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03:4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查看全文

畜牧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意见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规定,为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逃逸和扩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特制定本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别是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和有关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严、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范知识缺乏,甚至存在违法保存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现象。同时,有些地方兽医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监督不严,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当前,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监管责任,严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兽医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是依法把好实验活动审批关。要严格执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制度,未取得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或者虽取得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未经批准的兽医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从事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动物病原微生物有关实验活动的,或者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病原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感染材料核酸提取、动物接种试验有关实验活动的,必须经省局初审后,报农业部审批。

查看全文

畜牧局生物安全管理意见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规定,为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农办医〔20*〕24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逃逸和扩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特制定本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别是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和有关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严、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范知识缺乏,甚至存在违法保存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现象。同时,有些地方兽医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监督不严,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当前,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监管责任,严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兽医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是依法把好实验活动审批关。要严格执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制度,未取得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或者虽取得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未经批准的兽医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从事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动物病原微生物有关实验活动的,或者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病原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感染材料核酸提取、动物接种试验有关实验活动的,必须经省局初审后,报农业部审批。

查看全文

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这一新型科技开始走入大众视野。生物技术的创新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让以往想象不到的事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有科技的地方就会有安全问题的争议,技术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伴随着问题产生和不断解决。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它在一路发展中受到了诸多关注和争议。一方面,转基因生物技术能够有效防治疾病、满足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育需求;另一方面,转基因生物也存在着安全风险,甚至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加强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安全问题立法、加强有效监管,继而推动转基因生物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

一、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概述

(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基本内涵。“转基因生物技术”这一新理念最早来源于由达尔文进化论衍生出来的分子生物学。当这个新的生物高新科技被提出的时候,曾被人们认为天方夜谭,因为在科学发展没有萌芽的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的出现都是上帝的恩赐。转基因是指把原本的生物基因通过特定手段,转化为基因承受体的基因:提取一个目的基因或者是人工合成的DN段,把这个基因转入一个特定的生物中,与这个生物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然后进行束带的人工选育,最后得到具有特定生物稳定遗传性状的个体。在目前的发展状态下,转基因生物技术因轮转基因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类、动物类、微生物类,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得一模一样个体特征的愿望,也促进了新物种的培育和发展。但是,转基因生物技术还存在着科学技术无法探测的盲区,无法准确预测后期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转基因生物技术形成开始,对其安全问题的争执就在全球范围内延伸,且一直持续着,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的管理问题也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并且在生物科技发展迅猛的未来,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管理将会更加严格和完善。(二)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及其发展现状。安全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的关键性构成部分,主要是管理方以保证安全为核心目标,通过实时检查、提前预防、及时发现、立刻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继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安全管理集合了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活动协调、活动控制等一系列内容。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是为保证转基因技术应用过程和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无危害性而开展的所有宣传、协调、监督、建设等活动的总和。生物技术安全管理起源于1985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共同组建了一个针对当前生物技术安全问题的专业小组,工作人员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对生物技术安全问题形成了专业报告。随着国际经济日益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开展了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工作。例如,美国基于自身生物技术研究情况和实际应用现状,逐步制定安全法规,其安全立法及其运行机制代表着世界顶级水平。由于起步晚、观念落后、法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虽逐步引起关注,但仍有很长路要走。因此,强化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是目前我国生物技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转基因生物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当转基因生物这个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这个新技术解决目前我国人民的刚需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食品是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自然也是民生关注的头等大事。从转基因生物进入食物这一领域的时候,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就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当前,人们的餐桌上已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如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土豆等。它们的出现平衡了食品供需,因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加持,这些转基因食品的生长和果实情况普遍比自然繁殖的品种要好。这就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不确定性,人们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测这些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存在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这也就引起了一些民众和业界人士的抵触,认为使用转基因食品会让人类的身体逐渐出现健康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被人们所争议。例如,巴西一家种子公司为了提高农作物的蛋白脂类和含量,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可以提高蛋白质量的基因转接到农作物中,但是最后人们却对这种接入基因的农作物产生了过敏反应。这也就证实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二)农业生产安全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农业生产已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中少不了要与农业生产挂钩,而实践证明,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包括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但从长远来看,转基因技术有可能会对我国的农业可持续生产产生危害。例如,相关研究人员为了提高农作物抵抗虫害和病害的能力,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对害虫和细菌有害的基因植入农作物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农作物的抗虫抗病能力,但是也会把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杀死,甚至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和危害,泥土质量受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自然不容乐观。另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长出很多与农作物争养分的杂草,人们为了方便除草,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了许多除草剂。虽然短时间除草有效,但是植物为了生长会逐渐进化,抗除草剂的农作物也会和杂草授粉孕育出拥有抗除草剂的基因,加大了除杂草的难度。这些问题只是农业生产中较显著的和有针对性的问题。转基因生物技术长期不加节制地使用,不仅会影响生物多样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产生毁灭性的灾害。

