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段考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7:1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段考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段考总结

植物学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为例,介绍了“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用单一期末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利弊及其引发的不良学风问题,提出了采用分章节考核、随堂提问测验、网络互动交流作业、完成小论文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考试方式;多元化考核;学风建设

考试是引领学风和教风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学业水平评价是促进学风和教风建设的导向标,不同学业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的历史与现状

(一)“植物学”课程考核历史与现状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课程几十年来一直采用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学校教务处及学院教学办历来非常重视期末考试工作,教务处负责安排考试教室,组织试卷的印刷发放及收集装订;学院教学办负责收集整理课程的统一A、B卷命题并交由教务处印刷,还要负责为每个教室配备两名监考教师。期末闭卷考试的学生集中定时答卷后由监考教师统一收卷并密封,然后交由任课教师制作标准答案后集中流水阅卷(十多名任课教师每人只阅一个小题),最后由任课教师拆封试卷登记学生的卷面成绩。随着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植物学”课程考核总评成绩也由20年前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变革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笔者在20多年承担大一新生“植物学”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加入了平时成绩来评价课程学业,但学生们对“期末考试”环节还是特别重视,从第一堂课“绪论”到以后的每一次课,总有学生问及关于课程考试内容的问题,不少学生甚至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学试题集”向任课教师要“标准答案”。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应试教育给学生留下的深深烙印,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如何通过完善课程学业评价方式来适应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二)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业水平的利弊。考试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每到期末考试前,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们抢占教室和图书馆座位、夜以继日埋头复习的场景。期末考试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种同一时间考试、统一命题、统一标准阅卷的考试方式较好地保证了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考核结果比较客观公正。但用单一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水平,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一次性期末考试不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出现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又来不及弥补就结课了的遗憾;一次性期末考试更让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考前突击“背答案”就能过关,不重视课堂学习的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和“逃课”,这些不良学风导致近年“植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及格率偏高,如笔者2015年秋季承担草业两个班的植物学考试时,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率分别高达22.2%和23.1%。这与10年前班级不及格人数相比增加了一倍多。对这部分接近班级人数1/4不及格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得知,他们的学习目的就是“60分万岁”,不去争奖学金,也不打算保研,其中不乏平时有缺课或者不注意听讲的“问题学生”。笔者课间抽查还发现,部分学生的教材“干净”,有的学生到期末考试前才开始看书,有的甚至依靠考前背“习题集”答案应对期末考试,一旦考试题换个问法就不知道答案了。面对逐年升高的不及格率,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提高课程学业评价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三)增加平时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以考勤、作业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作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总评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不及格率,还督促了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有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通过平时考核,授课教师可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与学生所在院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早联系,课堂内外联合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督促,避免了期末考试后发现问题“来不及”弥补的遗憾。面对近年来逐年升高的卷面不及格率,教研室逐渐提高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以前的10%—20%提高到了目前的30%—40%。目前“植物学”课程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主要由上课考勤(10%)、作业(10%—20%)和临时提问(10%)组成,其中考勤起到了督促学生不逃课的作用,但不能保证自律性差的学生课堂能注意听讲;课堂提问虽然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但由于“植物学”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授课学生人数多,课堂提问每个学生需要的时间较多,导致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给出,而植物学课程的识记内容较多,实践证明,学生作业成绩难以拉开差距,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抄袭问题。由于平时成绩的给分标准难以标准化,因此会出现成绩不够科学、给分普遍偏高的现象,导致部分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抱有侥幸心理,想依靠抄写作业等获得极高的平时成绩来通过课程考核,事实也证明,个别学生即使卷面成绩在40~50分,也可以通过较高的平时成绩通过考核,这样在无形中降低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给课程质量带来了“注水”嫌疑!更重要的是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也不利于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建设。为此,近十年来,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用多元化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方法,改革单一用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评价课程学业水平的弊端[1-5]。目前,多元化评价方式在中学普遍应用,甚至已经开始应用到大学入学考核选拔中,而在大学的课程考核中则应用较少[6-8]。

二、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评价课程学业水平

查看全文

教体局质量评价工作意见

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遵照省教育厅《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7〕20号)、《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有关要求,对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关于考试(考查)科目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二、关于考试(考查)时间及内容

中小学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一周内进行。初中期中测查各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组织实施。

