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6:4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产管理课程

生产管理课程典型化设计论文

一、生产管理课程特点

(一)实用性与实践强。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源于生产一线,是对企业生产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提炼与总结,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一些方法甚至可以直接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课程的实践性也较强,其生命力也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单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而空洞,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课程产生亲近感与真实感。(二)课程内容发散性大。《生产管理》课程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其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相关内容往往都有涉猎:生产系统设计、制造资源计划(MRPII)、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库存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贯通了企业将其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全部过程,教学内容方面的发散性较强,知识覆盖过于普遍性,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深度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生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需求管理与预测、生产计划、作业排程、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这就面临三个方面挑战:一是在课时有限的约束下,如此广泛的内容何进行系统、有效地教学;二是该门课与其他课程如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在许多内容上重复,课程之间如何配合又能避免讲解内容雷同;三是该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只讲解各个知识点,点与面的结合往往捉襟见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三)课程内容更新快且幅度大。生产管理课程实践性强,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保持着一定的同步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生产管理课程也从单纯面向机械制造业转变为一般工业企业,教学内容的覆盖领域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一些原来属于前沿的技术方法逐渐成熟并在中小企业中得到推广,MRPII、ERP等内容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基本技能筛选的典型性。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知识背景方面,知识结构失衡较为严重,数理知识薄弱,文史哲知识相对丰富;在思维特点上,感性思维发达,而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迟钝。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基本技能的筛选不宜追求广泛性,而应立足课程所属专业进行技能的合理筛选,注重技能的典型性,在深度上进行挖掘,使每个技能能够体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流程,而所有技能的整合能体现完整的生产管理流程。(二)教学内容的集约化与针对性。在选择典型技能,针对高职学生岗位本身必要、够用的理念,不追求知识的广泛性与全面性,而是以典型技能为依据,组织典型常用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注重各知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知识碎片化,实现知识由点到面的整体性。(三)经典教学内容与前沿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经典教学内容是基础与必要内容。前沿新增内容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逐渐成熟,并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主干教学内容的部分,如ERP、MRP等内容,另一部分为在中小企业中应用较少,主要应用在大型高新企业中的生产组织技术如柔性生产、精益生产等作为常识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了解。

三、课程设计过程与实现

(一)课程设计过程。通过文献研究与企业实地调研结合,总结典型技能,通过一系列调研,对生产经理助理、车间主任助理、生产统计员等生产管理基层岗位所需技能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基层生产管理岗位需要的八种典型技能,具体为:1.判识技能、2.生产过程空间组织技能、3.生产过程时间组织技能、4.简单流水线组织技能、5.产能预测与核算技能、6.生产计划编制技能、7.MRP计划编制技能、8.生产现场组织管理技能等。对应章节为:项目一认识生产管理、项目二生产过程组织、项目三流水线生产、项目四生产需求预测与生产能力核定、项目五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项目六MRP计划编制、项目七生产现场组织方法。(二)课时约束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突出技能性与实践性,减少理论教学篇幅,降低理论教学比重,只保留必要的理论,同时将原有理论性教学内容改造为实用技能性的教学内容,为实现课程的实践性,将生产车间实际工作场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与生产管理流程相对应,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难度,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特点,将抽象教学内容形象化,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信心,基于此,对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设计:项目一生产过程构成、生产类型分类与判识、前沿生产管理方法等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安排生产类型判识、生产现场观摩两个模块;项目二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生产单位专业原则与形式、生产过程时间组织—产品生产移动方式与生产过程图解理论教学内容,实践安排产品移动方式设计;项目三主要是单一产品流水线组织,实践环节为简单的流水线工序同期化;项目四生产需求预测方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生产能力核定:单一产品生产能力核定,实践内容为单一产品产能核算;项目五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实践环节为累计编号法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应用;项目六MRP原理与编制方法,实践安排MRP计划编制;项目七6S管理、标准化管理、定置管理实践安排为定置管理方案设计。

