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03:05: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交礼仪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形象塑造与商务礼仪
简介:现代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但交际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着实不易。本课程将通过交往礼仪导论、服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国际礼仪等内容,全面展示现代交际礼仪与交往艺术的精华所在,从而为职业人士打造个人交际魅力提供有效的指导。
我能通过本课程学到什么?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
1、全面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塑造职业人士形象;
2、熟悉专业商务礼仪知识的具体运用,推动事业成功;
3、了解商务礼仪中的诸多忌讳,规避人际交往中的尴尬;
大学生社交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现有在校学生群体,在基本的社交礼仪素养表现状态层面存在参差不齐特点,部分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群体,在自身日常参与开展的学习生活活动过程中,不愿意主动地与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展开人际交往,不愿意主动与他人实施有效且得体的交流沟通,不懂得如何恰当得体地在他人面前展示自身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日常参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不讲理和不和谐行为。从这一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高等院校在具体针对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群体开展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依然需要面对和完成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教学单位,尚未充分认识到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组织开展,在改善优化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综合性素质与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有部分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教学单位,尚未在实际运用的体育类专业学生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之中,设置和引入社交礼仪课程,在不能为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组织开展科学系统的社交礼仪课程知识内容教学督导条件下,给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水平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
第一,高等院校要借由开展基础性业务培训的工作方式,督导社交礼仪课程任课教师,全面充分认识和理解校园文化建设思想理念在社交礼仪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继而在实际开展的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为高等院校学生合理选择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支持和助力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综合性素质能力持续改善优化。第二,高等院校应当结合其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以及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群体提出的具体需求,针对社交礼仪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构成体系展开调整优化,要积极引入呈现充分符合现代社会建设发展需求的社交礼仪知识要素,要密切结合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开展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工作,支持和确保实际引入呈现的高等院校社交礼仪学科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足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获取到良好效果,创造支持条件。
围绕基于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论题,本文择取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社交礼仪课程任课教师群体,构筑和提供有效且坚实的经验参考支持条件。切实做好针对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改善提升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获取到良好效果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1)
简介:现代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但交际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着实不易。本课程将通过交往礼仪导论、服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国际礼仪等内容,全面展示现代交际礼仪与交往艺术的精华所在,从而为职业人士打造个人交际魅力提供有效的指导。
我能通过本课程学到什么?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
1、全面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塑造职业人士形象;
2、熟悉专业商务礼仪知识的具体运用,推动事业成功;
3、了解商务礼仪中的诸多忌讳,规避人际交往中的尴尬;
高职礼仪教育方向和内容
摘要: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根本,旨在培养高质量的职业化社会人才,礼仪教育可以提升职业素养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本文从高职礼仪教育的根本出发,探究礼仪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包括礼仪教育的着力点、实践点、带动点,将能力教育、校园文化、职业对应和美育教育整合起来,使礼仪教育更具实践性,更有的放矢地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素养;礼仪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礼有着深厚的推崇,但随着舶来文化和经济超速发展,礼仪被“简化”又被异常重视起来。说被“简化”是在日常生活中礼仪礼节开始有被解释为“做作”的趋势,时代的网络化发展将人与人的沟通从面对面改变为面对屏幕,因为高速发展使沟通越来越简化,以节省时间,获得更多信息。我们会看到很多网络词汇频繁更新,这些网络词汇时尚有余,文化不足,却能在人群中迅速转播,广为流传,长此以往人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变得随性而少有约束,妄为而缺少礼节。当提笔忘字时,当文明礼仪变成目标贴到大学校园里时,学礼变得异常紧迫。礼仪作为人类文明的内化标志和外化体现,是道德规范、行为范式的凝缩,充溢着传统历史文化和时代审美进步的双重理念。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礼仪不可或缺,因其不但是传递尊重、友好的工具,还是人们进行沟通、表达的方式,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这种润滑剂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会加快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的质量,提升幸福感指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职业化教育是方向,高职学生必将服务于社会各类生产工作,渗透在职业化教育中的礼仪教育必将成为提升职业化素质的突破口,使学生带着过硬的职业素养进入社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社会服务层次。
