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8:3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实践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思想社会实践研究
摘要:教育思想是在吸收传统优秀教育思想基础上而成,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真正做到实践育人,是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之需,更是丰富其内容之重要举措。在此,本文研究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从其必然性与可行性着手,进而对其融入路径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教育思想;思想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十分生动具体的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同时,也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揭示了发展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事业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报告也专门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可见,发展高校教育事业不仅是一项关于培养人的事业,更是一项事关国家发展的事业。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如何用教育思想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鉴于此而加以研究与探讨。
一、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客观必然性
(一)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需要。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不难发现教育思想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重视教育的作用所在。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不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离不开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因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贯彻实践育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认识、认同、崇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引大学生积极投射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乐于。实践的精神,在实践中认识历史,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以便培养历史思维,真正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进而实现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二)创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的需要大学生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重要内容在依托高校思想理论课程教育以及其他专业课堂的传授,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学生社会实践。正如指出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为社会实践是连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载体。一方面大学生实践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一个实际运用,是培养大学生走向世界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在实践中检验课堂思想政治学习成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种双向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更加开阔。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坚持以教育思想为指导,“要准确把握党的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增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坚定性。”也只有将此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而起到加强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三)营造高校良好校园文化的实际需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培养青年的重要场域,承载了国家与民族的昌盛繁荣。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是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充实大学生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路径,也是切实落实实践育人的中重要举措。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从而武装大学生头脑,对于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有助于营造良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实践活动朝着高雅发展,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四)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使然。当代大学生教育不再仅仅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既要注重良好理论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高尚品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更要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受环境所限,传统教育重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很少专门开展社会实践,使得不少青年学生对于国情知之不多,对社会生活了解不够。因此,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方式予以教育引导,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使然所在。
二、将教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可能性
高校音乐表演社会实践研究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既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够充分体现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鉴于此,本文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谈起,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社会实践;必要性;开展路径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一)音乐表演专业建设的需要。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音乐理论知识和熟练音乐表演技能的高层次音乐人才,这种“表演性”也是其区别于音乐学、音乐教育等专业的根本所在。而如何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一个有效且必不可少的方式就是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熟悉舞台,熟悉音乐活动组织、开展的流程等,为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一直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但是没有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运用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很多学生一个学年内只有两次登台表演的机会,就是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在演出等相关活动中的表现,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满意和青睐。