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基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13:56: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科基金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科期刊论文基金项目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愈发重视对科研项目的投入,设立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基金,如有纵向科研基金和横向科研基金。“基金论文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企事业单位提供资助而产生的论文。”[1]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基金使用效率、量化基金项目绩效的重要参数之一,同时也是评价期刊学术质量、评选优秀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2]《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第十一条(9)项就指出:“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3]本文试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出发,从八所“211”师范大学社科版学报中抽样343篇论文,对其标注的基金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科研人员、编辑以及基金管理部门在解决基金项目标注不端问题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调查对象,这八种学报都入选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来源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且都是双月刊,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比性。笔者选择了这八种学报2017年第1期和2018年第1期所刊载的343篇论文,统计以下数据:第一,标注基金项目的论文及基金项目的数量、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的篇数及其标注的项目数、收稿日期或刊发日期等。第二,登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查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立项日期、项目负责人等信息,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判断论文内容与项目研究内容的相关性,检查论文收稿日期与项目研究期限是否相符。第三,在中国知网输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项目编号”进行检索,对每个项目所标注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判断其基金项目是否被滥标,并对学报中标注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的编号有误、虚构捏造、长期滥用、收稿日期与项目研究期限不符等问题进行实例解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分析社科期刊基金项目标注不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八种学报基金项目基本情况。为便于表述,本文省略了学报名称括号内的文字“哲学社会科学版”或“社会科学版”等,简称为《××师大学报》。八种学报基金项目情况调查结果详见表1。调查显示:16期样刊共刊发论文343篇,其中标注基金项目的论文有261篇,占总篇数的76.10%;基金论文占比在45.10%~96.55%之间,基金论文占比最高是《东北师大学报》,最低的是《华南师大学报》;基金项目数量在36~90项之间,基金项目数最少的是《北京师大学报》,最多的是《东北师大学报》;基金论文的篇均基金项目数在1.41~1.73项之间,篇均基金项目数最低是《陕西师大学报》,最高的是《华东师大学报》。总篇均基金项目数是1.56项,且八种学报篇均基金项目数都大于1项,也就是说,一文多项目是普遍现象。(二)八种学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本情况。根据表2可知,148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共标注1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篇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约为1.1项/篇,低于篇均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数(1.2项/篇);国家社科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43.15%,远高于国家自科基金论文篇数占调查总篇数的比例(20.84%)。[4]八种学报国家社科基金论文占比在5.71%~63.16%之间,占比最低的是《北京师大学报》,最高的是《南京师大学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在3~38项之间,最少的是《北京师大学报》,最多的是《东北师大学报》;篇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在1.0~1.5项之间,《华南师大学报》和《华中师大学报》都为1项,这两种学报没有一篇论文标注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现象。在这八种学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论文中,共有13篇论文标注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篇论文标注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来说,国家社科基金论文也存在一文多项目的现象,但1.1项/篇低于表1中篇均基金项目数1.56项/篇。也就是说,非国家社科基金论文中的一文多项目现象更为严重。此外,在标注的1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3个项目编号重复使用,有8个项目编号标错,有10个项目编号不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这可能是因为作者或编辑的笔误,也可能是因为论文本不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但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论文易于发表,或者迎合某些编辑提高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比的需要而虚构捏造。(三)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标注不全。由表3可知,八种学报基金项目没有标注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的情况较多。在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共有92个基金项目没有标注项目名称,其中最多的是《东北师大学报》,最少的是《陕西师大学报》;共有28个基金项目没有项目编号,其中最多的是《华中师大学报》,最少的是《南京师大学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八种学报都有项目编号,有44项基金项目没有项目名称,其中《东北师大学报》最多。在本次调查的406项基金项目中,共有136项基金项目没标注项目名称,占总数的33.50%;共有28项基金项目没标注项目编号,占总数的6.90%。(四)论文刊发日期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不符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至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至3年。由于这八种学报的基金项目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因此本文没有细分项目研究类型,将研究期限统一视为5年。笔者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时间和项目研究期限,推算项目正常结题时间。八种学报中有三种学报没有收稿日期,为便于比较,统一以刊发日期为标准。由表4可见,论文刊发日期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不符有三种情况:第一,17篇论文刊发日期晚于正常结题时间较长;第二,8篇论文刊发日期晚于但接近项目获批日期,看似没有问题,但核心期刊审稿周期一般都较长,投稿后往往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表,或可推测,论文投稿时间可能早于立项时间,立项后再补上基金项目;第三,3篇论文收稿日期早于项目获批日期,说明确实存在论文本不是项目论文,项目获批后再添加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的情况。