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17:04: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技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论文
摘要: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大规模、复杂化、资产重组日益频繁、股权转让活跃及经营风险加大等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协调统一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改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等措施是当前及今后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行为失控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而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内部审计的形势,健全国企内部审计制度,是当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审计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下属单位及部门领导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内部审计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抓住企业改革的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没地位、没作为,虽有若无,不起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论文
摘要:选择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每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结合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技术审计程序研究论文
新技术的采用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脱胎换骨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使得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成为昨日黄花。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就成为审计鉴证系统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审计程序创新入手,对几种新的审计程序——系统克隆、电子函证、审计黑匣子和模拟数据实验作出初步探讨。
一、系统克隆系统
系统克隆是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在企业之外进行备份,在企业会计系统之外再克隆。一个会计系统。系统克隆可以这样进行:
(一)在审计期间的期初就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外部备份。备份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原始数据库、初始化数据库和会计软件程序。备份的机构可以是审计机构,也可以是专门的外部独立的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而后者更有利于实现专业化质量和规模化效益。
(二)在审计期间内备份的内容将通过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联结的网络进行更新。其中,原始数据备份库直接与企业数据采集系统相联,实现实时更新;初始化数据备份库和会计软件备份库直接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修改模块相联,在企业进行初始化变动和软件程序变动时进行更新。
(三)审计人员通过外部备份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一方面判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初始化数据库和会计软件上有没有非法改动,另一方面通过外部独立的数据信息管理服务机构,实现信息控制和咨询,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对其作出评价。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会计毕业论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对中国资源总库(CNKI)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样本文献的总体趋势、作者及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基金分布及关键词分布的定量分析,以及从关键词出发,对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定性分析,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与展望。文章从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技术创新审计方法以及技术创新审计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进一步厘清概念、拓宽研究范围,加强技术创新审计应用研究,完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体系、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三个层面对我国学者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技术创新审计;文献计量;企业创新;审计技术创新
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重要分支,自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技术创新审计的应用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理论研究即技术创新审计模型于20世纪80年代由伦敦商学院提出。许多国家的政府、各类民间协会组织或是独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以技术创新审计为工具,为企业的创新情况提供服务,协助企业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审计作为新兴的创新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采纳,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均采用不同的审计工具对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审计,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额及创新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创新经济快速有效发展。英国已经尝试以政府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审计服务。而创新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2005年,创新首次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央提出应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自此,创新已经贯穿党和国家发展的一切工作。技术创新审计结合传统审计的基本方法、专业特点,兼具企业创新的理论基础,帮助企业识别自身的创新能力、评估创新绩效,准确定位企业的创新需求,并提供改进建议,使企业了解创新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能力最大化,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我国对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仍很匮乏,研究进展缓慢,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机构提供技术创新审计服务。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发展进行了梳理,为今后的学者明确研究方向。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文章数据源来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简称CNKI),对期刊库里的全部期刊,选择主题为“技术创新”并含“审计”,精确匹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8月5日,共检索出论文204篇。经过人工筛选,将与技术创新审计无关的文章,例如“审计技术创新”等对审计技术进行创新的主题文章,进行剔除,最终形成了由40篇文献构成的基础研究样本及24篇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构成的核心研究样本。1.2文献计量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法最早由Pritchard于1969年提出,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量性分析。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关键词互引、作者、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等外部形式特征,研究重点不在于文献本身。研究者可以通过该方法了解所研究文献的总体发展趋势,也可基于关键字等信息的分布做简单的定性分析,用来揭示相关研究的发展规律,是分析论文研究方向的有效工具。
2文献计量法下技术创新审计文献定量分析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述评
一、引言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下简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日常工作的新业务,成为审计理论界、教育界与实务界研究的新领域及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截至2018年11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其研究已发展5年。在中国知网(CNKI),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篇名”搜索、高级搜索,分别有352篇、342篇文章。笔者使用文献研究法、分类比较法、分层分析法等查阅前述文章,研究后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可概括为:从无到有,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单项研究到综合研究,从专业新闻、学术会议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审计研究与审计实务开始相互影响、促进。
二、述评文献回顾
