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6:18: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体育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体育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会体育指导员系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凡符合条件,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者,均可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申请并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三条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四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德,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第五条申请授予技术等级称号或晋升上一等级称号者均应参加相应级别的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并具备下列条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了解体育锻炼和比赛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方法,能够承担基本的锻炼指导工作;(二)了解社会体育工作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办法,能够根据计划组织实施基层组织的社会体育活动。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从事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服年以上;(二)基本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三)基本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体育工作的特点,能够承担基层组织社会体育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总结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绩;(四)具有指导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从事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用于年以上;(二)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工作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效;(三)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指导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四)具有指导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能够进行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从事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5年以上;(二)较系统地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在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中取得显著成效,或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三)较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承担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行业、系统的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或在全国性社会体育工作评比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四)具有指导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在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六条评审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可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在技能传授、锻炼指导或组织管理方面的掌握上有所侧重。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

1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在充分挖掘高校体育潜在优势的同时,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也能够为社会和家庭体育提供组织者和倡导者,进而以高效的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促进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切实的实施和落实。

1.2有助于进一步满足公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当前,我国人民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积极参与健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但是,依据我国当前的国力以及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确立的方针,大量地新建各种体育设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校积极将自身的富余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以进一步满足公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1.3有助于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建立

查看全文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研究

【摘要】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相对滞后性及“应用型”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是现阶段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升级校企合作深度办学模式及打造专业特色精品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生命健康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运动健身已经成为社会焦距的热点话题。2016年10月,国家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在健康意识日益增长的社会背景下,专业的运动健身指导是实施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现阶段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程度大幅度增加。如何提升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我国“健康中国2030”的最终目标,是当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相对滞后性。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等运动技术,同时具备对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发展中往往更注重传统理论教学,在教学计划安排过程中课程设置更新不足。随着我国文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运动健身的理念已经打破原有的传统思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条件能力开设具有时代性的特色人才培养课程。在重点开设大众体育健身指导与咨询及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等课程的同时,要将群众熟悉的户外运动及特色群众运动项目进行细化指导,满足社会群众对其现实需要。2.“应用型”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实践教学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组成内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核心特征是实践性。大部分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校内技能实训实践及校外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组成。校内技能实训实践过程是由专业课程教师指导完成的,实训中更多的是强调对专一内容的实践教育教学,学生在此过程中多表现为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影响校内实践的效果。校外实践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往往高校都安排在毕业前的大四学年。校外实践教学通常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及校外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基地来完成的。目前,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普遍重视校外实习而忽略校内实习。

二、构建基于“实习就业”一体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健身市场也得以快速发展,尤以社会体育最为突出。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开展体育运动。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学习时,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培养出面对该专业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市场;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管理性、服务性和应用性,由此可看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的高,而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是缺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以缓解这一现状,通过该专业的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进行学习方向的定位,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1.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1.1社会体育专业

社会体育作为体育学类的专业学科,学制设置为四年,完成学业后要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学生的体育素质,丰厚的知识面,独到的创新意识是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健身指导、体育指导、体育管理及科研领域的人才[1]。

查看全文

社会体育与电子管理研究

摘要: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荐选的实际工作中,存在指派型、福利型、自荐型、推选型的学员选派方式,其中前两种会将不具备志愿服务精神的人选入,导致培训后不能发挥健身指导的作用.通过分析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权力与义务、举荐人与被举荐人的管理,提出举荐模型,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荐选过程得到规范、监督、管理与完善.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举荐模式;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文明的进步,人均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升,家庭及社会成员从购买健身服装器材,到消费体育服务,逐渐形成了体育健身的日常生活习惯,健身人群迅速扩大,对体育场地、运动形式、健身效果、人际交往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科学健身,国家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并制订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

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与价值

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是为促进群众身心健康、提高健身人群科学健身水平的一项制度.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大众文化的丰富,为更好地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2011年10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管理办法》中所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1].我国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时间还不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及其工作现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2].实际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指导工作广泛、良好地开展,对实现健身群众身心和谐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水平.反之,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果指导能力不足、在健身指导中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则会严重制约全民健身科学、有效的快速发展.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范培养可以良好地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健康中国建设.其中首要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人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条件