二、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研究现状
关于对礼仪教育的研究,截至2018年10月5日,在知网搜索关键字“礼仪教育”,共有4135篇,而缩小到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就剩下163篇。可见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研究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出能使职业化礼仪教育落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目前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对礼仪教育在提升学生素质上的论证研究,研究从“礼仪”这个词本位出发,将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四个方面融入礼仪教育的重点,肯定礼仪教育在提高个人形象,提升个人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和强化职场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礼仪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不可替代性;二是针对高职院礼仪教育如何展开,学者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环境构建等方面提出建议,认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多维度多元化结合教学会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但对于如何使礼仪教育真正切实有效开展起来,课程内容如何有效编排,理论实践如何有机结合,让礼仪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石等内容涉及甚少。本文意在探索礼仪教育的着力点、实践点、带动点,找出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可以成功实施的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企业适应性礼仪教育论文
一、企业对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要求
企业是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个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其内部人员之间、企业与外部群体或个体之间都有着大量的人际交往。礼仪就成为构建企业关系、体现企业素质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也必须具备企业需要的礼仪素质。1.员工礼仪素质是企业形象树立的基本保障。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它不仅靠企业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1]作为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储备力量,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通常以行为表达的方式表现在日常工作之中,企业形象也会通过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展示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例如,员工在进行营销工作时,通过得体的礼仪可以将企业严谨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工作标准传递给客户,与客户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在企业内部也可以通过员工间的有礼有节,建立稳固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组织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团结协作的企业形象。2.员工礼仪素质是企业文化提升的内在基础。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企业特有的文化形象。员工礼仪行为是企业文化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认知和认同,是企业管理制度落地的内在保障。员工礼仪素质提高与企业文化提升可以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内涵越丰富,对员工礼仪素质要求越高;员工礼仪素质越高,企业文化提升越顺利。企业文化对员工礼仪素质具有熏陶浸染的作用,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会促进员工礼仪素养的自觉提高,会伴随企业化的发展“水涨船高”。
二、高职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学生个人礼仪的缺失。现在,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一代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过度的保护和溺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个人意识的膨胀,个人主义盛行,这就带来了礼仪意识生长根基的缺失。以个人意识为转移,以个人感受为标准,忽视他人的意志和感受,瓦解了礼仪规范中尊重他人,礼让他人的根本。于是,校园中不合时宜的穿戴,实习岗位上不符合规范的言行举止屡见不鲜。虽然因为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礼仪素质的呈现,但是“90后”高职学生整体个人礼仪的缺失已是不可忽视问题。2.高职学生团体礼仪的缺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社交需要也是一种本能,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对团体社交有一种天然的需求。但是由于个人礼仪意识的缺失,在团体交往中很难自然理解团体礼仪的要求和自觉遵循团体礼仪规范。例如,由于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诚信、侵犯隐私等,而在宿舍、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团体礼仪的缺失。进而呈现,对集体的漠不关心,集体观念淡漠,缺乏集体荣誉感,班集体组织松散等群体性团体礼仪缺失。3.高职学生社会礼仪的缺失。人是社会的人不会是真空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然而社会环境的生存更需要基本的礼仪素质——公共道德素质。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但高职学生公共道德的缺失也颇为让人担忧。例如在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教室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上课时随意走动、进出教室等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随处可见,究其原因还是把社会公德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下,造成了公共道德礼仪的严重缺失。[2]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不遵守职场礼仪,不尊重领导同事,甚至违反工作纪律,破坏企业形象的现象了。
三、提升高职礼仪教育适应性的途径