各学科分项考查,应在书面考试前完成,侧重考查书面考试(考查)不易体现的内容要求,如语文的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积累、综合性学习,数学的算法算理、估算、生活应用、综合实践性学习,英语的听力、口语交流,科学的观察、实验探究等等。学生素养分项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安排,教师教学情况由单位组成考查小组统一组织抽测考查,不得放任自流。

查看全文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策略

[摘要]化学是近代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是药剂、制药技术、营养保健、康复技术、医学检验等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对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进行说明,并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化学学科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21世纪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于2014年组织研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围绕“全面发展的人”,主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进一步综合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对于具体学段,行业专业又有不同。而化学作为一门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自然学科,其已融入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学习、娱乐、健康等各个领域。人的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化学的自在运动综合体,医学科学又是因为人的生命健康而存在发展的科学,与化学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求是创新精神等是医药卫生类高职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增强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差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1]。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反应繁多且复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感觉有机化学难记、难学且枯燥无味,甚至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2]。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结构性质多,反应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应机理抽象难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懂难学,易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稍显薄弱,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化学就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对化学类学科还残留一些不“感冒”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在第一次课讲讲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有机化学的关联性。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化合物滥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块”、“西瓜膨大增甜剂”、“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增塑剂”等[3];讲讲有机化学与药学互相关联的例子,比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等,这些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讲有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最后,老师第一次上课在形象、教学内容、激发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对有机化学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课适时鼓励他们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容易造成知识点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慢慢产生“放纵式”学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究。我们平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多布置团体作业给他们,这样无形中可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无形中促进他们要学习,不能拖团队的后腿,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有机化学的心得,谈谈没有学好有机化学导致以后在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时的困境,“前车之鉴”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会有不错效果。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稍显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和创新药学人才需要。首先,我们根据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并结合学生整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略讲与自学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比如波谱解析的知识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作调整。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李霞[4]、刘玉梅[5]等人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知识与有机化学紧密结合,比如:讲酚这一章时,讲酚羟基性质,可以联系药物化学有酚羟基的药物,让学生课后去寻找归纳总结,然后再课堂讨论总结,这样既能丰富有机化学视野,又可让学生体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加以应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讲马氏规则,亲核加成反应等;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6]讲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当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机理解释,习题讲解时,板书的现场推理,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手段还很多,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创新性地结合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建立试题库

查看全文

临床药师团队建设与药学服务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临床药师工作和培训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介绍本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肾内专业临床药师团队建设与药学服务经验。结果本院肾内专业临床药师队伍形成了资深带教-青年带教-培训学员构成的三级临床药师团队,分别在药学服务和培训工作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药学服务主要覆盖肾内病区和药学门诊,提供医嘱审核、药学监护、用药宣教、信息咨询、药学查房和慢病管理等药学服务。结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可将青年药师和培训学员纳入药师工作团队构成梯队,教学与工作结合,有利于基地人才培养和学员能力的提高,开展多样化、全面化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肾内科临床药师;团队建设;临床药师培训;药学服务

本院是卫健委(原卫计委)批准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开展肾内科专业临床药学工作和培训工作的单位之一[1-2]。随着临床药师队伍的成长,培训体系的不断优化,本院肾内科临床药师队伍已从最初的一名药师发展成多名药师构成的三级临床药师团队,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与创新,力求为肾内科临床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为临床药师培训教学提供更好的思路。

