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11:47: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化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综述

一、生物化学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内容深奥抽象,相互之间联系多

生物化学学科中所涉及到的新颖的医学名词较多,对于很多学生是从未听闻的,再加上进行解释的时候使用的都是一些拗口的医学用语,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生物化学研究的都是机体内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都是一些结构极其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步反应都需要不同的酶进行催化,此外还需要激活剂、变构调节等方式等进行调节,更何况体内的许多反应并不是一步或者几步就可以完成的,往往完成一次代谢需要十步左右甚至更多;再有就是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并不是发生在最后一步,而是发生在中间产物,这就要求学生对中间的反应过程也要掌握的很透彻。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最近几年开设护理专业学校在逐年增加,而且各个学校的办学规模也都在扩大,与之相反的却是考生数逐年递减,学校之间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入学成绩在逐年下降,其相关能力也都在下降。另外,护理专业对文理科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学校在招收学生时候都是文理兼收,有些学校还招收一些对口、3+2的学生。文科生、对口生以及3+2的学生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很薄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匮乏,使得学生在学习一些空间立体构象时难以理解,尤其是一些细胞内进行的肉眼无法看见的化学反应更是无法理解。

(三)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高

查看全文

医学代谢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医学整合课程“代谢生物化学”课时数少,如何在较少课时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巨大挑战。基于OBE教育理念,本文总结了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增强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使医学生成为符合“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求的卓越医学人才夯实基础。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代谢生物化学;课程设计;学习成果

“代谢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水平的早期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模块整合教学以来,改进了传统医学基础知识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如学习内容衔接矛盾、重叠、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学生学法被动等[1-2]。但由于学时数减少,教师如何在有限学时内有效教学,使得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果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自1982年由斯帕蒂(Spady)提出后,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3]。OBE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需求在实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要让学生在学习后获得真正的能力和掌握某阶段所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确定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成果可以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自1999年,OBE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主流理念[4],这也符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要求[5]。因此,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实施了“代谢生物化学”课程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本文即是这方面工作的总结。

1课程目标重构

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objects)与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这两个概念有时可通用,但是后者更利于教学实践[6]。教学目标重在描述教师教什么;而学习成果重在描述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即学习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便于实施和评价。本课程研究的是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变化,旨在阐明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的生化特点,奠定医学院学生正确理解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基础。基于这一培养目标,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按照OBE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制定学习目标,每一学习目标对应若干指标;每条指标从认知层次水平,即布鲁姆(Bloom)教育目标发展分类理论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依次递增的6层次,以具体、明确、可评价的方式进行表述。如:原大纲中“掌握血糖的概念,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与调节,”修订为“陈述血糖的定义,列举血糖的来源、去路,并解释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2课程内容设计

查看全文

医学生物化学案例教学研究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核心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1]。但是生物化学学科内容复杂繁多、概念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更新迅速,一直以来是医学院校学生公认的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使得很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为了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研室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本文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加以阐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又称CBL(casestudy-basedlearning)教学,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目前在国内外颇为流行[2]。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需,在课堂中引入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一个宽松的、特定的临床实例情景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讨论,结合老师和学生的集体协作力量,用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展开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来完成教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大大缩短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临床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很大优势[3]。

2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在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是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篇章,而糖代谢十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重点。糖代谢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糖尿病。作为一个医学生,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和胰岛素的关系、糖尿病和糖代谢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糖代谢的案例教学为例,来讲述一下我们在糖代谢中实施的案例教学法。糖代谢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章节的内容复杂繁多,反应过程和反应步骤很多,例如糖酵解途径就包括10步化学反应。如果只是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去复述一遍反应过程和步骤,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学生还会感到枯燥乏味至极。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先系统讲解课本内容,然后恰当引入案例对理论内容进行印证,学生就会对案例非常感兴趣,他们就会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结合案例分析讨论所学内容,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内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所选的案例要合适,能恰当的说明问题。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更要能反映所学的课本知识,而且案例的综合性要强,以便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针对这个特点,糖代谢这一章我们选择了有关临床上的糖尿病的案例。案例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问题,还可以附加一些问题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糖尿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但是并不深入,因此这个案例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4]。案例选择好以后,我们,我们将案例及思考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其做好课堂分析、案例讨论的准备,并针对案例提出疑问。布置案例的同时将案例的诊断也告知学生。因为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课程之前未学习诊断学及部分临床专业课,无法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所以案例的诊断要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有目标的准备材料。学生的准备,我们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并通过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由一个讲解者变为一个参与者、协助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理论为手段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5]。

3案例教学法实施后的总结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正持续发生着新的变化与发展。面对越来越专业、规范和创新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标,高校及教师应当重点强化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武金霞主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是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配套实验教材之一,它以生物化学实验的技术原理与项目实验为核心内容,覆盖了蛋白质、酶、多糖、核酸等为研究对象的11个综合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该书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特色主要包括:

(1)内容架构合理,实验要求明确。在该书的第一篇“实验要求”中,编者明确阐述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包括生物化学的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写作方法等,为接下来的“实验技术原理与基础实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制度基础,而后续的“综合性实验”部分又是实验技术及实验要求综合应用的强化。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堂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一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同时还需要培养严谨、规范、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之前,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而就实验报告的写作来说,实验报告的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凝练科学的表述方式,为撰写实验科研论文奠定基础。除此以外,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除了应用操作之外,还包含完整的实验理论体系,要求学生在实验原理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实验,该书在不同实验方法的论述前都会专业性地阐释不同实验技术的实验原理,为生物化学实验的应用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2)实验技术丰富,应用案例的灵活性和专业性水平较高。“实验技术原理与基础实验”是该书篇幅最大的部分,分别论述了生物物质的定性鉴定实验、纸层析技术、薄层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滴定技术等。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编者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并在实验案例的解析之中强化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经典的生物化学实验中更深入地学习、思考和运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理念和实验技巧。除了经典实验案例的演示与操作之外,该书还将实验中的样本、仪器、实验操作以及有效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全面囊括了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主要实验原理与操作,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不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3)综合性实验多元融合,高校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不同实验。该书的最后一部分是“综合性实验”,包括11个实验,每个实验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器材及试剂、技术路线、操作步骤、结果与分析、注意事项、思考题等要素,每个实验都涵盖了多种实验技术。就综合性实验来说,教师与学生应当关注实验内容、形式、原理与技术的多样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选择与训练,让学生既能够在综合性实验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同时也能够科学合理地解析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菁 单位:河南省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查看全文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摘要:生物化学前瞻性强、内容繁多、结构和概念抽象、代谢途径多而复杂,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适应和促进本科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工具等方面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作为生命科学各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现代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和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前沿学科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上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后继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生物化学具有内容繁多、理论性强、结构和概念多而抽象、代谢途径多而复杂等特点,初学者学习难度和教学难度较高的教学特点。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不良学习情绪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很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主要是进行教学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运用,如MOOC教学、微课教学、webquest教学、超星尔雅课堂等。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是教学改革上的重大突破,在很多方面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但是,在技术突破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为了适应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在教学中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完善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课程教学过程改革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和热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授课,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和心理环境,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实际需求的延伸,对实际需要的知识学生总是会保持极大的兴趣,愿意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地去探究。充分利用课前或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进行学习或生活问题的交流,重点关注一些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适时地对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或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理解。很多实践证实,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如:结合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讲授人体必需脂肪时,引入与生活保健相关的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DHA(脑黄金)、EPA及其营养学价值;与合理营养相关的概念,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等;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诊断心肌和肝炎等疾病的机理;磺胺类抗菌药物竞争性抑制细菌叶酸合成的机理;卡尼丁(carnitine)通过增加细胞中肉碱的含量,加速脂肪向线粒体的转运,从而加快脂肪氧化而达到减肥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清除细胞中的超氧阴离子,保护皮肤免受超氧离子的损伤,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CO中毒是由于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携带氧的铁形成配位键而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所致。课堂上,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适时地通过一结简单易懂的实例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和应用新知识的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基础生命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内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其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而,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生物化学对生命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是生物专业的带头学科。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生物化学实验可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掌握实验课中的各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是目前实验课教学中尚需解决的问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课程程组成员根据历年担任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所开设生命科学的两个本科专业的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改革。

1改革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和设计性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随着生物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学科,独立的课程内容,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受到教学模式及经费不足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内容一直未有大的改动,主要是利用分光光度测定技术和显色观察等方法进行组织样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含量测定,以及利用离心、沉淀等方法制备和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活性分子。这些内容在80年代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满足了当时本科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大部分实验内容已经过时,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时以往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和教师演示性实验,激发不起同学们的学习和操作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达不到素质教学的目的。因此,本学期针对这一弊病作出大胆改革尝试,并得到良好效果。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比如:加入综合性实验动物DNA的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多种动物肝脏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的凝胶电泳,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多种植物材料并对植物进行干旱和冷冻胁迫,增加综合性实验凝胶过滤分离血红蛋白。在实验课前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上课前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比如: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酶的知识来使用强碱变性,强酸变性,加热变性等方法在一定催化反应时间后使酶变性失活。

2注重学科进展,加强与科研的联系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尤其是近数十年来,成为生命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己渗透到与之相关的生命学科的各领域,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探索生命科学服务。所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生物技术中心的老师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介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和将科研进展在实验中介绍。并将结合我院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科研课题相关所有用到的实验内容及时引入的生物化学内容上,比如:增加综合性实验植物抗性相关酶测定(SOD、POD、CAT),植物DNA的提取及其分离测定,质粒的DNA的提取与鉴定。这些实验是目前科研前沿部分也是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科研课题所要基础,开设这些实验能及时让学生了解科研动态,巩固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尽早的步入科研行列,对提高生命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质的非常必要的。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与实践