查看全文

生产管理课程改革论文

“现代生产管理”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特点,其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此,项目化改革刻不容缓,它是以实施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综合素质的前提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工作技能为目标,以实践活动为导向,将学生设为主体,培养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多年的生产管理教学经验以及近两年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情况,针对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连杆生产车间建造的项目化改革,从项目课程分析、项目课程设计、项目课程实施、项目课程评价4个方面介绍生产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课程分析

通过本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管理的概念、内容及主要理论;掌握企业一线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生产运作过程的组织、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等技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及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

设置课程项目工作任务时应以装备制造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课程项目工作任务合理确定课程技能模块,并依据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在各项目及其各项目之下的各个模块中将现代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规则及基本知识融入在内,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的覆盖生产运作管理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即先获得技能,然后再体验知识。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实施步骤

查看全文

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是基于工商企业营运过程开发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适用于职业院校企业管理类专业。根据职业院校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性质,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设计思路,突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创立企业,建立企业组织,开展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六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鲜明的独立性,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完成,提升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技能。

关键词:职业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教学设计

一、职业院校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性质与教学设计思路理念

(一)课程性质。《企业经营管理》课程面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通用技能平台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即:具备建立企业组织、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设计理念是知识与技能并重,依据不同类型企业对知识技能的不同需求,以及结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对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参照助理经济师、经济师工商管理类专业技术要求,突出企业管理职业技能培养。该课程共设计了六大模块。分别是:企业的创建;企业的组织设计;企业的营销管理;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二、职业院校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能够了解创建一个企业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认识企业的创建模式,开展企业的组织设计,办理企业的注册登记。同时,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性的重点掌握企业的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技能,发挥所长。(二)课程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创建模式,企业注册登记的程序,企业文化功能与文化构成,企业的愿景规划等。理解企业风险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财务基础知识,企业的绩效与薪酬。掌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企业人员的招聘与选拔方法,企业的4P营销内涵、营销计划书的撰写方法等。(三)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如何发现创业的市场机会,选择创业商机的能力;培养学生企业环境分析,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企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企业薪酬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开展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报表分析与评价,开展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分析企业市场环境,制定营销策略,开展市场营销的能力。(四)素质拓展目标。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拓展学生心理素质、具备克服困难、战胜艰险的意志与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干事创业,努力奋斗。提升人格品质,对自己、对社会充满使命感和责任心,正直诚信、懂得分享。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结合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是农学、土化、植保、畜牧、气象、园艺、农教、经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本科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学习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相关内容的讲授中,除了涉及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涉及一些其它课程的知识,例如: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中,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中体现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知识的介绍在农业物流管理和农业信息管理相关知识的讲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信息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然的科学选择,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其中,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网络营销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用比较广泛。

二、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内容讲授时,特别是在农业物流管理和农业信息管理知识的介绍时,应适时补充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农业物流管理讲授内容为例,除了介绍与农产品相关的物流知识外,农产品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例如: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条形码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PS全球定位系统、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等都应作为重点补充内容给学生予以详细介绍。

查看全文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1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都是市场需求比较大,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最终成为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在建设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可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由于近几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的原材料、工艺、手法等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但是安全问题也逐渐随之而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让人们痛心疾首,也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同时,应当时刻审视社会的要求,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让大学生注重安全管理的内容,并掌握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建设工程当中将危险防患于未然。目前在高校的安全管理课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进行梳理并改进。(1)安全管理的教学没有落实: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立工程安全管理的专门课程,所有的学校都将重点放在的专业的工程课程当中,并将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内容与职业健康等课程进行杂糅,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介绍具体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顺便提一下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比如教师在介绍施工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提及到而来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教师会在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简单介绍与施工技术有关的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学生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接受的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2)实践运用机会少: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课程的认真学习,对基本的建筑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还应当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书面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少的。一方面,学校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多学生并没有尝试过自己走出校园,走向工地,锻炼自己,还有的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原因,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总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应当不会从事地层劳动而放弃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和企业的交流比较少,实习的机会非常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教学工作。还有的企业对来实习的大学生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认为大学生也不能成真正的员工,就让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跑腿打杂,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场所都不让大学生进去,以防止出现危险难以交代,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收获。(3)学校与企业的衔接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和生产规范等方面,一些具体涉及到的机械和设备都是很久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时间都没有进行更新,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完全没有相关的理念,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已经逐渐被企业所淘汰。

