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00:09: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新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新闻理性思考论文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种优势,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这个现实与必然,作为党报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发挥好自己的指导性,党报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吸纳其他报纸宣传上的长处,使之与自身的宣传优势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去体现党报与群众之间那种特有的亲和力和贴近感。
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同人们息息相关。对其有选择地、适时地加以报道,是党报应该负有的重大社会责任。社会新闻报道与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或其它报道一样,应当起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党报报道社会新闻不是一味地争抢读者,而应当是用理性思维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深度,把社会新闻报道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之能给人以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给人以启迪。
实践证明,让社会新闻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亮点,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是党报在新闻改革的尝试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成功之路,有些党报在这条路上已经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一、以政治家办报的敏感选择社会新闻的切入点,体现党报的大家气派。
作为政治家办报,一个重要特色,是具有全面、正确、深刻的大局意识。一方面是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做文章,运用正确的舆论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是抓新问题、新思路、新事物,使报纸真正出新闻,有活力。围绕这个原则,党报如何选择好社会新闻的最佳切入点,使党报的社会新闻宣传进而达到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剖析新闻播报媒介形态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海量信息;新型栏目形态;新闻超市;新闻观念变革
论文摘要:资讯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涌现,引起电视新闻形态的变革,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层次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超市这种新形态。电视新闻超市的出现,新闻观念的转变,受众成了节目的主宰,电视新闻开始出现服务化、人本化趋向。
一、电视超市节目形态的出现
世纪之交,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全球世界的纷繁信息吸附在我们的周围。面对每时每刻都会大量涌现的海量信息,电视新闻尤其是地方新闻如何面对新形势,如何选择、如何组织信息来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了众多电视新闻工作者考虑的问题。面对海量信息的无所适从和受众心理的变化期待,全国各地的地方新闻栏目,开始寻求变革与突破。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层次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超市这种新形态。
2000年初,辽宁《今晚直播》开办:主持人、记者嘉宾同在演播室,在这里,新闻形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动态感性的现在进行时,是多种新闻内容汇集在一起的超市感觉。既有现场直播,又有深人报道,还有娱乐气象服务。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新闻现场、新闻背景、新闻观察、新闻特辑(图片漫画报刊)、公众话题。在节目编排上,《今晚直播》完全抛弃消息类新闻的编排,总栏目与小栏目内容相异,结构交错起伏,在总栏目内的子栏目变化节奏也各不不同,追求的是“不完满的真实”,力求简单,看上去像是一种大杂烩式的信息拼盘。
2002年7月,一小时的《江苏新时空》开播,它采用版块切割的方式,分出了时政要闻、综合新闻、大写真等若干版块,其中综合新闻部分又包含资讯、正在现场、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等小单元。各个版块相对独立。主持人的“即将播出”口播提示将版块与版块串联一体,这与超市的导购信息如出一辙。把信息呈到观众面前,选择的主动权在观众自己。观众有兴趣,他们就会继续锁定节目,反之就会将注意力移开,信息超市的人口和出口尽在观众的掌握中。在这一节目形态中,观众不需要从节目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小时内,都痴痴地守在电视机前,不需要将所有的信息一并“收下没商量”,一种灵活的“信息超市”建构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自选动作”,较之昔日的“规定动作”显得更为人本化。
电视民生新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本土化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1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做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能走进误区,比如在选题把握上,不能走极端,即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闻停留于琐碎和表面,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本地的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内容为王似乎永不过时,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从地方电视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都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各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2电视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电视民生新闻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本土化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1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做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能走进误区,比如在选题把握上,不能走极端,即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闻停留于琐碎和表面,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本地的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内容为王似乎永不过时,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从地方电视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都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各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2电视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报业同质化竞争管理论文
一、同质化的困惑
最近几年常常遇到都市类报纸的老总们发问:竞争对手的报纸都大同小异,很难想出新的内容点,报纸同质化这样严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新的招法?这里所说的都市类报纸指的是都市报、商报、早报、晚报、晨报、时报、快报等自办发行、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性日报。确实,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同质化一直都是困扰都市类报纸老总们的一个大难题。
何谓同质化?“报业同质化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内容层次,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其二是报业运营层次,表现为各报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缺少独树一帜的报业盈利模式。第一层次的表现是最为显著的。体育、娱乐、财经、IT等热点报道,‘你有我有全都有’。”[1]通常的同质化是针对内容方面来说的,主要表现是:1.新闻报道和版面内容的重叠和趋同2.编排手法和版面风格的重叠和趋同。3.读者定位的重叠和趋同。[2]简单的说,就是大的结构安排和编排手法是相同的,具体的内容又很少有独家的。对于同质化问题,当前在业界基本被解读为是影响报业发展的一个负面命题,学者们也作了不同角度的许多研究。[3]对此,更多的都是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困惑。
二、同质化的正确解读——我国报业发展成熟的标志
