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5:39: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少儿声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少儿声乐教育

剖析少儿声乐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需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同学们的兴趣与能力。声乐教学要求学者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达声音,通过声音的变化、对比等手段更好地传达美,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兴趣情感发声训练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期,孩子们往往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少儿声乐是针对孩童时期的嗓音条件、歌曲表现、情感表达等全方面的素质进行的一种科学的声乐教学形式。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孩子的自身潜质与兴趣。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追求学生气息和发声的准确性,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质。声乐要求我们以一个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声音,以声音的各种变化来传达美与情感,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完美地展示音乐魅力。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是少儿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几岁开始学习声乐最适宜

4~6岁的孩子,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一半不到,胸腔小,呼吸浅,多用的是头腔共鸣,因此声音特点是清脆、甜美而明亮。那么,如此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好能够自然发展,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各种形式的儿歌作品,培养孩子的乐感,同时,在表现音乐时,简单的肢体动作的诠释和配合在少儿声乐的训练中尤为重要。

查看全文

浅析儿童声乐教学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国民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德智体美的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艺术教育也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开始喜欢上音乐,爱上唱歌,家长对待孩子的声乐培训也有了新的看法和了解,教育机构也不仅仅限制于文化课程,各种艺术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对于老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新的要求,艺术已经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

二、当前我国声乐发展的现状

(一)国家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的要求,研制和出台“三个文件”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二)家长态度。儿童是一般情况指的是3~12岁的孩子,而儿童歌唱教学是指教师在儿童3~12岁这一年龄阶段,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歌唱技能,使儿童学会歌唱的活动。而儿童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选择上只有依赖于父母的态度,除去少有自我选择能力突出的小朋友,大多数对声乐的选择都是停留在父母要求的层面上的,所以我对实习小学的学习声乐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一部分的调查,试图了解家长要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家长自己本身对于声乐的看法,因为只有了解到儿童家长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加了解儿童声乐教学的一个现状。

三、目前儿童声乐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家长的访问和对培训机构的调查,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总结出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就每点相应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由于儿童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选择上只有依赖于父母的态度,基本都是由父母来选择孩子的学习特长,很少是由孩子自己来选择学习的。因此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都是缺乏兴趣的,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时间不会坚持得太久,学习的效率不会太高,学习的结果也不会特别好。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学生自己认真自主地学习声乐,就必须要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他们主动自觉去接受声乐学习,感受声乐的魅力。但是学习声乐又是一个反复、不断练习的过程,它是抽象的,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这让孩子很难对它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声乐的喜爱,难以坚持到学有所成的地步。所以声乐课堂上的“快乐”是需要老师来帮助学生寻找的。

查看全文

河西学院小学教育论文

一、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程的建设现状

创办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是每一个师范类高校力争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为实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终极目标。河西学院(原张掖师专)于1999年率先创办小学教育三年制专科专业。为了加快学校的转型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于2002年正式创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甘肃省最早创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探索,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已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艺术技能课程开设模块

河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本专业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小学教师。艺术类主干课程模块有: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基础美学、声乐、乐器、舞蹈、美术等。在这些主干课程中,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属于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基础美学属于专业方向理论选修课;艺术技能实践类课程开设模块主要有声乐、乐器、舞蹈和美术,属于专业方向选修课。艺术技能实践课程的几大模块中,声乐课程是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歌唱技能技法课。课程内容为声乐基础知识、歌唱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三大部分,主要侧重于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注重基础发声练习,着重培养学生声乐理论与综合实践应用的能力。乐器课程主要练习键盘乐器弹奏,掌握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强调键盘乐器弹奏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基础训练贯穿始终,尤其是编排了少儿歌曲弹唱的有关内容,更加贴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键盘乐器弹奏打下基础。舞蹈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学科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少儿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掌握常见的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健美的身体,灵活协调的动作姿态,能够完成简单的少儿舞蹈的排练、指导工作。美术课程内容包括造型基础、构图基础和色彩基础的课程———素描、色彩(包括水彩、淡彩)、装饰画、卡通画、简笔画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简单结构入手,观察、分析、表现物象的能力,提高造型能力。还包括手工制作、雕刻、泥塑等空间造型艺术实践课。四大艺术技能课程模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所需的基本艺术技能技巧,是本专业的特色之一。存在的问题是:1.培养目标的表述欠全面。“培养本专业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小学教师。”注重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发展目标,而忽略了承载“美育”的艺术类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则是美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美育和艺术教育是同步发展的,而现在艺术教育包含在美育的范畴,艺术教育由知识、技能、艺术审美和创造美三个部分构成。尤其在小学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实施渠道。[2]10-112.艺术技能课程方案设置欠合理。培养方案中课程整体模块设计似乎涵盖了大部分艺术类课程,但这些课程属于艺术类专业方向实践选修课。由于受培养方案的限制,选修课的选课原则是“四选二”,也就是在声乐、乐器、舞蹈、美术四个模块中只能任选两个模块进行选修,这样势必会造成艺术类实践课程学习不够全面,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艺术模块不能够深入学习的现实困境。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状况分析

