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研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4:27: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科研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和管理探索
[摘要]研究医学院生物科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发现、完善、优化培养方案,建设、优化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并针对性地进行毕业论文专项训练、完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医学院校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生物科学;医学院校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产)实习,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是安徽省首个医学院校设置的生物科学专业,目的是培养既懂医学知识,又具有分子生物学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医学院校教学背景特殊,教学资源配备多围绕医学教育,毕业论文规范制度建立时间晚。如何在医学院校做好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近年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文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医学院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和管理提供参考。
1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保障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着眼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2]。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学团队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3]。1.1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及成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主要采取“传-帮-带-引-培”相结合的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自身师资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齐头并进。经过近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本系教职工32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2人,绝大多数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2项,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各类教研和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Medline收录30余篇,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1.2教学资源建设措施及成效。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一方面我们抓住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和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的好机遇,加强教室、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等资源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实行实验室电子监控全覆盖和深度开放的制度;同时注重学科和课程建设,重点将生物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建成一批精品课程群,着力打造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与医学结合的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动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开放并共享教学资源。经建设,生物科学专业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专业目前已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个省级生物医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慕课,2位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坛新秀,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丰硕成果。
2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优选实习基地保障毕业论文的实施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生物技术类人才。为此,广西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探索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第二课堂课程内容,获得了显著效果,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地方高校专业类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专业第二课堂;科研创新能力
重视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的第一课堂教学是各类高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1,2],造成了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随着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其中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了新时期生物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一、专业第二课堂概述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专业类第二课堂,有别于学生课余参加的体育、文艺、娱乐等活动的通识类第二课堂,指以学生在课余围绕专业知识运用而开展的竞赛、研究、实践等各类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和途径[2]。广西民族大学是地方性高校,负责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的民族地区人才。生物技术专业结合广西区域特色自然生物资源设置课程体系,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面向东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广西具有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广西政府特别颁布了《广西生物技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明确了广西生物技术优化突破的战略路径。这一系列的规划对于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无疑更加的迫切。但在近20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该专业仍然停留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层面,虽然也零星开展一些旨在提升科研素养第二课堂的实践,但是由于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该专业从2012级学生开始,系统探索实施了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二、政策保障和第二课堂培养方案的制定