1肾内科临床药师团队的建设

1.1肾内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历史。本院肾内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诊疗较为规范,重视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合作,医护人员与药师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十分适合临床药师培训的科室。本院2006年被批准为卫计委第二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3],同时开始了肾内专业的招生,已培训结业的肾内专业学员21名,免疫系统药物专业学员7名,通科(慢性肾脏病3~5期)学员13名[4]。2010年被批准为卫计委第一批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已培训相关专业师资学员16名,分布全国各地,很多成为了当地临床药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本科室有12名已取得临床药师培训证的临床药师,覆盖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危重症病区、肠外肠内营养科、肿瘤科、内分泌科、骨科科、疼痛科、风湿科等专科或专业方向,其中4位资深带教药师有带教师资培训的资格,6位青年带教中有2位已取得师资证开始招生,另外4人作为辅助带教加入了其他培训专业的教学活动。1.2肾内科临床药学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在肾内科临床药师团队形成之前,临床药师和培训学员主要在肾内科一区学习和工作,提供的药学服务主要是医嘱审核、查房、咨询和患者用药宣教(如糖皮质激素、华法林),由带教药师和学员共同承担,以带教药师为主。在十余年的工作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临床科室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病床周转率加快,重症和疑难患者比例增加,临床医师希望我们能够覆盖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多层面的药学服务,如药物重整、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等,并希望每个药师都能够有带教药师相当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药师所在的肾内病区有4个治疗组70余张床位,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提示,如果提供住院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12],1位药师的日常工作大概只能覆盖1个治疗组,很难覆盖整个病区,会导致各治疗组之间药学服务存在差异。另一方面,肾内科带教的行政管理工作逐渐增加,能够用于病区服务和教学的时间精力减少;而大多数学员通常认为病区工作主要由带教药师承担,自己是单纯的学习,不明确工作任务,对临床工作参与度不够高,容易进入态度松散、进步缓慢的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因此将更多的药师纳入肾内科服务团队,加强培训教学的管理,并且将药学服务进行分层分工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调整方向。1.3肾内科临床药师团队的构成和分工。经过近4年的人员培养和工作模式调整,本院肾内科临床药师队伍目前已发展成资深带教-青年带教-培训学员等多名药师构成的临床药师团队,形成了有序的三级管理制度[5],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和教学内容。资深药师是肾内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带教和师资培训带教,是团队负责人;青年带教是本院取得了师资证的主管药师,负责各类工作的上传下达和具体执行分工;培训学员即当年参加本院肾内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的学员,人员随培训周期发生变化(见表1)。1.4青年带教的培养。团队建设的第一步即是培养1位本院的青年药师作为资深带教的助手。如何让低年资的青年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完成工作和带教的过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6]。青年药师在肾内专业临床药师1年培训结束之后,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作为肾内专业的辅助带教承担部分的教学任务。在工作方面,青年药师首先接手原有的病区工作,梳理工作流程,制订各类工作记录表格,撰写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工作步骤和要求。之后逐步尝试开展新的工作,包括制作药物宣教材料、总结医嘱审核要点、建立药物监护路径等。同时资深带教于2016年开设了药学门诊,青年药师在资深带教指导下协助门诊建设,在出诊时负责记录和电子系统操作,并制订门诊工作记录表、制作门诊电子系统使用指导、撰写《精准用药门诊工作规范》、总结门诊常用药物相关资料、录入患者资料[7]。在教学方面,青年带教制订出具体的教学安排,并逐步开展药物问诊、教学查房等实践教学,资深带教对各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修订和指导,对青年药师工作中的疑问给予解答,教学相长[8],使青年药师通过实践积累工作和教学经验[6]。青年带教在获得主管药师职称后立刻参加师资培训并获得临床药师培训师资证。同时资深带教带领青年带教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努力向拥有丰富的临床药学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熟练的教学能力等全面发展的药师培养[9-10]。1.5培训学员的管理和培养。团队建设的第二步是将培训学员纳入团队,在培训学习的同时分担一部分药学工作。此步骤涉及两个方面的改进:①工作模式的调整:每个治疗组安排1名培训学员,学员每3个月轮换治疗组。要求每位学员承担部分日常药学服务,独立完成自己所在治疗组内的医嘱审核、监护、宣教、咨询、不良反应上报等工作[11-12],同时分别设置专人负责统计工作量、收集监护表格、审核不良反应报表等。学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种分配到人、责任包干的制度,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减轻了带教的工作量,形成带教与学员“双赢”局面。②实践技能的培养:虽然给学员们分配了工作任务,但也存在学员尚未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致无法完成工作的情况。本科室根据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从基础到临床、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设置教学计划:选择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脏病作为5个指定学习病种[2],收集网络课程资源,安排覆盖肾内科相关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慢病管理等100个课时的理论课程[13]。第1个月主要学习常用药物知识,从第2个月开始每个月有指定病种,通过理论讲课、教学查房、作业书写多方面进行学习。在实践技能方面,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培养:早期(第2~4月)主要学习医嘱审核、药学问诊、病例汇报、用药教育,中期(第5~7月)主要学习药学监护、药物重整、不良反应评估,后期(第8~11月)主要学习治疗方案评估、药学查房、慢病治疗管理等技能,安排阶段考核对实践技能进行考查。对带教和学员承担的工作进行分层:学员主要承担的是难度较低的、常规的医嘱审核、药学监护、用药宣教等工作,这些工作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流程和具体的要求,学员学习容易上手。而带教得以腾出精力来承担难度更高、变化更大的教学查房、慢病管理等工作,能够探索更多创新性药学服务模式。两者结合,为全程化、多层次的药学服务创造条件[5]。

