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2:26: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治理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治理法

社区治理法治化对策思考

[摘要]社区治理法治化是我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四中全会都明确了法治化的建设目标,社区作为我国社会的基层载体,对于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政策的推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环境之下,社区治理之路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深入发展社区治理的法治化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研究我国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与进路,以谋求长远发展具有极大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社区治理;法治化;复合共治

自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公布《城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与《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以来,我国社区治理处于稳步发展状态。国务院于2017年6月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的出台,对于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意义极为重大。文件中提出要确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各方社会力量作为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治理,使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该文件中也给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建设的完整路线图,这对于我国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内涵

(一)社区治理的内涵。社区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基本场所,也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其将以人为本作为治理的核心思想,通过改进社区的治理模式方法以激发社区活力,从而实现社区内活力与和谐相统一的理想目标。简言之,社区治理是通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第三部门之间合作与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社区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是多元主体之间讲求平等关系所追求的共同利益,将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通过合作及沟通协商的方式,以此来达到对社区治理目标的认同。①(二)社区治理法治化。社区治理法治化指在社区之内,以法律法规和法治理念为基础,社区内利益相关的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与社区政治等方面管理,以此使社区建设与发展步入法治化与制度化阶段。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也会在治理实践过程中充分显示其合理性与权威性特征,由此形成社区内的良性循环过程,使社区治理法治化深得民心。

二、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进展

查看全文

药械监管与规章经验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社会的提高和广阔人民生涯程度的进步,整个社会的法制认识、维权认识也在不时进步,广阔人民群众对生命平安与身体安康的存眷水平大大增强,要求当局严峻袭击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包管药品医疗器械平安、有用的呼声越增强烈;与此还,当局本能机能部分(药品医疗器械监视治理部分)适应社会要求,容身于本能机能职责,从市场准入、规范审定、日常监管等方面加大了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推进了医药财产的安康开展,全体进步了药械的质量平安,获得了杰出成效;然则近年仍未防止一系列药害变乱和药监系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接踵发作,从方式上激烈表现为本能机能部分在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任务中的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和行政错作为,形成了极为不良的司法结果、政治结果和社会结果。这种背道而驰的社会景象若何分析值得我们仔细进行考虑。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底层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任务的人员,以为这与“药械监管法律人员、甚至单个药械监管法律单元孤立、单方面了解并执行药械司法律例的有关规则,对一些应该处分的违法行为不处分或欠妥处分,对不应处分的进行了处分,使法律后果有悖于立法本意”有着相当的关系。在当时情势下,药械监管本能机能部分要持续包管药械质量平安并改变“不作为、错作为、乱作为”的社会形象,准确实行药械行政法律职责,必需遵照“具体、科学掌握并执行药械司法律例”准则,对药械监管司法律例与规章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执行。

所谓具体科学掌握并执行药械司法律例,是指对药品医器械司法律例与规章的了解与执行,不克不及仅仅逗留于单个的司法律例与规章条则对药械某一现实或行为有无规则、如何规则,还要延长到药械其他司法律例与规章和药械相关司法律例与规章就这一现实或行为有无规则,如何规则,并与国度大政方针政策、响应司法律例与规章的立法本意与精力本质相联络,以一切司法条则认识的了解与执行后果不违犯国度大政方针政策的偏向及响应司法律例与规章的立法本意及其精力本质为前提,展开药械监管法律任务。它是做好药械行政法律任务的前提和包管。

一、具体、科学掌握并执行药械司法律例需要性

任何司法律例与规章的出台都有必然的社会布景与实际需求,负有处理社会中呈现的特定社会景象与社会问题的责任,而且都有一个不时开展和完美的进程。为了确保其立法目标的完成,往往对一些不是其首要义务的现实或行为也作出响应的规则。而社会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开展性特征,这就决议了司法律例和规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也就决议了:单个的司法律例和规章一方面不成能就其要处理的问题面面具到,后续司法律例与规章是对前面司法律例与规章的最好注释,这些单个的司法律例和规章之间由此具有互相增补与分析,消弭规则空白的内涵联络,当然也会发作互相矛盾,规则纷歧致的状况,要求法律人员必需全体看法联系关系司法律例和规章并懂得司法律例和规章的效能准则,在任务顶用开展的目光来执行其精力本质;这些单个的司法律例和规章中的一些详细规则对特定状况也不实在际,基本不克不及再行适用,不然有悖立法本意或与大政方针政策偏向,要求法律人员以其他契合立法本意或与大政方针相一致的方法和办法进行处理。

