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20:05: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声乐教育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声乐教育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初探

摘要: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声乐教学是学校为了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而创办的教学课程。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高专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着重强调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发展和完善好高等音乐教育。

一、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方面也更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声乐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被列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教育课程。笔者通过对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声乐教学相关文献的研究调查,发现了各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很多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有压力,学校领导不仅担心招不到学生,更担心招到的学生声乐基础差,这给声乐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压力。(二)没有建立良好的师资团队。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师力量不够平衡,有些发展时间比较长的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会比较强,但是也有许多新升格的院校,因为学校发展的时间短,导致师资团队之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完善和磨合,所以师资力量就会较弱。(三)声乐专业教学模式不够完善。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是采取一对一上课、小组课以及集体大课的教学模式,大都忽略了声乐专业的学生进校的基础,采用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授课方式,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职高专声乐课程内容的安排与改革

查看全文

声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我国独立院校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部分地区各个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园中教学的质量也成为最终能否成功办学的标准。因此为了达到办学的目标,独立院校学生们的声乐教学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各个独立院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声乐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国各个地区的独立院校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声乐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力度和措施上效果特别显著。下面本文就声乐教学改革的成果,浅析独立学院相关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的过程,以及最终的发展过程。以期为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的声乐教学学习做出贡献。

一、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发展历程

(一)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学生进入校园之后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学生以后顺利的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独立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教育开展,也需要逐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行转变。除此之外,独立院校还需要根据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按照各个层次明确统一的制定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二)教学目标和教材统一。很多独立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北京地区声乐教学的教材,我国各个地区很多地方也是以北京声乐教学教材为最基础的蓝本,很多所使用的北京教材,并没有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详细地改编。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院校想要快速的使学生精通声乐知识内容学习,还需要对教材进行统一的安排,改革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校园的相关教育中,对声乐教学进行统一的学习,了解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良好的运用声乐知识内容,以此给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在除了教学课程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课外活动作为有益的补充,因此校园需要通过第三类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声乐课堂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声乐教学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并且使学生了解到声乐教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独立院校需要在物质环境和设计配套的基础上改变校园文化,因为很多独立院校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因此校园需要在基础上改变自身环境,让学生进入校园就能够发现声乐知识学习的好处,并且喜欢学习声乐课程,这也是校园教育的最终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与声乐教学文化相接触,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

二、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与目标相差过远。在我国独立院校中,声乐教学的内容以及最终考查方式都和声乐教学水平考试相关联,学生们所学的专业没有文理科之分,并且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相同的,唯一注重的就是想要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与自身专业相连接,导致学生在进入声乐课程学习之后,老师所讲的内容几乎听不懂,长久下来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校园的所有教学想法也就没有意义了。同时由于独立院校属于专业发展某一学科的校园,所以针对声乐教学工作,很多老师都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因此对于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整体的发展情况非常有自信,往往把教学目标制定的比较高。但是在后期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声乐功底较差,很难听懂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也难以进行专项训练,这也严重影响独立学院中,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工作的改革和进步。(二)教学设施落后。目前我国独立院校中声乐教学的材料几乎都是多媒体的声乐教学,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材和我国各个地区独立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们所学的教材不同,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很远。甚至老师要求学生考察标准与声乐教学水平考试相同,学生对声乐教学水平考试标准的要求都是非常模糊的。所以能够看出很多独立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选择教材是非常盲目的,这就很容易出现因为课型的不同所涉及的演唱方法和知识点、语调等知识的学习都不相同,最终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的声乐教学不相同,学生学习出现误区。同时由于声乐教学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和相关器材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实际接触到教学的器材和设备,就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这一点与语文、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如果教学设施落后,那么独立院校则无法进行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一工作也难以持续的发展。(三)技能训练薄弱。因为我国很多地区独立学院相对来说都比较多,因此这类校园在专业课程上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学生在考试进入校园之后,其声乐教学基础都比较差,特别是在唱和听方面。调查学生在上学之前的声乐教学水平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独立院校音乐专业中的声乐课程中学习一年之后,声乐教学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是听和唱依然是薄弱方面,所以独立院校的老师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声乐学习,学生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掌握乐谱的读法,老师发音的聆听方式,老师演唱的发音部位等,这些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也不是教师通过几堂课讲解学生就能够听懂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日常的课程,了解学生薄弱的方面,并且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专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进步,也能够带动独立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