2肾内科临床药学服务与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中药制剂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中药制剂分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暴露了诸多弊端和不足,本文将近年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考核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可在课堂上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设计实验内容;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也可以更全面地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课程内容;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研究和发展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1]。本学科的意义在于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保证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这门课程是我国中药科学领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对中药制剂分析这门专业课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病,例如在理论课程中,学生普遍依靠机械记忆,学习热情不高,所学内容脱离实践,教师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而在实验课程中也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抄袭实验报告、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2];期末考试和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的考核方式使大多数学生重结果、轻过程,且考试成绩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课堂笔记和教材的记忆力,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状态,由此造成了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课堂学习兴趣降低,只关注本学科重点内容等不良现象[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有效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质量,有关高校纷纷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中药制剂分析理论教学改革

张玲[4]从绪论着手,引导学生建立对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培养学生从业的责任心;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抛砖引玉,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知识体系串联成学习的主线,实施“整体联系教学法”,突出中药制剂分析的学习要点,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时所面临的问题。冯素香等[5]结合我国中药制剂分析的现状,认为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改革中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将教材中尚未更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补充到教学课程中,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使这门课程更加生动、鲜活;(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进行转变;(3)重视师生互动,将师生情感交流作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一种重要方式;(4)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依据《中国药典》最新版本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增加学生讨论环节,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教学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邵晶等[6]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对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具体实施方案为:教师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寻找适当的热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共同分析讨论,从所要学习的知识中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对知识点和各个方案进行总结归纳。王术玲等[7]对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采用了PBL教学法进行改革。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教授基本知识点,并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并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继续就该方面问题提出具体实例,布置学生进行新一轮的分组讨论,并拟定具体实验过程,由教师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施。张兰珍等[8]根据长期教学实践提出“提问———自学——考试———讨论”的新型教学方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来回答问题,并通过开卷测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总结,整理出重点内容。王焕芸等[9]认为在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学习中药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发展史实,并共同交流探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因药品质量控制而发生的案例,以时事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端正职业态度,进行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自主以最新版本《中国药典》为参考依据,对教材中不完善的、较为陈旧的内容进行更新、补充;在总论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各论中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即以问题方式揭示教学要点,学生通过分组认真学习教材、查阅资料、课下讨论方式整合答案,并以PPT形式与各组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通过问卷反馈信息,超过60%的学生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方式表示认同,表明中药制剂分析的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曹雨诞等[10]运用PBL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在PBL教学模式中,根据大纲要求及各章节内容特点,选择了第五章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教师首先以问题形式揭示教学要点,提出具体问题供学生自学并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学习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成果进行解答和评价,并对相应知识点做出最终总结。多媒体教学改革中对仪器结构、工作原理、流程等使用Flash动画或较为直观的图形体现,使学生对中药质量的控制有了更直观的体验,有利于学生掌握较为复杂、抽象的原理以及在实验课中尚未接触到的仪器。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PBL教学及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等,使教师从“讲课”向“教学”的转变,学生完成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本学科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从以上中药制剂分析理论教学改革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并能在自学过程中培养查阅文献、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教育。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体现的是主体性作用,即积极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教师则体现的是主导性作用,即能够及时把控学生学习的方向。只有主体性作用与主导型作用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查看全文

环保理念桥梁工程设计探讨

摘要:在现代化桥梁设计中,越来越重视环保因素,提倡保护自然和生态平衡。基于此,通过介绍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环保设计理念,指出桥梁工程所涉及的环保问题,且探讨了在桥梁设计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充分体现环保设计,望能为日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桥梁工程;环保;桥梁设计

随着全球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工程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以环保理念为基础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已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在考虑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设计和建造结构物,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大,公路建设里程越来越大,公路建设区域越来越广,公路网密度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截止到2016年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69.63万km,公路密度为48.92km/100km2。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显出来。如何解决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如果在工程设计阶段贯彻环保设计的理念,采取措施减少公路桥梁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亟需解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中规定公路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或因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桥涵应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考虑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进行全寿命设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2]中规定公路设计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执行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遵守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各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公路工程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重视环境保护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审定意见做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1桥梁工程的环保问题