因此,编辑要禁止作者投稿后添加项目,且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坚决贯彻落实。(五)同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多篇论文情况分析。在本次调查标注的1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10项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未能查到,实有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表5显示: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发表1~10篇论文的项目有66项,发表11~20篇、21~30篇、31~40篇、41~50篇论文的项目分别有27项、23项、13项、5项,发表51~100篇、201~300篇论文的项目分别有14项、5项。40篇以上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24项,占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15.69%,远高于40篇以上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占比(3.9%)[4],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滥标现象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滥标现象严重。其中,有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200多篇论文,有几十位甚至上百位作者,貌似团队庞大,科研力量强大,实际未必如此,有的论文内容跟项目研究内容并不相关,给论文标上基金项目只是为了使论文易于发表或者增加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六)。其他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需要查看项目申报书,但项目申报书难以获得,因此笔者通过比较项目名称与论文名称的相似性,来判断论文内容与基金项目研究内容是否相符。比较发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基本与基金项目研究内容相符,而在178篇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论文中,至少有51篇论文与标注的国家基金项目研究内容严重不符[4]。可见,社科期刊作者在标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比自科期刊作者更关注内容和项目的相关性。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期限无法全部获知,但是,从能查到研究期限的项目来看,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存在滥标现象。与此同时,还存在同一项目或相近项目名称重复申报等问题,如“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跨学科文艺思想研究”有两个项目编号,分别是(2016WTSCX011)和(15JNQM021);“中华民国新闻史”(13&ZD154)和“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13AXW003)、“碳排放权市场化分配机制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的实验研究”(13YJC790039)和“碳排放权市场分配机制选择:基于经济学实验的研究”(2012WYB32)的项目名称相近。
三、基金项目标注不端行为原因
社科学术期刊常用评价指标研究
期刊评价在科研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其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不仅关系着我国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数量庞大的社科期刊生存发展方向,而且对科研成果评估、学术资源分配、科研激励制度及繁荣学术研究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期刊评价结果的被接受程度事关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评价结果是否被学界广泛接受,主要受到评价方法和期刊评价指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是重中之重。期刊评价指标数量繁多,按照功能特性可划分为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文献转载指标等主要类型。在学界认可度较高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只选择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北京大学《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则选择了全部类型的评价指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吸引力(获奖状况、论文状况、同行评议)、管理力(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则只用了文献转载的相关指标。实践中这4种评价体系难分伯仲,在一定范围内评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否意味着不同评价体系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研究评价间的相关性或许能解释这种联系。不同评价指标指引着期刊的不同功能特征,评价指标间呈强正相关,说明指标所指引的功能特征具有趋同性。如果不同的评价体系选择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则其评价结果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具趋同性;如果同一评价体系同时选用相关性较强的多项指标,则会过度放大期刊的这类功能特征,使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此,掌握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对选择期刊评价指标、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
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期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研究。马利戈尔德(OlesyaMryglod)等[1]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类系列期刊发现,同行评议结果与引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不高;而惠特曼(LudoWaltman)等[2]的研究则认为引文评价结果和同行评议结果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洛佩兹-科扎(EmilioDelgadoLópez-Cózar)等[3]梳理49篇单一数据源论文及100多项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实证研究发现,95%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定性与定量两种基于不同评价视角的量度结果在统计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的结论。陈茹[4]、金淑兰[5]从学术生态角度分析认为,严谨、公正的同行评议程序是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结果统一性的前提与保证。第二,期刊量化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马提阿斯(GámezA.Matías)[6]研究发现,心理学期刊的影响因子、h指数、Latindex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芬那迪(UgoFinardi)[7]研究发现,影响因子与逐年引用增长两指标间无显著相关。这一话题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探讨不同学科、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图书情报学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显著负相关,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5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8];神经病学期刊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与各类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无相关性[9];在同一学科内,CiteScore、CiteScore百分位与常用计量学指标均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学科间,CiteScore百分位与影响因子百分位、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指标(sourcenormalizedimpactperpaper,英文缩写为SNIP)、标准特征因子均显著正相关[10];经济学期刊的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间不存在相关关系[11]。