当前,在新常态的新特征、新趋势下现代企业需要积极面对迎接新机遇、新挑战,高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平台研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特别是礼仪素质的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面对企业的新要求“不适应”、“不接受”等问题。1.传统礼仪教育现代化。延续传统礼仪,宋代学者朱熹在教授弟子是也制定一套严格的学制,要求:“凡于此学者,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比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将会让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礼仪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3]根据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管理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传统礼仪教育,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及时性、开放性、主题性等特点,开展互动性、趣味性网络礼仪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微博讨论、网上礼仪知识竞赛、网上礼仪之星评选等活动,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礼仪知识,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2.校园礼仪教育职业化。根据高职教育技能岗位化的特点,将校园礼仪教育职业化是大势所趋。校园礼仪教育是在校园环境下进行传统礼仪知识和基础礼仪规范教育,通常以传统课堂礼仪教学和校园礼仪行为规范的形式进行普遍性、说教式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性,学生因此更加难以接受。事实上,高职专业设置面对的是不同岗位群,对学生的礼仪素养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校园礼仪教育应顺应这一差异化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课堂岗位礼仪教学,使礼仪教学具备职业岗位面貌,学生因而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礼仪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企业礼仪培训前置化。学习和运用礼仪已成为企业提高美誉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顺应潮流,更是形势所需。结合企业的特点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仪容仪态礼仪、接待礼仪、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训练,可起到对个人的职业塑造和对单位形象、品牌塑造的促进和推动作用。[4]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礼仪培训作为员工岗前培训的必修课。但是礼仪素质的提高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借鉴高职技术技能教育的经验,可以将企业岗位礼仪培训内容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也纳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既有利于岗位礼仪素质的教育的系统化和素质养成的固化,也可以减少企业礼仪培训的成本,使毕业生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校园与企业的“零对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重塑他们的礼仪理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5]高职生礼仪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使高职生的礼仪素养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够做到的,需要学校的礼仪教育与企业的礼仪培训合二为一,剔除学生从学到工的转换环节,实现学生的全适应与全接受。
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礼仪作为基础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的表达过程中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业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礼仪素养直接影响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在对高职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育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质与道德水准。礼仪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1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什么是礼仪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交际、娱乐,我们都在提倡讲文明,讲礼仪,“礼仪”一词可以说妇孺皆知。但礼仪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规范对象和适应范围是什么,在学术上属于什么学科,有些什么类别和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和应用礼仪知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
礼仪规范的对象是个人行为修养,它适用于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
礼仪是从属于公共关系学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子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社会组织塑造组织形象的科学,礼仪作为子学科塑造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则是个人形象。
礼仪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因为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适用艺术,是一种交际方式和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以文化育人,肩负这一历史使命,我院空中乘务专业,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探索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文明礼仪;文化建设;高职;空中乘务专业
1前言
1.1文化自信的内涵
2016年,在“七一”讲话中,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他进而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2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要求
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价值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并大量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据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近90万,占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苦心研究,立足于本专业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长足观望行业内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就业动态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能利用新课改调动课堂氛围。[1]但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觉悟、教书育人意识、爱岗敬业精神、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重点阐述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表现及改善策略。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学工作中的主力军,在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特别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讲授的课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普遍拥有高学历,教学能力逐渐变得突出。青年教师在注重培养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从业之本,是引导学生品德朝着正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德育能力,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推动学生德育发展十分迫切。