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0:47: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产业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产业技术

生物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战略部署和我市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全面振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使之尽快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产业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在国家、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相继组织实施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使基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中药、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药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兽药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四药、威远、远征等一批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抗生素、维生素、软胶囊、中药颗粒剂、大输液、肝素钠、基因工程药物、阿维菌素等生产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拥有了一批生物产品知名品牌,建立了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5年成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实现了良好的起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物基地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2008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利税45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生物产业规模和研发能力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发挥作用,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具备上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低端产品比重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少,产品结构亟待优化;生物产业新领域项目少,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学科带头人等高级人才引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企业面临搬迁调整,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项目增量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对外开放度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面临形势。生物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本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高增长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抢占战略制高点。在我国,生物产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相继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战略部署,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都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发展生物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截止到200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些基地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一大批建设项目将在今后几年陆续实施,产业竞争、区域竞争将十分激烈。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在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市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批生物产业基地,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如果不加快生物产业振兴和发展,就将在新一轮竞争中丧失机遇和优势。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振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意义,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尽快形成我市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的最重要载体和第一主导产业。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查看全文

加快推进生物发展意见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做强做大生物产业,实现从生物资源大省向绿色经济强省跨越,根据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有关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生物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物产业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是发挥我省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以来,生物产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省作为生物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显现。全省生物产业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由20****年的1487亿元增加到20****年的2793亿元,年均增长13.4%;实现增加值由911亿元增加到1682亿元,年均增长13%。生物产业在全省工业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特色经济中的支撑地位、生态建设中的关键地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生物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全球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正成为当今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党的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新要求,强调要发展生物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认定了包括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内的1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全省生物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既是****优势和特色所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关键。各级人民政府要清醒认识我省生物产业开发领域不宽、产业规模不大、管理体制不顺以及工业化水平和产业集聚度不高、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不强的现状,增强忧患意识,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机制,理顺管理体制,采取超常措施,尽快改变“大资源、小产业”状况,努力开创生物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生物资源是人类财富的巨大宝库,是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以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物经济是以解决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生命经济。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产业链条长,有很强的渗透性、带动性和高成长性,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世界性的生物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为“决胜生物经济”,发达国家政府纷纷调整机制、加大政府预算、鼓励社会投入,加速本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产业制高点。

生物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至今后20年,将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对生物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生物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我国将把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来培育。国家“*”高技术产业规划明确提出:“‘*’期间要将我国建成生物产业大国”。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物种高富集区和世界级的基因库,野生近缘种和民族遗传资源丰富,享有“生物资源王国”和“生物基因宝库”之称,具有雄厚的以生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正成为各州、市竞相培育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好的良好局面,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005年,我省涉及本规划中的九大重点发展领域产业总产值已达920亿元。与此同时,我省已初步构建了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支撑体系,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我省有条件在国家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大环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科技进步,努力把我省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真正使*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实现由生物资源大省向生物经济强省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加快发展*生物产业,仍需要下大力气认真解决好:特色优势生物资源资源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较低、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特别是缺乏按照产业链的思路来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优势产业链;产品结构低端化,产业竞争力总体偏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顺,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总体上还较为薄弱;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还不多;多元化投入渠道不畅,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以及服务体系亟待建立等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未来十五年是我省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并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省传统生物产业调优调强、着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推进与东南亚和南亚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纽带,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也是原有支柱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是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范围,改善我省经济布局,提高我省国民经济总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国家严格控制单位GDP能耗的新形势下,要促进我省耗能产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能源消耗较小、可持续利用的生物产业,更具紧迫性。总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既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21世纪*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加快发展*生物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领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动员全省各族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举全省之力,努力将*生物产业打造为最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为此,根据*省“*”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特制订*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中的生物产业(烟草产业除外)指的是从事生物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生物技术服务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轻工、化工)、生物能源、生物服务业等。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年——2020年,重点是“*”时期。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发展计划

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当前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是生物资源大省,农业生物、医药生物、海洋生物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沉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生物产业革命将为解决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强力支撑,加速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对*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称。当前,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程方面发展,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海洋等领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群正在形成,生物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主导产业。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制药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国生物产业发展态势。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调研报告

我市农业生物资源丰富,在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生物制造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猛、集聚度高、创新力强、特色鲜明,产业总体水平全国领先,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多家,20*年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其中生物制造业将达到160亿元,为建设以农业生物制造为特色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一、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一)必要性

1、是实现农区资源转化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仅为0.5:1,而发达国家的比值已经达到3-5:1。一直以来,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偏低,是我国农区经济结构层次低下、经济欠发达的根本问题。发展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可大幅提升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改善农区经济结构。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不仅有利于*市的经济腾飞,而且对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乃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扎实推进,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是黄淮海地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意见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

(一)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

(三)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四)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方案目标