交叉学科毕业实验设计探讨
摘要:医学类院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建立交叉学科毕业实验小组,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涉及多学科的大型综合实验当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互相配合,交流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范围,同时很好地节约了实验成本。
关键词:交叉学科;学科交流;毕业实验
医药类院校学科众多,虽然专业不同,但大部分专业知识相通,相互之间也需要借鉴学习,在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当中,尤是如此[1-2]。国内外大学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进行交叉学习的探讨,试图建立起富有成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战略[3-6]。以往在指导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各有所长,在某些综合实验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完善的科研能力,急需互相沟通学习。因此,我们尝试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建立交叉学科实验小组,共同进行一系列科研工作,希冀学生能通过学科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实验能力,取得更好的指导效果。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大型实验项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所长和交叉学习,利用毕业实验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7]。毕业实验设计是检验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拟建立一个由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组成的交叉学科科研工作小组,采取团队协作模式,完成毕业实验设计。
1方法
1.1交叉学科。毕业科研工作小组的建立2014年6月-2018年6月,共培养4届毕业生,建立了4个交叉学科毕业科研工作小组,每组6人,包括药学小组、生物小组,4名来自药学院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的同学为药学小组,2名来自生物技术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的同学为生物小组,共同完成毕业实验设计。药学院和生物技术学院各有1老师加入,作为指导教师。1.2毕业实验选题设计及实验准备。自毕业实习任务下达开始,科研小组定期开展小组会议,讨论分析实验选题。首先,由2位指导教师初步设计一个大型跨专业实验,其内容既涉及药学专业又涵盖生物学专业。本文将选题方向定为“天然植物中免疫活性物质的提取及药理分析”。近几年选定的植物分别为蒲公英、西兰花、葡萄籽以及桦树茸。实验中涉及药物提取制备的部分主要由药学小组主导设计实验流程,做好可行性分析;涉及药效生物分析的部分主要由生物小组完成初步实验设计及可行性分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各小组着重关注自身专业所涉及的实验内容,进行细致的实验方法、实验流程设计规划。每位组员分工将本专业涉及的实验内容以PPT的形式进行轮流汇报讨论,便于学习交叉学科实验内容和实验知识。最终确定毕业实验的具体方向和实验流程以及实验分工。强调既是各有侧重,又能相互学习、融会贯通。科研小组同步开展实验的准备工作,购买实验所需耗材、饲养动物、熟悉大型仪器的操作等。1.3交叉科研小组实验阶段。在题目方向选定后,首先进行的是“相关药物的提取分析”。这一阶段以药学小组为主导,生物小组辅助,通力合作。在选题之初,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基本确定蒲公英、西兰花、葡萄籽以及桦树茸含有的与免疫活性有关的有效成分分别为蒲公英多糖、萝卜硫素、原花青素和桦树茸多糖。小组成员群策群力,药学小组根据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初步拟定整体实验方案;生物小组的同学则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学以及遗传学角度,丰富药学小组同学的知识体系,更加有效地提取相关免疫活性成分。在药物成功提取并检测后,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建立交叉学科科研小组,共同饲养动物模型及给药,可以取长补短。各组同学轮流分工,相较单独开展实验大大减轻了每位同学的工作压力,同时也熟练掌握了涉及动物饲养、给药等各项实验操作技能。最后,生物机能分析测定阶段。实验开始前,先进行小组讨论,由指导教师剖析每个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每位学生学习并制作实验流程PPT,再次开会讨论,明确每个实验项目的分工及主次。两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所涉及的多项生物机能指标的分析测定。因为主要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包括免疫组化、凝胶电泳、RT-PCR、Western-blot、ELISA、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等,这部分工作主要由生物小组主导,药学小组辅助、学习并掌握。1.4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每年5月的答辩前阶段,实验进入最终阶段。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总结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各自专业,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论文撰写过程中,药学小组和生物小组可分别选取整体实验中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不同专业同学分别选取整体大实验中所涉及的与自身专业相关的1~2个小实验项目进行重点论证,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此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跟进实验进程,对实验进行整合分析,促进两组间的交流学习。
2结果
贯实系副主任工作汇报
在院党委和各级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领导和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一年来,认真履行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的岗位职责,加强教学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贯彻胡同志在十七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向抗震救灾英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自始至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围绕本科教学评估,制定工作目标.勤奋学习,严以律己,在工作中,讲团结,讲奉献,顾全大局,精诚合作,认真执行学院的规章制度,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作为一名农工党员和一名岱岳区政协委员.我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搞好科研,出好的科研成果,才能提出好的议案,积极参政议政.
