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4:02: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产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产部车间实训总结
历经三个月的生产部车间实习终于结束了,总的来说还是挺让人难忘的。七月中旬刚来车间的时候,那会儿还是三十几度的高温天气,我们三个人一起来到陌生的车间,从早会开始就流汗,一直到下班,八个小时汗没有干过,衣服放到第二天再穿的时候背上全是盐面,可想其艰苦程度。那时侯八个小时都是很难过的,一想起还有三个月的时间,颇为郁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车间渐渐熟悉,能在车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干以后,日子变得好过了很多,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当然这要感谢我的师傅和在一起的同事。
尤其中后期在车间干活的时候,虽说很累,但过得蛮开心的。可能从小就被老爸影响的吧,老爸是工程师,小时候经常带着我到各个砖厂的机修房里逛,那里面的工作和我现在的差不多,以至于师傅也会夸我说车间的工作上手快。真的挺有意思的,尤其当我在车间可以熟练的使用各种工具的时候,师傅也放心让我独立的干活,很有成就感!车间的生活确实很累,常常是边干活边看到汗水劈里啪啦的往下掉,但累过之后很舒服,尤其完成工作的时候,几个人一起嘻嘻哈哈的,爽!
六个月的实习就这样过了一半了,感觉就像新生开学前的军训一样,我们得到的远不是简单的熟悉了设备这么简单。应届毕业才能有这样的机会,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长时间身处一线的机会了,我坚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坚信我学到的东西在我将来的日子里会起很大的作用。老爸说,我们这样的大学生缺乏锻炼,我也觉得是。以前在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台就会很满足,但到了这里参与了组装出口的大型机组后才知道以前自己做的那些太简单了。“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错的,自己亲手干过了,得到的才是自己的。
三个月下来心里受教不少,身体也经受锻炼了,下面也总结一下:
1.碰头。在车间经常会碰到头,次数已经数不清了,通常两种情况下碰到头,a给罐体下端角阀打坡口,蹲了半天起身时碰到;bLDK上压缩机接经济器口的伸出的客户端接口,碰了好多次。因为带有安全帽,所以问题不是很大,不爽而已。
2.肩膀压伤。有两次,一次是抬管子,一次是槽钢。用肩膀扛着的时候压伤的,当时没有什么感觉,第二天开始出现淤青,用师傅的话说“多抬几次就好了!”。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论文
摘要:数控加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实训教学中有必要性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和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培养技能型数控人才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项目教学法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项目任务为载体,由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自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控加工实训中,可促使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极高的教学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数控人才的独立操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对数控人才最为基本的要求。鉴于此,学校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并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植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操作的目的。整个项目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实施,直至运作评价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可为其今后上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的植入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1.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中需要反复地练习,整个过程较为枯燥。而项目教学法的植入,除了可以使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节奏之外,还能使其独立完成模拟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数控加工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1.3有利于模拟真实生产环境。项目教学法是依托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展开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模拟,以及各个区域的设定,来实现教学目标。当学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进行实训课程的学习时,仿佛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现场,由此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对数控操作环境的模拟,这样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在辅助教学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4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对于数控加工专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上岗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正因如此,实训成为该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由于实训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练习是必然需求。虽然采用单一的操作实训也能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要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并且也无法使学生对零件加工的操作流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单一的操作实训,过程比较枯燥,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会影响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的植入,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实训,由此可使实训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2.1项目准备。在数控加工实训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确保项目任务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既能够满足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需求,又能够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确定实训项目的情况下,教师可先向学生出示一件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的实训小组,要求实训小组利用数据车床完成对产品的加工。实训小组要分解项目任务,分别完成产品草图绘制、加工工艺制定、加工程序优化、加工方案实施等任务。2.2项目实施。在确定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之后,学生要围绕项目目标制定生产加工计划,分析图纸中的内容,明确具体实施步骤。实训小组要对零件图进行识别,确定加工工艺,选择所需的加工设备、耗材,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下料加工,在完成加工之后检测产品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操作,若发现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差错纠正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3项目总结。项目总结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总结由各小组组长在完成项目后总结重要环节的内容,包括项目执行依据、项目操作方法、项目工作结果等,并对这些重要知识点做好记录。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分析项目实施的不足之处,对小组组长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自学、自评、自律的能力;教师总结由指导教师完成,教师可向每个小组下发一份实习作业活页,内容包括实践图纸、理论依据、操作步骤、材料记录、实训体会等方面,要求小组学生完成实习作业活页的填制,在此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的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数控加工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将实训中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2.4项目评价。在项目教学评价阶段,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全面。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工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全面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给予学生一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药物制剂专业GMP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利用校内GMP实训车间,融合突出药德、药规、药剂的药物制剂人才培养模式,建设GMP实训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为药企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GMP;实训车间;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化。