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12:4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医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尚未形成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开展融资、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活动的良好氛围。本文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给出了对该产业发展创新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融资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实例分析生物医药行业资本经营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净资产收益率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实例分析了我国现有的18家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发展论文
摘要: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实例分析了我国现有的18家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索及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科研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1]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2]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导致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实用价值不高,与学生实习就业相关性不强;考核约束不够,学生忙于实习、考研和找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指导教师本身水平有限或对于学生要求不够严格,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平时理论指导太少,学生对于论文的格式和内容不熟悉。深入分析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的成因,缺乏系统、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3]随着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逐步正规化,尤其是在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推动下,各院校已经普遍制定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和评分标准,建立起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这些标准虽然表述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对毕业论文从创新性、专业性、学术性、规范性、写作水平这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4],其质量标准的内涵可以归为形式质量标准、内容质量标准和过程质量标准三大部分。但目前各院校制定的质量标准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层面制定的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统一的标准,这种同质化的标准模式虽然可能会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外观形式比较统一,但却忽略了各个专业自身的学术特点,使得某些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指导面临很大困难,标准也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5]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围绕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护理、康复治疗、药学服务、食品安全检测、药物研发、生产、检验等医药健康领域一线岗位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部目前的六个本科专业中药学、药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学和康复治疗学,涵盖了理学、工学和医学三大学科门类。为了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各专业均要求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在毕业论文的形式方面,各专业一直不断地进行适合不同实习单位及工作内容的毕业论文形式探索。因此,在国家对于毕业论文标准及学校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生物医药学部专业门类多的特点,建立适合学部各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细则和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学部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提升学部整体教学管理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形式有待改进,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生物医药学部要求学生毕业论文必须与实习工作内容相结合,并保证“一人一题,真题真做”的毕业论文原则,因此,学生的毕业论文受到实习单位及具体工作岗位的限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学术性有限、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比如,2018届药学专业部分在医药药房实习的同学从事调剂工作,因其先进性及科学性并不突出,所以毕业论文只能采用关于大量处方统计相关的调研型论文。此外,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由于药房无法提供数据库中数据,学生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论文的质量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将论文管理工作前移,加强对实习基地及工作岗位的筛选,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重要前提。(二)学生对待论文的重视程度、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仍需加强由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与学生实习、考研或考公务员,以及寻找就业机会的时间基本重合,所以学生的思想会一定的波动和起伏。部分学生会在毕业论文的工作上投入较少的精力,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比较依赖指导老师,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及时回应指导老师。个别论文内容和格式达不到专业要求,论文率比较高,这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相关训练仍存在不足。答辩过程中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准确、回答问题不自信,也说明该方面的训练有待加强。因此,制定更符合学部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化管理,是提升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保证。(三)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应进一步建设。部分新开设专业具备论文指导能力的教师数量不足,需要从进一步引进高水平师资和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入手加以解决。除了加强人才引进的工作外,提高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既要包括毕业论文的整体设计(即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及科学性),又要包括毕业论文格式的指导(即论文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为保证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迫切需要详细可行的论文管理制度及学生反馈制度,提高教师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规范教师的指导过程,明确有效的奖惩机制,从而保证和提高生物医药学部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的探索
针对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及管理现状,为提高学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构建并完善适合学部学情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一)确立学部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细则。1.明确管理方式和岗位职责。为更好的保证学部整体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制度明确采用学部、专业和指导教师参与、分工协作的学部三级毕业论文管理方式。由学部主任主责、教学副主任统筹协调、各专业主任及秘书组成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团队,团队人员都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各专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解决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学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工作。同时,各专业还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行业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在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三个阶段中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指导,对于学部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强化过程性管理。在学校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制定贯穿整个毕业论文全过程的“生物医药学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细则”,实现全环节、全方位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确保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主要从开题、中期和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加强过程性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开题阶段。