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5:2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工培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市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根据《佳木斯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省、佳市关于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以探索社会工作制度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为目的,以岗位需求为取向,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发展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自愿者服务、群众受益”的运行机制,推动我市各项事业科学跨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试点探索、三年打开局面、五年初见成效”的总体思路,整合各类资源,组建社工队伍,开展社工培训,争取在社工持证上岗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制度和社会工作激励机制,完成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等工作任务,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我市社会工作的开展。
三、试点范围
社工队伍扩建方法
一、目的意义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目标。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保障、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年8月底前,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体系,探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模式。以社区居家养老专业社工介入服务为突破口,司法矫治、青少年辅助、社区建设等领域推行试点工作,提高社区建设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计划
建立和完善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
为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进一步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基础,推进新一轮平安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实际,决定在@@市、@@区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南通为目标,紧紧围绕全面腾飞的大局,按照“政府推动、综治牵头、部门联动、司法管理、资源整合、社工运作”的总体思路,以推进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反邪教、禁毒工作为突破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新时期预防和减少犯罪新举措,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南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加强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工程,又是一项创新性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整体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工会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职工群体的问题、需要以及要求逐渐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造成原有的工会工作模式难以解决当前工作中所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局面。工会工作需要推陈出新,工会组织改革迫在眉睫。当前,工会组织改革采取了将社会工作的传统和经验引入工会工作并与其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借鉴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运用新的视角和思路解决问题和矛盾,创新工会工作模式,促进工会自身发展达到新的高度。但在社会工作介入工会工作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二者在基本内涵、性质、功能、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上存在差异,会导致社会工作在工会系统的开展遇到一系列难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工会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会社会工作实施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工会社会工作;工会工作;工会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结构逐渐发生转变,中国工会也逐渐出现角色定位“政府取向化”,功能担责“全能化”,以及组织人员和工作方式“机关化”等问题[1]。为了促进工会系统恢复自身活力与生机,工会组织需要自我革新,工会工作需要回归社会,才能使工会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更加踊跃地回应职工多元化需要。工会工作者职业化和社会化,是推进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即在工会改革的进程中,在基层工会中适当引入社会工作者,以实现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体的水乳相融,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的工会工作与社会工作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2],并且在近些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民政部、组织部、共青团、工会等部门已然认识到社会工作与本部门工作结合的重要性,并达成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是一种现实可利用的工作手段的共识[3],因此,在工会等部门的工作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但社会工作介入工会组织,是一个新课题、新举措、新思路,发展不够成熟,难免在介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于2016年在B市H区Y街道总工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工会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策略,以期促进新时期的工会社会工作走向更加趋于规范化和专业化。
一、B市H区Y街道工会
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B市H区Y街道工会服务站隶属于B市H区Y街道总工会,由B市H区总工会统一管理。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共9名,包括6名以大学生助理员身份入驻工会进行日常工作的专职社会工作者。服务站主要工作为:下级工会组建、工资集体协商、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办理、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职业发展助推、互助保障办理、紧急救助办理、帮扶系统管理、工会三级服务体系管理等等。按照上级总工会的工作安排,服务站还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如联合社区进行居家养老项目、灾后困难职工家庭心理康复服务等,以着力打造职工温馨家园,努力发挥党和政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由于该工会服务站工会社会工作开展时间短,经验少,并且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现实性的问题。(一)专职社工身份非专业化。该服务站的6名专职社会工作者都并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甚至其中有人并没有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资格证。