查看全文

体育竞赛社会化与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体育竞赛制度改革的深入,竞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增加,政府对各类体育竞赛的资金投入已不能适应于体育竞赛市场的需要。因此,政府对社会各方力量来承接比赛及竞赛承办单位自筹经费给予大力的支持。企业的赞助、体育竞赛转播权的销售、开发广告资源、体育彩票的提成、社会捐赠及向社会的集资等等都是体育竞赛运作资金的主要筹措方式。国内外的学者,在体育竞赛转播权的研究论述中明确指出竞赛转播权的收益是体育竞赛运作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我国竞赛转播权市场并不成熟,体育竞赛的主要资金并不是竞赛转播权的收益。在国内,竞赛运作方式主要为企业的赞助和广告竞赛资金及资源的收入。另外,体育彩票的提成以及其他相关产品市场的开发、基金等等也是获得竞赛资金的重要渠道。而对于一些成熟度低的弱项竞赛,其投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其赞助方式一般是由政府进行购买,对当前阶段的体育发展和推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整个竞赛运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体育竞赛的设施。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论述中,认为城市居民自豪感上升、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及所在城市在国内外影响力的增强是因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体育竞赛场馆建设社会化、体育竞赛场馆运营、管理社会化、体育竞赛器材及相关竞赛软硬件来源社会化等方面都是体育竞赛设施的社会化。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化”问题曾在陈元欣等其研究论述中提出。只不过他把“社会化”用“民营化”来代替的,且明确指出了社会投融资是体育场馆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场馆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通过公私合作或由民间资本来投资的方式对场馆设施进行兴建,可以使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状况得以缓解,同时也有利于引入民间机构,且能使场馆设施后期的运营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也要对场馆设施运营及管理方面进行社会化,对其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探究。政府可制定出多种场馆运营优惠政策,以便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参与经营。体育竞赛组织者、管理者、运动员、裁判员、体育经纪人、志愿者等等都属于体育竞赛人才。体育社团、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是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者的来源。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熟悉竞赛的流程,具有体育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商业营销知识和技能是对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者的要求;体育竞赛的重要支撑是运动员,现在也正逐步对运动员的培养进行社会化的改革,俱乐部、协会、普通高校、体育运动学校等都是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来源;裁判员是体育比赛的执法者,其来源是社会的各行各业,裁判员的要求是具有精湛的裁判专业知识,而且职业道德操守良好,这样竞赛才能保证顺利运行;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等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是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人,其要求具有法律、体育、营销等专业知识,社会上各中介组织是其来源;体育竞赛志愿者,一般是由志愿者组织或体育竞赛组委会从社会上招募并受其管理,自愿为竞赛服务的一类人。其来源是社会各阶层。体育竞赛特别是大型体育竞赛的成功举办需要利用社会上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

使体育竞赛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就是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经过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体育竞赛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对体育竞赛进行规范化管理,其基本的实施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随着体育竞赛的发展,当前的体育竞赛运行机制其要求是政企分离和管办分开,与发展阶段的体育竞赛运行机制完全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竞赛运行机制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对其要求是政企不分和管办结合。为了使体育市场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社会总产值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将体育竞赛的界定权、举办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等进行分离,交由政府及各相关的部门进行执行,并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允许其相互交易。通过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大力扶植,并加强对体育中介市场的重点培育,且由政府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增强社会力量在体育竞赛的参与性,对体育竞赛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虽然在相关的政府文件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要加大对投融资的支持力度,改进税收优惠政策,以便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个体兴办体育竞赛,但是,由于一些细则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使得该项规定的实施没得到预想的结果。譬如,作相应的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政策,减免税或税款返还政策,允许体育部门或单项运动协会建立基金等等政策。正所谓“家有家规,行有行规”,只有加强了行业本身的监管力度,使社会监督体系健全了,才能让体育竞赛市场以良性的状态进行运作,使其更加市场化和社会化。体育竞赛市场规范运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完善的体育市场的治理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对体育竞赛的相关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并以一些相关的政策作为指导,使体育竞赛市场的治理机制得以完善。为实现体育竞赛市场内部平等竞争,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让行业内部的规定、规章及制度得以完善,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化,同时这也是使竞赛参与主体的权益不受侵害和竞赛能够顺利举行的客观要求。举办体育竞赛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社会公共效益,二是为了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满足于参与主体对竞赛的多元化需求。竞赛的参与主体主要有:①政府。政府主要是通过体育竞赛来促进社会效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体育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城市的发展,扩大全民健身工程的覆盖率等方面;②体育社团。社会体育团体主要指以单项体育运动协会为代表的相关社会体育组织,由于其承载着推广所属体育运动项目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蓖要责任,在大型竞赛表演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着参与和组织的主体作用,还具有启动社会投入,引导社会投资流向的重要媒介作用;③俱乐部。职业俱乐部主要是通过体育竞赛市场运作扩大资金的来源,激活体育竞赛市场,促进体育竞赛水平的稳步提升,以获取利润最大化;④媒体。媒体通过购买体育竞赛的转播权,转播体育竞赛来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增加广告收入;⑤运动员。运动员主要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和提高社会地位;⑥观众。观众则是通过观赏体育竞赛来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了保障竞赛参与各方的权益,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在外部加强立法和引导,在内部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保障体育竞赛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于蕴工作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查看全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实施“互联网+”的战略,大部分高校响应国家战略,积极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体育专业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解决了一些因实践活动而需要的教学困难。文章就“互联网+”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略,以促进“互联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现存问题;对策分析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迅速成为了热点。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很多行业实行了“互联网+”的战略。“互联网+”的战略使得我国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传统行业不局限于小的地理环境内而是朝着时间、空间等多方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1]。互联网的出现对高校的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很多高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需求,在教育方面也实行了“互联网+体育”这一模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高校体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分支,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方面的专门性人才。很多专业性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的院校都结合了“互联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现存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本文就“互联网+”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供了自己的对策。心想这对“互联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发展不无裨益。