开题阶段重点监控指导教师的资格和培训、论文选题质量的评价,不合格的学生由专业督促帮助整改。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秋季学期开学初,学部组织全体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参加。在学部培训中明确毕业论文各阶段工作安排和时间节点,要求每一名论文指导教师申请论文指导专用邮箱,邮箱账号和密码交教研室报备。相应指导教师的邮箱地址由教研室或专业秘书通知给所有学生,要求学生将所有文件材料通过邮箱发送,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发来文件材料一周内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指导内容要在原有学生文字材料上进行相应批注,并通过邮箱发回,同时要求各位论文指导教师认真填写指导记录,学部和专业将通过邮箱不定期抽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和教师指导记录。开题前通过指导教师及其指导记录评价学生配合度和开题阶段表现,对表现差的不能开题者给予警告,学生改进后直接进行二次开题,二次开题成绩仍不合格者毕业论文成绩按不及格论处。针对学校原有开题报告中未能体现学生通过情况的问题,在开题报告中增加开题审查小组意见,同时制订开题报告评分表(表1),根据题目、内容、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量化评价,总成绩分数取三名专家评分的平均数,分数≧60为通过,分数<60为不通过。(2)中期阶段。中期检查阶段重点监控学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中期检查过程中,为了使评审专家能够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更好的评价,制订了中期报告评分表(表2),增加了评分环节。根据毕业论文工作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量化评价,总成绩分数取三名专家评分的平均数,分数≧60为通过,分数<60为不通过。责令中期检查不通过的学生限期改进,进行二次中期检查,如仍达不到要求将停止其进行毕业论文的资格,毕业论文成绩按不及格论处。(3)答辩阶段。答辩阶段重点监控抽查学生论文质量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制定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质量评价表(表3),由专业(随机抽取3名指导学生)和所有被指导学生在答辩结束后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态度、能力和效果进行评分。将学生评分与专业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各占比50%)一起作为衡量指导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评分不及格的老师取消下一年指导资格,不允许参加评优,且奖金绩效评定表中该项成绩不计分。制订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表4),从论文的内容、格式等指标入手,对不同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性进行量化;从专业知识角度入手,通过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专业能力水平、创新以及成果等方面的指标,对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进行量化。将此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列入学部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细则,从而为专业跨度大、论文同质性低的各专业评价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依据,便于学部从不同专业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中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二)确定各类型毕业论文写作模板。为进一步提升及规范学部现有各类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团队依据北京城市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撰写规范制订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写作模板(包含开题报告表、中期检查表等附件的写作模板),并发放给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毕业论文格式相对规范,减少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格式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从而将精力更多集中于毕业论文内容的撰写和指导。
三、生物医药学部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的实践
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医药研究全面融合及借此产生的生物医药大数据背景下,对不同专业的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开展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广东药科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尚未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基于该课程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素质医药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医药类硕士研究生;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
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全面融合是当前生物医药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各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研究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常见的大鼠、小鼠等模式动物和人类自身研究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和糖组学等多组学数据以及小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合物活性与毒性、蛋白结构与活性位点、药物代谢等大规模实验数据等已成为人类疾病和药物研发的基础资源,同样也是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开展课题研究必需的参考资料。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源,以生物医药大数据研究为核心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支撑。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其概念对许多研究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对其核心研究内容和常用的研究方法、技术,大家却知之甚少[1-2]。结合当下生物医药大数据时代特征,尝试将生物信息学列为医药类硕士研究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整理如下,以期让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1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
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数据库种类繁多,功能各异,面向生物医药研究的各个领域,但最核心的依然是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序列(DNA、RNA、蛋白质)信息。在有限的学时内,了解和认识当前主要的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掌握数据存储、整理分析的常用方法,将会给生物医药研究提供丰富的知识借鉴,这也是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科研素养之一。在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网络数据平台的认识”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其包括:(1)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2)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3)HMDB代谢物数据库;(4)METLIN(ScrippsResearchInstitute)代谢物质谱数据库等。上述数据平台大多对全球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等提供免费服务,是医药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极好的网络资源。同时,网络平台工具的选择与学习也是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网络平台工具种类繁多,对于基本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包括核酸序列中基因的发现、酶切位点和开放阅读框分析、编码蛋白理化性质预测、二级结构分析、信号肽分析、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分析、跨膜区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和三维同源建模等均有较多的在线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和丹麦技术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等提供的在线分析程序进行了介绍。此外,也将一些常用离线分析软件,例如Mega6、DNAMAN8、BioEdit等进行了简单介绍。除此之外,对于可免费获取的生物信息学深度学习软件,例如MetaboAnalyst3.0、Cytoscape3.6.0以及OmicShare,也进行了初步介绍。另外,对于与生物信息学发展密不可分的R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我们也向学生做了简单介绍。当然,生物信息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工具层出不穷,教学内容不可能全都涉及,而作为一门面向硕士研究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希望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素养。