因此,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实践能力,正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高校除了教育和科研的职能外,还有社会服务职能,这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倡导和要求下,很多高校和院系都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进行了思考,也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如搭建服务平台、培育服务团队、获得服务效益等。这种服务并不是单向的,学校和大学生也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和功能,锻炼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可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四)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了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近年来,又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为了新时期重要的发展目标,音乐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师生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满足了活动的用人需要,营造出了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成为了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社会实践的开展
(一)树立正确认识。多个部门和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具体来说,首先,作为高校和院系,应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生培养、专业建设和学校方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为什么做、怎样做等根本性问题。特别是自身所具有的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能,在近年来得到了突出和强调,这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次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在课程设置、实践设施、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有所体现,真正做到乐于、善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作为学生来说,一方面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自己的就业和发展,结合市场需要来审视自身不足,对实践能力欠缺这一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树立起社会意识,每一个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也只有走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个人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再次,作为社会部门来说,应认识到专业人才对各类活动展开的重要性,并主动和周边高校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人才水平有限的瓶颈,推动各项活动更好的开展。通过学校、学生和社会各部门在认识上的统一,才能从本质上保证各类实践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获得多方共赢的效果。(二)建立实践体系。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以高校师生扎实全面的实践能力为保障,而这恰恰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一个薄弱点所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在实践意识和能力存有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实践体系。具体来说,首先是课程体系构建。结合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来看,可以将所有课程划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模块。与以往课程设置不同的是,实践课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分支,既包含表演、形体、舞台等方面的校内课程,也包含演出、比赛等校外活动,使实践得到明确和突出。其次是师资体系构建。多数音乐表演专业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在理论和技能上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有一个问题在于,这种科班学习经历使他们在求学期间,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实践训练,所以在实践能力上同样存在不足。对此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主动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如多参加公益演出、演唱或演奏大赛等,起到积极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而学校也应对教师的各种实践活动予以大力支持,并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努力建设一直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再次是评价体系构建。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活动质量、效益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认真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具体表现等,进行量化考核;在评价主体上,要打破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局面,引入更多的评价者,如组织活动的社会部门、学生互评等;在评价方式上,除了量化制以外,还应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记录表现、分享心得等。通过实践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本质上的提升,由此才能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三)加强政策保障。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绝不是单方行为,而是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政府部门,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要制定以省市政府、文化厅等行政部门为主要保障者的支持政策,各部门应起到积极的组织、协调、引导、服务等职能,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应该在政府部门的宏观协调下进行。因此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中,要对高校服务地方的方法和举措予以大力的支持,善于利用高校音乐文化资源带动地方音乐文化发展,并积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加强服务的评估与督导,提高服务的效益和水平。条件成熟时,还可以鼓励高校参加社会文化活动的竞标,真正融入到市场中。如早在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就通过竞标的方式,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开幕式的承办权,学校调动全校的力量,站在为高校、城市和国家争光的高度,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整个城市的多个部门,在市政府的协调下,对学校予以了多方面的积极帮助,开办了由高校承办洲际赛事开幕式的先河。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既不是唯一的实施者,也不是唯一的受益者,而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政府,更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制定出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政策,作为各项活动开展最坚实的基础。(四)探索多种形式。音乐实践活动是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每一个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大显身手,需要学校、活动组织部门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出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和一些文艺团体等签订协议,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进行实习,“只有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社会及人们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才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理论及实践相结合运用的能力。”