三、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反思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以应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等问题。这样的学前教育现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需要的是声乐能力与技巧过硬的老师。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声乐技能不过关的情况,无法胜任幼儿园声乐课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因此,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在幼儿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进行教学,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不合理以及创新性不足,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技能课很少,一些适合幼儿声乐教育的课程没法进行,如幼儿歌曲的欣赏、表演、编排。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技能上有所欠缺就会无法胜任幼儿声乐教学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有的几乎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相悖,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嗓音,讲究演唱技巧,却对儿童歌唱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儿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将单一的教学内容改为丰富并适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条件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当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少社会实用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很难使培养对象实现学以致用。

查看全文

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研究

一、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通过对社会相关部门、就业单位、本专业的毕业生、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在校学生和一线教师的深入调查与了解,发现影响和制约广西高专声乐教学发展的问题如下。(一)生源素质较差。2016年开始,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招生为国控专业,学生不用参加“艺考”。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生源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很多都是零基础的学生。(二)和声乐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融入不够。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与行业及岗位需求接轨。声乐教学应该是融视唱练耳、弹唱、声乐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为一体的教学过程,而如今的教学更多地关注声乐技术层面,缺乏小学音乐师资所需的“多能型”教学能力的综合训练,未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三)学科开放合作不够。广西是面向东盟的窗口,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在这片热土上唱响。广西的职业院校更应提升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为区域的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播、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声乐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融入更多东盟各国的音乐文化元素,加强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四)教学内容安排不尽合理。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就业范围及岗位涉及小学音乐教育,以及青少年宫、群众文化艺术馆、儿童艺术培训机构等音乐教育普及辅导工作。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基本上以民族音乐为主,占教学内容的70%以上,其中地方民族音乐更为突出。而高专所使用的声乐教材大部分是本科院校的声乐教材,授课内容和方式也大多延续本科教学,未能凸显地方专业特色。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教育需求、服务于社会、做好产教融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必须在教学内容上重新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实用。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五)评价和评估监督系统不够健全。我国以前的高等教育入口把关严格,但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入学门槛相对降低。如果过程管理不严,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上层监督控制、课堂评议、考试、比赛、演出、技能检查、社会评价、见习实习评价等众多形式,评估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1]。(六)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和科研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成果反作用于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才能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七)课堂教学、授课形式存在不合理性。由于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匮乏、控制教学成本等原因,加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如本校三年的课程压缩为两年),学生真正学习声乐的课时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课程内容、改变课堂授课形式,开拓多方面学习声乐的渠道。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一)增强课程核心内容建设。从研究职业岗位的真实需求入手,课程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本、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声乐课程的性质、作用、就业主要面向和需求,重点打磨和制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提炼课程核心能力与目标链,强化整体性,完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使课程教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下面,笔者以本校声乐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例进行论述。以“工学结合、校校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以掌握音乐教师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素养+教学技能+专业特长”,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小学音乐教师为培养目标。以“理实结合、情景模拟”为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强调实训环节。建立“三结构三模块”课程体系——“三结构”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模块”指社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儿童声乐教学能力。“三结构三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通过课堂教学、选修课、专业教学实训课、互联网教学平台、观摩学习、见习实习、采风、演出、比赛、期末以赛代考、基本功检查等模块来支撑。同时,依托本土的音乐文化开展特色声乐教学。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每学期开设的广西本土原生态歌曲演唱、广西原创声乐作品演唱、广西特色乐器弹唱、东盟各国声乐作品演唱、小学1至6年级歌曲表演唱等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特色性为一体,为发展学生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增强职业能力提供保障。(二)完善声乐教学的目标链。