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素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16:09: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素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媒体素养教育论文
关键词:媒体素养教育理论实践困境
[摘要]:
本论文在前期对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发展进程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总结探索目前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困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理论上的困境。“拿来主义”的西式媒体素养教育理论在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环境中“水土不服”。其二、实践中的困境。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不仅指提高受众媒体素养的教育实践,而且包含着构建健康媒体环境的实践。前者的困境主要在于完整系统教育规划的缺乏;后者在困境在于党、政、军力量退出媒体与媒体公共化的搏弈困局。
ABSTRACT:Consideringthespecialenvironment,themedialiteracyeducationinTaiwannotonlydeemedtheimprovementofaudience’sliteracyasthebasicobjective,butalsoputmuchmoreemphasisonthetransformationofadversemediaenvironmentandtheconstructionofhealthymediaenvironment.However,becausethemedialiteracyeducationwasbasedonthetheorieswhichderivedfromwesterncountries,ithasturnedouttobesomethingunsuitableinTai-wan.Thepracticebasedonthesetheoriesinevitablyhadagreatimpactonthecompetitivestructureofpoliticalpartiesandgroupsandthevitalinterestsofcapitalforces,whichwerehidingbehindthemediaecologyinTaiwan.Allinall,themedialiteracyeducationinTaiwanfaced,faceandwillfaceupwiththestrongobstructionandchallenge.
KeyWords:MediaLiteracyEducation;Theory;Practice;Dilemma
从1993年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学者吴翠珍发表《解“毒”电视?解读电视——谈媒体教育中的电视识读》一文开始,到今天台湾学术界和民间团体开始着手推进媒体素养教育融入九年一贯制的教学规划,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已经走过十余载的历史。十多年来,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在教材出版、师资培训、节目制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不过,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却一直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现况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类实践的重要理论。以西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通过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理论+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的生态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表明:以辨析学术论文类别、精读学术论文、论文写作3个步骤实施的研究性实验改革,启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激发了对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与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衔接。为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学;学术论文阅读;研究性实验
1引言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是以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为使命的综合的、交叉的学科[1],有6个二级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2],三大基础理论:空间与形态营造,景观生态,风景园林美学[2]。生态是现代风景园林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景观生态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3],为了应对与空间相关的用地及生态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的景观生态规划自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出现[4]。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专业人才的责任[3]。通过景观生态学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增加其生态知识储备、使其深入理解生命体之间及它们与所属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作为生态规划应用的理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实践需要。西华大学于2012年开设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参考建筑类院校的专业设置,景观生态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第6学期开课,有2个学分32学时,课程教学模式是“理论+实验”的结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景观生态学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从启发学生研究兴趣的角度出发,提出结合学术论文阅读的“理论+研究性实验”的改革策略和途径,并通过教学组织应用进行实践,为改善风景园林本科的景观生态学教育培养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景观生态学课程在非生态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2.1教学模式适宜性
农业生态学教学变革及实践
作者:李翠兰张晋京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及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为农学、生物、环境等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农业生态学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授课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学方法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方法本身又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多年的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论讲授与事实举例等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21世纪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以所讲授的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尝试。
一、多媒体授课与板书授课相结合
教育部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直观性强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尽量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从而起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板书授课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做法包括:
