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地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00:02: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活地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活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会看到地理老师挂地图,摆各种模型利用简单的粉笔构绘出各种简化地理模式。有了多媒体了,又开始看到很多老师又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地理情景和原理,出现多媒体大容量的满堂灌。显然二者都存在利弊,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何更好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最优绩效。为此,漳州三中的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在省电教馆的指导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查看全文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纸的诞生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哪一项发明创造不都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而得到的呢?而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家长普遍“望子成龙”,而衡量子女能否成“龙”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考上大学。于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以应付将来的高考。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换言之,即帮助学生自觉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适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综述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充分研究学生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例举教学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随着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地理环境等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网络、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以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更好的与对方融为一体,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所以,在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上,在具体讲课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启发引导,忽视创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些访谈节目,如《对话》、《艺术人生》,收视率较高,深受观众喜爱,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有“卖点”;二是形式新颖,适合人们的“口味”;三是方法高明,主持人不知不觉牵着观众“鼻子”走,让观众在谈笑中获益。如果教师有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和手法,不留教育痕迹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就要改革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有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我在教学中,在第一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学以及该学科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家乡。首先,将学生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汇总自己家乡的乡土地理材料,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发言。当同学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家乡的同时,我适时的对该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资源环境及经济状况进行点评,这样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最后,我在总结时将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改变了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地理等于中学的世界地理的错误想法,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全文

地理水文学研究管理论文

1关于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学(GeographicalHydrology)与水文地理学(Hydro-geography)均属水文研究的地理学方向,与直接服务于水利工程的工程水文学有所不同。但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50年代受原苏联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区域水文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水文地理学的主题。俄语中的水文地理(гидротафия)与英语中的Hydrography涵义相同。后者于16世纪在欧洲用于水道(河、海)测量制图的描述[1,2],在中译书刊中有人译为“水象学”。水利工程专业人员把水文地理作为水利的自然条件来看待,例如,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等背景,实际上是自然地理因素的特征描述。这里看不出对于水文与水资源本身规律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利用地理学原理深入研究水文现象。为此,我们强调水文学的地理方向或地理方向的水文研究。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广泛涉及生态与环境等的方方面面[3]。水文地理学已突破了单纯的水背景研究。实际上,从1978年以后,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的历届全国水文学术大会上都强调人与水关系的研究[4-6]。

适应水问题研究发展的需要,并与工程水文学相配合,深化水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地理水文学更可拓宽水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发展内涵,有利于学科研究发挥自己的特色;促进水文研究与地理科学其它分支科学的横向结合,如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等,尤其是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结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领域和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通过水与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的广泛联系,有利于综合性研究优势的发挥,改变水文地理研究的传统方法与手段,增加计算技术、遥感遥测与信息系统方法的应用,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

地理水文学的提出是一种发展,而不是对水文地理学的否定。两者既属于地理科学也属于水文科学。为了简化叙述,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地理水文学与水文地理学示意

Fig.Relationshipbetweengeographicalhydrologyandhydrogeography

查看全文

“生活中地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摘要: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解放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教学发现,利用“生活中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也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新观念,使主体性教育得到落实。总结了“生活中地理”与主体性培养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活中地理;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与消极、被动、盲目等特性呈对立关系,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培养和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日益关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地理学是一门离人们日常生活很近的综合学科,通过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发现,将地理与生活密切结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如下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1教师要疏通教材,建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从人教版教科书的体系设置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单元开始———相当于首语或前言;单元最后———自学园地(阅读、技能、练习篇)。单元小节节后———活动;每节内部———穿插阅读、资料、思考;课后———问题研究。各章节启用特色栏目正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地理教师要清楚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通过通读教材,构建适合自己教学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发掘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才能自如、恰当地运用“生活中地理”引出地理理论知识。

2发掘乡土地理资源为学生地理学习搭建平台

查看全文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自主探究教学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的新时期,实施研究性教学活动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次教学改革,更是迎合国家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探究、质疑以及创新的欲望,从而使地理学习的兴趣获得有效提升。因而在高职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高职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切实可行性原则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倘若研究性课题中的问题描述不准确,那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保证。因而,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切实可行性。

2.难度适中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对难度进行适当把握,难度适中的研究性教学目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简单,会降低学生的研究兴趣,倘若设置得太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而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措施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主动参与措施

【论文摘要】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尝试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很重要的。国际贸易是一门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课程,本文针对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对实施这些措施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说明。

竞争日益激熟的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自然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由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法占据主导地位转变为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是大多数经管类本科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国际贸易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总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教学过程容易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教学效果也就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在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学生参与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1)在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时候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概括总结后作为作业交上来。比如查阅近几年的世界贸易额、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等等数据,思考与这些数据相关的问题,比如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否如人们正在讨论的太高了?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数据中可以发现隐含着什么问题,查阅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统计数据学会尽快掌握比较可靠的最新的数据资料可以了解国内外与所学基本概念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基本情况使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马上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也帮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同时让他自己感到所学的知识很有用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对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