2剖析原因

(1)重视性不足:目前高校的关注主要重点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好职位,因此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投入能够收获比较高的就业率,带动学校的发展,但是工程安全管理技能并不能像专业素质一样获得很明显的回报,学校考虑到课时等方面的原因,就不会安排工程安全管理的课程,实际上还是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2)认知有限: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够重视,施工单位比较注重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和投入的成本,对于一些安全问题也认识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督效果并不显著,一些施工单位出现安全事故就隐瞒,政府发现的不够及时,而且不能大力惩处,如此循环往复,各方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观念都认知不足,导致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得到重视和实施。(3)师资力量不足: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应当对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然后还要对实践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有自己切身的体验,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让学生们学有所成。

3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进策略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我国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对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的几条建议。(1)引起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中需要开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专业课,首先学校必须对工程安全管理足够重视,看中它在未来的建设工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重要地位,然后做好传达工作,让高校中的教师也足够重视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最后在设立专业课的同时,要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介绍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去学习[6]。(2)项目法:运用项目法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安全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学会团队协作,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3)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很多问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这也加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容易分心,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8]。(4)优化师资力量:对于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多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是到国外短期学习,吸收国外的优秀指导意见,还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学习到实践知识,不断提高高校中教师的工程安全管理的专业能力,在学校里面逐渐培养出能够教授学生的优秀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成长的契机。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企业经营论文

一、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也是高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培养掌握基础管理知识和具备相应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者。企业管理源于生产实践,又用来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在企业管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才符合企业管理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沙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规则,轻指导

在沙盘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沙盘规则的讲解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本身的指导,导致学生知道怎么去推演沙盘,却不知道如何决策,或是做出错误的决策后,却不能很清晰地知道这些后果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重规则轻指导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二是老师能力有限。沙盘模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少有经验可循,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沙盘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无所适从。

查看全文

高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实际,分别以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为教学改革实验对象,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教学模式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是运用工程学、化学、药学和药品管理法规等基本理论和技术对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的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等进行有效管控的一门交叉课程。该课程是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依据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MP)要求,该课程从药品生产的原料药购进到成品的销售,对药品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人员、硬件和软件等关键要素进行全方位规范化要求,多以法律条文形式呈现,存在大量与生产岗位实际和不同学科领域有关的专业术语和技能规范。若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听课效果差,且教学的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难以实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有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还是与新版药品GMP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分课堂教学思路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将教学活动分为3个环节,分别是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简称为PAD模式。本文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以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为教学改革实验对象,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以期实现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双重提升。

1对分课堂教学实践

1.1教学对象

以五年制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两个平行班和中药学专业两个平行班学生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对象。上述4个班级班风学风无明显差异。理论教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1个班和中药学专业1个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教学,而另外两个班采用传统讲授模式。实践教学:4个班都采用现场教学并模拟操作的模式。

查看全文

食品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性

作为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中心的研究员,刘厚钧编著了《食品企业管理》一书,该书立足于食品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注重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在为食品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实践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该书从食品企业的具体实践入手,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理论研究。食品企业的管理机制涉及到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和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与卫生管理等不同层面,该书内容涵盖了食品企业管理的所有领域,注重教材内容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并在附录部分介绍了“制订XX食品公司企业管理方案”工学结合团队项目任务化实践培养模式,突出了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和相关从业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在真实的食品企业管理环境中体验食品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该书的结构安排兼具逻辑性和整体性,采用项目化的编写体例,撰写方式新颖独特。全书由12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中说明项目目标并导入实践案例,通过任务化的方式对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和检测,有助于读者对不同管理项目的过程和实践有更加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项目1从理论层面出发,对食品企业的管理进行概述,介绍了食品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项目2介绍食品企业的组织与文化,主要涉及食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项目3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食品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的过程;项目4论述了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决策,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食品企业如何制定经营计划;项目5介绍了食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在食品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不同营销策略的组合会带来不同的市场效果,这部分突出介绍了网络营销在新时代中的重要性;项目6是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分别从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设备管理等环节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论述;项目7是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卫生管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食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认证和卫生管理等环节;项目8是食品企业物流管理,这部分首先对食品企业的物流管理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从采购管理、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3个角度详细论述了食品企业的物流管理的范围和过程;项目9论述了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从招聘到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等具体的过程论述,为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机制创新提供了重要启发;项目10是食品企业的财务管理,分别从食品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费用与利润管理、财务分析等过程进行介绍;项目11介绍了食品企业技术和信息化管理,随着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的兴起,技术和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项目12是食品企业管理创新,这部分介绍了什么是食品企业管理的创新和食品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与方法。该书的出版对于学习食品企业管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升食品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较于同类型的相关教材,该书在编写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体现3个方面。(1)课程定位的创新。

