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09:29: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实验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实验教学

透析中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卫生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中等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学校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技术人员.生物实验人员是兼职的.业务不够精通,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术和能力。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查看全文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索

【摘要】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首先结合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的特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完善的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分子生物科技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中,如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这项技术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作为培养我国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必须要时刻保持着先进性和时代性。这就要求高校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必须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以此来使得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始终保持着先进性。由此可见,加强对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高校生物学本科专业应当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学校实验资源和科研力量进行整合利用,创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同时根据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这三个专业的特点,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并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型、创新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四个层面,在生物科学专业中基础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分别占比50%、20%、30%。在生物工程专业中基础型、创新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分别占比40%、20%、20%、20%。在生物技术专业中基础型、创新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分别占比40%、20%、30%、10%。其中创新型实验主要分为科研型创新实验和应用型创新实验这两大类,科研型创新实验是指在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科研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课题教师会对学生的实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以此来把握实验的总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在生物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当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经典到特色、由基础到应用的原则。首先,在对分子生物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经典型”和“创新性”并重,适当的增加自主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实践创新平台,以此来确保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虽然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基础型和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相对成熟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但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确保分子生物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实验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及时更新,补加新的分子生物技术和方法,从而将最新、最先进的分子生物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在设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追求充实、新颖,更加重要的是要确保整个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具体性。为此,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某个操作步骤或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省略,并将实验教学任务设计成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实验内容,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质粒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和电泳检测等实验,以此来确保实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课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实现了教育中的有效辅助。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助推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实现高效的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微课对于实验教学课程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究如何运用微课实现有效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当前,微课教学经过无数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法,微课教学被当成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作为一种新事物,微课教学要想实现高效的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科融合,提高微课资源的教学适应性,不断提升微课资源服务课程教学的能力。

一、微课概念及其在对于实验教学课程的积极作用

(一)微课概念内涵。微课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提出者为美国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他认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更符合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具有更高的教学效率,应用前景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微学习”这一理念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地铁上、咖啡厅以及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也是一样。一堂课程中真正精彩的部分往往只是其中的6—10分钟,若时间过长,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出现分散,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微学习”对于课程形式有较高的多样化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具备灵活性与变通性,与微课的发展相对应。微课主要是通过教学视频的编辑、精剪,通过网络平台或网络付费平台,实现对于微课资源的共享,学习者可以借助有效的微课资源的筛选,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微课资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二)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教学。目前,我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采取小班分组制的实验教学模式,每组配备一名实验教师,但因学校医学专业学生众多,想要随时随地使用实验室教学设备并不是易事。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而且课上的实验教学时间(主要是这个原因)有限,而实验教学内容较多,很多实验只能一次带过,很多学生还没有明白实验的具体现象和原因,对于课程知识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相关课程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关于某个实验操作的教学视频,并通过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对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及操作能力。2.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高效教学。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开展中,学生的实验学习时间只能在课堂中,地点也只能局限于实验室,而实验教学时间有限,加之实验室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成果不太理想。而微课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在反复学习中提升对于实验课程的认识,提升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此外,微课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当前医学微生物学使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针对我院目前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的实验经费和专职实验人员不足,以及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之间的差异等原因,导致我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效果与社会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笔者设计了“分层次与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适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以人为本”的要求。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近年来,生物化学发展速度迅猛,其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生化理论不断更新的同时,实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不断变革,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面临着实验经费和专职实验人员不足等原因,导致我院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和效果与我院对本科生教学和就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与考核方法进行深层次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以人为本”的要求[1]。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大锅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不利于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我院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仍然是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实验内容,统一的讲解内容,使用教师配置的统一试剂,完成一样的实验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忽略了不同学生的领受能力,对不同实验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同类型学生对实验效果的期望等重要内容,从而使有些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的锻炼,在考研复试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性格等因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不良,不能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效果,无法独立进行工作,影响了社会对我院学生的评价。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在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中,对部分基础不好或实验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形同虚设,不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突出人才的培养要求。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而且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职能针对部分学生纠正操作问题,此时,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腼腆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指导与监管,从而造成“人到心不到”的现象,使这些学生的实验技能不能达到大纲要求。一旦回到社会,就不能较快的完成工作,从而造成社会评价较低,影响学生就业。(二)目前实验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由于教学观念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尽管我院教学设备、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90年代中早期,只是少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例如多数实验都是简单的处理,肉眼或分光光度计比色,而这些实验方法基本已淘汰,真正在科研与工作中需要的实验无法真正开设。而部分热爱生物科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又不能得到现代试验技能的充分锻炼,从而在考研中失分。实验多为教师包办型,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学生只重理论不重实践[2]。(三)实验内容零散,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同时也无法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由于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虽然照顾到了各个章节,但是基本上是互不连贯,不能使学生学习过后,对于生物化学整体的研究方法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四)实验时间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现代生物科学相关实验一般均具有步骤多、时间长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时间不能满足大部分实验的基本需要,处于粗放教学的状态。例如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30人的班级大约需要3-4课时,如果只有2课时的话,只能通过减少步骤,减少实验组数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不能真正把实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有不能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造成独立实验能力的欠缺。由于时间有限,即使能强行安排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也只能是演示为主,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能达到这些实验设立的目的与要求。

二教改目标

查看全文

生物类专业植物学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为响应国家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号召,在新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以提高植物学课程及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本科生科学素养及实践技能为目标,对植物学实验进行改革。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植物学实验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措施,以期为高等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植物学;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

