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2:58: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神经内科护理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神经内科护理知识

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开展神经内科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后分别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继续教育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性、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医护理科普宣教水平、中医护理过程中错漏事件的发生以及处理过程进行测试评分。实施前后各分别随机抽取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小组成员的中医护理质量评分(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中医继续教育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性、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医护理科普宣教水平、中医护理错漏事件处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为94.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2.5%(P<0.05)。结论: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能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护理;护理质量评价;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

中医护理是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医的理念相一致,具有独特的整体观、辨证施护等理念。中医药曾一度备受争议,其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阻碍。有研究指出,这与中医药缺乏标准化的统一规范相关[1]。而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中医药等相关学科的扶持,中医护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科学性也越来越被国际所认可。近年来,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持续增长,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2-3]。有研究指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具有良好效果[4-5],而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报道仍罕见。为了探究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于2019年在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旨在为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构建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小组:由医院神经内科11名护士、1名医师组成。推选1名组长,负责对评价小组计划项目的组织和策划。小组定期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小组成员平均年龄(31.2±7.5岁),男1名,女11名。实施前后小组成员未发生变化。实施前后各分别随机抽取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1.2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开始实施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项目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伦理原则,参与者均知情同意。参考相关文献[1,4],采用结构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方式开展,主要内容:①结构评价:工作计划是否与《中医护理指南》相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是否对应;是否具有相适应神经内科中医护理培训计划体系等。②过程评价:对神经内科中医护理质量有持续改进的方案和记录;神经内科中医护理病历中有针对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记录、中医护理查房记录以及疑难病历讨论记录等;定期对神经内科在职在岗人员进行中医护理培训和考核,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等。③结果评价:分析神经内科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施情况、神经内科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等。1.3观察指标。(1)中医护理质量评分:包括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继续教育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性、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医护理科普宣教水平、中医护理过程中错漏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每项10道题,每道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实施前后采用两套不同的评分试卷。(2)患者满意度:对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级。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带教的80名护生,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观察组给予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自主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综合能力及对带教方法的认同情况。结果:观察组积极主动学习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均高对照组(P<0.05);对带教方法的认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可有效促进护生自主学习,提升其知识掌握程度、综合能力,且护生对此教学方法的认同度较高。

关键词:BOPPPS;案例情景实例;教学法;护理教育

神经内科护理学习内容涉及神经生理学、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抽象且复杂,并具有极强的诊断思维逻辑性,护生学习及教师带教难度均较大[1]。而以往神经内科实施护理教学时,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统一性、灌输性,护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难以达到全面、深入掌握知识的效果,且难以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BOPPPS(bridge-in,learningobjective,pretes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是源自美国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划分教学过程为导引→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学习→课内评估→总结6个阶段,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2]。案例情景实例是临床带教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有案例、设置情景,可使护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3]。本院神经内科近年来实施护理带教时,应用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收的8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护理带教的80名护生,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人。纳入标准:①首次进入神经内科实习;②实习时间≥6个月;③专科及以上学历;④知晓本研究,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转科、休假;②无法遵守相关规定;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学习与研究。对照组:男15名,女25名;年龄22~25(23.52±3.46)岁;入科时间6~8(7.01±1.12)个月。观察组:男16名,女24名;年龄22~26(24.01±3.43)岁;入科时间6~9(7.50±1.1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带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讲解神经内科护理知识,实施相关护理技能培训,结合案例分析,指导护生实践操作,并跟随教师进行2周的临床学习。1.2.2观察组给予BO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教学法。①导引(bridge-in,B):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学》与临床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带教开始前2周告知护生学习内容、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对学习小组进行成立,4人或5人1组,选定小组长,负责学习资料收集、课前讨论等工作,并建立微信群,以便于进行学习交流。②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O):明确规定学习目标,如完成学习后,能够熟练进行康复期脑梗死、颅内感染、癫痫等疾病护理,并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前摸底(pretest,P):系统学习开始前,对护生展开理论、实践操作考核,了解护生知识与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④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P):引入案例情景实例展开教学,将实际案例、情景模拟有机结合。如设计癫痫病人护理的情景模拟,每组护生分别扮演癫痫病人、护理人员、医生、病人家属等角色,模拟对癫痫病人实施病史采集、查体、紧急处理、护患沟通等工作,其余小组观看并进行纠错与补充,对于重点护理技能,教师予以示范。情景模拟完成后,教师带领护生对实际病例进行护理,指导其进行实践操作。⑤课内评估(post-assessment,P):完成一部分或1个阶段的学习后,各小组自主总结学习收获,带教教师再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予以难点护理操作示范,并要求护生自主操作,对于不足处即刻改进。⑥总结(summary,S):带教工作完成后,引入案例情景实例进行讨论发言,总结相关疾病护理要点,如将颅内感染的护理案例引入,护生共同分析护理要点与难点,并进行总结发言,教师依据其发言情况再次总结,指出不足,予以补充,并将相关知识发送至微信群,指导护生复习。1.3评价指标1.3.1自主学习情况带教前后采用积极主动学习能力量表调查了解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量表包括学习驱动力(5个条目)、学习目标(4个条目)、深入学习(4个条目)、控制学习(4个条目)、扎实学习(4个条目)5个维度,共21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总分21~105分,得分越高,自主学习能力越强[4]。1.3.2知识掌握情况带教前后组织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试,考试试卷依据神经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实际需求设计,理论考试共100分,闭卷形式考核,实践操作设计脚本,随机抽取,操作后由教师打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知识掌握程度越高。1.3.3综合能力带教前后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价两组的综合能力。Mini-CEX包括7个维度,各维度采用Likert9级评分法,总分0~63分,得分越高,表示临床实践能力越强[5]。CTDI-CV包括7个维度,共70个条目,各条目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计1~6分,总分70~420分,得分越高,表明评判性思维越强[6]。1.3.4对带教方法的认同情况完成带教后,从提升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提升临床思维、提升合作能力5个方面调查了解两组对带教方法的认同情况,包括认同、一般、不认同3个选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当场发放调查表,护生填写后收回统计计算认同率。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两方面,一般资料及专业技能需求。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医院级别等条目。专业技能需求设置了为4个方面,25个条目,主要为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7个);物理疗法(6个);认知障碍的康复(6个)及康复评定(6个)。每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分别为非常需求、需求、一般、不需求,分别计4、3、2、1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需求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4份,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份。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升分析

