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启蒙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0:39: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少儿启蒙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少儿启蒙教育

青少儿舞蹈启蒙教育形式和意义

摘要:青少儿在舞蹈启蒙教育阶段所接受的舞蹈训练方式对其一生看待舞蹈的视角、学习舞蹈的态度以及领会舞蹈的精神都有重要的影响。创造性舞蹈教学注重青少儿身体的觉察力、创造力的开发,思想的个性化与自信心的培养。其目的是通过教育者的有效引导和多元化教学方法,打开每个学生个体的身心通道,促进其身心平衡发展,激发其身心的创造潜能。无论是否以进入专业的舞蹈学习为目标,舞蹈启蒙教育阶段的创造性舞蹈模式将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形成给予滋养。

关键词:创造性舞蹈;动作语言;表达性;创造性

创造性舞蹈的本质是在教育者的启发下,经由学习者身体感官与思维的全然投入,深度关注身体的觉察力、理解身体的语言表达,在当下的情境中自发自然地创造身体动作的一种舞蹈的方式。创造性舞蹈是基于身体与心灵全面发展的“身心舞动”教育模式。艺术教育在青少儿阶段最重要的使命是自信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只有在舞蹈启蒙阶段将这三种能力植入孩子的素质中,这三种素质才会具有一种扎根于泥土的坚定,并陪伴孩子一生。

一、创造性舞蹈与舞蹈启蒙教育

舞蹈之于孩子,是融身体和心灵于一体的教育。动,是孩子的天性,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法则。孩子都好动,那么怎么样的“动”算是在跳舞呢?情绪促发的身体律动?对自然界的模仿?应当说,不仅优美的律动是舞蹈,只要是符合人类情感输出的律动都是一种舞蹈的运动。这是进行创造性舞蹈教育首先要认清的概念,也是创意舞动模式区别于传统舞蹈教学的关键。由此可见,创意舞动认可的是一种广义的舞蹈概念,在这种概念下,不分年龄、不分身体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创造性舞蹈的教育模式。虽然说,在作何年龄段都可以接受创造性舞蹈的教育,但是在青少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开设创造性舞蹈课程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创意舞动课程之于孩子,是用舞动这种形式将孩子很多天生的特质保留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创造性舞蹈课程之于成年人则更多的是找回身体原本就具有的(但在后天成长中又忘记了的)“动”的多种样式,打破每个人身体不同程度的僵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多创意的可能。前者是利用教育使人的身心发展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延续下去,可以说是为将来打下基础;后者是对身心的再教育,更多是对之前已经形成的身体舞动模式进行反思和再发展。人的身体和思维,只有处于开放状态才会接收和产生更多元的信息,才可能在无数次的信息交换中突如其来地碰上“灵感”这位贵客,进而产生艺术的火花,实现美的创造。

二、创造性舞蹈的教学理念与形式

查看全文

少儿科技活动思考

当今世界,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为一切高、精、尖的科学技术、设备、仪器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要想中国不落后、不挨打、并能赶上世界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一大批可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技人才,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就迫切需要从小、从早抓起,而少儿科技活动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科学兴趣、爱好、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等科学素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它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少儿科技活动能向少年儿童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少年儿童早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对于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幼苗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要从小培养科技人才幼苗,首先就要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爱好,而少儿科技活动就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爱好、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科技活动中,可以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等特点,选择有关内容,对少年儿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科普知识教育。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科学常识,各种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生物、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讲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从现代化战争、未来科学的应用,讲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讲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过程,讲从小学科学、用科学、参加科技活动,注意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进行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能力等特点,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如:“风向标”、“潜望镜”、“太阳钟”、“明暗灯”、“小喷泉”、“电磁铁”、“空瓶吸水”、“隔瓶吹火”、“秘密文件”、“奇妙的纸圈”、“烧不着的手帕”、“吹不翻的纸桥”、“会飞的螺旋桨”、“小收发报机”、“中国飞板”“海、陆、空模型”等等。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和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逐步认识事物、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揭示他们探索奥秘的心扉,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二、少儿科技活动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促进各科教学

兴趣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学生智力开足马力,推动儿童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查看全文

儿童音乐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在形式上呈现单一化倾向,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的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不利于儿童健康音乐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养成。因此运用调查统计、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具体手段,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统计项目所需要的相关案例,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育;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隐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环境熏陶等培养儿童音乐欣赏及活动技能;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音乐艺术类课程进行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最明显最直观的方式是显性形式,但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的主要载体还是课堂,在形式上呈单一化倾向。儿童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动、简易器乐演奏,儿童身心的日益成长,简单的课程已经难以吸引儿童兴趣,使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因此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二、调查分析