1、制作并使用农业生态学多媒体课件从2002年起,我们收集了大量有关生态学的图片、图像等资料,先后独立完成了农业经济管理(30学时)、土地管理(54学时)、农业资源(40学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8学时)等专业本科生授课所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从2003年开始进行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教学。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上,以图形、动画和色彩的设计为主,文字部分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板书和讲授为主而不是照着幻灯片去念,甚至对于概念和比较重要的文字叙述,也可以只在幻灯片上写上这个概念的名称和文字的标题,具体内容由老师讲解学生记笔记,这样避免了很多学生反映“多媒体上课记笔记时记不下来或记不全”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而不是忙着记笔记上。
2、收集生态学科教片,以开阔学生视野农业生态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学时、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学生往往不可能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得对基本理论的直观认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充分利用生态学拥有一定数量教学资料片的有利条件,收集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农业生态学科教片。我们发现,通过这些科教片与课堂讲授相配合,可以形象化的声像资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拓宽农业生态学教学视野、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有效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农业生态学课程最后一章主要是介绍中国的生态农业,单一的讲授法不能给学以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们选用了一些介绍中国生态农业典范的录像片(如“春光永驻的土地”、“黄土高原的奇迹”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
科技期刊既是学术信息和学术成果主要的交流与平台,更是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培育学术新人、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因此,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担负着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对学术与文化的责任、对读者与作者的责任,只有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责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
1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1恪守职业道德
学术期刊在申报课题与结题、职称评聘以及单位要求完成科研目标考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编辑自身必须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无视学术文章发表的原则,发表一些关系稿、人情稿,从而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弱化作为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与职责。因此,期刊编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业道德,倡导学术正气,对那些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的人予以抵制,做一名合格的把关人。
1.2努力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因此,编辑要不间断学习各类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做到: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盲从;培养自信心,认为对的要坚持,反之坚决反对;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勇于开拓创新,保持强烈的进取心。编辑要努力做到并践行,才会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期刊独特风格的形成。
大学英语学生生态意识构建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应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构建生态意识,有助于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推动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培育时代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英语;生态意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产业结构的巨大转型。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学生培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将生态意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将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将生态思维传递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教育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通过系统全面传授生态环境知识为手段的教育理念。生态教育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求将生态意识、生态系统、生态思维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为高等学校专门用途英语(ESP)系列教材之一,《学术英语•理工》秉承“以结果为导向”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同时,其课文内容以生态环境为主线,将生态意识贯穿于语言教学中,将高校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学术英语•理工》采用多种英语教学方法,将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生态意识。第一,大量阅读的输入。该教材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安排至少三篇学术论文或学术文章。教材以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任务为重点,共分六个单元。教材中设定的单元主题分别为:选择(论文)题目、查找信息、听讲座、撰写文献综述、撰写学术文章、做口头展示等。课文内容涉及网络生态、环境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网络黑客与信息泄露、人工智能的利弊、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核辐射的危害、转基因食物的优势和风险等。第二,定量、原汁原味的、有思想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意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如:Unit2Text9GlobalWarmingandItsEffects一文中,教材用1752个词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全球变暖对于气候变化、动物王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造成极端天气的出现、动物数量的锐减和臭氧层被破坏,这些后果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课文通过列举数据、引用例证的方式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将大学英语由日常语言交流学习推向了学术思考的新高度。