又如开展公益演出活动,1996年,等十四个部委联合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了高校社会实践的常规性活动,获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效益,音乐表演专业正是其中的主力军。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则要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扩展,如城市社区。近年来,城市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可谓是如火如荼,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要,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正是最佳人选。可以与社区管理部门联合,进行声乐、器乐、理论教学等,也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演出。如沈阳音乐学院就与周边社区联合成立了音乐培训机构,所获得的收益一方面作为学生的薪酬,一方面用于各项活动的支出,满足了多方面需要。再如专题活动,很多城市都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打造专场演出等,如近年来流行的山水实景音乐演出,需要大量具有音乐、舞蹈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主办方也与地方高校签订了用人协议。可以看出,具体的社会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研究
摘要:感化功能是思政课社会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表现。这种功能的发挥以情感共鸣为前提,以实践体验所产生的情感反应为作用机制,并在社会实践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认知、激励、协调和升华等诸多积极效应。为充分发挥感化功能的积极效应,应从社会实践的结构性要素出发,积极利用实践基地资源设计“感化点”,鼓励教育者的全“心”投入,增强教育过程的“感化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感化功能的内生性动力。通过结构性要素的改善优化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感化功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感化功能;结构优化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当前的思政课社会实践研究中,大多是抽象笼统地谈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没有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功能。感化功能是思政课社会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表现。社会实践通过感化功能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了解社会实践感化功能的作用机制和积极效应,针对性提出优化社会实践感化功能的方法,对提升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基础性意义。
一、思政课社会实践感化功能的作用机制
关于社会实践的概念理解,既不是萨特所解释的“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1],也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2],而是有它的特定内涵。要理解社会实践,可以引入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观。他认为,任何社会实践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实践空间是什么?实践逻辑是什么?实践工具是什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环节的社会实践也必须符合这个要求。实践空间始终都是具体的实际活动的场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空间领域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如企业、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实践逻辑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实践工具是体验、服务和调研等。由此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就是指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通过体验、服务和社会调研的方式深入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培养、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灌输”,更需要发挥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感化功能。思政课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论课堂的辅助和延伸,是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内在感化的重要路径。理解社会实践的感化功能,首先要理解社会实践如何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内在感化。情感共鸣是社会实践感化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感化也不例外。社会实践实施感化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满足”的基本条件来源于主客体双方具有共性,共性越多,感化越容易;共性越少,感化越难;缺乏共性,则无从感化。感化以情感为纽带,由于感化并不像说服等其他教育方法那样直接转变教育对象的思想,而是通过情感的变化推动对象在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因此,社会实践感化功能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主客体之间是否存在情感共鸣。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体验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由体验所产生的情感选择和情感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学指出,带有强烈情感内容的体验会使神经元受到特别强烈的刺激,刺激的强度导致有关神经元在很长时间里对相似的刺激变得更为敏感和更易于产生响应,人们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情感体验,不会因情境的变化而消失,而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在以后类似的情景刺激下,会在记忆中再现当初的情感体验。”[3]社会实践所激发的道德情感使大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当这种记忆的形成在群体性活动下完成时,它会促使大学生更易形成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会使大学生获得情感积累,这种积累可能变成大学生相应道德体验的稳定的倾向性反应。因此,人们如果在某种活动中曾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他会在以后的情境中倾向于重复类似的活动。当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理论知识的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将更易接受类似性的活动,同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大学生对理论认知这种积极情感的认同。这就是思政课社会实践感化功能的作用机制,可以用体验—反应式来表达。思想政治素质要真正转化为个人素质还需要依赖于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感悟和实践的生活体验。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感化过程中,大学生把自身作为客体,以自身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革命教育、历史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资源,由此形成教育资源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
二、思政课社会实践感化功能的效应分析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
