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7:53: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理论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审计教师;案例选用;考核办法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审计教师;案例选用;考核办法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审计实务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发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较好地培养学生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关键词:学堂云;BOPPPS模式;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并胜任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来看,国内外高校都注重以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以提升审计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针对审计实训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审计场景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邓洁提出“三维融合”的方法,将审计案例融入审计实训教学中,以解决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2];王卿丽提出为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出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3];彭俊英和陈艳芬针对审计实训中教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4]。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审计学专业的冲击,审计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实验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仅依靠教师演示加学生练习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提升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一、我国高校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知识轻实践,重学习轻思考,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审计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减弱了学生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现有审计实训的教学环节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发布任务、学生练习等环节,缺少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低。(二)实训教学过程缺少实时管控,限制了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和实训效果的提升。现有审计实训教学通常以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小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所有实训小组的所有实训环节进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实训进度,可能导致部分进度慢的小组拖累整个班级的实训进度,影响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觉性差的小组不能完整执行整个实训的所有环节,影响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三)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开展,而对课前的教学目标导入和理论知识巩固的关注不足,导致实训教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训练习之间缺少有机的融合,从而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现在审计实训教学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向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的拓展不足,从而表现出广度不足的问题。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审计新人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对于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经历了从学生蜕变成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的转变,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既增长了阅历,也得到了成长。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与领导同事进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学校专业性和单位的综合性。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全面的学习全面的提升自我特别是审计工作,如果对审计专业知识不了解对各个单位部门的职责职能不清楚是很难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审计工作者需要具备较硬的审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知晓度;还要对项目相关领域宏观了解综合把握,才能完成审计的各项工作。
其次学校的自主性与单位的制度性。审计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法定审计范围必须全面覆盖、法定审计内容严查不漏、法定审计程序必须执行、法定审计问责必须履行到位。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一些乡镇、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必须进行惩罚,对国有资产国家资源进行保护。遵循国家“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的规定加强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最后学校的理论性与单位的实践操作。大学三年我们学习了会计基础、经济法、统计法等一系列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却没有一点实际操作的经验,经验的缺少让我在工作中茫无头绪,是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让我度过了极其茫然的时间段,让我知道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就像如纸上谈兵,光有实践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就是有勇无谋之辈最后都是失败的,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才会是出色的人。
转眼间,学习审计业务已有半年,在这半年里我有幸参与了2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够更快熟悉审计业务,通过参与的审计项目使我对政府审计工作有了认识,对审计流程有了初步把握,对审计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熟悉审计业务是基础,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各方面的学习:
一、求真务实、踏实干事。政府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家的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审计取证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做到依法依规审计,严格把控审计流程,每个过程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做实。要踏实干事,不能走过场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浅析人才培育的审计教学拓展
本文作者:高玉荣工作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能力的需要近年来,审计师资的来源主要是会计学、审计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大多任课教师是从校门直接走上讲台的,这些审计教师没有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只有少数教师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会计部门实践后从事审计实务教学工作岗位的。审计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在审计教学中存在“偏重理论教学,脱离实务操作”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侧重于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述,缺少鲜活的实际案例。审计教学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审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求他们具备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目前,多数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科学完整的审计实践教学规划、管理机制和经验,缺乏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优秀师资,大部分高校没有规范的审计模拟室与审计实践教学软件,无法满足审计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目前高校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无法为审计模拟试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而课程研究对象复杂,教授对象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各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案例的系统性和适用性。案例讨论时,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到的知识也最扎实。