假定不存在利用社会关系谋取工作岗位的现象,那么这6位工作者以专职社工的身份进入街道工会服务站工作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1)拥有B市户口,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借助工会服务站过渡;(2)拥有B市户口,工会系统没有多余的编制名额容纳过多的工会工作者,而又需要大量的工作者维持日常工作,工会服务站以工会专职社工的名义吸收这些编外人群,缓解人员编制问题;(3)拥有B市户口,凭真实能力考入工会服务站。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工会社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限定不是专业社工人才,而是B市户口。我们不难推断,即使是优秀的专业社工人才,也可能因为户籍的限制,而不能进入工会进行工作,这会造成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流失。此外,工作人员非专业工作者,没有经过专业技巧的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在工作中全凭经验积累来总结工作方法,会造成其对社会工作缺乏认同感,接纳程度也较低。(二)专职社工工作方式非专业化。由于专职工作者来源广泛、身份非专业化,其工作呈现非专业化的问题是显而易见并且合情合理的。这里的非专业化包括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非专业、不规范。在专职社工开展工作时,会出现处理问题公式化,对要运用专业技巧的问题不敏感,或已经运用到了专业方法,却不能及时意识到的局面。例如,在进行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时,在给予经济帮助的基础上,工作者还会介入其家庭、工作或社区等环境,帮其链接可用资源,并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对于经济能力困难但尚有工作能力的职工选择对其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再就业的帮助方式,改善以往工会大包大揽导致职工一切依赖政府的现象,使困难职工能够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助。这同时体现了社会工作“个别化、人在情境中”原则、“助人自助”的理念等等。但是这些专职社工对这些理论的认知程度明显不够,或是缺乏对这些理论的认识。再譬如,在进行社区工会的建设时,应用了完整的、专业的小组工作方法,但组织人员并未意识到这就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而是将其认定为工会工作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从前辈或上级单位处沿袭得到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遇“伦理两难困境”,不能够客观公正对待,往往坚持以大局为重原则,难免忽视职工的真正需求。(三)培训工作侧重点失衡。依照相关政策,上级政府设置奖励制度鼓励工会工作者考取相关资格证,以期工会工作者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与理论,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更具专业性,是以社会工作能够辅助工会工作进行为前提的;而在具体实施中,却造成一种培训工作侧重点失衡,上行下不效的现象,即这种奖励会导致工会工作者的考取动机偏向功利性。笔者认为,这种激励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在设置方式上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激励制度下,会引发一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此外,这种现象也从侧面体现出现行对工会专职社工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中,上级政府对于专业工会社工人才建设持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度,并缺乏实践的指导与经验的积累。而理论与实践脱节,会使工作者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难以更好地开展专业服务。(四)工作范围边界模糊。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行政人员将本职的行政工作分流在社工身上,导致专职社工不仅承担本职工作,还承担工会日常工作的现象。这是一种角色意识不清以及角色概念混淆的现象。首先,工会工作具有政治合法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既要满足职工需求,还要“向上负责”,因而工会工作有自身固定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思路。但实际上,工会工作与工会社会工作内容有交叉,导致专职社工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不清楚哪些是社工该做,哪些是社工不该做的,使得二者边界模糊。这其实是社会工作对工会工作的一种冲击。此外,出于对上级政府的服从和对社会效益的考虑,工会还有很多工作不让社工介入,但也没有界定专职社工的具体工作范围,使社会工作在工会的开展上丧失独立性与专业性。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来寻求帮助的职工群体造成困扰,使专业服务的开展受到阻力。首先,工会社会工作对于职工群体来说是新词语、新概念,职工群体接纳度较低,甚至可能出现反感的心理。其次,对于工会社会工作的不熟悉,加之工会工作与工会社会工作内容的交叉,使得职工不知何时需要工会工作的服务,何时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等。(五)缺乏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网络的强大与否,关系到社工开展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工会在进行社会工作时,呈现出缺少社会支持的态势。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支持,以工会为主导的“准正式支持”,以及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提供的专业技术性支持。1.缺乏政府制度支持。目前工会专职社工待遇普遍较低,并且没有编制。考虑到现实的残酷性,很多专业人才不愿竞聘这种岗位,而宁愿去从事专业不对口的高薪工作。国家不解决编制、不提高待遇、相关政策和体制不改革会造成大量专业人才的流失。2.缺乏工会内部支持。在工会引入专业社工人才时,原有工会工作者基本对社会工作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社会工作。引入专业社工人才后,由于引入人才并不“专业”,不能展示真实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原有工会工作者还是不了解社会工作,造成整个工会出现不认同、不接纳、甚至排斥的现象。这种工会系统内部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局面会导致社会工作在工会的开展从一开始就不受到工会内部支持,并且现有专职社工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也不够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服务的推广和开展,从而影响社会工作在工会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3.缺乏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的过程中,要帮助服务对象进行资源的挖掘、调动以及整合,承担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但目前,工会专职社工在帮助职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依靠工会经费和上级工会所赋予的一些制度性资源,其本身无法有效地链接相关社会资源,以帮助职工群体建构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且,对于专职社工来说,帮助职工群体整合及链接社会资源不能只局限于国家政策之下,而应该在深刻了解、熟悉辖区情况后,积极主动帮助有需求的职工链接合适的社会资源,如通过社会媒体联动所需资源,申请有关公益基金和NGO的支持等。综上,工会工作在引入社会工作的进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方面引起重视,并及时提出有效率、可利用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可以在空间范围上以政府为主体,组织形式上以工会为依托,坚持以职工为本,运用专业的方法为职工进行服务。
二、对策建议
社会工作者年度总结和工作安排
开展社会工作实践相对较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应滞后。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在部分领域已经造就了一批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正在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的社会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主要集中于市的各级民政部门、城市社区和义工、志愿者组织。市民政系统主要由市民政局、市辖9个县(市、区)民政局和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组成,共有工作人员896人。目前共有城市社区155个(其中椒江区2个、黄岩区1个正在筹备中,尚未正常运行),专职社区工作者854人,兼职社区工作者206人;社会慈善、福利机构102个,工作人员600余人;县级及以上义工、志愿组织33个,固定工作人员62人,各类志愿组织注册社工28000余名。