其实,同质化的正确解读应该是:我国报业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下面从我国都市类报纸内容产品的发展来论述。依据对我国都市类报纸内容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分析,本文将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内容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填补空缺的阶段、结构完善的阶段、同质化阶段。
填补空缺的阶段是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早期。这个时期是都市类报纸刚起步的阶段,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个城市的晚报。这些晚报还是一种计划体制思维下的办报理念,市场观念非常淡薄,很少顾及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都市类报纸却是一种市场取向比较突出的办报理念,提出了面向市民生活的新办报理念。[4]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只要顾及市民阅读需求的报纸,都能填补一些读者市场需求的空白,从而取得一定的差异化市场空间。如1995年创刊的《华西都市报》等一大批都市类报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成长的,《北京晨报》在早期靠主打新闻而获得的一些市场份额等。这点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很相似,只要敢往市场方向想、敢去做,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因为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
新闻摄影研究论文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而图片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报纸版面上,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的形象性、直观性会在一瞬间给读者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一张质量好、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不仅可以活跃版面,还能代替一些连篇累牍的文字描写而在最短时间内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但是,新闻摄影有其天然优势的同时又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局限性。新闻摄影是用形象这种特殊媒介来传播信息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但要有新闻价值,还要具备形象价值。这就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有些新闻事实用摄影报道更具说服力,有些却不适合用摄影报道。要充分发挥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作用,就要认清它的长处与短处,以做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新闻摄影之长
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比较,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它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了当地给读者提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文字报道无法表达的形象信息的魅力。眼见为实,图片对所报道的事实更具说服力,容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报纸版面上,一幅内涵丰富的精美照片常常胜过千言万语,比大段的文字描写更能吸引读者。如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报道,通过图片展现威武雄壮的阅兵场面,阅兵方队的雄姿一目了然,再多的文字描写在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要发挥新闻摄影的长处,还得先弄清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用摄影报道。
首先,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信息量;其次,它还必须具有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的形象因素,这才适合发挥摄影的特殊功能。最近各媒体争相在显要位置报道了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密码的新闻。这是一条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新闻,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它不具备形象价值,用照片无法把这一信息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此,这篇论文不适合用摄影报道。而最近发生在广西柳州的公共汽车坠桥事故中,用摄自事故现场的图片报道,不仅能把这个灾难信息传给读者,还使人们看到失事现场的地理环境、触目惊心的死难者尸体及抢救场面。
新闻摄影研究论文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而图片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报纸版面上,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的形象性、直观性会在一瞬间给读者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一张质量好、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不仅可以活跃版面,还能代替一些连篇累牍的文字描写而在最短时间内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但是,新闻摄影有其天然优势的同时又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局限性。新闻摄影是用形象这种特殊媒介来传播信息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但要有新闻价值,还要具备形象价值。这就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有些新闻事实用摄影报道更具说服力,有些却不适合用摄影报道。要充分发挥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作用,就要认清它的长处与短处,以做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新闻摄影之长
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比较,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它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了当地给读者提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文字报道无法表达的形象信息的魅力。眼见为实,图片对所报道的事实更具说服力,容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报纸版面上,一幅内涵丰富的精美照片常常胜过千言万语,比大段的文字描写更能吸引读者。如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报道,通过图片展现威武雄壮的阅兵场面,阅兵方队的雄姿一目了然,再多的文字描写在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要发挥新闻摄影的长处,还得先弄清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用摄影报道。
首先,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信息量;其次,它还必须具有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的形象因素,这才适合发挥摄影的特殊功能。最近各媒体争相在显要位置报道了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密码的新闻。这是一条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新闻,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它不具备形象价值,用照片无法把这一信息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此,这篇论文不适合用摄影报道。而最近发生在广西柳州的公共汽车坠桥事故中,用摄自事故现场的图片报道,不仅能把这个灾难信息传给读者,还使人们看到失事现场的地理环境、触目惊心的死难者尸体及抢救场面。
新闻摄影长短研究论文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而图片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报纸版面上,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的形象性、直观性会在一瞬间给读者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一张质量好、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不仅可以活跃版面,还能代替一些连篇累牍的文字描写而在最短时间内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但是,新闻摄影有其天然优势的同时又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局限性。新闻摄影是用形象这种特殊媒介来传播信息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但要有新闻价值,还要具备形象价值。这就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有些新闻事实用摄影报道更具说服力,有些却不适合用摄影报道。要充分发挥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作用,就要认清它的长处与短处,以做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新闻摄影之长