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神经类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时间较急、病情严重,导致治疗过程也非常漫长。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将会使患者产生各种功能性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神经内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对患者病情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临床资料显示,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方式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纳入标准: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在医学影像和医生的检查确认下,认定两组患者均为神经内科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知情,并且签订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者。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5.25±1.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1~77岁,平均(66.52±1.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处理方法是对患者的病情检测以及生命体征的测量,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组主要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人员管理精细化:为保证分工合理,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学历展开;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由护士长进行监督,做好护理任务的安排工作。责任护士主要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进行科普,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时刻监测,助理护士配合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②工作流程精细化:患者在住院时需要热情接待,将医院的科室和医院的整体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问题制定好解决方案;③管理制度精细化:不定期的进行全体会议的召开,制定相应的护理措,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准备好护栏防止易坠床患者坠床,张贴警示标示在易滑倒的患者病房,必要时告知家属陪同治疗[2-3]。1.3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②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1;观察组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细节管理;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收治患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其预后情况相对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有研究报道称,在临床中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细节管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病情,利于患者预后,减少医患纠纷[2]。因此,本研究对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10.5)岁;平均病程为(7.5±8.0)d。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0±11.2)岁;平均病程为(7.0±7.8)d。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查看全文

护理安全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神经内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患者110例,男59例,女51例;年龄38~79岁,平均(50.3±6.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57例,脑出血23例,脑供血不足15例,帕金森病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1例,大专14例,高中及中专26例,初中27例,小学及以下22例。纳入标准:①无意识障碍,理解能力正常;②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④排除伴有精神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随机抽取55例作为对照组,另55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包含评估安全因素、健康教育、遵医嘱服药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强化安全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2.1评估危险因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评估患者存在的威胁其安全的相关因素,按照评估结果将患者分类,将具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归为一类,针对其危险因素实施强化安全教育。1.2.2实施强化安全教育措施①行动不便患者:对患者跌倒危险程度做出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到自身存在的跌倒风险,并讲解自我防范的方法,增强其防范意识及能力;将扶手设置在高风险地段,如厕所、走廊、病室,并铺设防滑垫,障碍物及时清理,严格按照规定摆放物品,清扫地面后,保证地面上不存在水渍,预防患者滑倒;设计醒目标识,放置在各个危险地段中,起到提示患者的作用[1]。②躁动不安患者:夜间时,要安装上床栏,避免患者发生坠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约束带使用的意义,提升其依从性,并将正确使用约束带的方法讲解给患者家属,必要时,制动肢体,预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患者前往检查或转运时,防护措施积极做好,对患者行为密切观察。③感知障碍患者:护理人员要预防发生烫伤,将热水袋正确使用方法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并嘱咐患者家属准确掌握热水袋温度,避免烫伤患者,在较为安全的地方统一放置热水壶[2]。④认知障碍患者:腕带必须佩带,将患者姓名、联系方式等准确的标记在腕带上,以备患者走失时使用,告知患者家属陪护要24h不间断进行,必要时,可告知护士陪伴,避免患者单独相处[3]。⑤感觉运动障碍患者:要加强营养供给,积极开展饮食指导,将强化营养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增加患者的认识,提升患者饮食依从性;嘱咐咐患者及家属定时翻身,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护理人员将正确的翻身方法、适当的翻身间隔时间详细地讲解给患者家属,便于其实施。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包含跌倒、坠床、烫伤、走失、压疮;利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患者出院前,利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包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安全管理4项,每项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好。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后,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安全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安全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神经内科患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多数患者脑组织器官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降低其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及注意力,再加上多方面障碍的存在,导致患者住院期间较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如跌倒、坠床、烫伤等,降低住院安全,影响患者的康复[4]。