2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摘要:根据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整合,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科技)竞赛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搭建科研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实践结果表明: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3]。2014年9月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了全国各普通高等院校的双创教育改革新方向[4-5]。常州大学是具有“产学研”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加强双创教育的背景下,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药学三个专业调整了培养方案,将教学目标从传统单一的知识讲授转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训模块,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涉及到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化学作为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与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工、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与解释生物体生长发育与遗传等复杂现象,具有内容抽象难懂、知识体系复杂、学习难度较大等特点[6],同时,生物化学是现今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不断涌现,并支撑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在生物医药类及生物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促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1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1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一共包括三大模块:一是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包括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激素、维生素及抗生素等,叫做结构生物化学或静态生物化学;二是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调控方式,叫做代谢生物化学或动态生物化学;三是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结构特征、生物信息传递及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叫做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分子生物学课程,儿生物化工类课程对分子生物学知识依赖较少,因此,将原来生物化学课程中分子生物学部分并入分子生物学课程当中,这样避免了讲授内容的重复性,在同样的课时下可以对结构生物化学与代谢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此外,重点突出蛋白质化学、酶化学与代谢化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更加贴切生物化学的特点,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知识的接收者,学生作为“学”的主要执行者,学的效果直接反应教学成效,因此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导作用,但现今的教学模式却是以教师为主体,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布置有关生物化学的学科前沿的学习内容,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汇报,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同学讨论的方式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生物化学方面的学科前沿可以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科研与应用相联系,更加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理论基础。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教师根据我校专业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就业方向,编撰适合我校专业学生使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手册,并且合理安排相对应的实验,使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操作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我校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创新实验”课程,该课程共3学分,要求学生须在大三结束之前由相应教师进行指导完成课题项目,并在大三学期结束时进行答辩,由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题情况进行打分,可将生物化学课程与该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完成酶、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入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对科研的重要性,成功的实验结果也会加强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科研来反哺教学。
2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改革探索
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调查
【摘要】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目标、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楚雄州境内的野生彝药中药材资源品种齐全。贮量丰富,具备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发展潜力。楚雄彝药产业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有差距,服务不到位;产业规模小,难于支撑;中药材种植技术基础薄弱;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网落滞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缺乏彝药品牌核心竟争力。
【关键词】楚雄;彝药产业;发展经济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科技期刊全产业链发展路径
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是期刊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内关于期刊全产业链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我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不少学者分别从技术、资本、组织方式等层面揭示了其与科技期刊全业链发展的关系,并普遍认为数字技术和资本的注入对科技期刊创新传播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3-5]。目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投入要素在期刊传播过程被加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技术是导致不同水平的期刊传播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数字技术在创新传播过程中的媒介效应以及资本注入期刊的方式学术界却少有人关注。事实上,出版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紧密联系,可以为出版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出版产业延伸产业链,在资源、技术、组织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并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共赢的方式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6-7]。基于此,本文将研究范围拓展至出版领域科技期刊层面,就数字技术在科技期刊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资本注入期刊的方式做相关探讨,以期对科技期刊创新传播、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
1新技术在期刊传播方面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出版业,数字技术已用于出版的策划编辑、制作印刷、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数字出版以其精准的查询、海量的存储、智能化的匹配,与传统出版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彰显了自身的优势。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全球出版行业的转型的必然之路的今天,如何应用数字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传播已被提上日程。清华大学AMiner是一个为科技期刊提供海量中外学者和中英文文献检索的、AI赋能的学术搜索平台,其凭借技术优势,可以在全球视野下发现学者成果动态、跟踪学科趋势分析和预测、精准定位读者、向高端学者约稿,提升稿件质量、辅助选题和新刊策划等。AMiner系统还汇集了从2.7亿篇中外论文中抽取出来的全球1.3亿论文学者的学术画像。基于这一特征,AMiner能帮助期刊精准挖掘与本刊所在学科领域相关的潜在读者,可以利用精准全面的学者画像帮助期刊寻找对口学者。与其他推送服务不同的是,推送将首先覆盖本文作者的合作圈,这得益于学者画像的建立,并使得推送更加精准。目前全国已经有多数科技期刊应用该技术辅助科研成果传播,传播效果显著。在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的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学术期刊分析系统、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为目标,赋予国内期刊在全球学术领域主动传播能力的解决方案。学术期刊分析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学术产出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期刊发展技术融合和应用的节点,然后整理出期刊现状,再从学科水平、稿源、作者、办刊要素等方面出发找出与目标差距,在对标的基础上寻找有利于期刊做出决策的支撑数据。其学术精准传播系统可以深度揭示传播路径与效果,以报告形式持续呈现受众读者的获取率、活跃度及研究领域等信息,将推送效果数字化与可视化,从而达到精准推广、定向传播、提高期刊传播范围、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目的。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已为国内几百家期刊提供推广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为部分期刊进入北大核心、CSCD等核心评价提供了有效助力。