2006年6月1日,我怀着一丝紧张和兴奋的心情踏入了xx华电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接待我的是王经理,人挺和气,一番寒暄过后,他便给我介绍起了公司的情况以及给我安排的工作。公司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许多工作也是刚刚步入正轨。之前我和公司已经有过沟通,在了解了我的实际情况后,安排给我的工作是计算机管理与维护。介绍完公司的情况,王经理又把小林介绍给我,原来他现在在公司就做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的工作。小林也是刚进公司,年纪和我也差不多,所以对我很是热情,也没什么架子。还没等我问他工作安排,他就指着桌上的电脑,笑着说道:”来吧,我们开始工作吧。”于是我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目前的工作是给公司组建局域网。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在学校学过一些,加上之前也曾在寝室和同学一起组过局域网,所以对这项工作我是充满信心。我来之前小林还没想好到底如何组建局域网,于是现在就和我商量起来。电脑十二台左右,要求只是进行文件的互相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讨论下来,最后决定通过集线器来连接各台电脑从而构成星型网络。我们舍弃了购买交换机的想法,虽然交换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更好,但是因为公司目前只需要组建十多台电脑的小型局域网,对于数据的处理要求不高,暂时也不会需要共享上网,一段时期内公司也不会进行大的扩展,而且通过集线器组建的网络成本较低,也比较方便。为了布线的方便,我们也向领导提出了适当调整办公室的布局,同时也把组建局域网的构想做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同意。我们罗列了需要购买的物件的清单,设计好了办公桌的布局,测算了一下需要购买的网线的长度。接着,我们买好了集线器、网卡、网线等需要的设备,办公室的布局调整也已经完成,接下来就开始组网了。首先给每台电脑都安装上了网卡,之前已经定好了集线器的摆放位置,接着用网线把每台计算机的网卡和集线器相连,我们购买的是十六口的集线器,足以应付目前这十二台机器,多余的接口可为将来增加的计算机所用。通过集线器以及网卡上的指示灯可以来判断是否已经连通。原创:各台电脑连通之后,接下来就进行软件的设置了,我们添加了一些网络协议,给每台电脑设定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且设置了工作组,便于以后的访问和查找。对于每台电脑进行有序的数字编号是必要的,这将方便今后的管理。对于连接打印机的电脑也进行了单独的设置,已使得其他机器能通过该台电脑进行打印的操作。进行到此,我原本觉得应该大功告成了,再接下去的试用阶段,一切都很顺利,我心中忍不住一阵高兴。可是没高兴多久,问题便出现了,原来装有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机器可以访问98操作系统的机器,但反过来就不行,这也是事后才得出的原因,当时我只是认为造成不能访问的原因可能是网卡或是集线器、网线的问题,或者就是设置里的问题,于是赶紧换接口、换网卡,忙活了一阵还是没能解决。当时我也是很焦急,回家静静的思考,才想起可能是操作系统不一致的问题。后来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果然印证了我的想法,并且找到了解决办法。原来需要在2000的操作系统下先设置一个用户帐号,98系统下的机器只要凭此帐号就可以登陆2000的机器了。如此一来,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公司的局域网终于是架设完成了。
局域网架设完成后,使用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几天后,有同事说他的机器不能打印,时好时坏。我尝试着重新给打印机装了驱动程序,还是不能打印。之前能用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我也是不得其解。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那位同事的机器里的网卡驱动程序安装,重新设置了一番,结果行了。我虽然松了口气,心中还是有些疑虑,实在是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第二天,那位同事又说电脑不能打印了。我一时没了主意,难道还像上次那样重装驱动程序?显然那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不经意的看了一下网卡的指示灯,没什么问题,是正常状态的绿灯。但突然我又想到了集线器,我一看集线器,果然有一个接口的灯是红色,表示未接通状态。我一查,这个接口的线果然就是连着那台电脑,换个接口一插,还是红灯,又试了几次,时好时坏。看来是这根网线的问题,接头的接触不是很好。于是换了根网线,问题就解决了,电脑可以正常打印了。此后,也没出现什么问题。看来实践中有些问题是书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或许是这次实践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当然,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小林也是第一次组建局域网,开始他心里没什么把握,我的到来自然是帮了他不少忙。但我毕竟只是来实践的,小林可是承担着工作的压力的,但他工作时的认真态度实在是令我感到敬佩。做计算机管理维护的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问题有大有小,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充分的专业知识,以及认真负责耐心的态度是很难出色完成工作的。
忙完了局域网的架设,工作也就轻松了一些,日常一些小问题也是很容易解决的。领导对我和小林的工作也是比较满意。做计算机管理维护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到公司各个部门的同事,所以和人打交道的机会也比较多。一般说来,对方都是有求于你,态度都比较友善,能够立刻解决问题,自然皆大欢喜。有时可能一时解决不了的,和小林讨论一下,看看相关的资料,也能尽快给予解决。所以工作时彼此都很和善,加上小林工作的认真态度,也使我在工作中自觉地认真负责起来,所以总体说来工作得较为顺利。与同事交流多了之后,我开始不再只是帮助解决一些计算机的硬件问题,有时一些软件的问题我也会帮忙。对于一些常用的软件,包括办公软件我平时用的也比较熟练,所以也就尽可能的给他人一些帮助。当然对于工程设计的一些专业软件来说,例如autocad,我可是一窍不通了,不过乘着工作空闲的时候,我还是自己学了一点,也算是这次社会实践的一个额外的收获了。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工作结束了。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了准备。虽说这次所做的计算机管理维护工作并不是公司运营中利益攸关的,但也是相当重要的,是对公司正常运作的保障。事无大小,自己都倾力而为,在这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韧劲。相信此次的社会实践会对自己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期间所积累的宝贵的工作经验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很高兴,自己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这次富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
研究生社会实践小结
2006年7月2日,经过多方接洽,我终于得到来上海惠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实习的机会。虽然我实习的是销售部门,跟我平时所学专长无多大关系,但还是很兴奋,毕竟能够在公司里感受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第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我可要认真一点,真真正正学一点对我有用的东西。
刚开始几天的适应期,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因为跟部门的负责人之一正是我的校友,而我的任务便是协助他做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
以前都以为销售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岗位,然而此番亲身体验让我不得不对它做出一个最新的认识。因为,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的生长到最终获得收益,当中的每个流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销售这一环节环节当然也不例外。
实习刚开始,面对每天不断的电话资讯,我都有点慌乱了,实在是应接不暇,而且开始几天对公司的整个业务以及产品的一些特性都不是很清楚,然后便每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幸好这时领导及时给予了指导,原创:我也开始耐心的搜集、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问身边的同事,慢慢的便开始掌握了一些门路,不到几天我已经能够应对自如,面对来自各式各样的客户的电话,我都能够应付自然、处乱不经。大概十来天之后,实习开始进入正轨,每天熟练的处理公司分派的任务,都算比较顺利,偶尔被难道了,在同事的帮助下也都能够迎刃而解,慢慢的,感觉自己就真的像是公司的一员一样,其实在当时自己确是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都实实在在的在为公司做事。
当然,事情不可能总顺顺利利、波澜不惊。那天,经理忽然分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跟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单独面谈。可想而知,当时自己是挺紧张的,因为之前都是在电话里跟客户交谈,电话通常都较短,谈的也是表面层次上的事情,比较容易应付。但是面谈就大为不同了,初生牛犊怎能轻易将一个老江湖摆平呢,况且这次对方还是公司的一个大客户,事关重大,万一一个闪失,对公司的影响可不小。
