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07:2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方法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土资源审计方法论文
近几年,我国国土资源领域案例频发,如何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监管,促进其规范管理,依法经营,已成为土地资源专项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安排我处于2007年6月5日至7月6日,对某市本级(含1个行政区、2个经济开发区)2006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查出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4306万元,截留、坐支、挪用应缴财政土地出让金16802万元,低价出让土地、少收土地出让金5735万元等诸多违纪违规问题,关联单位部门几十个。省厅适时移交省国土资源厅、某市人民政府处理,促进了国有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征收,该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实践告诉我们,做好土地资源专项审计工作,要重视抓三点:
一、从土地档案入手,检查其审批的合法性
土地档案是行政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纪录,其承载着土地的前期批复情况、审批过程和宗地的全部信息。土地前期批复情况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出让合同中出让金的额度,从而得出超越划拨目录范围划拨土地、出让合同价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限价、分摊面积错误而减免地价、降等降级减免地价、减少面积而少计出让金、应“招标、拍卖、挂牌”而未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违规交易土地等问题。同时也能对国土部门的程序设立、内部控制及有无人为因素改变土地要素的行为做出评价。对档案中记载的审批过程予以关注,重点关注国土部门的会审意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领导批示或指示、相关协议和承诺等资料。从国土部门的会审意见中发现国土部门存在的降低标准低于最低限价出让土地、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不符合出让条件仍出让土地、超范围划拨土地等问题;从政府部门出台的一些与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相悖的文件或会议纪要和政府领导批示中,发现政府部门行政干预土地市场、违法违规批地的问题。
二、深入相关部门和实地,检查土地利用的真实性
在审计过程中,注意有意识获取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外部信息,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告和谈话等方式获取。然后将外部信息与土地档案进行汇总分析,从中发现疑点,再深入相关部门和实地进行调查。首先,深入发改委和规划部门,取得审计年度内的土地利用方面的全部批复资料,与从国土部门取得的土地审批资料相比较,对于已办立项或规划但没有在国土部门办理用地审批的土地,经到现场勘察后,若是已经用地,基本可以确定属于违法用地。其次,深入实地,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临时性用地,调查其是否建设了永久性建筑和已过临时用地期限土地仍闲置未复垦;对以出让或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检查其是否有私自转让、改变用途、改变容积率和面积不实等问题;通过现场走访,调查是否存在没有办理用地手续违法使用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论文
摘要: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大规模、复杂化、资产重组日益频繁、股权转让活跃及经营风险加大等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协调统一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改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等措施是当前及今后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行为失控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而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内部审计的形势,健全国企内部审计制度,是当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审计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下属单位及部门领导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内部审计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抓住企业改革的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没地位、没作为,虽有若无,不起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方面的审计探讨了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重点内容;方法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是对申报立项、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审计。笔者试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
(一)申报立项审计
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做好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概预算的审计评审。一方面审查立项的可行性,即申报立项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背景是否真实,建设条件是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完整,技术经济论证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资源、地理和环境)、调优经济结构、技术经济支持能力、社会发展实际、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无虚假、重复申报立项的问题,有无随意、盲目申报立项,有无违背科学规律、忽视和谐发展和长期发展、造成效益低下的问题,是否存在项目半途而废、损失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审查项目概预算的经济合理性,即是否体现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涉及工程建设的还应审查工程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是否合规、正确,包括内容是否完整,所依据的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及变更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概预算定额与标准是否合规,套用是否正确,有无高估冒算等现象,取费基数与标准是否正确,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等[1].