二,增加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配合系领导开展教学工作
1,抓住本科教学评估这个机遇,协助系领导完善了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并组织实施,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结合学院教学竞赛活动,协助系领导对教师进行了教学训练.同时建立了同行评议体系,学生评教体系,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的临床实习占据4年制本科教育的1/4,是检验系学生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在学校的3年期间,学生系统学习了基础医学和检验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在实习阶段,更需要实习指导手册指导检验系学生1年的实践教学。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将以往目录中的5年制“医学检验”(医学学士)更改为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理学学士)。2016年第一批4年制本科生开始毕业实习,本校检验系也即时拟定了2013年度新的医学检验本科生培养方案,并制订了相应的实纲。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医学检验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站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人才。4年制检验本科培养教学思想应明确统一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上,突出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属性[1]。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贯彻和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培养目标。
1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指导手册,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1.1毕业实习须知。(1)实习目的与要求:学生明确1年实习教学的目的。检验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和检验工作环境,对本专业的组织结构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组织结构:负责检验技术毕业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调完成。构建一个由学校、实习单位共同参与实习管理的平台,制订实习同学实习守则,从思想、学习、能力培养、考勤管理、需达到的要求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规范实习管理。(3)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毕业实习成绩占在校总成绩的15%,各亚专业占比则根据专业实习时间及课程具体细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免疫学均占17%,临床血液学及临床输血学检验占10%,门急诊检验占12%,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占10%。出科成绩包括出科鉴定、技能操作、理论考试,按百分制计分,分别为20%、60%、20%,以技能操作为主,体现检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4)毕业论文写作:在1年的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作为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武汉大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毕业论文实行带教教师和同学双向选择。首先,同学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动态,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开题报告;实验时认真收集、整理原始数据,正确进行统计处理,拟订论文写作大纲,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也做了相应规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对论文真实性负责。随后,评阅教师评阅、修订,最终论文答辩,由答辩小组进行评分,并给出合理的成绩。毕业论文贯穿整个实习阶段,实习同学完成毕业指导手册所包涵的内容,同时完成1篇毕业论文的撰写。1.2制订实纲。结合国内外前沿检验科的科学设置制订各检验亚专科实纲。近年来,随着检验学科的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层出不穷。教科书更新相对滞后,检验科各亚专业进展并不同步,各实习单位亚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别。针对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增加医学检验亚专科培训时间,增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细化检验科亚专业设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门急诊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有些亚专业是传统专业,技术成熟,检测项目应用较广,在有些流程和技术上有很多相同点。在这部分大纲中,融合了ISO15189认可体系的质量体系[2],学生按照实验室建立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每个专业需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均有规定。各亚专业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及临床实践技能要求均有详细的表述。分子生物学检验近年发展迅速,开展了很多新项目,它以PCR技术为核心,通过荧光定量、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微流控等多种检测技术使检验方法更加及时、准确、便捷,临床应用也日趋增多[3]。在新实纲中分子生物学检验增加了时间和内容,适应医学检验发展的要求。1.3加强实习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实习过程均有表格记录。实习教学的表格含实习检验项目登记表,各亚专科均有实习科目小结表,实习科目考核表(理论和操作考试),小讲课听课记录表,实表。(1)检验项目登记表:实现实习内容的量化管理。全程记录和监控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实习内容、实习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2)实习科目小结表:带教教师在填写评语、评分时,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其所掌握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和基础理论及实际技能如实填写。采用评价表的形式,督促学生按照《毕业实习指导手册》的各项要求完成毕业实习。(3)实习科目考核表:带教教师负责实习生考勤管理,并进行出科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在操作技能考核中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请科主任审阅、签署意见。指导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和实习考核评价。(4)听课表:严格实行小讲课的登记和考核,完善记录,要有课件,有登记,有照片,有总结和反馈。(5)实表:将实习过程、考核成绩和听课记录汇总在《实习指导手册》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回顾和分析,持续改进。这些表格加强了实习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强调形成性评价在实习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实习带教教师提供实习带教的指导方案,成为实习带教教师的抓手和考核指南。
2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
世界编委会很关键
我国被SSCI(社科类)录入的一切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榜首的《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首先打造的是一个世界化的编委会。现在,其39人的编委会成员中,世界编委占了77%,均是各个相关范畴的尖端专家,其间,美国国家体育科学学院院士就有8人。
