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23:09: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工作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取向调查研究

摘要:就业取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稳定、风险较低的工作;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先就业后择业的学生较多;薪酬期望低于全国水平但高于本地区水平;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期望回到家乡或邻近城市工作,能够对制约自己的就业因素有较清楚的认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归属感都比较低,不会从事社工专业的主要原因是薪酬太低工作不稳定;本研究从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等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学校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取向

1概念界定

就业取向指的是个体在个人条件的基础上,再加上受国家就业趋势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就业观念和心态的指导下,在自己选择职业或者岗位时采取的方法与对策。如果个人的就业取向符合社会需求,那么个体就会顺利就业;如果个人的就业取向不符合社会需求,那么个人的就业过程就会比较艰难曲折(许潘健等,2012)。大学生就业取向属于一种心理范畴,指大学生对于找工作的一种心态、观念(张文娜,2016)。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G校社会工作专业2017-2019级132名大学生为研究总体;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66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查看全文

医学院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建议

摘要]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自身鲜明的特点,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文章通过对优势和劣势的深入分析,提出医学院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劣势;建议

一、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开办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是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只是近几年的事。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极大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更满足了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顺应了医学整合的必然趋势。医学整合是对分化状态的医学各个部分进行合理耦合。医学整合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医学的科学一人文价值潜能,使医学协调、均衡、科学地发展,以适应医学发展内在需要,满足社会对医学和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同时也践行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屡见不鲜,在很多患者眼里,医生不再是天使,而是憎恨的对象。开办医疗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患者心理卫生咨询、社会适应指导、健康科普知识传授以及病人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体现人文关怀,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还可以促进医疗单位各项服务功能的实现,增加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综合医疗服务。

查看全文

社会工作专业课线上线下融合教改研究

1研究背景

应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整体上强调实践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整合理论、理念、方法、技巧并运用于实务,解决实际问题。OBE是近年来众多国家积极倡导的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已在各类专业教育中有所运用。OBE是以成果为导向并将之贯穿至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对教学预期成果的准确定位,通过持续互动、反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1]这一理念非常契合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线上教学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并将持续对教学实践带来影响。线上线下教学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如何基于OBE理念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值得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

2OBE成果导向教育和线上教育的研究现状

OBE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聚焦于“成果”并将之贯穿于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先进教育理念,其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北美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2]。成果导向教育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讲授了什么;对学习目标或任务的界定要求贴合实际需求,并要求师生对此都有清晰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开展教学设计、使用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通过持续的互动和反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OBE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教学计划进行“反向设计”,实现对每一节课的预期定位,在OBE理念指导下完成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探索[3-5]。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存在已久,且应用趋势越发明显。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各类教学活动纷纷转入线上,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得到快速发展,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持续产生影响。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具有独特优势:线上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促使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线平台的录播和回放功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可有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线上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资源的搭建和以互联网为渠道的学习活动。但是,一直以来线上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种类多且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等问题[6]。同时,线上教学也将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受网络的限制、学生缺乏自主性、教学质量低、难以深入互动、难以进行过程考核等。总体而言,虽然目前OBE理念在指导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互联网+”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方法和产出,而基于OBE理念对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3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改思路

3.1深化OBE理念

查看全文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融入学生管理路径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之后,高校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不断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就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渐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使得高校必须要引入专业理念,并对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则是解决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社会工作融入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发展需求

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而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的也是大学生,而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满足大学生的居住需求和生活需求。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进行社区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并让大学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高校在对学生社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行政化管理方式,这种方法无法与大学生建立紧密联系和有效交流,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而社会工作以大学生为主体,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开展工作,采用当方评估的方式来对工作效果作出正确评估,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并能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专业服务[1]。

(二)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趋势相适应

马克思曾经提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全面发展的本质进行发展,也就是人要实现全面发展。而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教育部门也开始大力倡导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社区管理工作不仅要与高校相互配合做好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工作,还要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等,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各项潜能。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以有效调节学校、社区、学生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完善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趋势相适应。

查看全文

弥补不足健康开展社会工作论文

摘要社会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得到了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认知度较低、缺乏相对独立性、社会工作者的待遇较差、社会工作的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等不足之处。为了社会工作能够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对上述不足进行弥补和矫正。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显现,社会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不仅开始走向现实,而且开始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如,很多地方的党委和政府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高校大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考试顺利推进,等等。这些举措在现实社会中初步起到了明显作用,为社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我国恢复社会工作的时间较短,社会环境和背景又十分复杂,因而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社会认知度较低

在不少发达国家当中,社会工作者有着很高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每一千人拥有多少社会工作者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是否现代化的标志。尽管近年来国内十分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但是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理解依然十分模糊,有的将社会工作等同于民政工作或是社会兼职,有的将社会工作者等同于义工。