作为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课程资源应该要有开放性。课程教材、师资、家长、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应当成为充分可挖掘的资源。儿童音乐教育要走进现实生活,因此音乐教育须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狭隘陷阱,要杜绝出现程式化,积极主动整合多样化资源,创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传播媒介,为学校教育增加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由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家长都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庞大的市场。实地探查后我们发现,大型机构一般由正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的培训部门等组织成立,传统机构院校只占市场的不到3%。剩余97%的机构其实都是零散发展的小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发展上有两个极端:1、普通师资、教学环境差:学生少,口碑不好,续费学生很少;2、有名师、场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师带走”风险。因此绝大多数的机构都是由这种“小作坊”组成,而今遇到教育机构正规化的“严打行动”,难合格就是自然现象了。很多这样的培训机构,为了取悦家长,而放弃真正的音乐启蒙原则,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在近350份调查问卷中,有75%的家长意识到音乐启蒙教育并非简单学习器乐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乐教师能够补充教学以外的知识,如基本乐科、音乐文化、音乐史等知识。音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进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以及对音乐教学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们对音乐课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从而影响音乐教育。如今新课标教育要求已将艺术类学科明确规定为必修甚至升学加分项目,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长愿意投资孩子的音乐启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经接受了音乐教育。“少儿艺术教育”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少儿达到2.56亿,按照城镇家庭每月为孩子艺术教育投资50元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少儿艺术教育消费额可达700亿元。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8000元以上;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者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长选择了500-1000元,31.58%选择了1000元以上。由消费能力一项分析也可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依旧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音乐教育行业整体是一个火热的市场,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行业里寻求新的产业突破点,如何将传统行业与新元素融合,是音乐教育行业亟待完善的问题。以音乐电台作为主要载体,与知名广播媒体合作,如:“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新兴付费广播形式进行儿童音乐文化的启蒙是“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探索。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或固定网络端就可享受到优秀的音乐启蒙式教育。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契机发展,实现互联网创新与传统音乐行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加快行业间技术交流,推动产业链的形成。据调查,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线上消费已成为消费主流,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线上音乐教育具有物美价廉、与时俱进、更新及时等优势,对大多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此优异的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儿童音乐教育可以牢牢把握这些机遇,以发展儿童音乐文化产业为有效途径,实现了商业运作平台的创新打造。

查看全文

青少年素质教育舞蹈的重要性

摘要:素质教育舞蹈,首先它不是面向少数人,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其次它不是纯技能化教育,而是以培育普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再次它不是以舞台表演为最终目的,而是为开发全体学生的天资潜能,培育和培养创造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我国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一直讲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孩子们对喜爱事物引导,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舞蹈中,孩子们可以一边玩一边学习,寓教于乐。本文的重点内容就是介绍素质教育舞蹈的重要性。

关键词:少儿舞蹈;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舞蹈就是美育

中国的美育理论,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乐论”可以说就是最早的美育概念。“乐教是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当然,乐教并不是音乐教育的简单指称,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音乐、诗歌、舞蹈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艺术也包含着。”中国现代引进西方美学第一人王国维和中国当代第一代教育家蔡元培二位先生的美育观自然受到了席勒的影响。但他们显然也受到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影响。如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就根据孔子的“兴于诗”“立于乐”认为孔子的美育观是“始于美育”而“终于美育”。我们还可以看到,蔡元培先生在当时风靡文坛的有关“艺术的起源”的研究中,对舞蹈艺术的先知先觉。他在《艺术的起源》一文中直接讨论了舞蹈的美育意义:“舞蹈的快乐,是用一种运动发表他的情感的冲刺。要内部冲刺得非常,外部还要拘束就觉得不快。所以不能不为感情的运动。但是这种运动,过度放任,很容易疲乏,由快感变为不快感了。所以不能不有一种规则。初民的舞蹈,无论活动到何等激烈,总是按着节奏,这是很合于美感上的条件的。”舞蹈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情、姿态,这些行为可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于美的追求,是少儿乐于接受的。所以舞蹈可以用具体的形式让少儿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美,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孩子还能接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一方面可以让少儿增长知识,还能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而陶冶情操。不同区域的美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少儿还能进一步的增强动态美感。所以,面对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舞蹈更能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认识。