就人文社科期刊而言,统计规则相似的影响因子、转载量和网络下载三类指标之间呈强正相关,转载指标与引文计量指标之间存在中度或较强的正相关[12]。近年来,随着新的评价指标涌现,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逐渐深入。但研究者注重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挖掘与探索新的计量指标,而常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停留在单一学科层面,相关性的学科差异性研究被忽视。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试图以社会科学期刊为例,探索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学科差异。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简称《转载排名报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期刊分类中,选择2016—2018年连续3年都被收录,共计99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转载排名报告》中,经济类期刊和管理类期刊又有若干子类目,本文仅选择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两个社会科学属性相对明显的期刊分类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国内外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数量越来越多。本文选择我国四大社科评价体系中常见的评价指标作相关性分析。选择的3类指标包括: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和期刊转载指标。期刊特征指标反映期刊自出版之时就具备的特征,这类指标与生俱来,数量不多,本研究选择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引用半衰期等3个常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是期刊计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相对特征指标而言,引用指标数量众多,设计精妙,应用广泛,这里选择影响力指数CI值、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总被引、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复合即年因子、web即年下载率等9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是二次文献转载排名的重要依据。转载排名根据期刊论文的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得分和综合指数,按期刊属性和学科分类来排名。随着同行评议越来越受到我国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研制的系列报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在诸多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被四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全文转载或者部分转摘的论文,校内认定的等级比CSSCI来源期刊级别还要高。“复印报刊资料”是二次同行评议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讲,转载排名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整体体现。本文选择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等3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数据来自2016—2018年《转载排名报告》,期刊特征指标和期刊引用指标数据来自2016—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简称《影响因子年报》)。全部数据按照转载排名的学科分类,整理成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6个Excel工作表。样本期刊社会科学属性明显,覆盖学科面广,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强,以此作为社科期刊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样本,具有典型性。此外,转载指标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统计数据以同行评议数据为基础,这有利于弥补社科期刊评价中同行评议不足的缺憾。2.研究方法。按照学科分类,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学科比较;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指标相关性对改进我国社科成果评价的启示。为了便于对各期刊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横向对比,首先对样本期刊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处理,Pearson相关系数考量的是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设显著性检验p值的双尾检验值大于0.05时表示检验结果不显著;同时设相关系数越接近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0,相关度越弱。本文按照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为0.8~1.0表示极强相关,0.6~0.8表示较强相关,0.4~0.6表示中度相关,0.2~0.4表示较弱相关,0.0~0.2表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三、相关性讨论
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建设论文
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迅速。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数十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或正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哲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宗教学、民族学、教育学原理等多个学科已建成为特色学科。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在人才队伍方面,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缘关系好、创新能力强、学术视野开阔、事业心特别强的文科教师队伍。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拥有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古典文学家霍松林教授、民族学家周伟洲教授当选为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历史学家赵世超教授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尤西林、郝文武等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00多人在全国性或陕西省各类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其中担任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20余人。一大批“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等中青年教师已在学术界脱颖而出。
三、学术影响进一步提升,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年均30余项,2014年又有新的进步,全年获得42项国家社科基金(不含单列学科),居全国第12位次。同时,承担国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在增强。2010以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8项。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影响,获得同行认同,相继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多项;获得陕西省人文社科奖第一、二等奖占陕西省的1/3;一些服务社会的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有些成果直接被吸收进入政策层面。