这时,经理似乎看出我的紧张心态,就拍拍我的肩膀,一脸微笑的说:没事的,你来公司就是要来锻炼的嘛,要多给自己一点信心!
微信平台幼儿社会实践课程研究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微信成为了人际交往的新媒介,公众号成为了接轨社会的百科书……微信平台作为隐形的新兴社会资源,我园创造性地运用其“聚力”“号召”“投票”“展示”等功能,有效解决了社会实践课程的志愿招募、影响力扩张、民主决策、成果记录等环节的问题,从而依托公众号效应,拓宽幼儿朋友圈视野,为幼儿社会实践课程打开窗口、走出新路,为幼儿社会经验丰富、社会实践能力发展酝酿沃土、开拓平台。
[关键词]公众号;社会实践;资源;视野
缤纷多彩的自然社会予人以美,文脉深厚的人文社会发人以思,奥秘无穷的科学社会启人以智……社会是儿童汲取新知的场所,社会实践是儿童开拓经验的方式。同时,《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帮助幼儿拓宽视野,丰富经验。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如何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儿童经验,从而帮助幼儿真正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热爱社会,这正是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微信成为了人际交往的新媒介,公众号成为了接轨社会的百科书……微信平台俨然变为生活的缩影、社会的回声,变为一种隐形的新兴社会资源。鉴于此,我园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创新变革,以期依托“公众号”效应,拓宽“朋友圈”视野,为幼儿社会实践课程打开窗口、走出新路,为幼儿社会经验丰富、社会实践能力发展酝酿沃土、开拓平台。
一、聚力———吸纳志愿参与者
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人在社会中的尝试与探索,其核心要素便是人。因其公益性质影响,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志愿者作为主力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幼儿园在开展社会实践课程中着手打造“蒲公英志愿团”,将适合的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相关人员吸纳至其中。但是志愿者的招募和筛选需要依托一定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起初,教师尝试在幼儿园醒目处张贴告示、在家长中分发传单,在班级教师处填写报名表,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招募到的志愿者数量较少、类型单一。因此,通过教研探讨,教师大胆尝试探索,利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招募号召令以及志愿者选拔条件,并且直接在微信平台填表报名,填写自己的志愿领域以及空余时间,有效扩大了宣传力度和选拔范围,简化了报名流程和方法,“蒲公英志愿团”很快招募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群,有时间充裕的全职妈妈负责每日蒲公英护学岗,有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人爸爸提供各类技术支持,有对社会民俗娴熟的爷爷奶奶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还有广大幼儿和社区人员加入,“蒲公英志愿团”很快团如其名,借着风的张力不断传播、分化、壮大,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片花海。
二、号召———扩大幼儿影响力
加强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从联系意向单位、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以及总结等,都离不开实践团成员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和相关部门的沟通,每名生活在社会实践团队中的研究生,就好比一台机器的各个不同的零件,缺了任何一个,机器都很难有效运转,每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会更深刻的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离开团队,离开集体,个人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如何做学问文科专业研究生由于专业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和理工科的研究生相比,创新意识相对较差,习惯于直接从文献资料中寻找答案。而实际上,没有真正脱离实践的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文科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更深入的掌握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灵感,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文科专业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现状透视
(一)积累的经验
1、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与度较高由于文科专业研究生的规模相对较小,每个班级的人数比较平均,因此,更适合以班级为单位组队,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面向的对象基本是研一的同学,一个班级即是一个社会实践团队,要求研究生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的覆盖面较宽,参与度较高,至少有80%的研究生可以参加。
2、借助奖助学金平台建立激励机制目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评定制度取代了以往的公费自费制度。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的评定有详细的实施细则,一般包括业务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思想政治表现等考核内容。而这可作为激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抓手。一般规定,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在奖助学金的评定中,思想政治表现部分可以加分,以此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建立社会实践立项指导团队随着对研究生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入,社会实践已从以往的随意组队发展到必须经过严格的立项评审才能开始实践。很多二级学院也建立了由学位点负责人、部分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组成的立项指导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立项,本着进行科学研究的原则,依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实践的选题、预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提供专业指导,为社会实践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探索与研究
[摘要]当前,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两项核心竞争力,将科技创新融入社会实践中,既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又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实践内涵。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自2004年开始探索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为当前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结合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建设完善的实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新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命科学
当前,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两项核心竞争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和渠道,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重要实践。将科技创新融入社会实践中,既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又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实践内涵,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理工科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进行有效探索和大胆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科学热点问题为突破口,构建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新模式。