二、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舞蹈三大理念:1.教育对象:全体学生优点:教育观的转变,素质教育舞蹈队当代每个学生都是有益的。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同学的课程,“面向全体同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时时处处不能离开全体学生这一轨道。2.教育内容:以素质培育为主优点:素质教育舞蹈拥有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创造性。3.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优点: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内容乃“醉翁之意不在舞”,教育目的是“让人成为人”。少儿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简单记忆和模仿,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而舞蹈最具独特的地方是需要少儿通过不断的想象才能得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少儿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不断进行思考,才能对舞蹈有更多的感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让少儿释放天性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可以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舞蹈是一种需要不断创造的艺术表演,它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幻想、想象能力,从而促使有少儿的全方面发展。

查看全文

儿童书籍形式发展

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朝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艺术创作有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带动了幼儿书籍设计方面的一次时代性的跨越,使儿童书籍形式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创作构思。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认知、学习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教育,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及教材的辅助是分不开的。

儿童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及国家的未来,设计给儿童看的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对幼儿教育读本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和创新,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幼儿教育丛书和范本,由于文化和地域水平的不同,各地的儿童教育也有相应的实施特点,因此教材的利用率和操作性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性。据了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出现了大批新类型的幼儿辅助教材,大大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类型,以新的思维和方式引导教学,扩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认知力。

关于儿童书籍的演化在悄然改变着,各地开展了儿童读书周活动,召开专门的探讨会等形式。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书籍已经是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模式,已由单向性的信息传递向立体化多维的机构方式传递。从形式上来看,摆脱了完全意义上的平面印刷物,此读物不再那么平淡无味,更显得趣味性浓,没有多余枯燥的文字罗列。幼儿认识外部世界是根据环境的观察开始的,认识的一大特点是活动性,儿童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活动,这本书也就根据儿童年龄层次来进行设定,从图形、图形的选择到颜色的变化完全满足当下小朋友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充分根据小读者的心理,图形信息经过设计处理让图形语言的表现更加简练、准确;色彩鲜艳醒目;具有节奏变化文本结构,同时还具有互动性和操作性,开发儿童学习能力,更加人性化,操作简单,在一边玩、一边看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观察与注意、观察与联想观察与探索的能力,在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从实践中去获取经验。现在必须把握新时代儿童书籍的特征,要提高书籍形态的认知性(即小朋友易于发现的内容);可视性(为小读者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可读性(便于阅读功能);掌握信息传达的过程(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掌握信息的操作性(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总之,当代的儿童读本将是用感性和理想的思维方法构筑完成完美周密,又使读者不为之心动的。这一环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实际的使用功能和阅读感受,是实现书籍本体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师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有些还不能完全转变过来,社会的适应程度和大众的审美意识也有待提高,但是这必是现代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新情感的表达,新思维的、新方式的呈现。根据不同的图案和呈现方式,再根据设定好的关节,折叠和拼接。作为卡片试的小书,给小朋友介绍凸透镜的呈现原理,要配合相应的图片引导的同时,在整个册子的结构上要完成成像的原理,具有生动活泼的感觉。给儿童一本能玩的书,此书的目的就是学习、成长,让阅读的生活方式就是游戏的过程。书籍正是陪伴他们成长最好的朋友。具有场景式的立体书,工艺美巧只凭单纯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书籍设计已经由单一的对封面、版式的进行的装帧设计,扩展到了此案料、工艺,为一种综合的造型艺术。此书是平面向立体空间的转变,先进的设计观念把创意比作设计的灵魂,创意重在意识、文化根源与社会生活的表现强调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此,好的设计必定有一个新颖的创意,有独特的个性。由此可见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既要把握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又要把握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其意义已超越书籍构造的本身,由此也能萌发少儿想象力的智慧力。

儿童书籍并非是书物的表皮化妆,也不是仅限于平面色彩、图形和文字之上的,它能是营造一栋容纳知识的存在,当小朋友拿起书籍,不仅手的接触,还用心感受,上下左右,前后翻转,书与人之间产生具有感动的交流,立体形式的书更能让小朋友产生共鸣。书籍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表现关系是我们要斟酌并研究的。根据每一张图、每一行字、每一条线、每一个点、每一色块、每一页材料、每一个记号、每一个不同的主题来深入思考,这样一本流动的、具有生命体的书在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有了新的挑战在。一方面要虚心的向前辈们学习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大胆更新观念,创造崭新的少儿读本,再生不可思议的新的书籍形态,“有意味的形式”少儿读本的设计内涵无疑是丰富生动的。