一、年社会人才工作总结
年以来,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人才办的指导下,按照全市人才工作计划,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局面和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积极部署,建章立制,社会工作环境日益优越
今年来,我局认真调研,牵头起草了《社会工作人才规划》,同时,年内将以市委、市府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区工作人才的要求、待遇等方面作了原则性规定。县统一全县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探索社区经费拨付方式,起草了《县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和社区经费管理办法(讨论稿)》。路桥区已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办理了住房公积金。临海市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年以来,已经由508元、608元、708元每月,提到了现在的平均年薪3.5万元(含奖金、社保);市已初步拟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加薪制度,预计自年始社区主任、社区党委书记均可参加乡镇、街道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三社互动民政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互动”机制,推进政社分开,形成以“三社互动”为主体形式的基础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格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区服务创新、提高社区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基层,面向社区、服务群众;
(二)政府引导、社区主导、社工参与;
(三)资源共享、试点购买、全面建设。
社工站工作计划
经一年半禁毒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落实市委政法委“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和区禁毒办、自强总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复吸概率。
1、积极开展服务对象个案工作,随时掌握对象动态情况。对复吸者指导其以科学的戒毒方法逐步减少滥用量和使用频率,做到阶段性戒用;对于阶段性戒断者,努力帮助其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防止复吸,从而降低潜在社会危害。
2、认真跟踪、评估绿色戒毒防复吸工程参与对象实施情况。
3、引入“同伴辅导”服务内容,聘请本区内一、两名戒毒成功人士担任辅导员,定期开展帮教活动,以身说法。
4、拟开展“父母心、爱子情-----快乐家园”,开设常识、戒毒心理、亲子技巧等专题讲座,提高家庭助戒能力,创造条件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强化案主自然支持系统功能。
街道人事科室基层建设工作计划
年,我科室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提高素质、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利用社区党校分校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务知识培训。集中一段时间。通过以会代训方式,抓好新进党建社工专业知识培训,社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培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2适时调整配备党组织负责人。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依据社区基层党建队伍实际情况。公开公正地招聘录用党建社工,进一步充实社区基层党组织队伍力量。
3、以点带面、以弱带强,全面加强基层党建点建设。加强党员服务站(点)实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组织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培育特色工作,全面开展党员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拟按照“一个党组织有一个特色”建设的要求,探索开展“一党组织一品”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建点引领作用。在升平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内容,完善党组织建设相关制度,以升平党总支党建示范点为标准全面推广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4、抓好七一表彰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两优一先”评比表彰工作。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采用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方式,真正评选出一批群众信得过、认可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出版社工会工作总汇参考2篇
《一》外语音像出版社工会工作总结
新一届工会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按照校工会的要求,针对音像社合同制职工较多的特点,组织职工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在职工工资待遇、劳动防护、四金交纳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做到依法维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配合校工会做好工会实事工作,动员职工参加学校文体活动。我社多名职工参加了校工会组织的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和第二届科技文体节。取得迎知识竞赛优秀奖,校园摄影比赛一等奖。同志获体育优秀个人奖。
每月下旬发出通知,收理职工医疗理赔单,送交保险公司,按时做好职工医疗保险理赔工作。
配合校工会重大节日对职工的慰问工作。每次校工会发放大米、油等农副产品,部门工会组织人员进行发放,把校工会对职工的关心送到每位职工的手上。
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论文
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及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社会福利服务和社区建设的主要社会载体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从业人数、专业化程度、实践能力水平、成长土壤并不理想,需要寻求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推进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健康良性发展。面对专业化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类成人教育可大有作为,立足于成人教育视角,探索研究如何构建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发展。
一、构建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培养模式重要性
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模式源自“One(内外合一)-two(二元结合)-three(三维互动)”,该模式的构建将对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OTT”培养模式强调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强调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整体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管理能力。笔者希望,通过践行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培养模式,促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从业者各项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成人教育高校的事业发展。