摘要: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就如何建设生物化学这一本科课程,从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与使用原则、课程建设思路与方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以期促进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一流本科课程;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实践

生物化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涉及面最广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带头学科和多学科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微观抽象很难理解,生物分子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更新快,使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信心。因此,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将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成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生物化学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及领域,它的发展一次又一次地带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由三方面内容组成:第一是结构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第二是代谢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第三是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及调控。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及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历年来均开设该课程,其是专业必修课程,计划在第3学期开设,总课时108学时(含实验操作36学时)。2019年,生物化学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2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与使用原则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论文6篇

第一篇: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1.1加强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研究

在课程开课前组织生物化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钻研分析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提炼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生物化学考点、内容,同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2坚持集体备课及医院轮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挑选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同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形成教学梯队,为高质量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储备了力量[3];同时每学年选派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参加轮训。通过轮训,教师参与了具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能把岗位需求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加深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的理解,能把考点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创新“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方式,拓展“生物化学”实践教学途径,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总结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通过崭新的教学模式强化并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适应市场对创新性人才需求和高校培养人才的变化趋势,同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要求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通过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结合其他学科的原理来研究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控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中的一门细分课程,又可以认为是“食品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相互交叉、密切关联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不同生物分子在人体内的分解及转化、生物分子合成基础与功能等。该课程是高校食品类专业必修课,可为后续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新形势下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生物化学”看似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课程[2]。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满足新形势对学生教育的新要求,学校应该着眼未来,着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加强“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综合改革[3]。

1“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涉及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酸、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功能及其代谢途径与调控网络。“生物化学”以其理论性强、概念繁多、代谢过程繁琐、内容抽象,以及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大都参照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类专业的内容,导致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使其成为食品专业学生基础理论课当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出现杂乱无序、无法掌握重点、死记硬背的情况,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和抵触的情绪。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极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降低教学效果,当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一环知识没有掌握,会导致整个知识链条出现中断,对于“生物化学”这种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课程而言,这种情况会使得学生产生相应的畏难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抽象、枯燥、难度大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易理解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4-5],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能技巧,促进其创造与发散思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新生代食品人的关键[6-7]。针对学校属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对“生物化学”———食品学科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经授课教师的多方面探讨,拟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实验教学的相关改革来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教学改革的内容

查看全文

科研实践与生物化学教学体会

摘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因其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且知识点与相关技术更新较快,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的框架,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科研实践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科研实践如何与教学相互促进,有助于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科研实践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以及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1-2],是生命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农林院校大农学各专业(农学、植保、园艺、食品、资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3-4]。然而该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抽象,多学科交叉密切[5],加上其知识与技术方法发展更新较快[2],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因此,势必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合不同专业和不同特性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挖掘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凸显“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经验,谈谈科研实践与生物化学教学相长的体会。

1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优势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6]。教学是科研的基础,而科研则是教学的延伸和提升。只有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才能充分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7]。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本人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经过十年的教学,发现科研活动与课程学习和教书育人密切联系,教学科研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1.1有助于课程理论的理解。提前进入实验室,学生在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学生的直接指导下学习相关实验技能,课堂理论可以更好地得以实践,更有利于教师启发式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在理论学习中通过对专业典型案件或学生正在研究案例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科研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原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与运用相关实验技术,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代入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有效提高理论知识的吸收转化,二者相互促进。1.2有助于科研兴趣的培养。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为所有活着的生命体,因此,蛋白质、核酸、糖、脂、相关酶等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变化规律都属于本课程的范畴[8]。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主动性的科研实践,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探索与求证,而不仅是为了学习实验技术。提前进入实验室,让学生在科研实践和问题与质疑中学习,可激起他们更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更为饱满的学习热情[9]。同时,科学研究还可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识与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1.3有助于研究方向的选择。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开启科研之路的重要一环,若一开始就能遵从个人的兴趣,便可更坚定地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然而,很多学生在临近本科毕业时没有经过“轮转”(rotation)培养或更深入的了解,草草选择实验室和研究方向,这不但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热情,也会让他们今后的科研道路布满荆棘,学生培养的效果也会倍受影响。通过低年级的科研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选择,从而对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为今后顺利开启科研之旅提供重要前提[9]。1.4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科研的过程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同时也是枯燥与反复的。在研究道路上能走下去,对研究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实验技能的娴熟和求知欲望的催化,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严谨的科研态度与刻苦的学习精神[10]。通过开展基于《生物化学》理论学习的课外科研实践,有利于学生拓展理论课堂上接触不到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务实求真的态度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教书育人的成效[11]。当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前开展科研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课余时间的投入可能会影响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培养的比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科研实践,只能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选择性、多元化、多水平地开展,对专业与科研充满兴趣的同学无疑在这项活动中可使二者产生良性互动,受益良多。

2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