详细到我们药械司法律例和规章来说:

从2001年起,药品医疗器械监视治理系统目前正在执行的专业司法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治理法》(以下简称《药品治理法》);正在执行的首要专业律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治理法施行条例》、《医疗器械监视治理条例》等7部;专业规章有37个,并有一些规章正在制订,有着不时增补和完美的趋向;相关司法律例如行政处分法、行政复议法、药品监视行政处分顺序规则等若干。这些司法律例和规章组成为一个一致的有机全体,辨别从分歧的方面和角度就药品医疗器械监视治理任务作出规则。在系统上互为增补,互相分析,是骨架与血肉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虽各有偏重,但相理相通。因而只要“具体、科学掌握药械司法律例与规章”,明白其互补性、矛盾性、开展性与滞后性特点,对这些司法与律例准确了解、协同运用,充沛使用其互补性,补偿响应规则空白,准确合用效能准则处置功德实或行为竞合与法条规则矛盾,根据立法本意与精力本质,合理限制适用或扩展使用详细司法律例与规章的规则,方能确保药械监管法律任务不呈现悖于立法本意与其精力本质的法律后果,然后进一步进步全体药械质量平安程度,改变其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不良形象,根绝行政错作为状况的发作。这既是法律任务自身的需求,更是当前客观实际的需求。

查看全文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问题分析

摘要: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国际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化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人们对于如何在国际法上界定网络空间的性质有较大分歧,这直接影响到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治理主体、治理规范以及治理机制的确立。国家治理和国际问题的治理都离不开法治,网络空间治理也不例外,要确保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发展,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是由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法律和政策来共同保障的。从国际层面来看,需要在联合国主导下制定有关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法律体系;从国内层面来看,需要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引领网络安全立法的方向,并确保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的落实。