期刊评价及学术发展
评价具有导向性,期刊评价也不例外,而且期刊评价对于期刊本身的导向性影响可能还在其次,更突出的影响体现在以在相应期刊为主要任务的研究人员及其研究取向上面,而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些具体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由于对科技期刊所知不多,这里只就人文社科期刊的评价及影响略谈一二。
目前针对国内人文社科期刊的评价体系,大致主要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导研制并公开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般简称“北大核心”,或统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推出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一般简称“南大核心”,或直接采用英文首字母缩略语“CSSCI”指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制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三大评价体系,是遴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期刊时,要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一项基本条件,因而其认可度更高一些。其他的期刊评价体系,虽或有所闻,但其影响力有限。而像SSCI这类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期刊评价体系,尽管在国内受到热捧,甚至有不少期刊觊觎已久,跃跃欲试,但即便有国内期刊入围,终究不过是个位数,加之受到语种的限制,中文期刊也不可能大范围获选,因而其影响更多地指向于人文社科研究者的投稿冲动方面。三大期刊评价体系中,“北大核心”的历史较为悠久,影响范围更加宽广一些,既包括人文社科期刊,也包括科技期刊,正如其新版扉页所标示的“中国期刊订阅指南”字样,作为一种期刊评价体系,它主要是为各图书馆了解、订购期刊提供便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除了对评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有硬性要求外,其介入实务的程度尚有限;而“南大核心”,由于其数据近年来陆续被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采纳,作为评价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客观指标,因而围绕着CSSCI来源期刊的进进出出,每一次公布入围的期刊名单,都会在期刊界和人文社科界掀起一番热议,显示出其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南大核心”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影响,远不止于相关期刊在显著位置所标注的“CSSCI来源期刊”这几个英文字母和汉字的组合这么简单,而是影响到期刊所刊载的论文是否属于各高校、科研单位的统计成果,进而影响到论文作者能否顺利地通过认定乃至晋级,这也就间接地影响到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期刊所抱持的态度。能够得到认定,有助于个人晋级的期刊,理所当然受到青睐;而无助于个人晋级,得不到认定的期刊,事实上形同鸡肋。这种重“椟”轻“珠”的做法,导致教师和研究人员为了自己的论文能够获得录用,必然要迎合CSSCI来源期刊的要求来撰写和修改。对于相关期刊来说,如何能够在以后的CSSCI来源期刊评定中站稳脚跟,不仅事涉期刊声誉,更关系到期刊自身能否顺利吸引优质稿源,继续保持高的学术质量。这就必然影响到期刊方面在稿件的选择上,会更加倾向于选用那些有助于提升自身影响因子的论文。像《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由于人文学科稿件的影响因子一直不高,后来就不得不转而刊登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以图挽回颓势,可惜为时已晚。教育学科期刊面临的问题,同样如此。有些二级学科、有的研究领域,很少甚或没有相应的高水平的CSSCI来源期刊,而一些综合性期刊如果刊登这方面的论文,自然会有牺牲一定影响因子的风险。这就必然会影响到某些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为了论文能够顺利发表,必须适当变通乃至转换自己的研究兴趣。这对于弱势学科和相关的研究领域,不啻于雪上加霜。这一状况,对整体学术生态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核心期刊智慧档案馆动态分析
摘要:依托中国期刊数据库,对7年间(2013—2019)国内智慧档案馆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结合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核心期刊评价标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论文的期刊分布、核心作者、项目基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文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当前国内智慧档案馆态势,并对未来发展和研究导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智慧档案馆;CSSCI;文献计量
为全面、客观地梳理近年来国内智慧档案馆的研究现状特点,系统地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为未来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本文针对最近7年在CSSCI收录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简称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智慧档案馆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文献计量学的视角理清研究脉络。
1数据来源与方法
将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刊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且发文档次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国内智慧档案馆研究状况。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的CSSCI和核心期刊来源文献进行检索,收集整理2013—2019年连续7年CSSCI和核心期刊收录的含“智慧档案馆”篇名或主题或关键词的论文,并删除了相关会议论文和非专门研究论文后共63篇。需要说明的是,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存在着少数遗漏,考虑到少数遗漏对智慧档案馆研究态势的影响甚微,文章就以这63篇论文作为分析对象,并从期刊分布、核心作者、项目基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文类型六个方面进行计量研究(表略)。
2统计分析
科技统计数据分析科研管理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西北地区惟一以石油石化学科为特色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在国家“十五”期间科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学校结合实际,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技管理文件,加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对学校的科技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科技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变化。
一、科技经费增长速度加快
2005年学校科技总经费为7922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2005年自然类科技经费为7735.8万元,人文社科类科技经费为190.25万元,较2004年增长较大。
科技经费增长速度较快,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校科技投入加大。学校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科技投入1027.1万元。这主要源于学校科技政策的改善。学校先后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对科研基地、高级别纵向科研项目的一系列资助配套,促进了学校科技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学校通过加大对科研基地的投入,以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国内知名学术带头人,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为目标,带动科技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相继制定和完善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科研基地分层分类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来源:公务员之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这些文件制度规范了科研基地管理,使其按照科学规律成长。