2资本注入科技期刊的途径
融资作为现代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于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企业化运作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资本普遍存在于科技期刊之中,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注入社会资本,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案例进行探讨。
2.1学会+产学研:聚焦产业难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生态经济区建设下技术人才培育模式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按照规划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建成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国家级试验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该经济区将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打造生物产业基地。预计未来的几年间将急需大量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余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新余学院作为新余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应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_1-21。我们以新余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l专业建设
1.1专业结构与布局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隶属新余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由生物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并落实各项教学工作。为配合江西省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支持新余市生物技术发展,该专业于2003年正式设立,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最多时的72人。截至2011年7月.已有300个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加快“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发展,改变传统的“小本科型”人才培养方法,积极探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之路,生物教研室于2004年底在全校率先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并分别于2007年成功申报校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教改探索研究”;2008年成功申报江西省教育改革课题“高职高专生物类专业综合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并成功申报新余高专科研创新团队和《药用植物学》研究中心;2010年成功申报江西省教改课题“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已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开展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
1.2培养方案
为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市场的需求,我们在新余市、省内外开展了“生物行业从业调研”工作,涉及生物医药、食品、环保和饲料等多个领域。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制订了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请生物行业教育专家、生物行业技术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小本科”型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它更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培养规格上。突出强调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结合,以能力为主,突出了生物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在培养时间安排上.采用在校培养和在企业顶岗培养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
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生物化工产业是生物技术与化工技术两个产业交叉融合后形成的一个新型产业,依托绿色的生物转化平台,实现化学产品的工业化高效生产。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化工产业为传统化工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将生物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旨在通过政府引导推进生物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确保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政府的《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文件中,明确将“支持研究以奠定21世纪生物经济基础”作为科技预算的优先重点。欧盟在《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中,将生物经济作为实施欧洲2020战略,实现智慧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1]。在世界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资金、人才不断向生物化工产业聚集,产业技术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生物化工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高地。
1生物化工产业的特点与优势
生物化工将生物和化工两个重要产业有机融合,以生物细胞催化和转化为平台,利用化学工程技术和装备,将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最终促进行业之间融合和发展,创造生产力和价值,在食品、饲料、化工、造纸、纺织、医药、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物化工以生物技术为依托,通过化学工程手段实现工业化,重点突出以生物活性催化转化为核心,经过微生物代谢或酶的生物催化,将以生物质原料或传统化工初级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制品。生物化工产业具有绿色、安全、高门槛、高投入、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与传统石化产业相比,生物化工产业建立的是一种基于碳素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模式。生物制造产品比传统石化产品平均节能30%~50%,减少环境影响20%~60%[2]。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将来在化工领域20%~30%的化学工艺过程将会被生物技术过程所取代。
2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情况
生物化工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生素的大规模生物发酵生产和应用是主要标志事件。我国的生物化工研究开发比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中科院所及高等院校,经过30多年时间的不断发展,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技术水平、规模、影响力均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生物发酵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生物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用量超过3300万t标准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技术、资金、政策高度集中的生物化工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根据中国发酵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超过1300万t,发酵氨基酸产量达到600万t,发酵有机酸产量245万t,发酵生产多元醇163万t,发酵制酶制剂145万t,发酵生产酵母36.6万t,功能发酵制品360万t,食用酵素产量超过15万t。其中,柠檬酸、赖氨酸、谷氨酸的产量和工艺居世界前列,新型生物酶制剂、酵母及其提取物、功能性发酵制品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我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正在形成鲜明的特点,逐渐实现从效仿、被动跟跑为主向领跑、自主研发和创新转变,从学术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为主向企业和市场实际需求转变,从实验室规模向工业化和自动化转变,从依靠经验为主向科学可控细胞代谢调控转变,从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向全球市场需求转变,逐渐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体系。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生物产业布局和发展,而我国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力支持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并在国家层面对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目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已经具备加快发展、在部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基础。
3生物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