第一,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包括校园网站声乐学科学习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达成资源共享。构建一个生动、形象、丰富、全面的声乐学习、教学、在线交流、答疑系统,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育网站链接等手段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的积累。第二,根据学科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对课程单元导学(知识点的要点和脉络、思考、练习内容等)、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学习评价方式、职业情景模拟与设计等进行认真的梳理与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实用。同时,强调网络学习、课堂学习及实践实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服务于社会。(三)打造课程特色和亮点,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民间音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广西小学音乐教材为例,1到6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有7个板块,其中,中外民歌、快乐的小乐手、我的家乡好、多彩的声音等教学板块都是以民族音乐为主,且地方民族音乐更为突出。人教版的教材同样是以地方民族音乐为重头戏。而如今高专使用的声乐教材大部分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融合度不够,缺乏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传统声乐教育模式,彰显学校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和个性,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可涵盖以下内容:歌唱基础知识板块、发声基础练习板块、中外艺术歌曲(初、中、高)、民歌与戏曲(初、中、高)、中外歌剧选段(初、中、高)、本土民族歌曲(原生态、创作歌曲)、东盟歌曲、儿童嗓音训练知识与演唱、儿童歌曲板块(择选当地小学音乐教材曲目)、新歌篇。(四)情景模拟与岗位体验相结合。声乐教师应达成一个共识: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唱、能奏、具备理论知识、掌握教学方法,以及有组织开展音乐活动能力的音乐人才。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手段、敏锐的观察力和听辨能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拓展性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岗位情景模拟贯穿于教学过程,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等。高专的声乐教学基本上以小组课(2-15人)的形式进行,这种授课形式非常适合情景模拟。在小组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某章节、某时段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通过互相听辨、观察分析、鉴别督促、评教讨论等,学生逐渐克服胆怯心理,在声乐知识、曲目积累、教学方法、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在互帮互教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个人效能感,这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除课堂教学外,在课后学习中,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可以邀请高年级或歌唱能力较强的同学参加),经过反复的学习模拟、分析、总结,提升歌唱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主要以个别课形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针对性较强,授课更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学校、个人的需求。探索新时代声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地方和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是当今高专音乐教育的呼唤。集体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教学成本,而且它是声乐理论教学、声乐作品学习和欣赏、多角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教学方式[2]。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多媒体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还可以通过示范、评教、讨论提高教学效果。集体课适用于新生入学前几周的声乐学习入门和兴趣培养。小组课。按学生的基础能力、声音特点进行分组(2-15人),并根据他们的基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集体练习、个别抽查、指导、评比、示范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对发声的辨别能力。这种授课形式非常适于情景模拟的融入,在职业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很好的积累。个别课。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人才培养要求所限,个别课在高专的教学中比重较小。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了学校拔尖人才的培养,我们对每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前三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个别课教学。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满足了学校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也就是“网络+课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一般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互联网教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构建模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方式。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预习、练习和巩固知识,师生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沟通,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和拓展[3]。如今,互联网教学模式丰富多样,如网络慕课、远程教育、手机APP、微课等。利用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主题性、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多方位聆听、观看、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专业能力。特别是微信具有传播文字、图片、视频、语音、通话等功能,其特点是信息便捷、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检测学习效果,与学生分享声乐教学视频。通过微信群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及职业能力。(六)多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检测、管理、导向的作用,能够了解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矛盾和问题。通过考核评价,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声乐考核评价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导向、调控和激励等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潜力,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核评价就像无形的指挥棒,为声乐教学指明行动方向。目前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往往通过学生回课、期末考试、声乐比赛和演出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采用多维度、动态的跟踪调查机制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价。具体来说,包括常规的考查(入学面试、课堂学习、课堂纪律、课后学习与互动等)、考试(应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实践(课堂学习实践、回课、艺术实践、舞台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声乐比赛、音乐会)、社会评价(见实习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督导和信息(通过个人谈话和信息平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督导、教师、学生)等。