社会工作之所以认知度低,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工作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家尚未为社会工作专业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岗位定位不够明确。其次,以社会工作为热点的社会舆论也相对比较少,这使得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作用了解很少。再次,国内的社会工作者多局限在基层行政部门从事工作,而在社会工作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其他领域,如司法系统、企业、学校和医院等,由于人们对社会工作所知甚少,分类化的社会工作尚未大规模展开,社会工作还难以介入。

查看全文

漫谈社会工作立法问题

1.立足国情和文化传统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立法形式也有不同,例如大陆法系强调法典的权威,强调形成完整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成文体系,而英美法系则往往通过单行法对社会工作进行专门规定;立法模式也分为集中立法模式,即国家立法机构制定一部内容全面的社会工作法,完整规定关于社会工作的各项制度的立法模式,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社会工作职业法》、马耳他的《社会工作职业法》等,分散立法模式,即在多部法律中分别规定社会工作各方面制度的立法模式,例如奥地利的《社会工作人员法》、香港地区的《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等,附属立法模式,即在其他法律法规中附带地规定社会工作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制度的立法模式,例如瑞典的《社会服务法》、韩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法》等。我国历史上长期采取单一制的国家形式,从立法体例上也一直遵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传统,因此采取统一的法典形式即集中立法模式,制定统一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既符合时展的要求,又符合中国大陆法系的立法传统,是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最佳选择。

2.基于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专业化、职业化和行业化的社会工作,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执业权利,保障社会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并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必须清醒地看到,法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法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必须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适应。且不说我国当前七成以上本科的社会工作者的月平均工资不足四千元,即使是要给服务对象提供利益和福祉,只有在立法过程中全面系统而深入地考察和确定这项福利事业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才能确保社会工作立法具有真实的可行性。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发展程度,在目前具体的立法操作上,虽然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应该以制定集中立法模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法》为最终目标,但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际和我国社会工作的现实需要,在当前可以参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0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但直到1996年才正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经验,只需要在制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者条例》,并初步形成以《社会工作者条例》为核心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即可。

3.以服务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回应这种社会需求,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必须坚持社会法的基本定位,强调以服务为中心,重视服务对象的群体利益,以积极的心态和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健康发展。为了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目标,我国的社会工作立法必须注意服务对象的普遍性,即在开展社会工作立法时对服务对象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努力使各类弱势群体都能被科学地划定进服务对象中来,并使他们的需要能够通过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各种服务活动得到广泛的满足;必须注意服务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性,即社会工作立法要求由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并按照科学的服务方法和技术开展服务活动;必须注意服务程序的规范性,因为社会工作不是主观随意进行的助人活动,必须在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专业规范和伦理标准,才能保证服务的正常提供和实现服务的目的。

查看全文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文明富庶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提高对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认识,明确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1.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2.清醒把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发展了一支近20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用逐步显现。2009年以来,我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在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和机构社会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刚刚起步,工作基础薄弱,社会认知程度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存有差距。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抓住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适度倾斜,突出特色、稳步推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配置、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公益性社会工作组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专业化培养

查看全文

企业管理在当今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地区,专业的社会工作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处在发展阶段。但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1.专业队伍不断壮大。据调查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已经在我国258所高校展开,而社会工作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60所高校展开,每年有将近2万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除此之外,我国每年有5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职业人才水平考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20余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服务平台不断拓宽。随着我国对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的加大,我国已经新增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有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民政类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还有4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除此之外,我国各地都在加大和鼓励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经有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也成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探索不断深入。2007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形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组合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江西万载为代表的政府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示范与参考。

4.服务成效不断显现。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不断展开,主要是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城市融合、灾后重建以及医患、劳资关系等社会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的灾民救助、心理疏导以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等工作都是在全国2000多名社会工作服务者与当地政府联合进行开展的;在广东东莞,城市流动人口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者的服务下,尽快的融入了当地社区,完成了外地人口与当地人口的和谐融合。由此可见,在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建设方面,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正在不断提升。

查看全文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主要内容。立足基层,面向社会,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发展,转变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

各镇(街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方案。一方面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培训,举办社会工作知识专业讲座。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把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与干部的本职业务培训结合起来,造就一批既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悉本职工作业务,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从业人员参加每年的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初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社工人才。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个人入党思想小结

敬爱的党组织:

会自然的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身为一名事业单位人员。同时在党课上学到思维方式和深入分析问题的方法让我能够理性而深入的看待问题的本质。这些对我现在和将来的发展都很有意义。

结合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总结了一下几点:对于社会工作教育。

社会服务规范化的要求,加快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有效提供社会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要求。社会工作职业化与社会工作专业化,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职业化指的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并发展,专业化指的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具备专业素质,持守专业理念,运用专业方法进行服务。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职业化社会工作者是专业化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途径主要有: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设置社会工作者职业岗位,构建社会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社会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

整合资源。目前,加强宣传。国社会工作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社会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应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宣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传播社会工作知识。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模式,确保社会工作稳步推进。

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应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位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