整、过程情节不清楚、审计结果不明确等缺陷,究其原因,一是编写案例的教师缺乏审计实际工作经验,致使所编写的案例空洞,难以说明问题;二是许多案例只是立足于背景加结果的编写目标,而忽视通过生动具体的过程以达到审计的教学目标;三是案例数据受到保密性的限制,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不愿意将其公诸于众,致使所获取结果数据东鳞西爪,难以达到审计教学的要求。2.授课教师审计实践经验不足作为审计学教师,首先必须熟悉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与实务,熟练掌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并具有资本市场、经营管理、税务、公司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框架与方法,这也是审计案例实现成功教学的有力保证。在此基础上,审计案例教学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实践知识,对各案例内容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提炼和综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15位审计专业教师中具有注册会计师和讲师的“双师素质”的就有10位,但这并非大部分高校所能达到的师资配置[2],多数高校难有如此配置。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因而较难将抽象的审计理论与课堂案例相结合,即使他们手头拥有许多审计案例,但在分析讲授过程中,总让人觉得枯燥有余而生动不足,直接影响到审计案例的教学效果。相比之下,聘请实务界专家前来高校授课却往往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这也充分说明审计案例的生动讲授离不开熟悉实务的教师。3.教材与教学计划对案例教学安排欠缺目前,公开出版的审计案例教材多数为审计过程及结果的描述,考虑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不够,案例构成缺乏系统性[4]。同时,许多高校所使用的审计教材,大多选用每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用的审计教科书。这些教材撰旨在帮助考生参加CPA考试,因此,教材偏重于各种审计准则的介绍,忽视教科书应具的系统性、易懂性,更重要的是普遍缺少审计案例。而从内容上看,审计案例一般应包括中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内容,但目前我国审计教材中的案例却顾此失彼,大多不完整。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程的学分和教学时数的限制,致使教材中的审计案例教材篇幅无法太多,以避免冲击审计知识点全面、系统的介绍。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审计课程大多所安排的3~4个学分(即授课课时约在54~72)也难以将教材中的案例加以深入讲解,如此一来,则给审计教师带来两难的选择,要保证必要的审计案例得以讲授,又会冲击到这一课程知识点的完整性,即使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但也无法在短短一个学期内完成该课程的全部教学任务。

审计案例教学法改革新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精选案例,学生必须积极配合[5]。而要保证审计学案例教学的成功有效实施,首当其冲的是教师与案例精选,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先立足于建立高质量审计案例库、不断更新审计案例素材,以及运用多渠道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1.建立高质量审计案例库抓住国内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法这一有利时机,院、系应下大力气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库,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夯实基础,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和手段,促使教师积极收集整理审计案例素材,并针对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的不同环境加以科学设计。为了保证案例的高质量,组织与设计的教师可略作分工,对审计理论案例而言,它的设计虽然不需要教师拥有较多的审计工作经验,但却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审计理论和技术,具有资本市场、经营管理、税务、公司法等相关专业知识。而对审计实务案例的设计,则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如此才能对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编写。借此机会让教师积极深入到审计的实务实践之中,不仅有助于审计案例库的建设,同时,对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十分有利。审计实务案例的素材,是建立高质量审计案例库的成败之关键,设计者应根据审计教学的需求,多渠道地搜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真实事例,并基于典型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的目的,对所收集的材料合理地进行删减、加工整合,形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实践性和说服力强的审计案例。而在案例提炼过程中,每一个案例都应力求有的放矢,针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精心设计,注重案例与所学知识的前后衔接性,突出理论的关联性。同时,应当为案例留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虚构必要的生动情节,以提高学生对审计教学的爱好和兴趣。2.注重审计案例素材的不断更新无论是国内的审计案例,还是国外的审计案例,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于审计教学中,因此,审计案例素材的不断更新,是保证审计案例库高质量的前提。当前,审计师行业面临社会期望甚高、同业竞争激烈的巨大压力,同时,其运行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审计认证的蓬勃发展,又促使审计业务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因此,审计案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容置疑,具有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审计师、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等对审计实务十分熟悉,因此,请他们提供典型案例无疑是一个主要途径。应注重选择启发性、典型性的丰富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案例库中的案例应主要来自真实事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启发性,并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出现[6]。几乎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界,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认真研究每一重大审计案例,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对策,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似乎已成为世界各国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惯例[7],因此,根据审计案例发生的时间进行选择时应当注意不要一概以新代旧,对于发生年代久远的案例,并非都要拒之门外,诸如英国的南海公司(TheSouthSeaCompany),美国的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Mckesson&Robbins)、厄特马斯公司(UItramaresCorp.)、安然公司(EnronCorporation)等重大审计失败案例的发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作为审计案例在教学上加以使用,而我国的银广夏公司、东方电子公司等审计案例所暴露的问题,也不乏其经典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利用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开披露和法定审计制度,通过中国证监会的资料公告、财政部的处罚公告、审计署公告等途径对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操作、审计失败等情形的公开披露,搜集审计案例的丰富素材,但不应将其作为唯一的来源,某些案例素材仍然有待于广大教师走向实践,到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审计部门去加以搜集,诸如如何识别客户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如何合理选择审计程序,如何有效地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何开展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等专题性的审计案例,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深入审计实践获取真知,并对其加工整理形成审计案例。3.多渠道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以案例形式将实践中的背景和问题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研讨中,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而客观地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加以评析,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广泛采用互动性、研究性案例教学,课前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再在课堂上结合审计原理和流程,组织讨论审计案例,注重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选择案例时可多采用经典案例,有关审计环境案例诸如采用变脸艺术的红光实业案例、立华现象的活力28案例、混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黎明股份案例、以政策为借口的幸福实业案例、与“神笔马良”媲美的明星电力案例、违背职业操守的圣方科技案例等。有关审计师职业责任案例诸如上海汇中伟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案例、蓝田股份民事赔偿案例、外高桥经济贸易仲裁案例、沧洲化工资产评估案例等[8]。这些经典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必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审计报告的高风险性和审计师的重大责任,帮助学生强化执业判断力。由于审计课时的限制,致使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案例教学,例如,学生分组讨论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每一章节的开始以案例为引导,在授课中经常辅以小型案例促使学生对某些不易理解的概念、特征有一感性认识等。而针对目前高校审计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普遍缺欠的状况,加强教师的审计业务实践活动迫在眉睫,定期和不定期地让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的审计部门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增加他们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是审计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要求。四、结语随着审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审计学的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也相应发生变化。为此,我国高校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必须与时俱进。建立高质量的案例库,是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的根本,不断更新审计案例素材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广泛采用互动性、研究性案例教学法,合理安排审计课时等举措,则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有力保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