三、强化与各学科协同发展,扩展国际交流平台

声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性极强,学习内容包罗万象。首先,它与其他编外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语言文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有着内在关联,在教学中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作用和影响。其次,与音乐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正音课、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理论、钢琴、形体、音乐史、和声曲式、编配弹唱等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协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专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专业课与其他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引导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以声乐课程为立足点,加强各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彰显人文内涵和美学精神;训练学生歌唱思维和行动的统一;唱与演结合、教与学融合,培养学生成为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并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高度统一的综合型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从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和对外交流窗口,打造有地方特色的高专声乐教学模式。除了在声乐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中融入更多的民族区域文化和东盟各国音乐文化元素外,更重要的是打造合作交流平台。比如,举办文化交流讲座、互派访问学者、举办短期培训班和学习班、艺术采风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深化东盟职教之间的合作与发展。通过开放窗口、加强合作,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校声乐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打造特色声乐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艺术教育,服务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

查看全文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知识结构探讨

1声乐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衡量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标准之一,就是声乐专业知识。声乐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教授的重要知识之一。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学也不仅仅是声乐专业知识,当然还包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声乐专业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还有一定的歌曲分析处理能力,最后拥有声乐示范演唱能力。声乐专业知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声乐知识是完成歌唱练习的基础,尤其是声乐理论知识。因为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因此,要想让学生系统、科学地完成练习,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其次,声乐专业知识的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示范演唱能力。示范演唱能力也是声乐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一正确的歌唱方法,才能够将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风格等,表达出来。尤其是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最终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总之,声乐专业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完成音乐完美演绎的基础。下文将一一做出解释。

2声乐教学理论与演唱表演技能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声乐教学理论,然后配合演唱表演技能。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演唱表演技能是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也是决定学生能否完成演唱的重要因素。但是声乐教学理论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教师和学生会忽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在学习的一开始,就进行演唱,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首先明确,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将声乐练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答,在理论上让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知识结构的设想文/赵晶霞音乐教育中专业声乐的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本文主要是阐释了声乐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加强声乐教学理论与演唱表演技能,学习艺术美学知识,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

3艺术美学知识

音乐的演绎,实际上不仅仅是简单地声音的传达。更多的需要表现出演唱者对于歌曲本身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可以说,音乐艺术是一种神圣、奇妙、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声乐作品通常与文学、戏曲、诗歌、历史等其它艺术门类有着重要的联系。因为,作为声乐演唱者,首先在演唱之前,就必须要了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艺术背景,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演唱者必须要在平时有着大量的积累,还要在特定的时刻去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而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因此,除了基础理论和演唱技能之外,具备丰富的艺术美学知识,是保证演唱者更进一步的基础。这些艺术美学知识,不仅需要在学科上进行分类学习。还要在不同艺术风格来进行学习,因为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些不同的声乐作品风格,就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来具体表现作品的风格。因此,必须要对各种风格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演绎。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分析学前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打好声乐基础,提升学生声乐技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策略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为了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选择教材,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专业人才[1]。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声乐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模式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第一,课程内容不合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没有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嗓音的调整和演唱技巧上,教学内容单一。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幼师,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教学模式不成熟。从目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通常选择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降低教学强度,但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总的来看,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学生声乐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了厌学的问题。当前学前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真正掌握声乐知识,降低了教学效率[2]。第三,教学目标不明确。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学前专业声乐教师非常重视对声乐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熟练运用演唱的技巧。如今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教育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第四,教材比较匮乏。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比较匮乏,内容更新不及时,对声乐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教师没有合理设计课堂内容,教学理念落后,不利于声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当前形势来看,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单一、创新性不足,属于比较突显的问题。为能减少这些问题对声乐教学质量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如下几点措施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能起到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模式的作用。首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教领域输送人才,因此,在声乐教学的定位上也应该与其他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有所不同,需以培养适合教育幼儿的针对性、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其次,基于幼儿园儿童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上,应以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艺术兴趣为核心理念,一切考虑到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性等特点,才能使声乐教学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再次,学前教育专业属于一门定向培养幼教师资的专业,该专业今后的工作对象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多增设一些儿童歌曲,同时结合幼儿的喜好等特点,选取幼儿易理解、感兴趣、琅琅上口、传唱度高的歌曲,例如《数鸭子》、《摇篮曲》、《种太阳》、《小苹果》等等,均是儿童易接受的歌曲。通过加大儿童歌曲的教学比重,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更加实用。

二、优化声乐授课方式

文章结合实践经验综合分析认为,优化、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的授课方式,可通过三点来完成:

(一)优化集体授课法。集体授课法在声乐教学中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集体授课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缓解他们对发声的恐惧,但这个授课方法也存在教师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这样的缺陷。因此,教师在集体授课时,应该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强化重点,再讲其他,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重点内容。此外,在集体授课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地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组间评价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使他们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并加以完善。

