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2:52: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经济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经济发展

生物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它是一门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学科,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学形态。专家预测,今后生物经济的能量将10倍于信息经济。我国的生物经济技术是与世界差距最小的领域,在历史上,我们错过了三次发展的机会,现在能否把握有利时机,勇于挑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大业。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杆杠,对生物经济的发展应有所作为。

[关键词]生物经济;税收负担;生物成品

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是由斯坦·戴维斯(StanDavis)和克里斯托弗·迈耶(ChristopherMeyer)于2000年正式提出,但是,他们对此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目前,多数人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物经济的能量将10倍于信息经济。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现端倪。目前,我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递增近100家公司的速度迅猛增长,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建立20多家生物技术园区。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产业化规模小、产品少、支撑技术及生产装备落后、研发与产业化严重脱节等问题。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杆杠,在促进生物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税收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缺陷

1.政府对生物经济的发展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财政资金的支持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在美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思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用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预算在今后5年内将翻一番,达到230亿美元。全美超过40个州政府颁布新政策,用以鼓励科学研究中商业价值的实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爱尔兰、芬兰、丹麦都调拨专款以扶持生物技术产业。在新加坡,政府计划在5年内投入17亿美元用于行业的建设,以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日本也已经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口号,了《开发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我国作为一个生物资源大国,尚未制定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没有明确生物经济的战略地位、战略指向、产业化举措,国家的生物经济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政府组织管理机构,生物经济的发展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从事生物技术的企业分别隶属于各个主管部门,有些属于医药、轻工、化工,也有些属于高等院校。企业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财政资金的支持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难以形成合力,生物技术产业缺乏整体优势。

查看全文

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调查

【摘要】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目标、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楚雄州境内的野生彝药中药材资源品种齐全。贮量丰富,具备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发展潜力。楚雄彝药产业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有差距,服务不到位;产业规模小,难于支撑;中药材种植技术基础薄弱;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网落滞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缺乏彝药品牌核心竟争力。

【关键词】楚雄;彝药产业;发展经济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查看全文

生态利益的形成机理分析论文

一、生态利益的形成机理

1.生态利益的形成

生态利益是生物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物质和生态需要,它产生于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通过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生物提供所需物质和生态需要。养分循环是指由于生物的生活、生长、死亡和分解,化学元素从周围环境中进入生物体和从生物体又回到环境中去的过程。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关系从一个营养级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通过不间断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才能维持平衡,从而为各种生物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生态需要。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在探寻生态利益的具体形成之前,首先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形式。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和地衣。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产生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及贮存的化学能,一方面供给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用来维持其他生物全部生命活动的需要,是其他生物类群以及人类的食物和能源的供应者。第二中类型是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它们以其他生物或有机质为食。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消费者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物质的再生产,所以消费者又可称为次级生产者。第三种类型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作用就在于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再供给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湿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非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是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周而复始。

没有生态系统,就无法产生生态利益,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都是制造生态利益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其中的生物成分则是生态利益的制造者,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利益的制造者,它们在制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缺失,否则,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会中断,则生态利益也就无法产生。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利益的制造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生态利益与制造者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生态利益的形成机理论文

一、生态利益的形成机理

1.生态利益的形成

生态利益是生物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物质和生态需要,它产生于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通过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生物提供所需物质和生态需要。养分循环是指由于生物的生活、生长、死亡和分解,化学元素从周围环境中进入生物体和从生物体又回到环境中去的过程。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关系从一个营养级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通过不间断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才能维持平衡,从而为各种生物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生态需要。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在探寻生态利益的具体形成之前,首先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形式。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和地衣。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产生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及贮存的化学能,一方面供给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用来维持其他生物全部生命活动的需要,是其他生物类群以及人类的食物和能源的供应者。第二中类型是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它们以其他生物或有机质为食。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消费者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物质的再生产,所以消费者又可称为次级生产者。第三种类型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作用就在于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再供给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湿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非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是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周而复始。

没有生态系统,就无法产生生态利益,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都是制造生态利益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其中的生物成分则是生态利益的制造者,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利益的制造者,它们在制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缺失,否则,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会中断,则生态利益也就无法产生。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利益的制造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生态利益与制造者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生物化工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分析