二、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培养模式解读
1.One:内外合一——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1)整合国内外教学资源国外的网络开放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的学习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许多精品课程、讲义、课程教学被上传到网络,成为免费的开放课程资源。而国内有许多成人高校贯彻开放教育模式,如建立“学分银行”,开设网上课堂、网上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网上学习论坛、社工QQ群等丰富的网络开放课程资源供学员学习。诸多国内外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无疑将为广大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学员的无时间、无地域、无空间限制的开放学习提供便捷和素材。(2)整合校内外资源社会急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存在巨大缺口,各类成人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积极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如政府、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人保局、社区办等)、社会团体(如各级工会、妇联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协商,努力探索“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开展建设各类社会工作成人教育培训项目,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3)整合课堂内外资源专业理论是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实务技能是社会工作教育的关键。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培养模式强调整合和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通过面授教学、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理论。充分挖掘课堂外资源,如组织学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参加区政府社区办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等,开展与其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之间的联谊交流,参加各种规格和类型的社会工作研讨会,组织人员到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深圳、广州等地进行考察访问,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Two:二元结合——衔接二元,相辅相成(1)衔接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模式在强调加强学员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学员实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①专业研讨会专业研讨会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专家系列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为社会工作者作各类学术报告;第二阶段围绕专家讲座主题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学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拓宽学员的视野,检验提高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②专题调研实践活动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学员可开展多项专题调研实践活动,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价值和伦理守则、社会求助关系的社会和文化基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等,撰写相关实践报告。③专业实践活动(个案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学员与成人高校指导老师和社工机构督导一起制定整体的实习计划,讨论专业服务的内容和设计,制定详细的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区服务的专业服务计划。通过此项专业实践活动,学员可直接参与一项个案社工服务、观摩或参与社工机构的小组社工服务、观摩或参与社区社工实践活动,撰写相应的服务记录和总结报告。④实践基地活动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模式强调建立并充分利用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例如,探访实践基地并完成相应的机构探访报告,协助社区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宣传、个案和团体活动室的布置、社会工作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等,不仅对社区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实践培训,还有力地支持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规范开展。(2)衔接专业督导与专业教师在建立社工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聘请基地具有社会工作背景或者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机构工作者担任专业督导老师显得十分重要。专业督导与成人高校的指导老师一起对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学员的专业实践进行指导,如帮助学员制定实践计划书;安排学员了解机构,为学员实践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或专业督导;参加各类实践工作会议;指导学员完成相应的机构实践总结报告等。(3)衔接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沟通长期轮训和短期培训、沟通岗位证书与学历证书、沟通整体素质提高和专业技能提高,在短期岗位培训项目与成人学历教育间搭建起桥梁,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和实务能力。3.Three:三维互动——三位一体,模式创新(1)校外培训计划、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计划三位一体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模式强调积极寻求和拓宽校外资源,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计划为契机和依托,以国内外、校内外开放课程资源为支撑,以成人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为主干,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工作者培训和注册上岗制度的需要,既满足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为成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2)理论研究、人才培训、社会工作实务三位一体依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社会工作者成人教育“OTT”模式强调社会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专业性,实现理论研究、人才培训、社会工作实务的优化组合,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介入引导社会工作实务过程。(3)政府等校外资源、社工机构、成人高校三位一体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校外资源大力扶持,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社工机构大力支持,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实践机会等;成人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搭建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的桥梁,在学员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三、“OTT”培养模式对成人教育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