河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面向甘肃省招生普通本科学生,从历年录取名单信息中“特长”一栏填写内容分析,小教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没有艺术特长;从生源地信息栏分析,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由于受家庭条件、个人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好多学生没有受过艺术特长训练,因此,艺术技能掌握状况较差。1.艺术技能习得状况(1)由于受不同的教育环境影响,有艺术技能和缺乏艺术技能的学生艺术技能习得差异明显。(2)受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重高考文化课程,轻艺体类课程,艺体类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先天不足”、“缺乏营养”。(3)学生个体对艺术技能课程的感悟能力、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的不同导致对艺术技能的掌握差异明显。(4)因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态度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艺术技能的习得也受到影响。(5)受艺术类选修课“四选二”的限制,艺术技能的习得种类有质的差异。(6)受学校培养目标、课程模块设计、课时安排、实习机会的多寡、教学硬件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艺术技能的获得和运用也受到制约。(7)受学科知识结构、学生个体艺术素养、学习兴趣动力等主观因素影响,艺术技能的习得也差异明显。2.艺术技能课选课倾向根据近两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课程选课倾向表分析:两个年级四个班选修舞蹈课程的共计153人,选修乐器课程的共计135人,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80%和71%;选修美术课程的共计69人,选修声乐课程的共计25人,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36%和13%,选修乐器和舞蹈课程的人数远远多于选修美术和声乐课程的人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1)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和声乐课(音乐课一般以为唱歌为主)的开设始终贯穿于基础教育阶段,不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习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四选二”选择范围的限制下,放弃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2)对于乐器和舞蹈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专门开设,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专门受过艺术特长培训,有大部分同学甚至没有接触过乐器,也没有接受过舞蹈基础训练,处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大部分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选择是一种必然趋势。(3)小学教育专业男女性别比例分布不均衡(见表2),女生占总人数的80%以上。由于女性天美,处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健身健美需求,选择舞蹈课程的人数较多也是一种必然趋势。(4)例外的情况是,少部分同学或许由于家庭条件和教育环境优越,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条件接受乐器和舞蹈训练,或利用业余时间正在进行此类课程的专业培训,已经习得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想在自身比较缺乏训练的其他艺术类课程上取得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以求达到艺术均衡、全面发展而选择其他艺术选修课。

查看全文

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路径

[摘要]本文从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具体的实践路径问题。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具有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强化音乐审美意识和辅助音乐技能训练的作用。针对当前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施路径上做到技能练习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以及建构系统的识谱唱名法结构模式。

[关键词]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路径

视唱练耳是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唱、听、写的训练,是通向音乐人才培养大门的必由之路。[1]视唱练耳应当从低学龄阶段开始培养,由此为学生奠定学习音乐的基础。从当前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看,在视唱练耳教学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对视唱练耳作用的认识,抑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学生在音乐素养培养方面的主要因素。本文试从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角度,重申视唱练耳教学在少儿音乐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出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创建少儿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体系提供见解,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少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少儿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与文学、绘画等文艺门类不同,任何时期、任何风格的音乐都是建立在音响物质材料的基础上,这也是音乐的独立价值所在。[2]在少儿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创作表演还是欣赏,涉及音乐所有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觉的感受和体验。视唱可以理解为识谱或唱谱活动,即通过学生对乐谱符号的认识,以发声系统为基础,将乐谱上的符号变化成为“有声的翻译”,从乐谱文本向音乐音响转变的过程,则会涉及到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同时这些要素作为音响的组成部分,有赖于听觉进行判断,所以视唱与练耳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各音乐要素有准确性的把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风格识辨能力,从而有利于音乐的其它实践。