青年教师需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尽量使知识的传授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多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历;多运用趣味课堂、反转课堂、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自我道德意识的培养;提高从业道德水平;提升对课堂的向往和对学生的关爱,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朝德、智、体方向全面发展,[2]改善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谓“师德”,首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并且有终身学习的自身目标和教学态度。“师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身为教育工作者都应具备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师德”应该是一切职业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中国自古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87万,我们将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传播到了全世界,更应关注对国人的思想教育。当前,学校师德师风失范现象仍有发生,教师是离学生最近、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很容易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如果一名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会影响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使中国社会真正成为在精神文明层面走向强大,拥有道德模范,崇德向善的文明强国。
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不足
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及实现途径
摘要: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从礼仪的本质出发,探讨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的展示程序与范式,可以是单向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也可以是从中国文化博大开放、兼容并包的角度进行对比探讨,培养国际学生礼仪文化的双向融通智慧与融通能力。教师应在讲授礼仪课程的同时,开发建设汉语分级阅读资源库,教会学生利用资源进行汉语分级阅读,让国际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津津有味地感知礼仪规则,循序渐进地完成礼仪教育和文化认同。
关键词: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礼仪教育课程;汉语分级阅读
近年来,高校部分国际学生在校园内上课迟到、出入教室穿拖鞋着吊带、深夜宿舍聚餐嬉闹,校园外甚至嚣张挑衅执法交警,类似事件时有发生,社会逐渐形成对国际学生一定的负面印象,继而引发公众对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文旨在探究礼仪教育在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以期为国际学生规范教育提供参考。
一、礼仪教育的定义与价值
(一)礼仪与礼仪教育。1.在中国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规定和制度构成的准则,“仪”是具体的,是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程序和范式[1]。礼仪是在一定社会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与范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作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它对个人行为有着规范性的要求,形成一定的约束。礼仪缺失或不当将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交往,阻碍个体素质的提升,损害个人、团体甚至国家民族的形象。这种缺失或不当体现在具体程序与范式的践行上,也体现在对抽象准则的理解与领悟上。2.礼仪的价值指向在于使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指向在于使社会个体理解并接受礼仪,融入社会文明。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从礼仪的本质出发,探讨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的展示程序与范式,它可以是单向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使恰切的礼仪规则成为国际学生打开中国文化大门并形成中国社会交往能力的黄金钥匙;也可以是从中国文化博大开放、兼容并包的角度对比探讨中国礼仪与国际礼仪,培养国际学生礼仪文化的双向融通智慧与融通能力,但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中国礼仪的被理解与被领悟教育。(二)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的价值。中国古代的颜无曾这样描述礼仪的价值,“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礼仪教育是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留学环境的重要桥梁假若将异国求学的国际学生与中国社交世界之间的距离比作一条江河,那么礼仪教育便是这条江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它的一端是国际学生在华留学生活的社交需求,另一端连通着真实的中国社交世界。通过它,国际学生学习中国礼仪规范及其社会文化根源,学习在中国留学环境中如何与他人有效相处,做到知礼、尚礼、守礼,逐渐领悟并使用它,从而减轻他国社交恐惧与焦虑情绪,培养交际自信和社会参与感,提升他们的中国社会交往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留学环境。2.礼仪教育能够引导国际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审美志趣礼仪从起源到发展始终随着社会审美取向的变化而变化,高校礼仪教育解读渗透礼仪规范中社会公众的审美志趣,培养学生注意个人言行举止契合它的基本规范,不僭越,不挑衅,引导学生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之相向的个人审美志趣。礼仪美育之花必然结出规范文明之果,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具体礼仪是一种神奇的身体语言,它能外化彰显一个人内在的审美志趣,成就良好的个人形象。使用者通过外显的符号形式获得某种心理的暗示与体验,并通过接收者的反馈获得确认,反作用于使用者,这一过程便是礼仪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积极健康的个人审美志趣一旦成为源动力,必然指引着国际学生自觉对照修正不当言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追求积极向上的美丽人生。3.礼仪教育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与维护公共秩序的指挥棒礼仪是治事待人的准则,亦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不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交场合,其进退都应有适当的节度,礼仪便是这个“节”与“度”。礼仪是文化自觉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对民族文化的拣择与升华,是对人们行为制度性的、有形的约束。”[2]礼仪作为一种公共行为规范,一方面,它依靠文化自觉的力量约束个体行为,形成并维护着一定的公共秩序;另一方面,在践行过程中,人们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需要必要的引导与教育。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国际学生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背景,对其进行礼仪教育,作为形成与维护中国留学环境下公共秩序的一根指挥棒,能够保护与协调这种多元文化,有助于谱写出一曲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美丽乐章。和谐有序的校园人文氛围,具有熏陶铸造文化认同心理的功能,反过来作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二、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