节能减排意味着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完成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排放减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可以寻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限制资源和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经济,指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改变了以前依靠生态资源发展经济的局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也是必然选择。最近,全球气候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暖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在世界各地发生。从21世纪初开始,自然灾害的数量比以前多得多,全球气候变化逐渐暴露出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自然的需求,过度的消费必然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国家都密切关注环境问题。除了节能减排,我国还将分别制定有效措施,生物化工行业实施节能减排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1生物化工产业特点分析

生物化工产业的技术支持,来自生物科学与生物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逐渐进行规模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其产业自身的结构日趋优化升级,并已展现出了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各个生物化工产业在某一指定的区域进行协同发展,并根据其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组织与合作的发展模式,就是生物化工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产业集群不是由大量企业组成的集群,而是利用网络关系所形成的具有空间特征的集群,可以保证我国生物产业资源的更好配置。从产业结构上来分析,我国生化产业涉及领域广,产业间合作日益增多,产业分化程度降低。由于产业间的持续整合,生物化工企业自身的可用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老旧的企业发展模式随之被打破。在先进科技的影响下,生物化工产品的结构趋于完善和专业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使工业产品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优质产品。生物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如生化反应过程的不断优化、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在行业内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体系。

2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2.1循环经济的特点。循环经济的特点在于开发资源循环链,尽可能多地让资源在循环链中进行循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回收率;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对资源造成消耗的环节,可以通过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在生产后的废弃物排放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使废弃物可以被重复利用;在循环链中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连接处,尽可能多地让各种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资源被回收再利用。2.2循环经济的优势。(1)循环经济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循环经济制度的倡导者提出的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以及生产后废弃物和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浪费资源,让资源的利用率更高,让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有生态效益。(2)循环经济实现了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和生态和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的排放量尽可能少,同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资源开发,有助于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减少了对环境的废物污染量,保持自然生态清洁,减少对生态链的破坏,所以循环经济理念,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保持最大程度上统一,两者和谐共存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趋势。(3)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经济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下,有大量的资源消耗,资源浪费,对人力资源的无限需求。大多数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利用得到控制,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减少了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开发,循环经济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内在统一。

3生物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查看全文

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改变传统模式,实现林业经济低碳化、绿色化经营。以甘肃省临夏地区林业经济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林业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素称“天然制氧厂”、“大自然调度师”之称。是全球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尤其是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林业是建设环境生态的主要载体。

1甘肃省临夏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林业资源丰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整个临夏地区共有253766.67hm2的林业用地,约占临夏地区总面积的35.1%,其森林覆盖率高达10.59%,林业绿化率高达18.74%。虽然临夏市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林业所占面积较大,但该地区林业规模较小,林业产业发展极不平衡。1.1林业产业发展制度仍不完善。在新的形势下,林业资源独特的优势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但就临夏地区而言,政府对该地区林业的低碳发展并未形成深刻的认知,虽然在推动本地区林业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法规,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远远无法满足低碳经济形势下林业发展需求[1]。1.2林业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临夏地区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的匮乏。而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拥有长期、持续、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林业经济回报时间长。这就与当前临夏地区片面追求GDP迅速增长的目标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愿意提供大量资金,促进林业经济进一步发展。1.3林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在当前低碳经济形势下,科技在临夏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林业科技的应用,林业经济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得以提升,并且降低了林业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但就目前而言,临夏地区林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远远无法满足低碳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需求。

2临夏地区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查看全文

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研究论文

摘要:生态经济作为21世纪人们提出的重要经济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生态和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但发展生态经济,必须了解生态经济的特征,并为其选择合乎客观规律的路径,只有这样,生态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0引言

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相关概念,而且这种相关是正相关,也就是说,生态制约着经济,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生态,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生态具有了一定的区域性,同一区域内的生态组成要素是彼此相互影响的,且互相交叉,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一定路径也就成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生态经济的特征

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组成,生态与经济作为人类社会不可跨越的两大环节,其组合自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特征。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下林业产业发展探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各国重视,我国积极提倡低碳经济,这一经济发展形态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其中包括林业产业。众所周知,林业是重要的绿色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是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获取的重要资源。为此,低碳经济背景下,应当树立大林业观,全面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林业产业及林业低碳经济的概念