2015年,伴随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成果日渐增多,文献研究综述或者相关专业会议述评开始出现。截至2018年11月17日,文献研究综述或者专业会议述评文章11篇,主要文献如下:张爱民[1]根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信息,分析2014年我国审计机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特征和难题,提出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若干建议。牛彦绍[2]梳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基本理论框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张婷[3]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的不足,从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创新、重视审计案例运用和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林进添[4]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90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的发表年度、来源等进行分析,提出“通力合作、学科融合、细化主题、凝练经验、提升水平”等建议。陶宇[5]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性、概念、主体,提出述评和展望。仵文霞、杨荣美[6]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伍彬、伍中信[7]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理论和综合的讨论内容较丰富,涉及面较广,对具体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结果应用及责任追究机制探讨不足。王娟[8]从资源审计、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责任界定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郭旭[9]对中国审计学会举办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合作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交流会情况进行了会议综述。马志娟等[10]对2017年资源环境审计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进行了会议综述。
三、研究文献概况
(一)总体数量与年度分布。在中国知网(CNKI),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篇名”,不作其他任何限制,分别进行搜索、高级搜索,依次有352篇、342篇文章。审阅每篇文章的标题、内容、发表时间和文章载体,删除同一作者在不同刊物重复发表的文章以及2013年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新闻报道后,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每年文章数量依次分别为30篇、42篇、81篇、97篇、85篇,共335篇。因此,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成果稳中有进。(二)基金资助情况。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级审计机关基金项目等支持。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章335篇,其中72篇文章得到一个或者多个基金项目的支持,占全部文章数量的21.49%。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受到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数量依次分别是4篇、6篇、26篇、19篇、17篇。各类、各级基金项目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支持力度相对稳定。
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评价难点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成为政府、高校及相关管理机构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在探讨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科研经费;绩效;审计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2年我国高校共取得科研经费1030.22亿元,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经费的绩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应当“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山东省2012年的审计报告显示,青岛某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因此,通过监督和评价科研经费绩效,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仅有助于端正学术风气,保证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科研水平,而且也影响到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正是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独立的检查、评价和监督活动。
一、科研经费绩效的表现形式
“绩效”(Performance)最早来源于管理学,是指一定时期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或个人的情感、情绪等精神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科研经费的产出有其自身特点,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其产出也各有侧重,常见的科研经费产出的具体形式有:
1.论文及专著
综述社会保障专业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专业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吸纳多方资源。整合的教学资源既包含师资,也包含教学硬件资源。黑龙江大学借助社会保障审计科研项目,鼓励各个学科背景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对真实、海量的社会保障审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尽可能地整合硬件资源,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室。加大审计和计算机专业设备的开放程度,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数据库,方便各专业广大师生便捷地使用资源,并应用于研究工作。同时,强化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评价、仿真、预警与建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推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民生领域科研团队能力,培养多学科背景的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采取联合立项、联合科研、联合创新的方式,增强跨学科师资团队的科研能力建设。此外,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合作教学、共同培养的机制。
(二)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
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提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社会保障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的需求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如选择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经济学院福利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与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跨学科进行课程选择,三年选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且考试合格,即达到跨学科选修课标准。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特色,在满足广大跨学科研究生选课需求的同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跨学科选修课程的设置将为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审计师资格评审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审计局:
根据《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年度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审考办字〔*〕1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做好*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发〔*〕148号)精神,结合我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情况,现将*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申报材料的时间、地点
*年度*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年9月1日至9月12日(星期六、星期天除
外),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年度*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材料地点
职称论文答辩的一点体会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评议,它分为论文答辩、对专业提问、量化打分等环节。现仅就论文答辩谈一点体会,供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职称论文答辩是高级职称评审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同志都觉得有些紧张,下面介绍以下我的一点体会。
职称论文答辩是综合考察申报人水平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答辩成绩在其职称评定中举足轻重。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名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一般说,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职称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职称申请人通过答辩,让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所以职称申请人心理上应把它看作一次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
通常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
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