查看全文

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探讨

2010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全国图书馆少儿服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交流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经验,共同探讨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思路,策划推动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合作项目。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作重要讲话,以详实的调查数据回顾和总结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当前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号召全体图书馆工作者团结协作,大力推动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我国,为儿童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机构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二者虽然都服务儿童,但亦有区别。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群体更为广泛,成年人、儿童都是其服务对象,且包括学龄前儿童,而学校图书馆则基本不提供对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服务。作为学前教育和学中教育的再延伸,公共图书馆通过有效开展儿童服务,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起到开蒙的作用,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我国少儿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少儿图书馆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北京市立图书馆、西南人民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等都相继开辟了儿童阅览室,并对社会开放。198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单位《关于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的情况的通知》[国办发1981(62号)]。以此为指导,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重庆、沈阳、兰州七个省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迅速恢复,许多地方新建了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据统计,截至200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达到了2675家,其中独立建制少儿馆数量达到84家。此后,少儿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数量有所增加,2004年达到105家,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新增或加强了对少年儿童的服务。在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方面,近年来,为推动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少图书馆完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站点、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服务,与阅读、讲座、培训等阵地服务相结合,使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的基层小读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少儿图书馆积极开发特色数字馆藏,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数字化服务。

二、与发达国家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对比

经过不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少儿图书馆服务的规模、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整体发展还相对滞后。美国学者Thomas曾提出儿童图书馆服务的五个组成要素:专门馆藏、专门空间、专业人员、针对儿童的服务与活动、合作网络。这一观点被学界普遍认可和接受,成为衡量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以此考量,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1.专门馆藏。以美国为例,截至2013年,美国大小公共图书馆突破12万所,所有图书馆均提供儿童服务,且各个图书馆均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设有与其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相符的馆藏资源,如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将儿童馆藏资源分为婴幼儿馆藏书目、儿童馆藏书目、青少年馆藏书目,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均可找到适合自己的馆藏书目。除此之外,波士顿图书馆儿童馆藏资源的类型十分丰富,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无所不有,且馆藏资源载体具有多元化特征,音像制品、视频资料、有声读物、纸质读物应有尽有。相比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开设儿童服务的仅占总数的20%左右,也就是说其余80%的公共图书馆几乎不具备儿童馆藏资源。且这20%的公共图书馆中,儿童馆藏资源的数量、规模也相对较小,涉及学科有限,不能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2.专门空间。美国几乎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均设有专门的儿童服务空间,用以为儿童提供休闲、交流、娱乐、阅读服务。甚至有的图书馆还为婴儿和3到6岁的低龄儿童配置了各种玩具,这些做法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儿童与家长都十分喜爱的活动场所。我国设有儿童服务空间的公共图书馆仅有20%左右,且多数只设有儿童阅览室,仅东莞图书馆等极少数的公共图书馆设有儿童休闲、娱乐设施和婴幼儿活动场所。据统计,我国公共图书馆近10年来总坐席数增加了33%,而全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总坐席数仅增加了14%,远远低于公共图书馆总坐席数增长率。3.专业人员。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LSC)为规范图书馆的儿童服务,对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素质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早在2009年就了《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的能力要求》,对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还规定儿童服务工作者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咨询与监督工作经验,4年以上的儿童服务工作经验,才能担任儿童服务主管一职,此举确保了公共图书馆儿童主管队伍的专业素质,为后续儿童服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很多图书馆因经费不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基本要求,也并未就儿童服务馆员的考核与聘任设立相应的认证制度,对儿童服务馆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工作也不够重视,即便有些公共图书馆开展过儿童服务知识培训,多数也未取得实质性的培训效果。4.针对儿童的服务与活动。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在相对较长的发展历程中探索了多种服务形式,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儿童活动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且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的阶段化特征较为明显,对学龄前儿童主要以启蒙教育为主要服务内容,对学龄儿童以阅读和专项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很好地适应了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要。虽然我国有8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曾开展过儿童活动,但多数未建立儿童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活动的开展层次不一、内容零散、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多数仅仅在“世界读书日”、“寒暑假”等节假日开展少儿阅读活动。5.合作网络。在儿童服务方面,美国公共图书馆十分注重与各个相关机构的协调合作,尤其是与社区、健康中心、学校等机构合作十分密切,这样就拓展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服务的途径,丰富了儿童服务资源,使更多儿童享受到了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除此之外,美国部分公共图书馆还十分注重与儿童父母的交流。图书馆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儿童父母对图书馆儿童服务的认识,增强了其引导孩子阅读和参与公共图书馆儿童活动的意识,为各类儿童活动与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公共图书馆也十分重视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等相关机构的协调合作,经常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开展儿童活动,如2009年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吉林省图书馆发起的“学生书房”活动等。