通过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结合,突出药德、药技、药规是正逐渐成为我校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GMP作为行业内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条讲解相关法规条款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利用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开设针对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GMP实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充分利用校内的GMP固体实训车间,开设了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现对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及意义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贯穿于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行业强制标准[2],对于未来即将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制剂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通过学习《药事法规》等理论课程,学生能对GMP相关知识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如何将这些法规条款与的制剂生产相结合,使其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是GMP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3]。因此,利用校内的GMP实训车间,选择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开设GMP实训课程,将GMP的理论原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实训模块,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GMP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4]。
2课程实施方式及考核
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为了培养适合铁路货运生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针对职业院校的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与铁路货运技能大赛竞赛内容的差异,应从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使职业院校“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常态化。
【关键词】职业院校;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技能大赛
一、引言
近年来,技能大赛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逐渐扮演指挥棒的作用,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和行业前沿发展联系紧密,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形成通过参加大赛提升办学质量的意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从理论向实践从单一向复合性转变。[1]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是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培养学生掌握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训过程中的实践性和交互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性和激发思维培养较少,实训环节很难满足学生对一线技术技能的要求。[2]如何通过技能大赛,将其先进的理念和行业前沿动态运用到课程的实训环节?进一步提升学校为行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能力和实力,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的实训就能掌握现场的新知识、新技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铁路货运组织技能大赛分析
货运技能大赛针对货运值班员(车站)、货运员、货运核算员、货检值班员、货运检查员、货运计划员、货运车长、铁路客户服务员(货运)、货运安全员等9个工种,包括理论和实作两部分考试,其中理论竞赛占总成绩的30%,实作竞赛占总成绩的70%,实作竞赛主要内容为岗位应知应会模拟实作。理论、实作竞赛包括《国家职业标准》,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货改以来总公司下发的各类文电,并突出安全、营销、服务、作业标准化及物流等相关知识。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是铁道运营管理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该课程的知识点基本涵盖了货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我们以本门课程为示范就货运技能大赛和铁路货运组织的融合进行一些尝试。
校企合作的畜牧实训模式研究
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层次实训模式探索
经过调研、试点、总结等多方面的努力,我院畜牧专业建设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贯穿大学三年的多层次实训模式。入学教育每年新生入校初期,我们都要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其中包括参观企业以及邀请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给学生开设讲座,他们的讲座实战经验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参观校企合作单位也是一项很好的实训内容,通过参观,可引导学生走进企业,感受企业,让他们认识到今后可能面对的岗位和真是的工作场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课程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教学实训周根据教学要求,我院的某些核心课程如《猪生产》、《牛生产》等,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设计综合性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如畜禽场建设规划与畜舍建筑、畜禽生产设备与环境控制、畜禽饲料筹划与引种选育、畜禽配种接产与杂交利用、畜禽饲养管理与兽医保健、畜禽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等。调研项目如场址选择、饲料来源等让学生先分组完成,最后汇总,全班共同讨论,完成调查报告供企业参考;方案设计如畜禽场规划设计、饲料供应计划等也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定目标,由学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总结报告等各个环节,每组用PPT展示,学生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涉及技术训练的实训项目,首先是现场教学,然后与企业进行沟通,学生分到相关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项目融合,与其他实训形式相比,更具真实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锻炼他们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和协作精神有重要意义。参加实践操作技能比赛我院每年都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操作技能比赛。融理论、实践及乐趣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最吸引学生并且参与面最广泛的比赛主要有孵化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相关的一些项目,这些竞赛与畜牧专业知识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成实践教学目标。课余兼职利用周末、寒暑假进行生产实践。周末兼职每到周末,我院养殖实训中心和附近的合作单位都会提供一些兼职岗位,如雏鸡的销售、猪场饲养管理等。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进行锻炼,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收入,磨练了学生的劳动意志。寒暑假实践每个假期来临前,我院都事先与合作单位联系,落实一部分岗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对企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认识,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与方法,学到的东西较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发现和培养合适的学生,以备将来留用。创业训练我院畜牧专业的学生创业的热情很高。根据专业特点,设立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协会”。该协会所开展的项目主要为:种蛋孵化、雏鸡培育、鸡苗销售和无公害肉鸡生产。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先写书面申请,然后要经过面试、初选、复选等阶段,挑选出一部分确实对此兴趣浓厚且有实干能力的学生加入。协会成员参与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对于锻炼学生的创业策划、生产技术、团队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畜牧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的生产技能与工作能力。