查看全文

民族声乐教育的进步和策略

一、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也随着有了提高。其教育体制日趋完善,从业者和学习者不断增加,除了各大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综合性大学、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开办了音乐学院或音乐系、科,设立了民族声乐演唱专业;其教学体系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出版了丰富的民族声乐教材和大量民族声乐教学的音像制品;出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教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歌手,蜚声于海内外。

与此同时,关于民族声乐的唱法问题自五六十年代“土洋之争”以来从未间断过,发展到今天,“土唱法”和“洋唱法”越来越融合、差异越来越小,大家统一了观念,即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强调我国民族唱法的民族性;可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单一性问题却越来越凸显,成为音乐界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单一性问题有其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

从民族声乐教育角度来审视,其单一的西方文化视野,偏离了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主题,忽视了多元一体的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音乐文化。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国民间音乐和许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声乐教育方法一直游走在专业音乐教育的门外。绝大多数的民族民间音乐经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农民乐师和民间文艺团体的口传心授方得以传承。正是由于这多重的限制与影响,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相对也还不够完善,就如美声中针对男女声的音色及音区对人声进行了高、中、低音的分类,而中国的民族声乐中,只区别了高音,其它的音色及音区类型尚未做出明确界定。

现在,现代音乐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些非但不懂传统音乐,还浅薄地认为它落后。缺失了传统音乐教育为基础,学生便也缺少了许多接触多风格、多唱法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机会,也影响了对歌唱艺术的判断和辨别。这种缺失了以本土文化为根基的音乐教育随着层层渗透,被普及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所带来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何评价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摆脱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的民族声乐教育,让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走回人们的视野、走进生活、影响后人,应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应有的重任。

二、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的措施本文认为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查看全文

举办艺校杯比赛通知

为迎接全国推新人大赛和大连市第八届少儿器乐比赛,全面展示我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全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新发展,经区文化体育局和区教育局研究决定,举办区年“北方艺校杯”少年儿童声乐、器乐、舞蹈比赛。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预赛:年5月15日、16日

决赛:年5月29日、30日

二、比赛地点

区文化中心剧场

查看全文

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引起了普遍关注和重视。然而,高职音乐专业的弹唱教学却出现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对于音乐专业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高职音乐专业的弹唱教学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出调整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音乐;弹唱能力;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环节设有现场备课、试讲、答辩和结构化面试等内容。音乐专业的试讲题型大致有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演奏教学、综合艺术表演等几种,考生无论抽到任意一种,教学设计都有“弹唱”,这就需要考生要在短时间内熟悉谱子,并有感情地弹唱。然而,教师资格面试的考场里却不乏传出来不入调、不协和的声音。基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学生的弹唱能力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核心价值的专业必修课,在各项应具备的技能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对于学生的弹唱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弹唱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分离,模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钢琴和声乐教学存在照搬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的现象,往往只重视钢琴和声乐课程教学。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开设了钢琴课、声乐课,但是没有开设针对提高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课程教学,导致高职院校的有些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好的弹奏与演唱的技能,但是却无法做到协调地自弹自唱,也搞不清弹唱配合的关系。教师资格考试以及学生未来的岗位的要求,都需要准教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范唱和教唱歌曲。单一模式的钢琴和声乐教学不符合教师资格考试对学生的要求,也使学生很难胜任未来的教学工作,与教师的培养目标相悖。随着新课标以及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成为了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技能,自弹自唱课程的教学引起了普遍关注和重视。(二)教师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然而,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只是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弹或唱单一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材资料没有根据时代的需求、教资考试的要求进行创新,弹唱的教学内容拘泥于理论化,不够实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过于老套,对学生的职业需求不够明确,没有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和学生的就业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实用技能锻炼不足,音乐教学技能和弹唱均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使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三)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弹唱不协调。伴奏作为一门综合性技巧课,需要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为依托。和声、织体、调式、调性等理论知识的掌握,都是弹好伴奏的基本功,乐理、视唱、曲式等知识的掌握,也是学习伴奏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对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考核不够严格,很多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对于伴奏的学习也会因此感到吃力。乐理知识掌握不牢,会对快速分析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准确判断歌曲的调式、调性造成影响。由于对和声知识掌握不够,在伴奏老师讲解伴奏中需用到的和弦时,没有之前的和声知识做储备,不能快速理解和运用。由于视唱练耳能力弱,不能做到看谱即唱,而且常出现唱歌音不准、弹唱不同调的情况。由于学校缺乏相关针对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课程和平台,学生没有经过系统地训练,常出现弹唱不协调的情况,这与教师资格考试和“准教师”的要求都是不相符的。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出现节奏、音准等方面的偏差;有些学生钢琴弹奏能力强,却演唱声小、无美感;有些学生演唱能力强,钢琴伴奏弹得错误多、断断续续;还有些同学弹唱都流畅,却没有处理好弹与唱的音量关系,强弱没有对比和变化等,只有部分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和恰当的伴奏进行弹唱。