桥梁是跨越河流、海洋、峡谷、道路、铁路或其他障碍物的建筑物,桥梁工程使用寿命长,在桥梁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土方开挖和回填、石方爆破、施工平台搭建、地基钻孔、墩台灌注、材料和构件运输、吊装等,需要大量的重型机械和大量的建筑材料。桥梁工程建设必然会改变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扰动。桥梁工程施工周期长,作业面大,料场、施工机械存放场地、预制场、施工便道、生活区等占用大量的土地,从而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对原来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扰动。(2)水环境污染。桥梁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泥渣钻浆污水、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将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影响流域附近植物及水生物的生长环境。(3)声环境污染。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中不同的工序和工作面同时展开。运输材料的自卸车、开挖基础的装载机和挖掘机、混凝土拌和设备、压路机、钢筋切割机、钻孔的钻机等各种机械发出的轰鸣声,声强和声频杂乱无章,辐射出很大的噪音。施工噪音对施工人员,当地居民,附近动物都造成了很大影响。(4)大气环境污染。桥梁施工中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沥青烟和机械废气。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基坑开挖、土地平整等土方施工,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粒料类材料运输,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等施工过程及各种机械行驶过程。施工扬尘对施工工人和当地居民的呼吸系统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扬尘飘落在植物上,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成长。沥青混凝土在加热、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等都会释放大量的沥青烟尘。沥青烟尘是一种特殊的污染物质,主要由液态烃类颗粒物和气态烃类衍生物组成,所含的多环芳烃(如苯并芘)对人体危害很大,这些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果人长期处于沥青烟尘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呼吸道和皮肤等疾病,同时诱发癌症。主要以柴油和汽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在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机械废气中的有害有毒物质主要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含铅化合物微粒及碳烟粒。

2基于环保理念的桥梁工程设计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体会

【摘要】检验科是医院最大的样本和数据中心,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实践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做好实习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具有挑战性,笔者结合前人经验,总结自身带教心得,介绍一种“阶段性引导,模块化写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包括四个维度:首先,制定阶段化教学目标,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其次,设计阶段性任务模块,作为教学基础内容;再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法,保障阶段任务顺利完成;最后,设置明确的阶段考核指标,量化考评教学质量。科学论文写作是本科生毕业前的最高挑战,对带教教师同样具有较高的要求,就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任务进行方法探索和经验总结,对提高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毕业论文;毕业生;四维教学;医学教育

医学检验是临床路径管理的必要环节,在疾病筛查诊断、预后评估、随访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检验科作为医院最大的样本与数据中心,同时具有潜在的科研价值。随着对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概念认识的加强,检验科可能在医院、地区乃至全国的科研计划中承担重要角色。撰写毕业论文是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实践环节[2]。临近毕业的学生,面临实习、考研或择业的多重压力,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首次科研论文写作具有挑战性。笔者借鉴前人经验,结合自身带教心得,归纳并探讨一种包含四个维度[3]的“阶段性引导,模块化写作”的教学方法(图1)。

1启发科研思维:工作与思考—提出科学问题

1.1建立沟通渠道。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检验项目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检测,在流水线似的工作环境下,实习生往往能很快适应工作节奏,融入岗位角色。在学生能够胜任实习岗位的前提下,带教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科学问题至关重要。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和谐沟通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是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前提。一方面,带教老师应主动建立沟通渠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尽可能全面细致的给予解答,即使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应该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维护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1.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本科生在校期间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5]。据笔者带教经验以及同行教师交流所知,大多数学生需要带教老师拟定毕业论文题目。面对这种情况,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题目的拟定过程,让学生了解选题背景及意义;针对理论基础较好,有一定文献量积累的学生,鼓励其自行选题,教师辅助把握命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

2提升自学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问题聚焦

查看全文

副区长在四创推介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四创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任务。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姜文宏同志将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2011年四城联创工作回顾