关键词: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全球治理;网络空间主权;命运共同体

一、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问题的缘起

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强化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跨国界性特征,单靠一个国家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正因如此,网络空间必须通过国际合作而实现全球治理。[1]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在实践层面往往难以有效推进,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如何在国际法上界定网络空间的性质有较大分歧:网络空间是“全球公域”,还是国家主权管辖的范围?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明确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制定网络空间治理规范以及确立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是极为必要的。解决网络空间治理的上述问题,首先要准确界定网络空间赖以存在的信息环境,其次要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技术特征与社会特征。信息环境由基础层、逻辑层和信息层构成。网络空间不能简单理解为物理基础设施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规则组建起来的系统,也包括众多用户的网络行为。从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网络空间的特征如下:第一,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从技术层面来看,网络空间是一种立体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打破了信息传输的时空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没有边界的虚拟存在。然而,网络不可能完全脱离真实世界而存在,比如,网络空间是由客观存在的光缆、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构成的,而且,不管虚拟空间的形象多么美好,人们都得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也就是说,网络空间本质上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第二,开放性。网络的无界性源于其开放性这一社会特征。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互联网使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从而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全球经济、文化和社会借助互联网获得了全新的特质。互联网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但是,“互联网+”却具有神奇的力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必须接入互联网。因此,互联网的开放性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第三,网络用户自治的传统。尽管互联网是受到美国用于军事目的阿帕网启发的,但是之后互联网则获得了相当大的自主性,比如,网络协议及其他网络标准是由非政府行为体来制定的,互联网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国家力量的控制。目前,网络空间的国际法地位存在较大争议。关于网络空间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网络自治说。这种观点认为,网络是没有边界的,即便一个国家能够管辖其国内的每一个网络节点,但是,互联网协议地址作为逻辑地址,是可以更改的,而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这就给政府依据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计算机的全球性互联网络超越了国界,营造了全新的人类活动空间,基于地理边界的传统法律能否适用于网络空间受到质疑。因此,网络空间超出了传统国家的主权管辖范围。这种观点还认为,开放性和多元性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特质,因此对网络空间进行规范的是用户而不是政府。互联网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相关规则的基础上,网民能够自主地管理网络空间。然而,网络空间的“法律真空”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因为,信息基础设施都位于特定国家的境内,网民也无法摆脱国家的管辖权。网络技术先驱者所设计的网络技术的基本框架主要考虑的是信息交换和传输效率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便利性却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网络自治只能理解为权宜之计,而非互联网发展的常态。第二,全球公域说。这种观点认为网络空间与公海、外太空、南极等一样属于全球公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尽管从理论上讲,一国政府能够控制信息终端(如计算机、手机等),从而管理和控制信息,但是网络标准化协议却使得信息传输难以有效管控,而且由于几乎所有国家均已经接入全球互联网,一个国家很难将其网络空间与全球网络分开。故而,全球网络空间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没有权力对其提出主权要求。全球公域并非一种单纯的自然状态,而是需要由国际法来认定。对于网络空间来说,即使各国尚未就网络空间主权问题达成共识,也可以将其看作尚未完全明确权属的共同财产。第三,混合场域说。一些学者提议,我们可以参考公海和南极洲等的治理经验,把网络空间分成全球公域和国家管辖两部分。其中,支持整体互联网运转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规则层可以看作联合国管理的全球公域,而各个国家接入互联网的各种设备和内容层可以划分为本国政府管辖的范围。确实,网络空间的存在依赖于物理基础设施,但网络空间更是一个基于物理基础设施的虚拟空间。如果将物理基础设施、代码和规则与信息内容进行割裂,也就不存在所谓网络空间了。因此,混合场域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四,国家空间主权说。俄罗斯、中国等国主张网络空间主权是存在的。2011年,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将四国起草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作为大会正式文件散发,这份文件多处提及国家网络空间主权。2016年11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列为立法宗旨之一。从网络运行的实践层面来看,虚拟的网络空间不可能摆脱支持其运作的物质基础设施,后者属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所以,网络空间主权实质上是国家在网络空间行使主权的表现。网络空间的国际法属性的争议反映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形成了三种治理模式:第一,网民自主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主张,网络用户就是网络主权者,网络应该由用户自主治理,而不需要国家公共权力的干预。但是,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国家公共权力对网络空间的介入,网络空间就会处于完全失序的原始丛林状态,网络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3第二,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发达国家强调网络空间的全球公域属性,认为对网络空间治理应当实行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支持者认为,自网络产生之初就由政府、商业部门、学者、技术专家、网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出了相应的网络标准和规则,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代表诸多网络行为体的不同利益。其实,互联网是否全球公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所以,网络空间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缺少充分的理论支持。第三,多边治理模式。中国、俄罗斯等国认为网络空间应当根据国家主权原则,置于国家单独或联合管控之下。在此前提下,应秉持政府主导、多边参与、民主决策、透明有效的原则,通过国际条约确认各国的权利和义务。当前,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存在着严重的权力不对称现象,网络欠发达国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在此背景下,多边治理模式极为必要。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空间中的许多问题只有在主权国家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有效治理。比如,域名所有权问题、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网络犯罪问题等,这些问题只有政府权力介入才能得到解决。[2]