二、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策略

查看全文

民族声乐发展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们阻碍了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在此就当下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育;艺术人才

一、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也随着有了提高。其教育体制日趋完善,从业者和学习者不断增加,除了各大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综合性大学、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开办了音乐学院或音乐系、科,设立了民族声乐演唱专业;其教学体系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出版了丰富的民族声乐教材和大量民族声乐教学的音像制品;出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教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歌手,蜚声于海内外。与此同时,关于民族声乐的唱法问题自五六十年代“土洋之争”以来从未间断过,发展到今天,“土唱法”和“洋唱法”越来越融合、差异越来越小,大家统一了观念,即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强调我国民族唱法的民族性;可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单一性问题却越来越凸显,成为音乐界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单一性问题有其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

从民族声乐教育角度来审视,其单一的西方文化视野,偏离了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主题,忽视了多元一体的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音乐文化。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国民间音乐和许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声乐教育方法一直游走在专业音乐教育的门外。绝大多数的民族民间音乐经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农民乐师和民间文艺团体的口传心授方得以传承。正是由于这多重的限制与影响,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相对也还不够完善,就如美声中针对男女声的音色及音区对人声进行了高、中、低音的分类,而中国的民族声乐中,只区别了高音,其它的音色及音区类型尚未做出明确界定。

现在,现代音乐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些非但不懂传统音乐,还浅薄地认为它落后。缺失了传统音乐教育为基础,学生便也缺少了许多接触多风格、多唱法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机会,也影响了对歌唱艺术的判断和辨别。这种缺失了以本土文化为根基的音乐教育随着层层渗透,被普及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所带来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何评价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摆脱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的民族声乐教育,让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走回人们的视野、走进生活、影响后人,应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应有的重任。

查看全文

教师节文艺联欢活动主持词

教师节文艺联欢活动主持词

开场词:在漾着秋韵的日子里,我们高兴的迎来了第18个教师节。作为教师,我们喜欢九月,因为九月不仅有收获的幸福,更有耕耘的甜蜜,不仅有饱满的果实,更有学生最深的祝福。此时,让我们以最诚挚的情感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教育处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现在开始。首先,请欣赏由教育处老年童心艺术团表演的大合唱,第一支歌《歌声使我们越活越年轻》。

因为有了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十中的学生们把对老师们的全部挚爱都融汇在了《红扇舞》中。下面就请大家欣赏。

青春是迷人的微笑,青春是欢乐的歌舞,拥有了青春,就拥有了活力。在这里我们祝愿所有的老师能够永葆青春,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请欣赏一中为您表演的声乐组合《青春组曲》

古筝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乐曲悠扬,委婉动听。古筝曲《纺织忙》主要表现纺织女工劳动的场景。由一小为您表演。

我们就像是一朵一朵美丽的小小花,阳光暖暖抚爱我就像是妈妈。和爱一起长大,和爱一起开花,和爱一起度过那金色年华。请欣赏孩子们带来的舞蹈《和爱一起长大》

查看全文

教育局文化艺术节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各职业学校:

为庆祝建国*周年,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宣传展示中等职业教育恢复发展30年来的巨大成就,经研究,决定结合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全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和省第*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第五届少儿艺术节的开展,举办全省职业学校庆祝国庆*周年文化艺术节活动。

一、文化艺术节宗旨

1.突出国庆主题。以国庆*周年为契机,重点围绕“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和竞赛,对广大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广泛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展现职业学校学生热爱祖国、奋发有为、投身实践、创新创优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

2.彰显职教特色。职业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要突出专业特色,彰显职业道德,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良好风尚,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3.体现文化底蕴。各地各校在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应充分挖掘和打造本地本校的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学校“三个文明”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