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后,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5-6]:①促进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的增强,尽管护理管理活动的实施者为护理人员,但也需要患者参与其中,通过积极的配合与支持,保证管理措施顺利的实施,如果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疾病认知,会导致不良心理的出现;住院期间,患者依从性会受到自身疾病认知情况、家属及社会支持情况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若依从性较差,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入院后,危险因素评估工作立即开展,并根据具体的危险因素实施安全教育,强化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让患者及家属对安全隐患形成全面的认知,增强其安全意识,进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②提高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在安全教育作用下,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增多,使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安全防范措施,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更易于掌握安全知识,提升患者及家属的防范能力,保证患者安全,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的加快,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③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教育内容中包含患者居家时的自我管理方法,使患者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并在居家康复护理时良好的应用,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同时,患者家属可掌握正确的照护方法,进一步的增强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该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安全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安全知识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7]。

查看全文

护理流程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和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并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危重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3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为(244.8±1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1.8±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流程管理能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流程管理;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以昏迷患者居多,患者长期卧床、制动、瘫痪、抵抗力低下,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压疮、误吸、脑疝等并发症。据相关文献报道,70%的意识障碍患者可将口咽部分泌物吸至下呼吸道,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发生;气管切开或插管破坏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屏障,损伤气道黏膜,削弱气道纤毛清除能力,使细菌易于在受损部位定植繁殖,也可将口咽及上呼吸道的细菌直接带入下呼吸道而发生医源性肺炎[1]。泌尿系统由于留置尿管持续时间长而发生感染,另外由于脑卒中后咽反射消失,言语困难或异常咳嗽而致误吸,可导致上呼吸道阻塞而发生吸入性肺炎等[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危重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护理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为(54.3±6.3)岁,平均病程为(8.6±3.2)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为(54.6±6.1)岁,平均病程为(8.7±3.3)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神经内科护理精细化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进行护理的156例病患,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7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管理,观察对比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和操作技能评分等相关指标,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很大(t=7.22、5.37、5.94、7.08,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44%(76/78)与参照组85.90%(67/78)相比差异大(=6.80,P<0.05);对比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2.56%、2.56%、1.28%与参照组11.54%、10.26%、8.97%相比差异大(=4.79、3.90、4.74,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护理价值更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其临床常见的症状为头痛、意识、感觉或者运动障碍等,因此,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针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进行护理的156例病患进行研究,观察对比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进行护理的156例病患,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年龄24-77岁,平均(55.29±3.07)岁;其中男40例,女38例。参照组78例,年龄范围25-75岁,平均(54.61±3.31)岁;其中男42例,女3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给予精细化管理,第一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一名组长,全面掌握病患的资料,对病患的各项身体指标和心理指标进行护理和监测,并责任落实到人。第二是工作流程的精细化,规范好每日的护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护理工作,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掌握病患的情绪,协助病患好好休息[2]。第三是风险管理精细化,预见病患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对有特殊病情的病患要放置床头警示牌,对危险活动区域要放置温馨提醒警示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3]。第四是绩效考核精细化,将护理人员的出勤、能级、工作量、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及满意度进行比例分配,将各项所占分值的总和作为每月的绩效考核总分[4]。第五是安全教育精细化管理,规定每周至少组织2次安全教育活动,并对病患进行针对性的2-3次/周的安全教育,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风险事件的预防等,提高病患的意识,缓解病患的焦虑情绪[5]。1.3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和操作技能等相关指标的组间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1.4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和操作技能等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相关指标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再对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2结果