又如:Unit2Text10GlobalWarming一文中,作者通过数据例证的方式证实在过去的70年间,地球比上一个千年的任何时候都要热,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种变暖在急剧加速。虽然可能会有年长的亲戚告诉我们他们回忆过去的某个时候,那时夏天更热、天空更蓝,但与客观数据相比,这仅仅是选择性记忆的情况。课文以不断上升的气温趋势这一事实为依据追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除了人们熟知的工业废气的排放之外,还有太阳输出的变化(黑子周期)和火山喷发等因素,并详细阐释了这些因素导致气候变暖的过程,引起学生对于生态意识的辩证思考,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深度,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第三,以生态项目教学为主线,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技能和学术素养。《学术英语•理工》突破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态项目教学研究,在培养学生系统了解有关生态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如:Unit4WritingaLiteratureReview中各篇文章的共同主题是核污染及其危害,基于生态项目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几篇有关核污染及其危害的文章,并掌握文献综述的书写格式和规范、撰写要点、如何撰写独立文献(Self-containedLiteratureReview)和撰写为论文一部分的文献综述(WritingaLiteratureReviewasaPartofanEssay)、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课文撰写摘要以及避免学术剽窃等。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结合课文中核污染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生态项目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文献综述的撰写技巧和学术规范的相关知识,又可以将学生置于生态保护、人类健康这一宏观背景之下,运用课文练习撰写文献综述或课程论文,并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汇报交流,有助于学生系统、精准地提高语言技能和生态意识。
2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
农村金融业建设问题及措施
1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1.1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合理。目前,一些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并没有将战略设计内容与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发展条件相对接,这就使得一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工作很难凭借业务合理性的有效调整实现对新金融体系建设工作的支持。农村一些金融业务对民间借贷的重视程度不足,而农村在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可以凭借传统形式的民间借贷实现金融体系建设工作的诸多目的,保证农村的民间借贷工作可以在金融业务体系的价值得到优化处置的情况下,进一步按照金融体系合理建设的特点进行农村金融业价值的分析处理。一些农村的金融业务建设工作缺乏对金融体系特点的关注,这就使得民间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难以凭借金融体系的建设优势实现对借贷业务的规范化处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对接紧密度。一些农村金融业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贷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需求,但部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工作并没有对银行融资体系进行足够宽松的处理,导致一些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凭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适应金融业整体发展需求,不利于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得到优化促进。1.2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不达标。完善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当代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农村现在却普遍存在着金融产业基础设施差、资金不够等诸多问题,且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产业对农村金融的单一性的垄断使市场竞争不够,服务质量差,忽视农村对保险、贷款、股票等中长期资本市场的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储蓄动员功能发挥充分,但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普遍不高,甚至继续恶化,导致农村资金的大规模流失,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全面健全农村金融机制,政府加大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引进新企业,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金融产业积极引导居民的金融理念,让居民在银行不只停留在储蓄的表层上,刺激农村居民对信贷、保险的需求,促进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1.3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充足。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影响新时期农村金融业整体发展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但是一些农村在进行具体的金融生态业务建设处理的过程中,缺乏对农村金融业务质量分析体系的关注,并没有按照农村的产业结构类别进行金融生态业务的应用方案设计,难以保证资产管理性质业务的价值可以在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改善的情况得到优化应用。一些农村在推进具体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过程中,缺乏对信用度调查控制体系的关注,并没有按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要求进行农村具体信贷活动的设计,不利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主体价值的实现。一些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建设的策略缺乏对农村信用性质业务环境的关注,并不能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推进特点进行整体信用度管理体系的建设,这就使得一些具备不良操作特征的农村生态业务很难在经营性工作的效率特征得到充分明确的情况下,顺应农村居民的信用业务体系管控要求,很有可能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改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对农村具体融资工作的支持。1.4农村金融业组织形式不完善。目前,一些农村在推进具体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对于金融活动推进过程中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关注度不足,并没有针对金融活动的实际要求进行金融工作组织形式的建设,使得一些农村的金融工作难以充分发适应资金运行风险,不利于金融工作凭借组织性优势实现经验累积与自我完善。一些金融组织的设置工作存在过于简单化的问题,并不能保证金融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类营利性因素充分发挥其指导价值,十分不利于金融机构价值的充分体现。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依然受到行政性机构建设理念的影响,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单纯的凭借行政级别的理念加以建设,不利于完整适应市场环境对于融资工作的实际需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工作的业务操作价值。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工作长时间保持在较为被动的地位,经常需要相应地方经济建设战略而提供投融资服务,无法凭借市场经营优势为融资业务领域争取优质资源的支持。