(2)在学习国际贸易中的一些代表性理论时不急于将理论内容等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某一方面的理论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先给学生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考虑,如果自己作为经济学家或者相关政策的制定者,这些问题应该怎样思考怎样解决。比如在讲国际贸易理论之前,现提出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如何进行贸易、贸易的结果会如何,又比如,在讲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之前先提问: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怎样进行投资、投资会产生什么效应7让学生先来回答.并将学生们的想法摘要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将代表性理论阐述出来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和经济学家们思路的异同,使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代表性理论的思维逻辑和政策含义并且能够对代表性理论的贡献以及局限性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活跃的思维被激发出来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于经典和权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对于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肯定。

查看全文

德育功能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可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通过对行政区划和香港、澳门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国防意识教育和邓小平开创的“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教育。从而增强对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心和决心。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48年来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江河治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讲解分析,来颂扬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励学生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指引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大道的坚强信念和建设四化的信心和决心。

4.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国情,如国土辽阔,资源齐全丰富;但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资源被破坏严重等等。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5.通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还有较大差距。新中国成立48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得到很大发展,布局逐步趋向合理,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平原和山区的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做大量的趋利避害工作。从中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重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产生立志建设好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使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创造条件。

查看全文

研究生专业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在分析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历程及新形势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新要求的基础上,笔者指出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体系不健全、地理学思维和能力培养不到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面向“十四五”新任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应完善培养体系,提升学科培养能力;面向新任务,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培养;面向社会应用,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专业思维;创新能力;地理学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我国学位制度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研究生规模从小到大,研究生质量由弱到强。1978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仅有10708人,到2019年研究生招收91.7万人,增加了大约85倍。[1]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更加突出培养模式转变,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结构调整优化,更加突出调动各方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更加突出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2]近几十年,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新的地理学思想、方法、认识、观点、发现层出不穷。[3]地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新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发挥着重大作用,从而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4]面向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针对新时期发展特点和任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制约研究生培养的桎梏,加强地理学研究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优化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5]而且有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中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历程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起步较晚,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才逐渐兴起。1921年,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开办了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涵盖地质、地理和气象三个专业,开始培养地理人才。此后,胡焕庸、黄国璋、张其昀等于1929年共同在中央大学理学院创办了地理学系,其后又陆续创办了西北联合大学、西安师范学院、浙江大学等学校地理系。特别是张其昀首次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并首创了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制。此后,中国地理研究所——中国第一个专业地理研究机构于1940年在重庆创办。这些院系专业、研究机构的开办培养了地理学专业人才,但培养的地理学研究生数量极少,从1935年到1949年全国仅授予硕士学位200多人,没有授予过博士学位。[6]新中国成立以后,地理学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调整,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于1952年起先后设立自然地理学专业及自然地理学的有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地理工作者。自1979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地理学及其分支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加快了地理学各类研究人才的培养。[7]1981年11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包括地理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8所,硕士授予单位22所。根据中国学信网专业目录显示,截至2019年地理学硕士培养单位共90所,地理学博士培养单位32所,基本上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同时为了加强地理学研究生的交流,2005年成立的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地研联)和2006年创办的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为广大研究生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地理学开始从地理学院系名称、专业名称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即“地理系大改名”“地理专业大合并”。[8]2000年,国家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环境地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地图学等地理学二级学科专业分类调整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并将其中一些专业划分到其他学科。这些改变和调整使得地理学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转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

二、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要求

查看全文

写作理解误区分析论文

写作议论文,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诸如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等等。这些要求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曾几次予以介绍,对于这些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否则,就会走向极端,陷入理解误区,犯教条主义错误。

笔者认为,对议论文写作要求理解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一、“观点正确”排斥“言之成理”。

写作议论文,首先要求观点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列主义科学真理。如果一篇议论文,观点有严重错误,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无价值可言了。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一条:观点有严重错误的,只能属五等文。这一严格规定,旨在强调观点正确的重要。

强调观点正确的重要,一旦走向极端,就会陷入这样的理解误区:对某一问题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其中一个正确,另一个必定是错误的。其实不然。比如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给学生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学生选出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或发言稿。对于这两个观点,我们能否说,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必是错误的?不能。前者侧重讲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后者侧重强调人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这两个观点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一原理。对于这类作文,不管学生写哪一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就行了。类似这样的观点还有:开卷有益/开卷并非都有益;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

由此看来,我们通常强调的言之成理与观点正确的要求并不矛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