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比较,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它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了当地给读者提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文字报道无法表达的形象信息的魅力。眼见为实,图片对所报道的事实更具说服力,容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报纸版面上,一幅内涵丰富的精美照片常常胜过千言万语,比大段的文字描写更能吸引读者。如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报道,通过图片展现威武雄壮的阅兵场面,阅兵方队的雄姿一目了然,再多的文字描写在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要发挥新闻摄影的长处,还得先弄清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用摄影报道。
首先,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信息量;其次,它还必须具有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的形象因素,这才适合发挥摄影的特殊功能。最近各媒体争相在显要位置报道了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密码的新闻。这是一条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新闻,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它不具备形象价值,用照片无法把这一信息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此,这篇论文不适合用摄影报道。而最近发生在广西柳州的公共汽车坠桥事故中,用摄自事故现场的图片报道,不仅能把这个灾难信息传给读者,还使人们看到失事现场的地理环境、触目惊心的死难者尸体及抢救场面。
新闻学报发展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1-2002年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大陆新闻学者一方面在回顾和整理原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也注意到新闻学研究也有一个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观照世界新闻传媒的发展格局和理论研究新动向的问题。因此较以前的新闻学研究情况相比,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更开阔了,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一些原有的研究领域,发掘得更加深入了。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推论性的东西、质化研究的东西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中国新闻学;现状;回顾;总结;2001-2002年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andcombedthefruitsof2001-2002Chinesemainlandjournalismstudy,andfoundthatthejournalismscholarsinmainland,ononeside,isreviewingandsortingtheprimarystudyobjectsandthreads,andontheotherside,ispayingattentiontotheproblemthatjournalismstudyshouldmoveonwiththetime,shouldobservethedevelopmentpatternoftheworldnewsmediaandnewtrendintheorystudy.Socomparedwiththeprimaryjournalismstudy,thescholarshavebroadenedtheirstudysight,developedsomenewstudydirectionsanddeepenedthestudiesintheprimaryfields.Buttherearefewchangesinstudymethods,andtheinferentialandqualifiedstudiesarestillontherulingpositions.
Keywords:ChineseJournalismStudy;Actuality;Review;Summarize;2001-20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速度相当快,WTO的加入、传媒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新闻传播政策的调整等等,为广大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话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一批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正逐渐成长起来,为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生力军。本文将梳理2001-2002年两年的时间跨度内,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的基本状况,我们需要能通过我们的梳理,使大家能对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大陆的新闻学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学者们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为便于分析,本文的研究取样主要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界》和《当代传播》,我们认为这几本刊物的研究取向基本上能体现国内新闻传播学者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取向。
一、发表文章基本情况
新民晚报报道方式管理论文
摘要:本篇论文选择了1996年至2000年五年中在北京出版的《参考消息》和在上海出版的《新民晚报》(共1824条新闻)这两份深受读者喜爱的小型报纸作为调研对象,探讨在20世纪末大陆报纸如何通过选择和报道台湾新闻来塑造台湾形象。调查发现,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大陆对台湾的报道正朝着平和、全面、客观的方向努力,同时大陆报纸也通过对台湾新闻的选择和报道体现了政府的对台政策。论文最后对今后的同类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陆报纸报道、台湾新闻和形象、内容分析
一、引言
海峡两岸近年来的交往,尤其是在经贸、文教和民间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台湾赴大陆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2000万人次;而大陆到台湾探亲、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人数历年累计48.5万人次(新华网,2001/03/16)。另据统计,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也非常活跃。截至2000年底,台商在大陆累计批准投资企业4.7万家,实际利用台资金额263.8亿美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4/16)。另外截至2000年两岸间接贸易累计总额达2049亿美元(新华网/2001/03/16)。两岸之间新闻交流虽然开始晚些,但也在逐步增长。从1987年台湾《自立晚报》两名记者绕道东京来大陆采访,目前到大陆来采访的记者已达5000人次,大陆赴台湾采访的约200人次(中华新闻报/2001/01/08)。
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历尽风云,尤其是近几年来,台湾问题屡屡成为世人关注焦点——从1996年的台湾大选,1998年的汪辜会晤,到1999年的“两国论”,再到2000年的民进党执政,陈水扁上台等等。在这几年里,台海关系愈加错综复杂,台湾问题日益迫切的需要提到两岸的议事日程上来,两岸政策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变化都必然对大陆报纸选择、报道台湾新闻的方式以及对台湾形象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一些发行量大、在广大读者中深受欢迎并颇具影响的小型报纸针对这一形势,专门开出台湾专版,重点报道台湾新闻,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因此对这段时间大陆对台湾的报道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中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工作笔者曾在1998年进行了一部分,对1996—1998年《新民晚报》和《参考消息》的对台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现在时至世纪之交,台海关系又在这两年内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台湾政局变化,台独势力一度抬头,而中国又面临着加入WTO,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在新的世纪,中国人的最终统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已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