二、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的目标指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变革了社会生产方式,但是并未根本改变国际政治秩序。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东西矛盾和南北差距,这迫切要求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在网络空间治理理念上,东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中国、俄罗斯等国倡导在维护各国网络主权的前提下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则强调网络空间治理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认为国家不应当对互联网实施干预。另一方面,南北国家因经济水平不同,而在网络发展方面形成较大差距。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网络发达国家因其拥有技术方面的优势,故而强调技术规范的重要性;而网络欠发达国家则更多依赖法律规范来治理网络。[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问题,必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4]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目标,国家治理和国际问题的治理都离不开法治,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是实现网络安全和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5]法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治理现代化,必须依赖法治。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法治化是毋容置疑的。[6]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体现在:第一,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可以解决网络发展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生存空间,互联网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当然,全球互联网发展存在着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即为“数字鸿沟”。网络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先发优势,把握了互联网的规则制定权和网络话语权。网络发展中国家无法平等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各项事务,技术上受制于人,经济上受到遏制和盘剥。这反映了网络空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有助于在全球网络空间建立公正合理的规则和机制,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网络空间事务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网络空间可持续发展。第二,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有助于解决网络规则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尤其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网络空间也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战略空间。为了占据网络空间的制高点,美国奉行网络霸权主义,将本国有关网络空间方面的司法判例,通过各种措施对国际法律体系施加影响。美国甚至调整其核武政策,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门槛,提出只要其信息关键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攻击,就运用核武器进行反击。对此,只有实现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依法规范网络空间各行为主体的行为,保障各个国家的网络安全,而不是只保障某一个国家的个体安全,才能实现网络空间的共享共治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第三,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可以解决网络空间秩序不合理的问题。如果没有法治的约束和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不合理现象就在所难免。比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军队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攻击、对网民实施网络监控、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搞所谓“颜色革命”等,这些行为对全球网络安全和他国网络主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网络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肆意蔓延,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跨国性、线上线下互动等特征。与此同时,传统刑事犯罪网络化也呈现高发的态势。可以预见,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大面积推广,会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可能成为困扰全人类的难题。只有建立普遍适用于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才能将网络犯罪问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各国之间也才能依据国际法统力合作,建立公正、民主、法治的网络秩序,保障网络行为主体的合法权益。[5]第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是应对风险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的状态,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核扩散、经济动荡、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信息化加剧了社会风险因素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此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受到推崇。这一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得十分脆弱,社会存在着大量不安全因素,社会对个体的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工业社会之前那种超稳定的状态已经不复存在,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对于安全的需要大幅度增加,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相比较现实社会,网络空间充斥着更多的风险因素,网络安全甚至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7]在此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需要公民参与,政府也需要更加注重法治化和制度建设。在国际层面,面对风险,绝非哪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应对,需要各国携手共治,实现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法治化。第五,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网络空间中,要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法治化无疑是这些保障措施中最为有效的。与行政、经济、道德等相比,以法治维护网络安全,成本较低而且效率较高。当前,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领域最主要的矛盾,特别是网络时代使得间谍活动迎来了“黄金时代”。“棱镜门事件”暴露了网络空间所面临的严峻的安全问题。由于美国拥有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掌握着互联网关键资源,因此,它完全可以对其他国家实施网络监控。这样一来,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完全无法得到保障。为此,推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反对美国的网络霸权主义,有助于保障包括我国在内的网络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安全。第六,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有助于保障公民权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被人们所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分析和处理相关事务,防范和打击威胁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各种犯罪行为。但是,由于手机、传感器、监控器等大数据收集和传输设备的普遍运用,公民的个人信息经常被随意收集和超范围使用。比如,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甚至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某个人的各方面信息,从而预测其未来的行为或者向其推送有针对性的广告。公民个人隐私泄露,会造成财产、人身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可以依法惩处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5]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主权平等原则。主权是一个国家以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平等意味着,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均有权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互联网构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虚拟空间,可以称为网络世界。网络空间是一个全球性的虚拟世界,并不存在明确的国家边界。而且,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同于现实世界,很可能是跨越国家边界的,网民的身份也不同于公民,因此,无论按照属地还是属人原则,一国都很难完全对网络行为主体及其行为实施管辖。尽管主权平等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实现遇到困难,但是网络空间得以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本规则都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网络行为主体与现实世界的法律主体是一致的。网络空5间活动也应受所在国政府管辖,并遵守当地法律。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网络空间治理必须遵循国际法所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8]在全球网络事务方面,世界各国都能够平等参与。各国有权利确立适合自身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合法行使网络管理权,同时也有义务尊重他国网络空间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不对他国发动网络侵略。第二,和平安全原则。联合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成立的国家间组织,它所倡导的和平安全原则是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必然涉及国家之间的利益均衡,因此必须依靠国际法来维护网络空间的基本秩序,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目标的实现。各国应坚持以和平手段来处理国家之间有关网络事务的分歧和冲突,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他国的网络霸权主义,以及片面强调自身安全而以牺牲他国网络安全为代价的自私自利行径。[5]第三,国际合作原则。互联网是人类共同智慧的产物,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应为全人类共享共治。当前,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要求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网络法治,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9]在国际合作中,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差异,各个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世界已经借助互联网结成了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网络发达国家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积极引导制定有助于网络空间合作治理的规则,确保互联网发展利益由各国共享、互联网事务由各国共同参与、网络安全由各国共同维护,并最终推进互联网稳定、持续、协调、有序的发展。第四,共管共治原则。美国凭借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将本国的网络治理理念强行推销给其他国家,引发国际社会的不满。美国刻意突出网络空间的全球公域属性,反对其他国家在网络空间行使主权,以利于其利用互联网推行其价值观并对他国实施“颜色革命”。同时,美国宣扬所谓“网络自由”,在全球网络空间不愿意接受任何约束,为实现美国利用互联网控制全球的目的奠定法律基础。但是,当国际社会提出要求美国向联合国相关机构转交互联网管理权时,美国又公然提出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否认互联网的公共属性,拒绝交出互联网的实际管控权。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质上是其所奉行的霸权主义在网络空间中的典型表现,目的在于将美国的主权扩展至全球网络空间。针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共识匮乏的情况,最为有效的解决分歧的措施就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并将其纳入公认的国际法体系,实现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法治化。[5]