2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务优化发展策略
2.1提升农村金融业务体系建设合理性。首先,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业务需要强化对经验累积体系的关注,充分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金融业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性因素进行价值判断,为更多金融业务的直接优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农村金融业务的发展还必须强化对金融体系建设模式的关注,充分按照金融业务体系的价值分析特征,对诸多传统文化因素对农村非常规融资的影响加以调查,并对非常规融资的风险性因素进行分析,为农村新金融业的发展开辟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保证新金融业的突出优势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关注。要结合贷款业务的实际需求,对农村现代金融业的优化发展需求突破,并且结合农村金融业务体系的建设特点,对更多金融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的金融业务模式予以研究,保证更多的贷款活动可以在金融业务实现优化运行的情况下与金融业优化发展的实际条件相适应,为金融业务模式价值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2.2增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农村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并不是指降低城市的地位去屈就农村,而是将农村的地位适当提高。城市化不是代表农村、农业的消失,而是意味着农业应该摆脱过去的散漫、无规则、不科学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化农业制度。现代农业制度首先是机械化,机器代替手工劳作,大幅度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对农民进行农机具使用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农机具使用范围的扩大可以使单位内农民的生产管理范围得到扩大,促进农业的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制度更是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目前农业生产并不能满足我国消费市场的需要,消费市场所需要的商品,以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并不能生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因市场需求量小而过剩,循环阻碍农业发展,因此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培训是势在必行的。2.3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强化对金融业务运行资质的关注,并且结合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建设过程中的信用体系意识特点,对农村整体信用考察模式加以研究,为中小型企业进一步适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农村金融业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还要强化对信用意识管理特征的关注,并且根据农村经济建设活动的特定需要,对农民的信用意识优化方案进行制定,以此保证具备不良操作特征的信用资源可以在金融业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提供示范性影响。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工作还要以省为单位,更好地借鉴当前行政性质的机构建设特点,并且凭借信用度管理业务的实际操作要求,对农村地区诸多经营性业务特征加以分析,为经营效益优势的更好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凭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程实现对新时期农村金融工作体系的优化建设处理。2.4加大农村金融业务机构建设力度。首先,农村金融工作的执行人员需要加强对金融活动执行过程中,组织形式建设工作的关注,有效地保证金融业务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适应资金资源优化管控的实际要求,为资金业务体系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要结合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务体系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对金融工作的主体执行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可能出现的金融业务风险,对农村金融工作执行过程中的效益因素进行研究处置,为农村金融业发展前景的明确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工作还需要结合融资工作本身的资金收益特点,对融资工作的各阶段风险进行预测,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金融业建设具体问题的分析设计,为金融机构更好地实现其融资价值创造有利条件。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机构还需要在社会领域更好地寻求自身的优势地位,要结合金融机构优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控制体系特点,对金融工作的实际执行价值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为更多资金供给业务体系的优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并保证自身的服务性业务优势可以在金融业务体系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情况下得到进一步推进。机构建设的经验要结合金融环境特点进行管理细则制定,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3结论
新时期金融业的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参与金融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从农村金融业优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新金融业务优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金融业务建设工作的完善化处理,对提升新时期农村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具优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研究
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这些问题逐渐呈现出互相浸透影响、愈发密切相关的发展态势。
(一)学生层面上。一方面,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论文写作投入不深。就当前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本科生并没有高度重视或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1]。由此而出现的现象有:对待学校的论文写作规定及指导教师的论文修改意见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按格式要求写作和基本不作修改;东拼西凑,不论出处不看来源,在网上搜罗出相关文字内容就直接拼凑成文;平时基本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更有甚者,从头到尾都避开指导教师的多方联系,只在最后答辩的前夕才和指导教师碰面;较多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并不留在学校,而是在校外寻找就业工作岗位或实习岗位,重心并没有放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只寄希望在答辩之前返校突击完成。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专业基础不牢,科研素养不够。部分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认真学习,反倒是将较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谈恋爱等等之上。