引导分析案例时,要抓住审计案例和审计方法的契合点,对审计案例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归纳总结课堂案例时,要指出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模式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基于能力本位,融知识与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课程教学与组织、管理形式,学生必须完成每个模块的课内外学习量(听课、自学、作业、实验、设计等)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在审计教学中,可以把审计课程按照审计业务流程模块化,按照审计初步业务活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完成等几大模块来设计课程内容,明确各个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完成各个模块的任务后取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学生对于整个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而且能够掌握各个环节的相应知识,通过一定的课程讲授和实践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模式,即校企合作模式。在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不仅提供场地、设备,而且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双元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培训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和学校同时进行,但以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培训为主;培训者有两部分人担任——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培训以业务实践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锻炼自己,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
“双元制”模式不仅符合“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能让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审计教学的保障,授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的敏感性等都对审计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审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审计教师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的法律、准则和相关法规,将有关知识融会贯通于审计学各章节的授课中,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审计理论发展前沿,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引导学生关注审计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了提高审计教学效果,审计教师还应当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丰富的会计或审计工作经验,对审计程序、审计案例驾轻就熟,这样才能将审计课程讲授的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审计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审计实践,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参与审计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审计教学的教学互动。教师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组织者,应能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和完善审计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审计教学中,应该加强和完善审计实践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课堂实践环节+校内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校外实训”四个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通过课堂案例和仿真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开展审计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在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室中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将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再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最后,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和沟通,创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真正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经济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尝试引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教学结果的理想评价方式应是对“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为适应审计课程的性质及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基于客观考核与综合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目的,审计考试方式应该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制度,引入多样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考试形式,如预习笔记、读书笔记、平时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总结、上台试讲、课堂提问等形式。即课程考核成绩=预习笔记、读书笔记及作业评分(20%)+课堂表现(10%)+小组讨论及上台试讲(10%)+案例分析及模拟训练表现(30%)+闭卷考试(30%)。实践证明,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与课程的考核成绩挂钩,可激励学生努力地扮演好学习的主角,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总之,审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学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和完善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司法会计培养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高职院校司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理论研究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高职院校对司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础来源于我国司法会计相关理论依据,而我国虽然有司法鉴定法规,但是与司法会计专门法相差甚远。因此,在处理涉及财务、经济、贪污、贿赂等方面的案件时,通常只能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对司法鉴定方面的一般性规定进行定性。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统一的鉴定程序、统一的鉴定报告模式,无论是司法会计检查还是司法会计鉴定都缺乏操作性,从而导致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评断和运用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甚至不同机构对于同一案件的司法鉴定结果不同。师资力量不足。合格的专业教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目前,我国开设司法会计教育的高等院校中,承担司法会计方面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局限在高校内部,他们或是司法专业教师,或是会计学专业教师、或是审计学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司法会计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学习,使得既精通司法专业知识,又精通会计学、审计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几乎没有。如此一来,如何能培养出合格的司法会计专业人才?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司法会计专业以法学和会计学课程为主,同时涉及审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课程。但是各高校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课的设置均存在一定差异。更为遗憾的是,从各高校开设的司法会计专业课程来看,除了司法会计学和司法会计案例与实务外,几乎没有其他体现司法会计专业特色的课程,法学和会计学课程相加模式比较明显,没有实现交叉学科知识间的融合,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师,也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律师,更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司法会计师。
解决对策