一、开展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一,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肩负时代责任,投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祖国,要肩负时代责任。青年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可以把握最前沿的科技应用、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国家各种行业发展现状,进而激发大学生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热情,树立学术报国的人生理想。第二,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1]。2017年5月3日,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说,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第三,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的优势与紧迫性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一、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在当前形势下要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自身的体验和认知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根据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但两者功能的侧重点不同。课堂教学侧重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积累;实践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应用与主体能力的优化,强调主体应用的知性功能。其次,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两者认知方式不同。课堂教学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以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认知方式;实践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应用与主体能力的发挥,是以主观直接参与和体验为主的认知方式。再次,二者作用的主体都是高校大学生,但是组织和实施方法有差异。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是安排在寒假与暑假进行的,主要由高校团委组织实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作为一门课程的设置,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可见,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课堂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课堂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社会实践则为课堂教育提供了帮助,即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促使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技能并为社会服务。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坚持配合、协助课堂教育的原则推动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课堂教育则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功效。
二、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结合,让大学生在具体社会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与课堂教学不同,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因此,大学生能否发挥主体参与作用,直接决定社会实践的效果。不能体现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如传统回答式、辩论、启发推导等。其次,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科学实践也是实践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所学的课程内容,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然后由学生自己找资料和开展社会调查,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一种在较为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升教育实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教师组织实施。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实践规划。实践教学科学规划主要体现在实践规划要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实践教学既有四年长期规划,又有每学期短期安排。长期规划如一年级进行的“主题推进式教育”、三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短期计划则根据各门课内容和社会热点安排本学期实践教学,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第二,指导实践教学的考核。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统一规定课时,统一安排在教学计划与日历中,从而在学时、内容、形式和场所予以保证。学生实践课成绩要进行统一考核。第三,指导实践教学的内容。指导组织重大节日的纪念和庆祝,指导参与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诚信教育等,直接指导理论型学生社团活动,发挥社团作用。如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读书研究会是一个学生社团,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邀请关工委老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党史宣讲等形式学习了解理论知识。同时,积极开展“党史我来讲”、“党团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读书研究会还被评为安徽省“明星社团”。(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参与面一是专项集中实践与全员分散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公共课,具有人数多覆盖面大的特点。考虑到这一现实特点,对所有学生都采取一刀切式的实践教学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专项集中实践主要是由学校根据理论课教学安排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调研及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讨论写感受谈收获,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打分给出成绩。全员分散实践,是由学生在寒暑假回家进行考察调研。调研可以一人进行,也可以根据省市居住区域成立小组团队进行。开学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组织优秀的实践报告宣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形式。在人们的认知中,课堂似乎就是进行理论教学的。实际不然,课堂也可以作为实践的场所,而且所产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只有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才能更有深度,教学效果才能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课内实践主要有专题讲授与讨论、师生异位教学、案例教学与总结报告等形式。课外实践是指组织学生看录像、听报告、学生读书自学和政治学习等环节。看录像、影视,让学生直观感受,产生学习理论课的愿望和主动性;读书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三是基地生活实践和校园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生活实践形式。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对场所的要求非常高。我校为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实践,同时还在社会上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专门的实践基地。通过基地生活实践和校园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生活实践形式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基地生活实践,是依托我校10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感受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市的巨大变化。基地生活实践使学生在点滴的感受中接受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好。校园生活实践,是指在校园内由学校组织的生活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常态。在校园生活实践中,大学生不仅接受了教育,同时也感受到了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