除了在学校的实习以外,社会实践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近三年来,我院共组织了18个师生团队到乡下去,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及种养业的发展状况和疫病流行情况:开展科技咨询,给农民上课,传授养殖防病知识,开展义诊活动,为农户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为农民出科技板报。赠送科普资料,举办科技讲座,播放种养科技教育光碟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素质。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解决生产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系列问题的调研、训练、总结,为写毕业论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毕业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另一种教学方式,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深化。除了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制定《畜牧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等一整套文件外,我院还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了解企业概况、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等。企业领导精心挑选部门主管担任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全过程指导,一段时间后给予总结,并及时进行反馈,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工作内容和难度,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多层次实训模式取得的成果
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训深度融合在课堂实训上,训练学生家畜的发情鉴定、配种、早期妊娠诊断、接产技术和家禽孵化等职业技能。生产实训部分则由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良种场、甘肃省秦王川奶牛试验场、甘肃金昌种猪场和学院种鸡场负责制定轮训计划。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时间来安排,一个轮训周期内学生对畜禽场的每个岗位都要实习过一遍,专业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根据企业岗位需要,校企共同开发设实训项目,使课堂“模拟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成为一个新的有效模式。建立了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育人的实训模式学生的实习方式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企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训。学生在养殖场各生产环节轮岗实习,学生有了“看”和“干”的场所。在实训单位,学生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专业教师一方面巡回检查指导,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协助企业规范门店管理的操作流程。这样的一个循环,学生对整个畜禽场的运营管理全部进行了实践,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指导者,经常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针对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与企业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解决,不仅强化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技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训模式是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呢?除了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外,学校要积极争取,企业应尽量配合,社会应大力提倡,教师应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学生应有职业精神并乐于实践。
本文作者:郭小会李和国郭志明王璐菊刘瑞玲贾万臣郭全奎苗旭刘辉工作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信息化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已势在必行。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从修改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评价等方面对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将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实践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方式,是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对抗竞赛为主体内容的综合实训课程。它将一个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设计为沙盘实训的主要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将学生分组成几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每小组的学生分别担任企业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CMO(市场总监)、COO(生产总监)等职位,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规律,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经验,提升认识。
一、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生分组
将参加实训的学生按每组5~7人分成若干个实力相当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模拟公司,分组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安排其担任公司中不同的重要职务,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训表现转换岗位。学生成功分组后,教师应该更多地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让学生还未实际操作就提前感受到实训的仿真性和竞争性。
(二)提前预习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虽然高一、高二阶段有专业及相关知识的部分积累,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消化理解并运用一系列运营规则进行企业经营的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在开课前1~2周将企业背景资料和运营规则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提前消化理解。此外,在开设模拟实训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设计出本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制定粗略的财务预算,这些都有利于后续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学校汽车营销论文
一、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现状及问题
(一)校内综合实训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仍然是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仿真毕竟不同于真实情境。虽然学校在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企业销售流程考核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但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必须要经过面试、培训、考核方能上岗,未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的设定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多老师少,实训管理难度大。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通常有40人左右,有的班级人数更多,而实训老师最多配备2个。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实训中,师生比例明显偏低。虽然在实训过程中也会采取分组管理的措施,但对于汽车销售这种重流程、重过程的实训,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实训过程中全程跟进正在训练的学生,而无暇顾及其他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班组长管理或布置分组练习的任务,但由于高职学生普遍自控力差,再加上碍于同学情面,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在实训室玩手机、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造成虽然实训时间很长,但学生真正练习的时间短,造成老师累学生闲的局面。(2)仿真与实践脱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完整完成汽车的销售流程。这里面就包括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某一汽车产品品牌、车辆参数、价格以及竞品参数的信息收集并且将其熟练记忆。记忆产品基本信息是一个销售顾问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很多同学认为该任务太过机械、简单,且校内实训与实践存在脱节可能,如果以后就业的企业不是实训车辆的品牌,花那么大的精力去熟悉和了解实训室的实训车辆并无意义。这些想法使得学生在实训中对汽车产品的知识记忆处于散漫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的整体效果。(3)无法营造真实职场,职业素养养成困难。校内综合实训拥有便于学院统筹开设、方便管理等优势,能比较容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它缺乏真实职场中的新老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等职场关系,再加上校内实训的作息时间和企业工作的作息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校内仿真实训虽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但无法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以及与不同年龄段同事及不同级别领导和睦相处之道。从历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频繁跳槽的原因是因为无法忍受企业的管理、或者无法融入团队而离职。