2011年,我区四创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四创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全市四创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做到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督查督办持续有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全市3次季度综合考核中2次荣获第一,创国卫工作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创园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创绿、创模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四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市四创办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先后完成创卫项目6类53个,累计完成投资3259万元。组织大型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16次,取缔非法煤场7家,拆除有碍观瞻破旧建筑3.73万平方米,改造旱厕14座。进行环境噪声控制、烟尘控制和露天烧烤集中整治48次,取缔露天烧烤18家。210国道沿线综合整治完成房屋平改坡206户,搬迁17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硬化村组巷道72.5公里,绿化27万平方米,新建垃圾屋179个,垃圾台248个,配备垃圾箱672个,垃圾清运车102辆,吸污车1辆,装载机1台,保洁员500余名,清理垃圾1万多吨,墙体粉饰46万平方米,农村户厕改造1.4万户,基本实现全区无害化厕所的全覆盖。利用“四创大家谈”栏目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了省爱卫会组织的技术培训和鉴定。

㈡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有效推进。按照“远山搞封育、近山搞造林、城镇周边搞绿化”的思路,深入开展重点区域造林、天保工程和三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000亩,封山育林3.5万亩,退耕还林2000亩,栽植干杂果经济林1.22万亩。重点区域造林1202亩,完成计划任务的301%。全区森林覆盖率由40%提高到43.2%。

查看全文

高职分析化学与药物检验模式初探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这几年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其中订单式培养和冠名班的成立说明了用人单位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人才的渴求,但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学校教学内容的相对陈旧和局限。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的认证,是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标准。要培养符合医药行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就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相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我们根据药物检验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文字内涵,熟练准确进行分析检验操作,能够进行常规检测数据处理及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的要求把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分为分析检验的基本流程、分析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基础、化学分析法基础知识和仪器分析法基础知识四大模块。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弱化对分析理论的推导论证,突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分为称量操作技能、滴定分析操作技能和基础仪器分析操作技能三种技能,分基本操作,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内容,实行进阶式教学,从基本技能掌握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药物检验岗位需求改革传统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参照药品行业、国家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例如:查阅药典,完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后,直接测定葡萄糖酸钙含量;在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引入维生素C注射液的颜色检查。将国家、行业标准和分析化学传统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涵盖药检工技能鉴定有关分析化学部分的相应知识点,以药物分析检验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来自药检工作一线,但在顺序编排上又注意考虑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含了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析化学课程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例如,药物检验工技能鉴定对规范性操作要求很严。以滴定操作为例(见表1)。学将规范操作动作采用录像、照片等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在播放过程中随时按下暂停键,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和现场示范,启发学生思考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的误差。而在实际操作练习中,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观看,互相纠错,并鼓励同学们把在实训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拍成录像,给予再现和纠正;也可以任命几个掌握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为“小老师”,辅导其他同学的操作,这些措施增强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的心理,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收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案例,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例如:每种分析方法都可以结合《中国药典》中的常用药物进行说明;在讲解配位滴定法时,引入《水的总硬度测定》这一案例,根据我国《生活用水卫生标准》结合当地水质和学生家乡水质进行教学;也可以在讲完化学分析法后,通过三聚氰胺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调研、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以假乱真);进而分析凯式定氮法优缺点(从而引申出化学分析法的特点、总结四大滴定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借此引申出仪器分析法的优点)。这种通过案例引导进行的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大类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归类、解读、综合和表达的能力,小组学习形式又强调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非常有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技能水平的强化

目前,我省职业院校在校生申请参加相关专业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如果理论课成绩合格可视为鉴定理论考试合格,只需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可见,技能操作部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调整原有教学计划,增加实训课的学时数,将理论与实训学时比例调整为1∶1。技能训练反复进行,以达到职业教学要求的熟练程度。其次,增加技能考核的次数,由原来仅有的期末考试改革为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电子天平的操作技能、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和药品含量测定技术。其中,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包括滴定管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滴定操作、定量转移操作、准确稀释溶液操作等,药品含量测定部分选取药用硼砂的含量测定和维生素C注射液的颜色检查作为项目考核内容。第三,开放天平室和分析化学实验室。学生有时间、实验室没课时。学生可在遵守实验室规则和仪器使用规则的前提下,到天平室和分析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练习。管理相关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每天例行检查仪器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也鼓励学生将实验室的滴定分析器皿借出,利用课外时间用自来水练习基本操作。另外,在分析化学课程即将结束前组织相关学生参加分析化学技能竞赛,由分析化学课程组教师组题并出任考评员,取前六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进行物质奖励,同时结合分析化学技能考核成绩给予加分奖励,一等奖加7分,二等奖加5分,三等奖加3分。以此强调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