“食品企业管理”是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和方式,具有极强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该书认为,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培养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食品企业管理岗位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创新型管理合格职业人”,要贯彻落实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培养理念,把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企业管理学知识导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技能型课程模式。书中倡导把食品企业管理作为一种技能去培养,而不是作为纸上的学科去研究。也就是说,该书将食品企业管理定位为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从课程培养理念、课程定位、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培养内容、课堂形式、培养模式与培养特色、学生学习角色定位、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基础。(2)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技能型课程模式,同时考虑到食品企业的特殊性,书中突出了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食品企业卫生安全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该书创立了“制订XX食品公司企业管理方案”工学结合团队项目任务化实践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依据每章内容主观设计实训内容和方式的做法;改变了课后主观设计实训内容和方式,采取课前按照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整体设计实训内容和方式,与学习内容同步进行;改变了传统实训方式“空对空”(虚)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的做法。书中针对客观存在的、活生生的管理存在问题的食品企业进行诊断、解决,变“虚”为“实”;采用团队化运作、项目管理的方式,能够培养读者的团队意识。因此,培养模式突出了实战性,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技能性,使读者在真实的食品企业管理环境中体验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活动,有利于读者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3)编写方法的创新。在编写方法上,突破了以往的教材编写方式,该书的开篇增加了绪论,介绍了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整体设计。通过介绍该书的课程整体设计,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明晰学习食品企业管理的目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项目任务化的方式,全书通过12个项目,介绍食品企业管理的具体过程。在每个项目中,通过设定项目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企业管理的目标和内容,通过项目检测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学习内容。此外,该书是与双汇集团校企合作共建的成果。

双汇集团的管理人员参与了课程开发和教材的编写,为该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食品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结合该书内容,立足于新时代食品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探索食品企业的管理机制创新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食品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当前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食品企业可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自身的安全质量标准,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能够通过加强食品企业内部的监控,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2)提升食品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是食品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企业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创新能力,加强对于食品的研发及科研投入成本,能够有效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得到相应提升。(3)提高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书中的观点,食品企业在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大局和整体的意识是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在抵制住短期利益诱惑、做好食品企业的管理信息保密工作的同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能够避免企业因遭受较大的损失而限制发展的风险。其次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员工培训活动。通过定期的培训,帮助企业全体员工形成科学管理意识,推动企业形成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和体系,强化企业在行业内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管理人员的基础能力对储备干部等人才进行培训,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4)注重食品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防范。

知识产权保护是食品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环节,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制度,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的风险防范环境。此外,积极提高企业的对外合作水平,食品企业与其他企业及政府部门间达成合作关系,积极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有助于推动行业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5)优化食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食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提高食品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自律意识,培养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②建立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现代财务管理意识。③要拓展融资渠道,提升筹资水平。综合时代背景和该书内容,《食品企业管理》一书不仅为食品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提供了食品企业管理实践的借鉴经验,为食品企业管理的机制创新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作者:尹舒梅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科员

查看全文

食品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食品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以素质相对较高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市面适用性食品公司管理的人才作为重点培养目标,进行培育体系的完善,其次针对食品企业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为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提出相关的实际措施,以期为更多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实践性;应用型;管理创新