查看全文

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论文

一、政府治理与行政管理法治

(一)行政管理法治的原则。政府的使命是根据法律法规立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落实依法治国,所以说,它既是法律的建设者也是执行者,首先执法部门应以身作则,想要让大众的行为合法化,那应该做到个人行为的规范化。所有行为的对错的考察,全部建立的在法律的基础上,而不以个人的情感和意念作为基础。其次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以人为本”政府执法人员应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高效快速的解决人民的困扰,不推脱,不拒绝,铭记自己的职责,做到利国利民。(二)行政管理法制化对政府治理的影响。维护群众的基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是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基本理念。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是政府治理的核心。社会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对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效性的行政管理模式离不开法治管理的严密性,它可以让行政管理系统更稳定,机构设置更合理[1]。所以行政管理法治化让行政人员和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提高。

二、政府治理背景下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缺失

(一)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在明确的法律规定下,政府有责任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些事物,比如说通过群众上访,找出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并解决。但是个别政府机关觉得这件事繁杂,琐碎,因为麻烦而进行推脱。这样阶梯性的层层推脱,是群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事件,这就是严重的失职现象。这个问题会严重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也会误导人民群众的正确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二)违法干预民事。滥用职权,隐瞒事实,推脱责任,这是个别地方政府机关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他们把职权变相当做压榨的工具,欺压百姓,甚至上下级领导人员相互包庇,变相的通过法律法规来谋取暴利,提倡权大于法的谬论。人民赋予他们权力,他们不是用来保护人民,而是用来压榨人民,让人民至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人民的悲哀。(三)干预司法独立。我国宪法中有提到“人民法律依照法律规定,不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个人和社会团体干涉”但是现实生活中,会有一双双无形的手在悄悄的决策着法院的审判。一个案件的审判背后,不仅仅是当事人本身,它会掺杂很多因素:权力、地位、因素等等。所以为什么人们早早的就知道这个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这句话,并且深信不疑。然而这些种种的缺失玷污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平,也会让群众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必须改正。

三、行政管理法制化优化建设的有效政策

(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法体制。健全的法制体制就像一道坚固的防护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人员的犯罪行为,从根源上杜绝政府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法律针对这类行为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但是制度都比较笼统,所以会有一些执法人员钻空子。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在,所以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奖罚分明,执行力较强的法律体系。利用其规范性,明确性整改政府,规范政府,让每一位执法人员真真正正的为人民服务。每一位政府机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都可以用明确的法律规定下来[2]。并同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制,结合群众和司法机关对执法和执政人员进行监督,让人民和社会共同进步。(二)开展全民普法教育。知法,无论是对于执政人员还是群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古至今,法治社会对于人民群众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实现依法治国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全民普法,法制教育开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有一些地方依然是信奉:权力大于法律,金钱大于法律,金钱是万能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多山区和小型城市依然是一个可怕的存在,这也揭露一个事实,全民法治教育这条路依然需要我们坚定而长远的走下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群领头人,执政人员和广大人民代表在这场全民普法教育改革中起到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则,知法教法。文明执法,以保护人民的利益为首位,给更多的人民群众传达和普及法律知识[3]。而我们作为普通的百姓,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通过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可以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又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达到共同进步的双赢状态。(三)加强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缺失的惩罚制度。增加惩罚制度,让执法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树立法律的威严性。这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一个改变,一个威严的法律制度可以让犯罪分子不再平安无事,会让其承担所有的犯罪后果,对人民群众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应当针对其行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让整个法律体系成为一道密不透风的墙,而不是一张网。对那些知法犯法,层层包庇的行政人员严惩不贷[4]。优化我们的政治体系,净化我们所生存的社会

查看全文

法制宣传教育五年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适应新形势新条件下城市管理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我委各项城市管理工作法治化进程。根据国家、省“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和《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市城市管理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与执法实践相结合,树立法律权威,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平安及城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城市管理事业展大局需要,适应全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干部职工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城市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为城市管理中心工作服务。紧紧围绕我市城市管理事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落实城管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服务于落实科学展观、管理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展和稳步前进。

查看全文

应急管理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着力建设“智慧普法”,扎实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增强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普及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满意度,努力在全局营造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践行法治原则的浓厚氛围。