(一)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对外公布的能源白皮书中,其提出背景是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所谓的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创造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各国谋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经济措施。(二)林业产业。林业是重要的绿色资源,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在低碳经济下,林业概念得以进一步丰富,被定义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承担着林业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通过林木资源培育、种植、采伐、加工制作等方式制造各种各样的林业产品,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是国家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另一方面,林业作为绿色资源,本身具备气候调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森林景观等社会性功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类工艺事业。(三)林业低碳经济。林业低碳经济,指林业经济活动中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及创新等,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林业经济产出,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果。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林业低碳经济强调森林汇碳,主要手段主要是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最突出特点是经济活动低碳化,根本目标是不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利用低碳技术减缓气候变暖,发展林业能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2011年,联合国召开第九次森林论坛,会上明确指出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肯定了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林业为低碳经济提供绿色资源,如木制材料、能源产品等,它们具备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势,是低碳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第二,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控制、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可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需要的生态环境;第三,林业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无数工作岗位,解决了人民生计,提高了人民收入,而且可以为人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是造福人类的重要途径。以上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所在。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重视林业产业发展。(二)作用。林业作为低碳经济组成的一部分,在低碳经济中自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一,林业产业中的森林碳汇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利用自身的碳汇功能储存碳资源,减少碳排放;第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指出持续造林、减少毁林等在缓解气候变暖上起着重大作用。林木具备一定的吸收功能,可以大量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渠道;第三,具备调节水循环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的重大功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肯定,人们的林业产业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森林的功能看,林业在碳汇产业发展和调节气候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应当不断发展林业低碳经济。

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产业发展策略

查看全文

水资源养护论坛讲话

同志们: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系支流众多、湖泊密布,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就有26条,湖泊4048个,面积24172平方公里。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长江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有记载的长江水生生物有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水生植物上百种。长江还拥有许多特有、珍稀鱼类和野生保护动物。我国淡水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共有6种,其中4种都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宝库和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河。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每个物种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物种一旦灭绝,不仅无法再生,而且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存续,甚至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长江作为生物基因的宝库,水生生物资源正呈现出急剧衰减的趋势,不少物种濒临灭绝。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淡水鱼之王”白鲟已难觅踪迹;闻名遐迩的长江鲥鱼更是绝迹多年;“水中活化石”中华鲟数量也急剧下降,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久负盛名的“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也自2*年开始锐减,2004至2*年的平均鱼苗发生量仅为2*年前的10%。长江水生生物链中上、中、下端的各物种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之中,表明长江的水域生态环境已因开发过度、利用过度、污染过度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我们不能过分陶醉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今年上半年太湖蓝藻的爆发,洞庭湖鼠灾的出现,又一次敲响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社会才能和谐。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不仅对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维护流域4亿人口的福祉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尽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

2*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决心和信心,必将对我国生物资源的养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各有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对农业部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取缔非法捕捞等一系列养护长江生物资源的工作中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经过共同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速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查看全文

农村能源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联系

摘要:伴随社会的进步,农村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探究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能源建设;经济发展;关系

1农村能源的概念

在中国,农村能源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基于能源角度,农村能源指的是基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就地开采可以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包含了石油,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气等一些能源,同时还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一些自然性能源。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生物能源。基于当前的发展来观察,一些非常规能源尚且不可以大规模使用,将这些能源称作补充能源或者说辅助能源。基于经济角度来讲,对于农村能源的建设包含有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同时还有能源的具体利用问题等。

2农村能源的特征和分类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能源种类数目比较大,并且分布也较为广泛,这些能源可以再生。基于能源种类数目来看,不但包含有生物能源,例如说生物质能以及非生物性能源,同时还有地下能源,例如说地热能等。基于分布范围来讲,在我国地区到处都存在着一些可利用能源,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各地区能源分布得不平衡,因此呈现出地域性。并且,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能源之所以具备这些特性,是因为能源受到了该地区自然条件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开采的过程里,一定要注重多能互补。生物质能源以及自然能源均是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是消耗不完的,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例如说太阳能。基于能源互换层次来讲,例如说可以将太阳能置换成生物质能,而水能则可以被置换成机械能。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其中可再生能源有水能与电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等。二,非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包含了一些传统能源,例如说畜粪以及秸秆等,另外还有太阳能与风能等一些能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