加强司法会计专门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法律法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逐步制定统一法律法规,规范执业标准。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最高检和财政部共同制定一套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规范体系,规范司法会计执业标准;其次,设立司法会计资格考试制度,规范司法会计职业资格。通过设立司法会计资格考试制度,规定只有取得司法会计从业证的人员才能从事司法会计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丰富办案实践经验。司法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学科,决定了司法会计教学工作需要多学科、复合型的教学人才。现在警察类院校的司法会计教师一般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从法学专业教师转来;二是从会计等经济学专业教师转来;三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警察院校教学的。他们虽具有一些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司法会计教学的需要。教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完善司法会计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司法会计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这些理论知识又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现阶段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司法会计教学内容也应有所变动,这就要求警察院校司法会计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知识、会计学知识、审计学知识、法学知识等,可以通过教师进修、参加司法会计专业研讨会和不同院校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司法实践能力。司法会计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既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的操作经验。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制定教师每隔几年定期基层锻炼一段时间的制度,并与评定职称挂钩,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师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深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可以在本专业范围内,选出好课题,积累好资料,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另外,学校在这方面给予一些政策来支持教师搞科研。建立一套体现司法会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求既能体现其法学属性,突出专业重点,又能兼容会计、审计专业之精华,尤其要加强体现法学与会计、审计专业交叉、融合的相关课程建设。当然,会计与审计及其相关课程是司法会计专业的基础与必需的课程,然后,司法会计学科属性决定了课程的重点还是在法学方面。尤其是其中的鉴定,与刑法的联系更为密切。因为,从鉴定与审计的比较及对诉讼的适用性来说,民事、行政诉讼和一些证明力要求较低的案件,一般仅需审计查账即可,只有那些证明力要求较高的刑事案件,或对原审计查账存在争议的案件才较为适合运用鉴定。所以,在课程安排上,除了会计与审计及其相关课程外,法学尤其是刑事法学方面的课程比重应再适当增加些。
本文作者:董雪莲工作单位: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联动改革途径
摘要:审计学专业中与审计相关的理论和实务课程设计是各大高校财会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审计学这门课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包括多门审计系列课程,这一学科领域包含的比较关键的内容要素也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以“审计案例”“审计学”等为典型代表。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等知识交叉重复。针对课程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在联动改革中,消除了6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为了符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审计系列课程教学方法必将进行改革,审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重前行,加大对实验环节的实践,对审计实务案例的应用应加强,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学生对审计实务的主要实现方法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提升灵活程度和科学程度,因此本文针对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联动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联动改革;重复内容;教学方法;理论知识
一、高校审计系列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审计系列课程包含多门课程,理论课程有“审计理论与实务”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审计信息化”,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交叉重复。按照审计主体的设定,审计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社会审计活动、政府审计活动以及内部审计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审计教学所涵盖的内容体系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三个审计主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差异特性也极为明显。不仅在审计的基础目标上呈现出了独特的属性,同时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也有各自的基本要求。这也就造成了审计实务工作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匹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大,老师讲课时不能够对知识全面讲解,所以对审计实务部分老师不能留更多时间给学生练习,而侧重对审计基本原理的讲解,这会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处境。
(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科生毕业实习,对于每一个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它的指导意义不仅在于让我们提前认知社会生存环境、培养求职竞聘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提前去感受工作的压力、团队的精神以及学有所用的价值肯定,这些都将为每一个毕业生日后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奠定必要的基础。细化看来,毕业实习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个人发展前景
毕业实习,往往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的一个踏板。本科四年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无非是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符合专业性质或个人兴趣的工作,因此,毕业实习就可以看做是就业前的过渡。对于毕业实习工作的选择,就需要优先进行比较衡量的,因为这往往和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实习单位的性质、经营方式及管理方法等等,都是毕业生在规划个人发展前景前的基本参考,如果某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在金融投资方面,那么实习时必然会优先选择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由此一来,毕业生在将来进入该类企业后,能够更迅速的熟悉公司业务、履行基本工作职能。总的来说,毕业实习在学生安排未来的就业方向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理论知识实践化
在本科的四年学习生涯中,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学习了有关金融、会计、财政的经济基础知识,也在专业分流后进行了更系统的专业学习。然而,只具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真正迈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理论知识只能起到最基本的指导和辅助作用。另外,理论知识也往往和现实存在巨大差异,对于不同的业务往来,实际操作方法会受到地区、政策、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实习,才能走出理论知识的局限,明晰的了解企业现实的经营运作方法。
高等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思索
论文摘要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涉及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只有按其逻辑关系依次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新问题,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涉及多个方面,它们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摘要: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这一逻辑顺序是不可逆的。只有依次解决好每个方面的新问题,才能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一、观念创新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探索和运用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摘要: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以上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功能。但是,这种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教学改革,其功能的发挥是相当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的目前状况。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应是全方位的成龙配套的教学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观念的创新。
1.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要创新观念。一般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是会支持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支持是不够的,而要在深刻理解行动导向的教学的真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支持。要为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扫除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切障碍,解决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新问题。
大学生审计局毕业见习汇报
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1审计软件
我国现存的审计软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