一、引言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本专业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1],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能够在生物学及农牧、园林、环保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基础。作为一门实验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植物学实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植物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思维创新。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开始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由于目前仍然处于教学改革初期,许多改革方案还处于试行阶段,改革内容存在较多不成熟,改革方式简单盲目,没有真正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性质,缺少灵活性和渐进性,教学效果较差,没有很好地起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二、新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生物类专业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本科新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植物学实验开设在大学第一学期,属于高中向大学阶段转变的时期。高中阶段的实验课,老师一般花较多的时间反复讲述知识点、细化实验过程并演示,留较少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实验[2],而且即便是自己动手操作,每个步骤都已固定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照着做即可。大学阶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整个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最终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实践”,真正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2.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按照应用型大学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调整实验学时,将实验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提到同等重要地位,与理论课学时按1∶1同样设置,从实验学时设置上保证实验开出率[3]。很多高校将实验上课时间上从2节课调整为4节课连上,这样虽然有利于教学的连续性,改变了2节课上课时间实验内容上不完的状况。然而,这也出现另一个弊端,一次实验上课时间较长,学生在前2节注意力集中、有足够耐心观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上课效果较好。但在后2节,学生便开始自由散漫,偷看手机、东张西望、发呆,对观察失去耐心和细心,作业完成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做到既能保证实验的延续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实验教学项目与学时改革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3.实验内容单一。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将植物学实验内容做调整,增加了开放式综合实验的比例,验证性实验减少。调整后课程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组织、根、茎、叶、雄蕊、雌蕊、果实与种子8个实验项目。虽然每个实验项目的完整度增强了,但是单个项目中内容的分配和教学进程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在第三次实验———根中,包括根尖结构、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以及侧根和菌根等内容,实验内容较多,如果按照根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依次观察,这样学生不仅易混淆结构,而且观察任务繁多也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厌烦感;如果按照不同内容分段观察又失去了综合性实验的意义。

查看全文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将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运用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两者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对微生物学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理论验证的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课时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有效、准确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在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将PBL教学法有效融入传统教学法中,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利与弊

所谓的传统教学法以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先导,要求学生记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授课进度,以教师为主导,以讲课为中心。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系统的知识,避免因探求而浪费更多的时间,从课堂上也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但学生是“填鸭式”获取信息,很少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但该法对教师素质、教学硬件和学生自学能力等要求较高,只适合小范围应用。两种教学法单一使用都各有利弊,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应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二、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能力研究

摘要:生物科学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未来生物教师队伍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建立有针对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仅提升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素质,也为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与专业发展提供路向指引,促进高师院校强化师范生实验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生物科学;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既是生物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生物学科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生物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从而获得实验技能以及分析、综合、归纳和比较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1]为了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2011年颁布实施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3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改进了教师培养的机制、模式、课程;教育部2017年11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2018年1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师范生的实验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未来生物实验教学水平。帮助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深入了解新课标中实验教学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对师范生队伍成长的起着重要作用。探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使其正确理解和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内涵及结构要素,提升自身实验教学素质能力,为将来及早以及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当前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育过程亟须解决的问题。而构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体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价,并从评价结果中明析当前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师范生培养计划与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撑。同时,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边评价、边改进、边教学,为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与专业发展提供路向指引,促进高师院校强化师范生实验教学改革。

1核心概念界定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是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以“生物学实验教学”作为载体,引导学生遵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动手实践,使之获得生命科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并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综合能力。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对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进行衡量与评定,因此需要构建与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情况相符合的测评指标及评价模型。

2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状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临床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医学类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在生物化学理论课学习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生物和化学的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低,在上生物化学实验课时,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玻璃仪器都不认识,缺乏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技能低、基本功差,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实验原理都不清楚,完全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

由于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方面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薄弱,使得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创新性实验,大多数情况下的实验教学是填鸭式的讲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状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临床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医学类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在生物化学理论课学习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生物和化学的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低,在上生物化学实验课时,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玻璃仪器都不认识,缺乏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技能低、基本功差,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实验原理都不清楚,完全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

由于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方面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薄弱,使得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创新性实验,大多数情况下的实验教学是填鸭式的讲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正持续发生着新的变化与发展。面对越来越专业、规范和创新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标,高校及教师应当重点强化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武金霞主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是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配套实验教材之一,它以生物化学实验的技术原理与项目实验为核心内容,覆盖了蛋白质、酶、多糖、核酸等为研究对象的11个综合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该书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特色主要包括:

(1)内容架构合理,实验要求明确。在该书的第一篇“实验要求”中,编者明确阐述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包括生物化学的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写作方法等,为接下来的“实验技术原理与基础实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制度基础,而后续的“综合性实验”部分又是实验技术及实验要求综合应用的强化。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堂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一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同时还需要培养严谨、规范、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之前,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而就实验报告的写作来说,实验报告的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凝练科学的表述方式,为撰写实验科研论文奠定基础。除此以外,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除了应用操作之外,还包含完整的实验理论体系,要求学生在实验原理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实验,该书在不同实验方法的论述前都会专业性地阐释不同实验技术的实验原理,为生物化学实验的应用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2)实验技术丰富,应用案例的灵活性和专业性水平较高。“实验技术原理与基础实验”是该书篇幅最大的部分,分别论述了生物物质的定性鉴定实验、纸层析技术、薄层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滴定技术等。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编者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并在实验案例的解析之中强化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经典的生物化学实验中更深入地学习、思考和运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理念和实验技巧。除了经典实验案例的演示与操作之外,该书还将实验中的样本、仪器、实验操作以及有效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全面囊括了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主要实验原理与操作,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不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3)综合性实验多元融合,高校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不同实验。该书的最后一部分是“综合性实验”,包括11个实验,每个实验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器材及试剂、技术路线、操作步骤、结果与分析、注意事项、思考题等要素,每个实验都涵盖了多种实验技术。就综合性实验来说,教师与学生应当关注实验内容、形式、原理与技术的多样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选择与训练,让学生既能够在综合性实验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同时也能够科学合理地解析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菁 单位:河南省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