一、指导思想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执法监督,严格规范依法履职,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和机制,增强监管执法效能,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法制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推动行政执法活动程序正当、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强化法制工作队伍能力建设,推动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依法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市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提供法治保障,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法治环境。

三、主要工作

查看全文

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处理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治理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工作,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处理原则

对治理整顿中有关问题的处理,应本着强化土地法制观念,促进职能到位,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凡主动自查自纠的,属于工作中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重在整改;属于违法违规的问题,可以依法从轻处理。对顶风违法、执法犯法甚至以权谋私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关于违法违规交易的处理

1、在国务院15号文件下发后,国土资源部11号令实施前,经营性用地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只要不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问题,不作为违法违规处理,但应逐项进行登记和审查,作出说明,并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土资源部11号令实施后,除下列情况外: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依法采取协议方式补办出让手续的;不具备单独组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条件的零星地块,因规划需要纳入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地块统一开发,参照原成交价格,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的;省、市政府在国土资源部11号令实施前,组织的招商引资项目,且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分使用,确需继续按协议签订的供地方式进行供地的。其他经营性用地仍以协议方式出让的,不论有无权钱交易,其出让合同一律无效,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查看全文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在城市发展中,污水排放是越来越多,对水资源造成了很大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威胁,所以需要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更好的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发展展望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处理工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在不断提升。在城市发展中,污水排放是越来越多,对水资源产生了一定危害。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水资源需求比较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对水资源造成了一定浪费。在城市发展中,污水的排放对于水资源造成了很大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所以需要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更好的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1城市污水治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人们生活中带来一系列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淡水量不足,另外由于人们生活中不注重节约用水,导致我国水资源比较短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加强污水治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污水的来源

查看全文

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总结

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五措并举狠抓“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到位。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县国土资源局“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常设了机构。设立了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法规宣教科(法制办),配备专职普法工作人员三名。三是定期召开会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普法领导小组的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国土资源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四是制定了普法规划。结合本系统实际,制订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这项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得以开展。五是将国土资源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年与县区分局签订的《国土资源目标责任书》之中,实行普法和依法治理任务指标量化管理。

二、国土资源专业队伍到位。一是在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人选上严把了“四关”,即政治素质关、法制培训关、年龄关、学历关;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法,守法,用法的干部选配到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二是采取周五集中学习、离职学习、以会代训、边干边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对国土资源管理法规的学习掌握情况,使其胜任,称职。

三、“四五”普法硬件建设到位。该局为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专门配备了四间办公室,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20(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多万元,制作了书橱和150多个桌椅,购置了录放像机、vcd、有线电视等普法和依法治理学习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起了普法和依法治理电教室,使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有场所、有地点。

四、“四五”普法规章制度到位。根据机关管理工作的需要,先后制定了近二十项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了普法学习、依法治理检查、督促、考核、总结制度。

五、生动活泼的宣传工作到位。自2003年以来,我县每年根据国家规定的宣传主题,利用“六.二五”全国土地日,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党校、学校、文艺、法律咨询、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这七块宣传“阵地”,不断强化宣传力度。去年11月份,该局抓住市县委组织部、市县委党校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冬训班”的契机,通过争取,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列入了培训班的内容,专门印发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材料汇编》等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材料1500多份,制定了培训学习计划,采取派出和聘任专人全封闭授课、全封闭学习等方式,举办培训班6期,通过考试,毕业学员1200多人,大大增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国土资源法制观念,收效显著。去年以来,为搞好采矿权制度改革,该局先后通过《××日报》、《××普法》、市县电视台、市县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全文刊登、播放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并进行相关报道、撰写文章,组装了20辆宣传车在全县巡回宣传,并在市、县、乡镇驻地张贴通告2000余份、上墙标语2200多幅、宣传栏300多块,为采矿权依法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自20**年3月份起,用半年时间,在全**范围内开展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活动,现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治理整顿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治理整顿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各级领导关于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批示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集中开展依法行政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增强法制观念,落实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到位,查处严重干扰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治理整顿原则是:自查为主,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重在整改。

(一)自查为主。这次治理整顿工作实行**国土局与乡(镇)上下联动,自查为主,**国土局对乡镇自查自纠工作和治理整顿工作负有督查、指导职责。**国土资源局将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时间对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类违法用地、违规交易行为,逐一排查梳理,并制定措施,对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处理。

(二)突出重点。治理整顿中进行依法行政教育,重点是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是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查处非法占地、非法入市,重点是查处乱占耕地、违法批地和非法交易行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