在影响力提高方面,《使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也首要从编委的世界化建造和审稿专家的队伍建造入手,建立世界化展开的修改部构架,包含增设特邀青年编委,完善选聘准则,清晰责任和责任。记者了解到,该社新进编委对其稿件的送审和质量的把关奉献很大,一起,对扩展刊物在海外的影响和宣扬都起到了活跃作用。在审稿速度方面,《分子植物》的优势较为显着,该修改部的做法是在公证审稿的前提下,与世界渠道合作,提高审稿功率,承诺18个工作日稿件审定结束。一起,在还没有一招定全国的才能时,《分子植物》能够经过多渠道宣扬增加刊物文章曝光率,然后让读者和作者认可刊社的效劳,为刊社品牌助力。
为了提高稿件专业度,《核技术(英文版)》要求每篇文章至少有一名世界审稿人,因而,加强世界编委会成员的吸纳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一本期刊而言,要想扩展世界影响力,最首要的仍是期刊的质量,要大力开掘优异稿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修改部以为,刊物知名度不够高时很难招引高质量的原创论文,因而,前期约稿很重要。《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初期约请海内外高校的研讨所和研讨人员,每年出一两个专刊,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专刊的引证率高于原创论文。可是,在原创论文方面他们也提高效劳水平,建立绿色通道,便于快速地优异论文,然后招引稿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修改部还着重,关于期刊最首要的仍是加强修改部人员的本质建造,作为一个世界化的精品期刊,其实关于修改的要求更高,需求了解科研的动态,把握科研的热门,自动与科研人员沟通沟通,一起,还要有杰出的效劳意识,实现从传统修改向科学修改的改变。
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的思考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阶段重要的实践环节,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合乎应用型特点的选题方案,对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五个环节做好过程管理,以期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障本科论文的工作量、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三个原则。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1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地方化为主,以服务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实践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物产业相关研发、生产、质检等环节高阶性的思维能力。同时本科阶段肩负塑造学生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精神以及良好科学素养的责任。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做好对学生在生物相关产业的延展性思维的引导。此类高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合乎应用型特点的选题方案,对论文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本类型高校的实际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障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量、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三个原则。
2毕业论文选题
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三个生物类本科专业。依据培养目标,力求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文献的查阅、论文的撰写、实验的设计以及动手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科学真理的求索精神以及刻苦的专研态度。本科毕业论文阶段是本科生综合性素养的养成的重要环节,力求通过该环节使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以更蓬勃、更具朝气的状态在未来学业和工作中迎接新的挑战。首先,从选题的专业性上看,避免空泛的选题,选择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题目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有一定的参与感,避免学生有空中楼阁的感觉。如果能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设计、任务书的下达更合适。如果条件允许,进行面谈非常有必要,在面谈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知识覆盖度,将为毕业论文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实的保障。总之,论文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去设置题目将能起到真正地因材施教。生物类本科论文所涉及的题目主要(1)生物资源的普查及其多样性研究;(2)生物制品工艺的优化;(3)天然产物的提取、活性研究及其生物制品的加工;(4)质检方法的延伸和拓展;(5)生物体遗传转化以及分子改造;(6)生物信息学;(7)工厂的设计等。题目的设计要综合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根据题目去思考。题目设计的优劣以是否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实验为考量的标准。其次,从选题的深度上看,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甚至略微偏难。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阶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地安排时间,在保证论文工作量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进行开拓性的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环节中会遇到意外状况,例如菌种污染、细胞凋亡、提取率过低、PCR无条带、方法设计不合理等。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突发状况,做好合理的补救措施。所以论文的选题设计中要加应对意外的时间阈值,激励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和创新的精神。毕业论文的选题要能拔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前提,给学生一个深入的切入点,学生通过努力,通过积极地调配软硬件资源条件可以达到的合理高度。近年来,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增多,这类人群特点是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教学经验有限,往往以博士期间的想法去设置题目,导致选题过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面对过难的论文题目而不知所措,在教师的按部就班的实验设计下草草结题,没有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违背了论文环节的初衷。在目前高校背景下,要做好新老教师业务上的匹配互补,做好论文选题工作。再次,选题的系统上来看,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选题的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学生通过科学问题的思考、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结果呈现到最终结果拿回到文献中进行深度性地总结讨论。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闭环。论文的整体篇幅上有层次推进的逻辑性,而不是空泛性的漫谈。论文严谨的思维逻辑性的呈现就需要指导教师能够依托学术背景进行合理毕业论文的框架设计。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性的引导,学生的论文推进是以导师事先设置好的思维导航点进行逐层深入的。学生在论文整个环节中进行文献查阅、思辨,以及进一步的实验实施,和指导教师讨论,最终回归到事先设置的科学问题上。学生在整个环节能够切身体会到科研的严谨性和慎思性。
浅谈科研成果本科课程资源转化形式
摘要:科研成果进入课程课堂成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和主要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项目、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等主要转化形式,可以为科学研究与课程课堂相结合的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成果;课程资源;转化;地方高校
一引言