三、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艺术学校德育艺术分析论文

一、以理念优化德育文化

(一)优化德育理念

艺术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立足于以艺术的“校本”特色,要求学生学习书、画、音、舞等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美德内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德育从个人修养、人际伦理、爱国为民等三个基本方面充分挖掘,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艺术学校道德启蒙教育的新路子。学校力求给每一名学生享受艺术与美的机会,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在特定的艺术文化情境中不断被激活、释放,学生能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感受到自己才智的力量。

(二)挖掘校训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和而不同”,“德艺立人”,“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等观点相继提出,艺术学校的校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旧的学风虽然易记、好懂,但因与缺少个性化的内涵,立意措辞已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免淡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其文化启迪作用也随之泛化。因此,将校风调整到位,挖掘校训含义,既能保持原校训赋予时代感的特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建设制度文化

查看全文

社区校外课堂经验交流

社区是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阵地,也是他们开始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阜新路街道南山社区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不断整合社区资源,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全力打造社区“校外大课堂”教育品牌,创出了一条依托社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

一、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把校外大课堂建成“青少年之家”

南山社区地处四方区的行政、商业、交通以及文教卫生事业的中心区域,周边聚集了四方区政府、理工大学、市人民三小等众多的教育资源。社区关工委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努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办了“校个大课堂”。一是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针对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紧张,导致未成年人在课余时间特别是放假期间无人看管,甚至有些孩子因疏于管理沾染了不良习惯的实际,社区不断加强青少年室内基础活动阵地建设,教育场地从零散的共计不到10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开设了图书室和读书角等固定学习场所,配备了电视机、录像机、VCD等宣传教育设备,通过定期播放远程教育家庭教育讲座等电教片,极大地改善了青少年教育活动条件。近年来,在扩大青少年活动场所设施方面,投资就达10万余元,为青少年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不断扩大“五老”志愿队伍。南山社区居住着相当数量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授等,这些老同志不仅有为社区服务的热情,也有为社区作贡献的能力。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社区成立了“五老”志愿者队伍,人员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目前100余人,下设十个教育活动指导组,才艺组教师王兆瑞多年来坚持开展国际象棋免费启蒙教育,先后培养出100多名小棋手获得“中国国际象棋棋士”称号。同时,围绕道德、技能、文化艺术、法制、科普等教育培训内容,新增社区小学生托管班和素描速写培训班,吸引了社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参与。三是努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针对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特点,社区与人民路三小联合创办了家长学校,以提高社区居民少儿培养教育能力、促进学习化家庭建设为重点,定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发挥了社区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运用鲜活的教育形式,增强校外大课堂的吸引力

在校外大课堂的创办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生性好动、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努力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逐步发掘社区教育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和家长参与大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一是运用网络平台联系青少年。开办了区内第一家社区博客,通过互联网及时和更新校外大课堂的教学情况、活动信息,居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动态,交流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解决了居民不能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营造了社区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让社区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自新疆、东北、上海的社区工作者前来参观交流,甚至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二是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我们利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开展民俗活动,邀请辖区青少年积极参加,不断深化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社区每年在端午节举办的“包粽子大赛”,参赛人数已达800多人次;发起的蒸馒头大赛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紧紧围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邀请北航原参谋长、市讲师团成员姜凯同志在社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报告,通过读、看、讲、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达到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三是完善文化平台凝聚青少年。考虑到青少年大多喜欢丰富的活动,我们就开阔思路,开展各项特色活动等团结一些青少年。如开展了以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社区家庭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亲子活动,使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每年联合人民三小共同开展的“大手牵小手爱绿护绿”活动,发动辖区青少年一起动手捉虫蛹护绿树,倡导全民环保、爱绿护绿的理念,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辟特色服务项目,提升校外大课堂的教育成效

查看全文

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造,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启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在首位。创造是一个人富有才智的体现,需要进行积极的智力劳动。人的智力不完全由先天的遗传性因素所决定,更主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一个人后天所受到的启蒙教育。

进入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查看全文

少儿艺术学校的德育艺术分析论文

一、以理念优化德育文化

(一)优化德育理念

艺术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立足于以艺术的“校本”特色,要求学生学习书、画、音、舞等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美德内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德育从个人修养、人际伦理、爱国为民等三个基本方面充分挖掘,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艺术学校道德启蒙教育的新路子。学校力求给每一名学生享受艺术与美的机会,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在特定的艺术文化情境中不断被激活、释放,学生能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感受到自己才智的力量。

(二)挖掘校训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和而不同”,“德艺立人”,“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等观点相继提出,艺术学校的校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旧的学风虽然易记、好懂,但因与缺少个性化的内涵,立意措辞已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免淡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其文化启迪作用也随之泛化。因此,将校风调整到位,挖掘校训含义,既能保持原校训赋予时代感的特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建设制度文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