甚至有的同学习惯性地逃课、旷课,到了期末考试时期就突击复习,认为所学课程只要达到及格即可。而恰恰有别于高中时期的传统教育方式,大学中的学习更需要本科学生主动探索专业性、积极拓宽知识面。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专业探索和寻求教师帮助,才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科研素养。正是本科期间不甚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不够深化的科研素养,造成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出现语句不通、格式错误、专业术语不对、论文研究面宽而泛等等基本性问题,从而导致论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教师层面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如何,是与教师的指导程度密不可分的。现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较大的提升,这其中,论文指导教师层面上所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第一,教师指导的毕业学生人数超负荷。在较多的高校中,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者,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即使再勤奋再负责的老师,在精力和时间上也是捉襟见肘的。例如,有些高校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20多位,基本上不可能对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进行精心的指导。造成这种毕业论文超负荷指导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学校院系里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导致毕业时每位教师必须指导较多甚至严重超负荷的学生论文;二是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时量,争着抢着要带更多的毕业学生,但实际上确定下来后,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一一指导。第二,教师本身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在高校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尤其是科研任务。许多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评定都是依据其申报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的,由此导致高校教师自身也非常重视科研项目的相关工作,有的甚至将其看重于教学任务之上。于是,面对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部分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科研和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具体指导。第三,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现今,在部分高校的少数教师中存在有这样的观念,即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并不指望其真的能够写出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精品,所以只需要简单指导一下,能够马马虎虎通过答辩就行。“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与修改”[2]。如此等等,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自己在论文写作上的放松和懈怠,有的学生甚至更加觉得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件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事情,随便糊弄一下就行,反正在答辩时指导教师最终都会帮忙通过的。
(三)学校层面上。本科学生在毕业阶段一般都面临着两件大事,一是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最终答辩,二是外出毕业实习解决自身就业。本来这两件大事都是与学生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重要环节,但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二者都是重合的,以至于学生很难在外出实习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迫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压力,部分学校会在教学安排上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开绿灯,有的甚至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自己所带毕业生的就业催促工作,导致上至指导教师下至学生自己都产生了这样一个错觉:解决就业更加重要,毕业论文只要不是太差,学校一般都会让通过的。另一方面,学校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基本上,高校都会制定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或细则,用以对本科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小到格式字体、大到版权原创的各方面约束。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学校自身又对这些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或细则的具体执行缺乏强力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至于当学生毕业论文出现质量问题时,并不能准确地界定是指导教师没有悉心指导,还是学生自己敷衍了事,由此而导致的本科毕业论文蒙混过关,甚至当问题解决不了时还会出现师生互相推诿责任的负面情况。
二、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对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探讨
摘要: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检验,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十分有益。本文立足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探讨
一、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十分有益。1.是对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根据人才培养计划,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都通过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得以检验。2.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没有创新思维,人们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科研论文的完成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大学生创新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日新月异,创新思维的养成对学生日后继续学习深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3.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论文写作是对所学知识实际的运用过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搜集材料、调查研究、实习实践等过程,对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和延伸。同时,论文写作过程十分辛苦,通过这个过程的磨炼,可以更好打磨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二、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当,缺乏创新。目前笔者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实习带教老师推荐的课题,多是实验类论文;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的课题,多是综述性论文。