(二)分组指导法。分组指导法是建立于集体授课基础上的,教师通过集体授课,解决声乐学习的共性问题,使其均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后针对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完成后,根据学生对声乐喜好及求知欲望的不同,给予相应的辅导、指导,并让学生进行组间歌唱比赛,观察在歌唱中相互之间的不同,并进行组间相互点评,使学生自己能意识到不足,积极、主动进行改正,尽可能达到即定的学习目标。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专业水平,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极富创新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等特点。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它是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的缺陷

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配置中,声乐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此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多元化、思维跳跃的特点。

(一)教学任务设计趣味性较少,缺乏吸引力

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对象,是未来在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包括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在内的幼儿老师和非艺术专业学生,声乐学习中混淆了“学前声乐”和“专业声乐”的区别,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的设计趣味性较少,缺乏吸引力。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追求演唱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在音乐活动的教学模式、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使得学生上课缺乏兴趣和动力[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设计目标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任务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础的儿童歌曲唱法和学法之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多增加儿歌表演和演唱的相关音乐活动内容,遵循学前教育的培养宗旨,学以致用。

(二)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前声乐教育专业人才。而声乐教学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科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也受学生喜爱。但目前我国声乐教学的模式还属于传统的模式,以培养声乐人才为主,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方式,而不是歌唱能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最主要的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以便于更快地投入到教学中。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前教育;技巧

一、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目标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均衡发展,以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尤其是声乐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肺活量,同时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还能通过音乐伴奏来感受音乐节奏韵律,达到口、耳、脑并用的效果,这样的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前教学主要是开发学生潜力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而音乐这种将娱乐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声乐这种幼儿喜爱的音乐方式,更容易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身心更加愉悦,也使他们更加活泼,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这些,在学前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声乐教学,这种以往只有在音乐学院才有的教学模式,将它搬到学前课堂,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必要。在学前教学中进行声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强的声乐教师,这就使高等师范中的学前声乐教学变得异常重要。

二、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处在传统模式中,还没有和当前教育目标相结合。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并且教学模式过于国际化,将声乐分成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这样的分类其实是国际分类,忽视了中国人唱歌讲究字正腔圆的特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都是小班制,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都具备歌唱家潜质,而这种模式也是为培养歌唱家准备的。通常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种方式用在学前声乐专业方面显然不合适,因为学前教育声乐专业要学习的是声乐理论以及教学方式,高师专业只有三四年的学习时间,也不可能适用“一对一”的方式,再说,这个专业一般都有十几人以上,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学生素质,学习这个专业和音乐学院招生不同,不仅需要声乐条件,还需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功能,光嗓音条件好,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唱的再好,也不能将声乐教学工作做好。而声乐教学和其他科目不同,不仅要能将深奥的道理讲解给幼儿,还要示范,这样才能将声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目前我国在高师招生工作中,没有将这些条件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以至于出现了会唱不会讲,会讲不会唱的现象,这对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而言也是一道硬伤。还有一点就是在高师教学中也缺乏专业的师资,目前担任高师声乐教师工作的,是一些具有声乐专长的音乐工作者,他们擅长的是“歌唱”,对于声乐教师的培养也缺乏经验。在教学内容方面,声乐教材都是针对专业声乐人才的,和幼儿教学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教材脱离了幼儿教学的实际,这样的教材对于高师学生而言显得深奥,又缺少幼儿演唱的特色,即使学会了,在工作中作用不大。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难点

摘要: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受到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以及学生声乐接受能力和声乐课堂采取的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声乐教学存在不足,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使声乐教学在具体实施中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结合声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声乐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既要了解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难点,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声乐教学在过程中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其中学科联动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文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学科联动教学法的实施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学科联动教学法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如何做好教学工作的细化,如何解决教学矛盾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以及声乐教学的特点,因目前声乐教学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声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声乐教学的目标做好教学调整,同时也要根据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声乐教学的要求增加新的教学方法。学科联动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应用中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为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方法支持。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声乐基础参差不齐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开展中难点在于学生的声乐基础存在差异,声乐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声乐教学在开展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提高针对性,并且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存在差异,在教学中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工作在具体实施阶段无法达标,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这一点来看,在教学工作中既要了解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教学的难点,同时也要对学生的音乐基础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保证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考虑到教学工作的要求和特点以及教学工作在实施中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工作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解决学生基础自身条件差异大的问题[1]。所以,做好学生声乐基础的了解,并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才能解决声乐教学矛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