三、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育人成效
通过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提高”,提升了育人效果。我校第一课堂在全国高校率先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本科必修课程,从一个教学环节到一门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依托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王稼祥纪念馆等1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成为学生的真心喜爱。第二课堂以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核心,形成了特色校园文化。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每年组建10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集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区服务、无偿献血、爱心助学等10多种类型、200多项次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已建立西柏坡纪念馆、凤阳县小岗村等10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涌现出“螺丝钉义务家教”、“快乐四点半课堂”、“萤火虫助学”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安徽省优秀志愿者等一批先进典型。2014年,我校“心连星”服务队入选“圆梦中国”全国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百强,并获得省属高校唯一的全国先进团队称号,“萤火虫”志愿服务实践队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西柏坡红色寻访”社会实践队入选全国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我校先后9次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成为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项目办,成功入选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高校。近年来,关心政治、爱党爱国、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已成为我校学生的主流。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研究会”,80%以上学生申请加入党组织,11%的学生光荣入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在抗震救灾、爱心捐款、义务献血等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一大批毕业生响应号召,服务西部和基层,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2010年,本科生创新创业典型李智虎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1年,学雷锋典型“螺丝钉义务家教队”获“安徽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2012年,学生社团“爱心方舟”荣登“中国好人”榜;2013年,校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2014年,王敏、吕秀芝两名同学同时入选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吕秀芝还荣获全国优秀团员称号,王敏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大学生社会实践传统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而当代高校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相结合,并在社会实践视域下展开相应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社会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本文在“5W”传播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围绕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视域下的理论宣讲、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预就业实习四个方面展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路径研究,为坚定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
关键词:社会实践;传统文化;“5W”传播模式;路径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概述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而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如今,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传播是当代社会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当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形式包括理论宣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预就业实习等。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离不开社会实践,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来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传统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可推动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应遵循于传播学的基础上进行方式或路径的创新。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曾提出“5W”传播模式,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和反馈。可在此理论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
二、高校成立工作室助力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当下我们要去做好的一件事情。隶属于广东培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下的传统文化工作室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从设立以来开展了超过50场关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大学生为“5W”传播模式中的传播者,受传者则是接受文化教育、参与文化知识普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社区居民以及广大青少年,传播的讯息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这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发展,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和传播发展的意义,以及社会实践可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宣传和传播力度的作用来看,本文结合广东培正学院传统文化工作室举办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主要围绕理论宣讲、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和预就业实习这四个路径展开阐述,而这四个路径亦为“5W”传播模式中的传播媒介与渠道,以此为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路径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