(二)“生产性”综合实训开展的难点
鉴于校内综合实训开展所面临的问题,不少学校也在探索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综合实训。较之仿真的校内实训,“生产性”综合实训由于其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任务以及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大大提高实训效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存在矛盾。从校方的角度上来看,生产性实训无疑应该是件“双赢”的事,学校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可供学生学习的条件。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发现这个设想虽然美好,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学校是教育的场所,“综合实训”只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里的一门课程而已,学生除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后还有其他教学任务需要完成,不能通过课程培训而继续留下为企业服务。而企业毕竟是以达成经营目标为目的,各岗位是相对固定,各部门希望人力资源部招来的人才是没有学业负担、能够全心全意为其服务全职人员。对于学生到企业“几周游”的这种生产性实习,他们认为从这个合作中,企业除了付出并没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益处,因此,企业对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并不感兴趣。即使碍于情面接受,大部分企业也不愿花上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更多地是见习而非实习。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学生感觉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积极性也不高,实习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优势
传热操作一体化课改探索
摘要:本文概括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化工工艺专业,传热实训操作课程的一体化课改的理念、思路、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传热实训;一体化课改;探索
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是国家在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提倡的目标。如何把技工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技工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深入探索一体化课改,并不断推进。一方面,加大实训装置的投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了与化工生产相接近的化工单元及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化工单元实训操作实训室,包括流体输送、传热、吸收解吸、精馏、反应器及非均相分离共计六个实训室,包括了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单元操作,在我院的教学及企业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一体化课改模式,请课改专家对一线教师,分批次,进行培训和指导。一线教师,选取自己的课改课程,积极参与,不断完善自己的课改框架,充实任务内容,选取试点班级,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当前一体化课改的大趋势中,如何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出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我们如今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我院一体化课改进程中,我选择了传热实训操作作为课改的一门课程,结合传热实训装置及我院学生的特点,现将课改的过程总结成以下方面:
1传热实训装置简介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课,包括两个系统,指实训操作系统与仿真操作系统。通过实操系统,营造与化工企业生产相近的氛围,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化工生产的特点,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仿真操作系统则可以充分依据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的特点、着重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各单元操作之间的配合(即工段)操作和某一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操作,模拟生产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帮助学生掌握化工操作技能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传热实训装置是我院与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本传热实训装置采用了化工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工厂情景化、故障模拟化、操作实际化和控制网络化。本装置采用工厂里实际应用的工艺流程,不锈钢框架结构,用泵输送流体,操作方式与工厂里基本一致,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与设备相配套的还有仪表操作台和DCS控制系统。设备上电之后,控参数的传感器将监信号送到操作台的仪表上,可以通过仪表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远程采集传输,装置采用工业控制系统,使学生充分体会中控室的作用。(1)实验:能够完成基本传热实验,通过调节物料流量,改变物料的出口温度,达到传热要求。(2)实训:本培训装置是工厂生产设备的室内版,其设备配置和操作方式与工厂基本一致,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工厂换热器的操作(换热器的串联及并联操作等)。传热装置(1--6号)设有两个换热器,(7、8号)传热装置设有三个换热器,能够在传热正常操作中进行换热器的串联、并联的切换操作。装置还设计了两个故障:①水蒸气混入不凝性气体(压缩空气);②冷凝水排水不畅传热实训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
2课改的实施
职教集团建设与管理综述
本文作者:杨巧玉工作单位: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功能职业教育集团一般是以一所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办学实力雄厚的职业教育重点学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在职教集团运作中,核心学校通常要发挥主导、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集团内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进行基础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见习、实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加工和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真实工作中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掌握工作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专业操作技术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要具备教学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双师型”教师培训功能,还要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提供社会服务及各种岗位培训等功能。职业学校建设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但要为本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也要为集团内所有学校和企业共享,同时,要主动承担社会培训任务。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学校统筹管理的运行模式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以保证本校学生按教学要求进行实习实训为主,由学校管理,学校负责建设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安排、设备维护、实训耗材购置、学生实训安全管理等工作,实训基地的一切运行费用均由所属学校负责。共享型实训基地还要进行集团内其他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培训,增加了实训基地的管理难度。这种运作模式学校投入大,特别是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使学校负担很重。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费用,减少实训安排,会造成实训设备的闲置。