新时代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2015-2017年,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在提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后,2019年,教育部又提出了一流专业建设,启动了“双万计划”(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一流课程的建设也逐渐得到重视,教育部也计划到2020年,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共1万门国家级的一流精品课程。在此背景下,统筹科研和课程的关系,促进全社会的、尤其是自身的科研成果向本科课程资源的转化是进行课程建设重要途径。
二科研成果向本科课程资源转化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的四大职能,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科研成果进入课程是科学研究支撑人才培养,实现四大职能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一流本科教育宣言》中明确提出“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推动课堂革命,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1]。科研成果进入课程必将有助于建设高水平的教学体系和专业建设水平,是深化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水课”变成“金课”。“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特性,要求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课程需要融合知识、能力、素质;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2]。而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金课”的标准的。所以必须依靠科研成果充实课程。这是打造“金课”的必要途径。
生态经济区建设下技术人才培育模式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按照规划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建成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国家级试验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该经济区将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打造生物产业基地。预计未来的几年间将急需大量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余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新余学院作为新余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应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_1-21。我们以新余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l专业建设
1.1专业结构与布局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隶属新余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由生物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并落实各项教学工作。为配合江西省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支持新余市生物技术发展,该专业于2003年正式设立,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最多时的72人。截至2011年7月.已有300个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加快“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发展,改变传统的“小本科型”人才培养方法,积极探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之路,生物教研室于2004年底在全校率先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并分别于2007年成功申报校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教改探索研究”;2008年成功申报江西省教育改革课题“高职高专生物类专业综合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并成功申报新余高专科研创新团队和《药用植物学》研究中心;2010年成功申报江西省教改课题“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已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开展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
1.2培养方案
为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市场的需求,我们在新余市、省内外开展了“生物行业从业调研”工作,涉及生物医药、食品、环保和饲料等多个领域。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制订了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请生物行业教育专家、生物行业技术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小本科”型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它更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培养规格上。突出强调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结合,以能力为主,突出了生物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在培养时间安排上.采用在校培养和在企业顶岗培养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
生物医学中科学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研究道德情感人文关怀生物医学科研伦理
〔论文摘要〕科学道德情感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强调科学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伦理意义。文章认为,科学道德情感应包括对于实验动物的关爱、对于人类受试者的人权的尊重、对科研同行工作的尊敬等基本内容。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目的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探究其中的规律,提升人类的理性水平,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平衡与协调;科学研究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理性与感性活动;科研论文则是科学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的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也是开展学术交流和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工具。
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科学研究和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并且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论文尽可能使用精确的数字,而不得使用模糊词语来描述事实;尽可能使用抽象的概括,而不得使用形象的比喻;尽可能使用生硬的客观陈述语句,而不得使用情感性的感叹语句。总之,科研论文似乎越远离道德情感因素,越远离情感语言,就越能表现其客观真理性。
既然科学是人的事业,是为人类服务的,科研论文是科学家科研劳动的成果,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载体,那么,科研论文应该具有人的属性而不仅仅是理性。同时,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精英,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都应该不仅表现在理性层面,而且表现在感情层面,是两者的统一。科学家对于知识的追求首先表现出对于科学的崇高的敬仰和纯洁的热爱。因此。我们认为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中,不应该回避道德情感因素,恰恰相反,应该提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1对实验动物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