从目前上交的论文来看,综述性论文创新性不足,有些学生甚至直接照搬教科书,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观点。2.格式欠规范,语言表达欠佳。虽然笔者学校对毕业论文有着明确的格式要求,但有些学生的论文在格式上仍旧欠规范,不能按照要求书写,比如图表的格式、参考文献格式、字体的大小、段落间距等。而在论文的语言组织上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语言不够简练,白话较多,学术用语匮乏,也有些学生的论文存在语句不通顺、逻辑性差、错别字较多的现象。3.学生态度不够积极。就业问题对毕业论文的冲击越来越严重。笔者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毕业答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实习工作中,实习快结束时,他们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转本的升学考试或者找工作上,对毕业论文的思考则较少。目前笔者学校还没有因为毕业论文而影响毕业的学生,所以使得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毕业论文并不是很重要,到时候突击一下就可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4.指导老师指导欠缺。一方面,学生的论文选题、实验过程和论文写作都在实习期间进行,与校内指导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辅导不及时。另一方面,虽然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安排有指导老师进行辅导,但是由于老师较少,每名老师需要辅导6至10名学生,而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人均辅导的学生人数还有上升趋势,加上老师平时教学任务繁忙,学校对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认定较低,以及学生书写论文不积极等原因导致老师的辅导积极性不高。
科技期刊在学术生态建设的作用
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者获取最新学术成果的主要平台,是我国科研成果面向国际的主要窗口,同时也是科研诚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与质量快速发展,出版内容的可见度大幅提升;同时,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不断出现。因此,重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制度建设和学术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加强期刊队伍的价值体系建设,对提升科研诚信水平、净化学术生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科技期刊编辑而言,一方面应做好学术不端行为的守门员和防火线,主动探测、防范科研诚信相关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自身过硬,恪守出版伦理与职业规范,认真履行科技出版的责任与使命。同时,科技期刊编辑也应积极参与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共同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1科技期刊应对科研诚信问题进行有效规范与监督
一篇科技论文的发表包括投稿、评审、编辑、出版等环节,其中每一步都涉及对科研诚信问题的核查与监督。科技期刊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应对常见问题高度敏感,尽量主动发现,提前排除。1.1对常见的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问题进行规范说明。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做不到熟知诚信伦理相关的所有知识,而且不同研究领域往往还存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习惯。因此,科技期刊可在投稿指南、稿件处理流程等公开信息中提炼出本刊常见的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问题与规范,供作者比对、参考。这是科技期刊参与诚信体系建设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我国部分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较为薄弱的环节[1]。以生命科学领域经典期刊《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中文名为《生物化学学报》,创刊于1905年)为例,在投稿指南中,除了期刊特有的出版政策,还包括编审流程、科研成果共享原则、医学伦理政策、数据可获取性要求、版权要求、撤稿要求、图片处理要求、利益冲突说明、署名标准等等[2]。可以看出,这些往往是科研工作者最困惑、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果作者能够理解并遵守,期刊能够有效监督,通常可以满足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期刊可要求作者必须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的原始数据;科研图片必须反映原始的结果,不得过度处理;图文版权转移、再使用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作者必须申明论文所涉及的学术工作没有利益冲突,著作权人需要从书面上对科研诚信做出保证;论文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材料、软件数据等要与所有科研人员共享;科研工作必须符合相关的学术伦理规定;涉及人体的研究需要提供相关的审查文件;作者署名和排序要符合相关标准,通信作者要承担相应责任与享受应有权利;等等。1.2对科研诚信相关问题高度警惕并主动核查。在论文编辑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出版全流程,主动探测、挖掘潜在的科研诚信与伦理规范问题,并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信息进行排查。同时,学术不端行为也呈现出越来越隐蔽的趋势[3],期刊编辑应积极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对新老问题都能保持熟知与警惕。在出版过程中,需要集中核查的问题包括重复发表、抄袭与剽窃、不合理引用、非正当署名、违反出版法律相关法规、未完成实验伦理审查、政治问题等。对于每篇投稿,重点问题都应至少排查1次,且力争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后期的无效投入。目前,已有多种软件和支撑数据库来帮助期刊完成这一过程,如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以及国外检测系统CrossCheck、eTBLAST、PaperFree等。国内外大多数主流期刊已将软件核查作为文章处理的必需流程,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投审稿系统EditorialManager的标准流程中,甚至包含了对每篇投稿进行科研诚信方面的人工核查,只有核查通过的稿件才能送达编辑部手中。对于存疑的稿件,期刊编辑部应及时通过多种方法确认,如对于稿件,可参考业内专家总结的方法进行识别和防范[4-5]。确认存在疑似学术不端行为以后,期刊编辑部应尽量进行退稿而非退修,退修往往会使初次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为编辑部带来更多隐患[6]。1.3严格遵循同行评议的原则与规范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沿用数百年的核心规则。同行评议既是对科研诚信相关问题的监督,同时也是一个本身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例如,2017年4月,国际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对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所发表的107篇来自中国的文章进行一次性撤稿,其原因就是作者推荐了虚假的审稿人,得到了虚假的评审意见。然而,在此过程中,《肿瘤生物学》编辑部并没有对审稿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7]。研究指出,对于高质量科技期刊来说,编辑部审稿制度结合同行评议制度可大幅提升期刊的运行效率[8]。期刊编辑部在组织同行评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制度上维护审稿的独立性,合理确定评审模式(单盲、双盲、单双盲结合、开放评审等),合理制定审稿的流程和审稿人规范,保证其他各方(包括主编、编委会等)不进行非正常的干涉。其次,期刊编辑应仔细评估审稿人资质与质量,慎重对待作者推荐和回避的审稿人。再者,期刊编辑对审稿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应高度敏感,比如过快过慢的速度,过好过差的质量,可能存在的偏见,等等[9]。最后,期刊应该尊重同行评议的结果,不随意删改评审意见,并帮助评审人与作者进行适度沟通,同时合理地处理申诉。当前,同行评议的公正与规范已经成为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2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本身应恪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