三、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查看全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加强**期间(自本办法之日至20**年10月8日)**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平安奥运”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卫生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指《名录》中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章组织管理

三、**省卫生厅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地也要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四、实验室设立单位主管部门、实验室设立单位要明确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责任人,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实验室设立单位法人代表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生物安全是指对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生产、从技术研发到经济活动、从个人安全到国家安全,都涉及到生物安全性问题[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污染。

关键字: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工作的需要,也是防止医院感染、人畜共患病,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需要,更是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和反生物恐怖的需要。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还涉及公共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查看全文

高校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目前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实验室专业性强、安全问题各异,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规范及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各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点,因地制宜地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系统、科学、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

生物学教学实验室是生物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学实验技能、综合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人员流动大、专业门类多、涉及面广,这些都对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大量贵重仪器引进,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引入,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新的实验课程不断增设[1],这些都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多发,火灾、爆炸、病原菌泄漏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鉴于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教育部及各高校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但是多集中于危险化学品、水、电、火等实验室安全共性问题,针对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特有安全问题采取的管理措施大多不到位。

1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1实验室专业性强 安全问题各异

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主要包括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实验室[2]。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相比其他学科实验室,专业门类繁多,各专业实验室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管理特点。按照各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1.1易传染类实验室此类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会接触细菌、病毒、细胞等生物活体,主要进行生物材料的培养、观察、性质研究等实验。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实验后生物材料处置不当可能会造成传染,危害人体健康。此类实验室主要有:微生物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病毒学实验室等。1.1.2活体生物类实验室此类实验室以活体生物为实验对象,如线虫、家鸡、巴西龟、龙虾等,主要进行动物解剖、发育观察、生理响应等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存在被动物抓伤而感染的风险,动物尸体处置不当也存在病原传染风险。此类实验室主要有:动物生物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等。1.1.3危险化学品类实验室此类实验室不仅会使用强酸强碱类危险化学品,还会使用大量危害性强的生物化学试剂。这些试剂具有高毒性,有些还存在致癌风险,如甲基磺酸乙酯、丙烯酰胺、溴化乙锭、秋水仙素等。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实验废弃物处置不当,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3]。此类实验室主要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酶工程实验室等。1.1.4公共实验仪器馆室此类实验室主要是为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室提供服务,如精密仪器室、灭菌室、离心机室、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标本馆等。1.1.5其他类型实验室随着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建立了一些新兴实验室,如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此类实验室相对而言安全风险较低。有些以实验观察为主的实验室,如植物学实验室;还有一些野外的实习基地,为动物学、植物学、海洋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提供了教学支持。另外有些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还组建了一些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往往缺乏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对当前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了梳理分析。针对这些漏洞,从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强化实验课堂管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规范实验废弃物处理、加强实验室清洁和消毒管理、开展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应急演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应用到本校的实验室管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在日常培训和实验教学中[1-3]。从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不足、实验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方面。潜在生物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实验标本的生物源性危害,不仅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而且会污染环境,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在校内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是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最佳方式。实验室生物安全就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4]。因此,我们对当前存在的漏洞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有效管控生物安全危险因素,预防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5]。

一、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一)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国内有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规都是指导性文件,只做宏观指导。其实高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不具体,需要修改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多半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师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实际执行力度较差,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是影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6-7]。这也说明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很不到位。

查看全文

环保局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