学校管理人员工作鉴定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科技处宗处长及全体同仁的支持下,经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和不懈地学习,2011年于我而言,感觉收获很多。
一、思想日渐成熟,工作理念日趋完善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一名专任教师变成专职的管理人员,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冲击由最初的慢适应到后来的积极融入,使我感觉日渐步入工作正轨,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更注重全局,解决问题更注重效率,与人相处更注重沟通,为教师们服务更注重方法。这种转变与成熟源自科技处同仁们的帮助和宗处长的指导,它所带来的直接反映就是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这是对我最好的奖励,同时也是进一步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其次,由原来的科研工作者,变为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管理者,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自己牢记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源自教师队伍所带来的对教师们科研心态与科研状态的了解与理解。这样可以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出台的每项政策,所做出的每个管理决定,都能结合教师的所需与所想,时刻在思想上与之共鸣,在工作方法上为之所动。
再者,新任科研管理岗位,不断学习国家的科技政策,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解读学校的科研发展战略,全面领会宗处长科研管理的理念,也是我一年之中于思想上不断求进取的方向与目标。
二、工作渐入佳境,努力掌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
学校科技副处长述职述廉汇报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科技处宗处长及全体同仁的支持下,经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和不懈地学习,年于我而言,感觉收获很多。
一、思想日渐成熟,工作理念日趋完善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一名专任教师变成专职的管理人员,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冲击由最初的慢适应到后来的积极融入,使我感觉日渐步入工作正轨,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更注重全局,解决问题更注重效率,与人相处更注重沟通,为教师们服务更注重方法。这种转变与成熟源自科技处同仁们的帮助和宗处长的指导,它所带来的直接反映就是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这是对我最好的奖励,同时也是进一步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其次,由原来的科研工作者,变为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管理者,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自己牢记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源自教师队伍所带来的对教师们科研心态与科研状态的了解与理解。这样可以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出台的每项政策,所做出的每个管理决定,都能结合教师的所需与所想,时刻在思想上与之共鸣,在工作方法上为之所动。
再者,新任科研管理岗位,不断学习国家的科技政策,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解读学校的科研发展战略,全面领会宗处长科研管理的理念,也是我一年之中于思想上不断求进取的方向与目标。
二、工作渐入佳境,努力掌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
夯实科技处副处长述职述廉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科技处宗处长及全体同仁的支持下,经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和不懈地学习,年于我而言,感觉收获很多。
一、思想日渐成熟,工作理念日趋完善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一名专任教师变成专职的管理人员,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冲击由最初的慢适应到后来的积极融入,使我感觉日渐步入工作正轨,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更注重全局,解决问题更注重效率,与人相处更注重沟通,为教师们服务更注重方法。这种转变与成熟源自科技处同仁们的帮助和宗处长的指导,它所带来的直接反映就是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这是对我最好的奖励,同时也是进一步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其次,由原来的科研工作者,变为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管理者,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自己牢记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源自教师队伍所带来的对教师们科研心态与科研状态的了解与理解。这样可以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出台的每项政策,所做出的每个管理决定,都能结合教师的所需与所想,时刻在思想上与之共鸣,在工作方法上为之所动。
再者,新任科研管理岗位,不断学习国家的科技政策,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解读学校的科研发展战略,全面领会宗处长科研管理的理念,也是我一年之中于思想上不断求进取的方向与目标。
二、工作渐入佳境,努力掌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
科技处副处长述职述廉汇报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科技处宗处长及全体同仁的支持下,经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和不懈地学习,2010年于我而言,感觉收获很多。
一、思想日渐成熟,工作理念日趋完善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一名专任教师变成专职的管理人员,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冲击由最初的慢适应到后来的积极融入,使我感觉日渐步入工作正轨,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更注重全局,解决问题更注重效率,与人相处更注重沟通,为教师们服务更注重方法。这种转变与成熟源自科技处同仁们的帮助和宗处长的指导,它所带来的直接反映就是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这是对我最好的奖励,同时也是进一步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其次,由原来的科研工作者,变为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管理者,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自己牢记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源自教师队伍所带来的对教师们科研心态与科研状态的了解与理解。这样可以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出台的每项政策,所做出的每个管理决定,都能结合教师的所需与所想,时刻在思想上与之共鸣,在工作方法上为之所动。
再者,新任科研管理岗位,不断学习国家的科技政策,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解读学校的科研发展战略,全面领会宗处长科研管理的理念,也是我一年之中于思想上不断求进取的方向与目标。
二、工作渐入佳境,努力掌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