(一)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

(三)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四)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基地的思考

我市农业生物资源丰富,在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生物制造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猛、集聚度高、创新力强、特色鲜明,产业总体水平全国领先,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多家,2007年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其中生物制造业将达到160亿元,为建设以农业生物制造为特色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一、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一)必要性

1、是实现农区资源转化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仅为0.5:1,而发达国家的比值已经达到3-5:1。一直以来,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偏低,是我国农区经济结构层次低下、经济欠发达的根本问题。发展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可大幅提升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改善农区经济结构。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不仅有利于*市的经济腾飞,而且对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乃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扎实推进,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是黄淮海地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查看全文

生物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它是一门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学科,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学形态。专家预测,今后生物经济的能量将10倍于信息经济。我国的生物经济技术是与世界差距最小的领域,在历史上,我们错过了三次发展的机会,现在能否把握有利时机,勇于挑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大业。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杆杠,对生物经济的发展应有所作为。

[关键词]生物经济;税收负担;生物成品

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是由斯坦·戴维斯(StanDavis)和克里斯托弗·迈耶(ChristopherMeyer)于2000年正式提出,但是,他们对此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目前,多数人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物经济的能量将10倍于信息经济。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现端倪。目前,我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递增近100家公司的速度迅猛增长,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建立20多家生物技术园区。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产业化规模小、产品少、支撑技术及生产装备落后、研发与产业化严重脱节等问题。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杆杠,在促进生物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税收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缺陷

1.政府对生物经济的发展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财政资金的支持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在美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思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用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预算在今后5年内将翻一番,达到230亿美元。全美超过40个州政府颁布新政策,用以鼓励科学研究中商业价值的实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爱尔兰、芬兰、丹麦都调拨专款以扶持生物技术产业。在新加坡,政府计划在5年内投入17亿美元用于行业的建设,以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日本也已经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口号,了《开发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我国作为一个生物资源大国,尚未制定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没有明确生物经济的战略地位、战略指向、产业化举措,国家的生物经济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政府组织管理机构,生物经济的发展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从事生物技术的企业分别隶属于各个主管部门,有些属于医药、轻工、化工,也有些属于高等院校。企业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财政资金的支持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难以形成合力,生物技术产业缺乏整体优势。

查看全文

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生物化工产业是生物技术与化工技术两个产业交叉融合后形成的一个新型产业,依托绿色的生物转化平台,实现化学产品的工业化高效生产。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化工产业为传统化工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将生物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旨在通过政府引导推进生物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确保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政府的《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文件中,明确将“支持研究以奠定21世纪生物经济基础”作为科技预算的优先重点。欧盟在《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中,将生物经济作为实施欧洲2020战略,实现智慧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1]。在世界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资金、人才不断向生物化工产业聚集,产业技术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生物化工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高地。

1生物化工产业的特点与优势

生物化工将生物和化工两个重要产业有机融合,以生物细胞催化和转化为平台,利用化学工程技术和装备,将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最终促进行业之间融合和发展,创造生产力和价值,在食品、饲料、化工、造纸、纺织、医药、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物化工以生物技术为依托,通过化学工程手段实现工业化,重点突出以生物活性催化转化为核心,经过微生物代谢或酶的生物催化,将以生物质原料或传统化工初级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制品。生物化工产业具有绿色、安全、高门槛、高投入、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与传统石化产业相比,生物化工产业建立的是一种基于碳素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模式。生物制造产品比传统石化产品平均节能30%~50%,减少环境影响20%~60%[2]。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将来在化工领域20%~30%的化学工艺过程将会被生物技术过程所取代。

2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情况

生物化工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生素的大规模生物发酵生产和应用是主要标志事件。我国的生物化工研究开发比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中科院所及高等院校,经过30多年时间的不断发展,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技术水平、规模、影响力均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生物发酵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生物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用量超过3300万t标准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技术、资金、政策高度集中的生物化工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根据中国发酵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超过1300万t,发酵氨基酸产量达到600万t,发酵有机酸产量245万t,发酵生产多元醇163万t,发酵制酶制剂145万t,发酵生产酵母36.6万t,功能发酵制品360万t,食用酵素产量超过15万t。其中,柠檬酸、赖氨酸、谷氨酸的产量和工艺居世界前列,新型生物酶制剂、酵母及其提取物、功能性发酵制品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我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正在形成鲜明的特点,逐渐实现从效仿、被动跟跑为主向领跑、自主研发和创新转变,从学术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为主向企业和市场实际需求转变,从实验室规模向工业化和自动化转变,从依靠经验为主向科学可控细胞代谢调控转变,从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向全球市场需求转变,逐渐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体系。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生物产业布局和发展,而我国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力支持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并在国家层面对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目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已经具备加快发展、在部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基础。

3生物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