查看全文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实习的12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6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5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灌注式教育,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护理教学方法的评价及综合能力考核。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考核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带教老师的授课积极性,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教学法;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经过的阶段,因此必须对临床护理教学引起重视,使护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1-2]。本院是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发现,护生仍旧是机械性地工作,且认为实习是为了加强操作技能,忽略了理论知识学习。分析原因发现,在临床教学中老师仍采用单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PPT为主要教学工具,类似于课堂教学的专科知识讲座,没有体现出临床教学的特色,使护生通过临床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指导临床护理工作[3]。神经内科具有病种多、病情复杂的特点,护理临床教学需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4]。而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5]。本科室将PBL教学法应用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120名护生,其中男23名,女97名,年龄22~24岁。其中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6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5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依从性较好;均为四年全日制护理本科生。排除标准:其他专业学生。将两组带教老师资质及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神经内科精细化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病区有70例患者,护士30人。1.2方法。本次试验中需要研究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因此在研究中需要首先在精神病内科中开展精细化和护理管理项目,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护理质量,从人员管理、工作制度、仪器准备以及护理过程等方面追求精细化,以此来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并且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2.1工作流程更加精细。在精细化管理中,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好工作流程的管理,在护理中首先要调整生命体征检测流程,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各项参数,以及患者神经系统的指标等都在检测之内,神经内科经常见的就是血压检测,血压检测需要调整好时间,因为在测量血压时,需要关注到患者本身的生理变化情况、患者神经系统的调节等,为了不打扰患者休息,同时也要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时间,就要选择符合患者生理习惯以及护理操作的时间段,以此来优化检测操作以及保护患者健康。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优化循证护理流程,这是因为护对患者的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而这些了解正是来自患者自己的陈述。循征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投入更多关注,时刻检测患者身体情况,同时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专业意见和解答。另外,在护理中还要制定健康教育流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流程是不可或缺的,每周进项两次健康教育流程,并且为患者宣传日常维护健康的手段,做好患者的自我调节,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运动以及劳动情绪等,做好自我调节可以降低护理的难度。在护理最后,还要制定入院服务流程、输液、回访流程等,对于患者,我们需要做好长期的帮助与护理,并让患者对责任护士进行打分,将此作为他们的工作考核数据。1.2.2风险管理也要精细化。医院护理工作,尤其是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是很高的。护士需要认识到在神经内科中经常发生的风险,诸如患者跌倒、烫伤、摔伤以及自杀状况等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但影响患者本身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了其他患者的安全。护士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患者情绪和身体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现风险的萌芽,就要及时控制。护士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来制定方式风险的具体措施,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防治方式。同时,护士也要提高自己对于风险的评估能力,能够及时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是护士的一项重要能力,防患于未然是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信条。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可以在相应地点防止“小心摔倒”、“防止烫伤”等警示语,这些警示语会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1.3统计学分析。使用的SPSS统计学方法,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实验数据,并得出最明显的结论。因为在统计学的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身体的各项的身体的机能进行了解,所以在统计学的分析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因为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需要注意到统计学的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数学知识和统计学的知识,帮助实现统计学准确分析。

2结果

2.1项目实施前后护理情况的比较。项目实施之后,基础护理、特级护理、合格率、不同护理等级的护理合格利率都有显著提升,同时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也明显降低。2.2患者满意度对比。项目实施之后,对患者问卷调查显示,80%的人都认为护理效果很棒,同时在自我调理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患者满意度也相较于之前有了显著提升。

3讨论

3.1护理质量的管理不能马虎。神经内科的患者数量多,患病种类多,治理难度大,护理难度也会相应增大,队神经内科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治疗需要。在管理的时候医院为护士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流程安排以及评分制度等,这些措施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在患者康复中起到的作用。精细化管理将患者放到了主要的位置上面,为患者考虑,为患者的康复想办法,这正是精细护理存在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素质。3.2精细化管理对护理相关指标的影响。在实施护理之后,无论是基础护理还是特技护理等,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都在提升,同时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病率也相应降低,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精细化管理中,护士值班人员分工明确,各层级相互配合,差错事故也在减少,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增强,确保了护理服务的质量。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重视对护士个人责任意识、护士护理能力的提升,将护理操作精细化、管理制度细化、执行方式细化,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执行标准和制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科室护理管理,提高管理成效。患者在精细化的服务中可以获得更多利益,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实现护理工作的进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