企业(个人)承包的运行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后,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训设备、设施及场地的使用权承包给集团内的某个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学生实训的责任。虽然学校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但承包方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很难保证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或者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很难与工厂的实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实习实训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影响教学效果。以实习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实训基地应找到与企业合作的“相切点”,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也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由实训基地承担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职能,适时安排学生参加生产见习、实习,使学生能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机会,综合技能得到培养,学生即工人,车间即教室,学生实习能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既可以节省学校的实习耗材支出,又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企业给予的生产加工费用。这种合作模式存在“联姻企业”项目不易寻找的问题,实习的组织管理压力较大,学生参与真正的生产实践,一旦指导不力或管理不到位,生产中出现了过量的废品,学校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是结合各种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而优化的一种综合性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职教特色,建立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开拓实训、培训、生产加工、咨询、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养、服务一条龙。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运行模式,还有待于各职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对实训设施配置的思考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但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实训不足、设施使用率不高和部分设施闲置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先进性、前瞻性,配置大多为全套的、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管理、学校配套设施、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新建的实训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整合各种教学媒体,有效使用实训设施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少,常规教学课多;学校操作工位多,实训教学时用的少;教师示范操作多,学生实际动手少;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教材相对滞后,有效教学难开展;先进设备购进后,培训人员一走,学校教师不能独立操作,成为参观的摆设;有的设备运行成本高———价值高、难操作、耗材使用多,学校难以承担,使得设备使用率低;学校专业调整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等。如果严格按照设备投入和应用来分析,各学校均存在设备缺乏和闲置的矛盾。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率是反映一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集团化建设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盘活学校现有实训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对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选择的思考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集团内各方面资源,选择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盘活学校已有的实训设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功能。同时,充分调动集团内学校、行业、企业的参与,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充分挖掘集团内各学校、企业的设备、人才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各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需要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借鉴中东部地区成功的合作经验,选择真正适合学校专业特点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今后我们在集团化建设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三化”、“四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是通过工学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着力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灵活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师生深入工厂、车间学习实践,精心设计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施过程和方法步骤,师生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应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分步、分专业进行试点,重点实施,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避免盲目跟风。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哪个学校在这些方面先走一步,哪个学校就会抓住发展机遇,学校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作用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通过争取资金建成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后,造成实训资源闲置和浪费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能充分挖掘设备应用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双师型”教师,从而造成实训设施因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而闲置,同时,也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设备损坏严重等问题。实训设施只要资金到位就能很快建成,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教师培训,使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成为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基地。我校的主要措施有:(1)校企联合培训教师。在学校新进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全面了解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并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和指导,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学校充分利用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见习、顶岗实践。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选派相关专业课教师带队前往,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工作现场的工作流程和需求。教师在校企联合培训过程中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应用于专业课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通过“产学研”结合促专家型教师成长。学校各类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为学校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良好机会,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训设备和教学内容编写专业技能课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工作,总结专业课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形成专业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或职业模块的开发,在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能通过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专利产品。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使实训基地建设应用成为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基地。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关系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中东部地区在集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已经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我们要长期思考、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课题。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