1“互联网+”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现存问题的剖析

1.1授课方式单一,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的了解,发现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教育学以及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一些核心课程。虽然核心课程的设置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但是教学方式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高校中有一批是高龄教师,这些教师对互联网教学模式使用的很少。很多核心课程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方式单一。这种情况使学生对核心知识的了解仅仅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形成错误的知识点。比如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学生仅仅学习书本上的平面图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以及球类裁判员的学习。这些只通过教师的口头阐述以及书本上的讲解是无法准确掌握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1.2教学器材及场地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场地和器材的保证是完成优质教学的前提条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实践性,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到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用到教学器材及场地。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器材损坏或者突发情况,而器材的损坏或者突发情况的信息又不能及时传达到后来的教师,等后来的师生利用场地时才发现场地和器材已损坏,这样将导致原先的授课计划将被打乱,同时又浪费大量的师生上课时间。1.3相关的教师数量稀少,师资团队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从“互联网+体育”的模式上考虑,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也需要教师懂得相关的互联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互联网+体育”的模式,才不会形同虚设。高校现任的多数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但是对互联网的信息知识了解却很少,只有少数体育教师既有丰富体育知识,也了解相关的互联网信息知识。很多情况下,大部分工作是有非专业的教师进行操作,效果明显大打折扣。这样显然不利于“互联网+体育”这一模式的发展。相关教师的数量的稀少,与“互联网+体育”模式发展的需求极不对等,严重地阻碍了“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发展。1.4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高,形成资源浪费。自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施了“互联网+体育”这一模式后,学校为了灵活的安排将部分课程录上了视频上传到学习系统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测试。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将网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打开个人的学习终端并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是让课程在自行播放,当视频播放完毕学习也结束,测试时通过互联网搜索答案,这种情况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将课程资源浪费掉,自身也没学到相应的知识。1.5高校缺乏有效的宣传平台。互联网作为一个宣传的工具,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但是目前的高校中缺乏有效的宣传平台,导致信息不能传播,资源不能共享。例如,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公众号,而且即使有公众号其管理也不完善,一个公众号出现与体育不相关的文章,使公众号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这样使高校体育的宣传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

2“互联网+”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

查看全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研究

摘要: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面向市场、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必由之路,其完善程度对社体专业人才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全面剖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存在问题,阐释了基于校企合作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广、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与企业具有紧密的关系,实践教学是其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其他如会计学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应该依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发展、市场的导向和社会的需求出发,构建并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平台不足。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包括校外实践平台和校内实践平台。在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方面,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基本都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不同区域和城市的社会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由于经济发达,体育企业类型较多,该地区社体专业拥有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资源,如与运动营养品、户外拓展、健身器械等类型的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而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社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匮乏且类型单一,基本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满足日常的实践教学,其他应用型专业普遍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国内社体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尚不完善,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1.2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国内多数体育院校社体专业多采取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由带队老师进入企业、进入社区进行实践的集中学习方式,实践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形式较为单一,未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践教学或实训的内容单一,未能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所需进行随时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另外,校内的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大一、大二期间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导致社体专业学生入学以来学习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与社会脱节。1.3实践教学师资匮乏。目前,国内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师资多数是体育院校硕士或博士毕业进行任教的,绝大多数没有社会健身机构工作或兼职的经验,社体专业紧缺双师型师资,多数教师具有传统型知识能力结构,实践教学水平薄弱,导致教师授课的时候往往按照教材上的例子进行讲解,健身市场上最近的理念、方法、手段和器械更新较快,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培养出的社体学生也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些学生甚至利用寒暑假或课外时间通过参加专门培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佐证了社体专业实践教学师资的匮乏。因此,建设具有良好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对培养社会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1.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是反馈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在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社体专业教学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采用传统的课题考试形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对过程性的重视。二是以校内实践教师评价为主,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介入。因此,构建多方参与、指标多样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实践效果的检验和进一步改善。

2基于校企合作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查看全文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其中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隶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范畴之下,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指导员的选拔、培训、考评、上岗等一系列的程序,本文探访了很多家馆,他们对指导员的聘用要求比较低,很多场馆只需要应聘者会就可以了,那么山西省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有着比较详细的规定。

1、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准入

职业准入主要是指进入某一职业的最低标准。为了强化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管理,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指示,2008年初,山西省建立了体育行业独有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是负责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省级体育产业。是实现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权威且唯一具体的执行机构。为了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强化山西省救生员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团队的建设,使健身市场规范化,推动大众健身活动的展开。2010年,山西省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鉴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规定,自2010年开始,山西商业化或开放性的场馆将地方统一印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2010年5月开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救生员开始需要国家认证培训考核,持有教练和其他中国协会颁发的证书的指导员需要参与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相关事项。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等级

查看全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摘要】社会体育专业是很多体育院校、一般高校开设的专业,这个专业有着较强的专业特点与发展空间,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并不理想,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就业;现状;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成为人们当前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钱买健康,体育消费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这也促进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

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