银行利率内部审计方法论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不断加大。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利率风险管理手段也逐渐被我国商业银行所采用。在方法上,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特点,即非现场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为主。本文意在揭示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方法这两个特点的形成原因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审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决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也在不断生成。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的最终决定还得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波动幅度会不断加大,利率波动频率也会不断加快,由于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利率风险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造成资本亏损、降低预期收益。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一般采取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动态模拟分析等传统管理手段,近年也开始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深入管理,如设置专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频率、尝试设置相关标准、制定审计流程、改善审计质量等等。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操作上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国内银行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方法观念上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状,下面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
一、关于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
1.利率风险审计一般采取非现场审计
就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现场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这是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其目的是为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商业银行的总账可以集中到总行或一级分行,会计报表等数据的输出也由上级行直接打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质询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时效性得以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利用总账传输系统及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实质性的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连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价经营管理现状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订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就整个审计体系而言,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都是审计监督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弥补各自局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二者互为补充,统一于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督之中。非现场审计帮助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提供审计线索;现场审计保证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非现场审计广泛的覆盖面与现场审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点结合形成审计监督网,两者共同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
证券公司计算机审计方法论文
在对证券公司审计中,我们运用通审(人寿版)软件,成功导入证券业务数据并利用软件的汉化编程功能编制模块开展审计,在查出透支占用保证金、一对多开户、违规以代购国债名义回购融资拆入资金为客户配资或账外自营形成风险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审计准备阶段的数据转换
1.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使用软件:证券公司业务使用的是恒生证券交易系统软件,业务数据分三个库,即CUR(归档库)、HIS(历史库)和RUN(当前库)。
2.索取恒生软件数据字典,了解每张数据表核算内容,根据审计需要,选取了所需的35张数据表(主要是资金流水表、股票代码表、资金账号与证券账号对照表等)。
3.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选取的以上35张表的文本格式的电子文档(通审软件支持的格式)。
4.按照通审(人寿版)数据转换步骤,根据恒生软件数据字典结构逐张导入并录入选取的35张数据表对应的数据结构(一人录入,其他人引入即可)。导入完毕,账表审计即显示35张表名称及内容。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影响因素,课题组提出4+2+3培养模式,从夯实写作基础、培育科研功底入手,到加强专业训练与写作模拟,再到分类写作实践,最后辅之以管理体制的改革。课题组改进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改革毕业设计的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毕业设计类型;完善激励考评机制,促进师生在毕业设计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以上模块,层层递进,力求在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会计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4+2+3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为会计专业最后一门实践必修课,也是检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剖析与专业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会计学专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形成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或文献综述,体现对专业相关理论或实践的认识,以锻炼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时间管控与合理制订并实施计划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毕业后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2年的发文中指出: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需要强化,要基于不同专业的学科特征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与监控制度。由于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以一个具体的实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前期调查报告作为基础分析资料,然后通过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或通过问卷进行深入调查,其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与培育学生科研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相符。
一、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环节。然而,笔者对某校会计专业近几届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日益严格的管理体制下不仅没有体现出创新实践精神,其毕业设计质量反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首先,在选题方面,表现出选题领域严重不均,理论研究占较大比例,部分选题过于宽泛,选题价值较低,极少结合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研究等特点。根据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统计资料,财务管理方向的选题比例较大,共165篇,涉及企业并购、业绩评价、融资问题、投资问题等方面。审计方向28篇。财务会计方向选题较少,共有46篇,包括盈余管理、会计舞弊、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这个方向比例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其写作范式较为理论化,难以做实证研究,也就难以体现工作量,难以凑足字数要求。另外,由于日常科学研究训练不足,部分学生选题时没有对所选取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学术研究背景进行梳理,随便确定选题,导致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选题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其次,在论文质量方面,表现出格式上极不规范,内容上拼凑严重,缺少数据与第一手调查资料等特点。很多论文还存在各式各样的格式问题,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不规范、字体与段间行距全文不一致,甚至还有很多错别字。内容上,很多学生论文口语化,专业名词的表达不熟悉,语句不通顺,严重影响论文可读性。更有一些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问题,在适用性、样本要求及内生性控制上存在偏误。此外,论文抄袭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并没有实地调研,缺少一手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没法进行数据分析就只能拿文字来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平时不写论文,到要交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从网上复制粘贴拼凑自己的论文,根本不可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
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成因分析
管理会计在于彻底变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管理会计路在何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几度“夕阳”状态、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在实践运用中“用非所书”,二是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基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它必须回归到“成本管理”这条道上来,而不是其它。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管理会计评价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在实践运用中“用非所书”,二是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基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它必须回归到“成本管理”这条道上来,而不是其它。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如果从我国算起来,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钢初轧厂的班组核算之前。”(杨继良语)。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杨继良同志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询向美国三位会计教授,他们“其中一位教授在办公室里坦承上述两个方法,实际上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理论概念。其它两位教授,则‘王顾左右’了”。①这的确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弄。笔者多年来指导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曾向来自实践第一线而又有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笔者也曾向多位企业家作过调查,他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这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昂懿簧下贰薄Q钚凼ね疽徽爰赋?“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①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承认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五十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八十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就难能说是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矩形坯?赘?炉龄学莱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二十年来,虽有管理层大力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区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象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之类生产管理方法能否牵强附会到管理会计方法范围去,是很值得商权的。我们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范围内来,把明显失败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会计的区域去,这样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对管理会计的两个评价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在实践运用中“用非所书”,二是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基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它必须回归到“成本管理”这条道上来,而不是其它。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如果从我国算起来,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钢初轧厂的班组核算之前。”(杨继良语)。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杨继良同志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询向美国三位会计教授,他们“其中一位教授在办公室里坦承上述两个方法,实际上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理论概念。其它两位教授,则‘王顾左右’了”。①这的确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弄。笔者多年来指导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曾向来自实践第一线而又有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笔者也曾向多位企业家作过调查,他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这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很不上路”。杨雄胜同志一针见血指出,“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①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承认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五十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八十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就难能说是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矩形坯学首钢,炉龄学莱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二十年来,虽有管理层大力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区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象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之类生产管理方法能否牵强附会到管理会计方法范围去,是很值得商权的。我们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范围内来,把明显失败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会计的区域去,这样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会计毕业论文-对管理会计的两个评价
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在实践运用中“用非所”,二是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基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它必须回归到“成本管理”这条道上来,而不是其它。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