食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学校和食品公司企业当中,我们就应该更加对拥有实践经验型的人才进行管理方面的重点培养,因此,在学校中的食品与工程专业当中,食品企业管理的相关课程也就受到重视。加强和完善食品企业管理的教学质量,在学校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中,我们要开创不断的探究和创新,以及重视食品专业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将这些能力加强,这才是我国当今高校在课程改革中创新的关键环节。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食品企业管理的人才需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建设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教学质量提升,做到对于课程安排的合理,课程体系的整体修复,真正做到我们理想中的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性应用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以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应用型食品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完善培养体系

国家食品企业的核心是食品科学专业人才,这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食品专业管理人才质量,受到食品企业管理课程质量的影响,所以将食品专业的特色加以强化,完善企业生产实际接轨的培养体系,这就是目前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想要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以及管理创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实践的教学环节,如果没有好的实践教学,那么就不能完成目标。综上所述,食品企业管理在学校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就会更加受到重视,在实践教学当中以学生为本,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方向,就能够创新出新型的培养体系。 

2突出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特点,注重能力培养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剖析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众多学科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它培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要建设好工商管理专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该有的课程没有,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要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习规律的匹配度不尽如人意。因此,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课程模块比例,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进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实施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设置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工商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湖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由湖南省教委批准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年纳入了国家全日制招生计划。经过17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已具备一系列的发展优势:师资队伍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建设投入逐年上升,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较快,教学实习基地初具规模等。[2]可是该专业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课程设置的优化就是其中的重点。

一、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目前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与技能训练的先行后续关系依次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达到毕业要求需学习的课程和相应学分情况如下。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公共必修课需修62学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体育、数学、计算机、创业就业教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需修6.5学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四类。专业课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需修55.5学分,课程包括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学、创业管理、管理沟通、企业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导论、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微(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需修15学分,课程包括财经应用文、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企业管理咨询、经济法等。实践教学模块需必修25学分,课程包括军训、专业公益劳动、入学教育、英语教学周、社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EPR沙盘综合实训、创业管理教学实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毕业(教育、实习、论文)、调查报告。素质拓展模块需选修4学分,课程包括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文明道德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就业创业活动六大类。(二)目前课程设置的可取之处。1.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指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3]一个良好的课程结构必须在各模块之间分配合适的比例,才能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驱动学生更有目的和方向地训练管理技能。[4]根据上述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学校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设计和运作,分别在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等多门课程中为学生开设了与理论搭档的实践课程,最后搭配专业实验和社会调查、课程实验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课程的设计除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素质拓展课程特色鲜明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是提高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多证上岗的主要途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素质拓展项目中还包含各种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提升学生引导力、想象力与行动力。(三)目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1.该有的课程没有根据前面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该有的课程没有的情况。公共必修课要求所修学分为62分,占总学分的36.9%,主要包括四大块:政治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体育教育。从学分的分配上,四大块依次为:14分、15分、14分和4分。由此可见,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政治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独占鳌头,而计算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明显被忽视;公共选修课限定在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艺术三个方面,提供了上百门左右的课程供全校所有专业的人选修,公共选修课必修6.5个学分,只占总学分的3.8%。公共课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达到了9.7∶1,选修课的比例偏小同时选择偏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直接照搬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占418个学时,26个学分,可是实验学时只有106个学时,只有少部分的核心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专业选修课安排了240个学时,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8.9%,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专业选修课增加了48个学时,3个学分。虽然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可学生可选的范围十分有限,为12门课程选8门,且专业选修课中没有实验课。素质拓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中体现,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课程设置数量充足,可只有4学分,占总学分的2.3%,这个比例明显偏低。2.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还存在可有可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中数学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整合工商管理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集中开设一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会计学原理,是初步介绍会计学相关知识的,与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企业会计课程存在内容的重复。同样,统计学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经济数据为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关系,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的。这些重复的课程不仅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3.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中,有些课程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来体现,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没有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创办有特色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中政治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实际联系并不大,完全可以替换成其他课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该与公共基础课里的英语课程相融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加强了课程专业性;实践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周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再占用课时。

二、具体课程设置的匹配度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