在已公布的科研诚信案例中,涉事主体除了科研人员以外,有时还包含了期刊编辑,其中有些是期刊编辑有意为之,有些是工作中的粗心与失误。可见,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也应洁身自好,恪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2.1加强对编辑队伍的价值体系建设。期刊编辑的工作往往难以被读者、作者所直接了解,工作量和质量也难以进行量化和考核。对来稿的核查标准更多地依赖于编辑本身的精益求精,这也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和敬业态度的最直接反映。因此,应重视编辑队伍的价值体系建设,使其真正成为科研诚信的捍卫者和防火线。加强编辑队伍的价值体系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牢记自身岗位在科研诚信共同体中的责任使命,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对投稿论文严格把关。第二,严格遵守期刊制度,崇尚道德自律,按照期刊标准处理稿件,拒绝利益稿、人情稿、关系稿等[10]。第三,严格遵守科技期刊出版在过程中的“第三方服务边界”[11],不与中介公司、等不合理、不合规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第四,编辑稿件严谨耐心,一丝不苟,严格遵循我国现有的编辑出版相关标准与规范,实现内容的标准化、精品化,切实为科学家提供优质服务。2.2对涉及的失范行为谨慎而积极地处理。之后,将由广大读者监督并反馈科研诚信相关问题。对于此时暴露出来的潜在失范行为,期刊不应消极回避,而应该谨慎核实其真实性,积极面对,按正当程序及时严肃地处理,必要时可与作者所在机构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对于可能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撤稿。撤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证据显示文章内容不可靠(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内容在之前发表过;构成抄袭;研究过程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作者一致主动要求撤稿。撤稿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编辑部而非作者,对于符合撤稿标准的稿件,期刊应按撤稿规范妥善处理,在所有版本上撤稿声明。撤稿声明应单独成文,免费开放,并在网络版本上与原文互为链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不符合撤稿标准的稿件,不应简单粗暴地进行撤稿,而应采用关注声明或更正声明[12]。其中,关注声明主要针对以下情况:存在疑似但无法确定的学术不端行为;作者的解释相互矛盾,短期内无法达成一致;对于疑似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需要时间较长,等。更正声明主要针对论文中存在的少量非主观性错误。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相关的多种伦理问题,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onPublicationEthics,简称COPE)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建议,尤其是COPE流程图[13-14],是实际工作中期刊编辑的有益参考。2.3积极主动地履行传播科技的责任与使命。除了保证内容真实和符合法规,科技期刊还应关注自身在科技传播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在实践中促进研究内容在学术共同体内的分享。这不仅是出版伦理的延伸,也是科技期刊在学术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体现。首先,论文内容应按照既定模式保证文章内容的可获取性。获取模式主要包括订阅、开放获取和延迟开放获取。这由期刊所有者、出版机构等共同商讨决定,一旦确定就应遵守,无论是作者、期刊还是第三方,不得对订阅论文擅自进行免费传播,也不能对免费的论文进行收费售卖。其次,论文的获取模式也应尊重相关规定,促进科技论文的开放与共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所资助的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6~12个月后应在国家平台上免费开放获取。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规定,所资助的研究论文在出版1年后,应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研究知识库并免费开放获取。期刊应支持并监督这一投放过程。第三,期刊应监督文章支撑数据的妥善存储。国际上科研共同体建立了多个公益性开放数据库,专门存放期刊无法直接发表但对后续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如蛋白质数据银行、核苷酸序列数据库等,期刊出版者应监督作者按照已有规定提供相关内容妥善存储。
3完善学术生态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编辑视角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探讨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意见》还强调,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1]。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学术论文既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形式,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及策略等进行探讨,为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帮助和规范,以期提高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专业表达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笔者在多年的审稿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有鲜明的、丰富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但缺乏学术论文的规范表达。学术论文除了个人认识、见证叙述外,还要进行逻辑论证。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有:一是理论不自恰,主要表现为有实践无理论,或者理论表达不完整;二是实践不落地,主要表现为有理论无实践,或者实践操作性不强;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不明显。
(一)理论不自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理论不自恰,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种是论文内容多是教育教学中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并没有对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作理论提升,未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比如,关于“丛林造屋”的论文,原文只是描述了幼儿“丛林造屋”的游戏过程,作者没有阐述游戏的设计理念、游戏的价值,也没有对幼儿完成游戏后进行经验总结或问题反思。另一种是论文中有理论视角,但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理论视角的功能不明显,抑或只是作为一个独立词语存在。比如,《体教融合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改进措施研究———以发球与接发球为例》一文从学生发球、接发球技术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任务,做好体教融合需要教师转变思路,做好体教融合还需教师在教学之外主动作为三个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但“体教融合”这一理论视角仅在引言的第一句话以及各层级标题中有所提及,它的内涵、特征或价值等未做单独论述,对教学实例的分析也没有体现“体教融合”的理论。
(二)实践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