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绘画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3:13: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少儿绘画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少儿绘画教学

情景教学法在少儿美术教育的应用

儿童期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从小时候就要对少儿想象力的培养,开展少儿创想美术教育。少儿创想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少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想象和创造美的一种过程。他们需要用脑去创造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概念,用言语表达些感想,用手掌控绘画材料。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创造和利用引人入胜的情景,无疑会提高少儿对绘画的创造想象能力,并更加激发少儿绘画创作的兴趣。因此更要求教师要讲求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致力于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过程中根据绘画内容进行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少儿由于年龄小,目测能力差,空间、方位概念模糊,对生活中事物的认识有限,导致在少儿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既可爱又可笑的形象,例如不合理的构图,空间构图随意性,不成比例的造型等等。因此指导少儿作画,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少儿多少美术知识,而在于为他们创造认知世界的相关情景再现。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是运用较为典型的画面情景进行画面知识的传授,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少儿营造一个融视听说画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色彩的、形象的、生动的场景,以帮助少儿完成一定的生活体验,从而帮助少儿理解和获得画面的相关知识,让少儿身临其境的去体验、理解、创想后进行绘画等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总之情景教学法最重要之处在于还原整个创想画面场景,使少儿能够在学习的使少儿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同深受、身临其境。情景教学法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使少儿能更好的感受到情景中所提供的景物、场景、事物与情感,更重要的是将创想美术教育提升为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开阔少儿的视野、培养少儿的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少儿绘画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教育的外部条件,通过画面和辅助工具及手段,使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涉及到的情景得以还原和重现,使少儿能够感同身受,最终能够达到提升绘画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少儿营造一个融视听说画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手段有三种:以图片展示和还原创想环境的场景,也就是“视”;以音乐、音效等渲染创想环境的场景,也就是“听”;以教师语言营造绘画氛围,也就是“说”;最后就是师生共同作画了,也就是“画”,这就是情景教学中视听说画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之图片展示及还原

查看全文

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形式分析

摘要:针对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市场火爆,各级各类辅导形式层出不穷,规模繁多,教学层次与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本文以中原腹地焦作市为切入点,对多所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当下教育机构存在的多元化模式,为对美术较有兴趣的学生或者有志向培养孩子艺术能力的家长提供参考,也是对中小城市的教学资源的一点窥见。

关键词:美术教育;办学类别;调查研究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在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近几年美术培训机构也是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培训机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办学规模不一,层次分化

焦作地区美术辅导机构品类繁多,参差不齐,根据调查,我按着以下层次分类:(一)高端品牌类。这种以连锁品牌加盟方式的培训模式,是当下较为活跃的辅导机构类型,据考察,焦作地区现有以连锁品牌形式经营的美术辅导机构有5家(不包含正在筹建)。以笔者考察的X绘画机构一店(分南北两所校区)为例,机构面积较大,活跃在城市人口学校集聚较多的中心商业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该机构专门以教授少儿美术为主,倡导少儿触觉绘画理念,除相关美术课程的学习外,不再培训其他科目。这种少儿美术机构目的性强,自有统一的课程体系,设施先进,可以满足3~12岁阶段少儿的美术学习需求。这种培训机构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受到了对环境及服务有较高要求的家长青睐。(二)特色组织类。是一种专业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也是焦作地区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中占有率较高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辅导机构往往规模不大,学科针对性较强,以特色少儿美术培训为主,没有其他学科的教授,目的明确,口碑较好。以考察的Z美术机构为例,机构位置在学校周边,相对较有生源优势,但不会选择租金较高的办公楼或者商业区,设备相对齐全,全年开课,课程丰富多样,以少儿绘画(油画棒、彩铅),手工制作、创意美术、国画等多种美术课程为主,但相对师资薄弱,没有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过,相对的价位优势,也是受到大多数家长的欢迎的原因之一。(三)社区综合类。这种培训机构里边除了美术科目的培训外,还兼顾其他学科的培训,如焦作地区的L艺术培训机构里面设置有音乐、钢琴、舞蹈、美术、语言等多种科目,美术仅作为该培训班机构中的一种。由于该类机构学科设置多,所需班级较多,机构位置往往选择租金较为低廉的场所,如多家培训机构集结在一起的写字楼或者紧邻社区的商住楼。机构涉及学科较多,对师资和设备的考验较高,有些机构难免存在不专业及落后的现象。(四)家庭教师类。根据走访发现,这种类型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部分有专业特长的美术工作者或者爱好者会在家庭开设“小课堂”,这类少儿美术培训以单一专长为主,如国画、素描、彩铅画等,相关专长突出的美术工作者往往会收纳慕名求学的学生,规模较小,术业专攻,本次走访遇到这种类型的家庭课堂,它是介于培训和师承两者之间,往往利用画家自己的画室或者工作室,不需要专门开辟课堂形式,画家画,学生学,为少儿建立大师级的现场教学。第二种是家教上门教学,这种培训方式是一对一授课,往往多见于急切出成果的需求,但层次高低不等,家长选择时也多以参考口碑为主。

二、班级设置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固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基于对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深入认识。基础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能力,更要通过美术让他们了解生活与文化。固有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用“像”与“不像”进行衡量,这显然是偏颇的,会磨灭学生的艺术天分与直觉认识,容易导致他们的艺术思维停滞不前,学成以后成为“画匠”,而不是拥有灵魂的艺术家。当代美术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思路,纠正了以往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将少儿的心理、情感及人格融入美术教育,实现其全面发展。如,在《春天的颜色》主题绘画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颜色,然后通过这种直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与创造力,正如艾斯纳说过的:“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空间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扩展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认识,美术教育是自由的、多样的。创造力的培养依赖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以激发少儿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基础。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美术的魅力,注重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与把握能力相适应,努力点燃少儿的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少儿因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世界的认识是短浅的,教师正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科学的媒介。如,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多数学生都会回答红色,从直接感知的角度看,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就不能认为是红色。为了进一步揭示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太阳颜色的科学事实,教师可以搭配三棱镜,将阳光的色彩分散为七彩,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为美术创作提供更大的发散空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绘画更是如此。绘画的素材源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是单凭想象创造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其创作原型。当然,艺术创造力源于理解与认识。在认知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事物对象,通过局部的解析再融合;若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取其内在的联系是一种方式,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也是一种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只要我们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尽力发挥发散思维,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一切都将成为可能。少儿的思维没有定式,极富想象力而不被外界牵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却逐渐受制于大人的影响而变得狭隘起来。画由心生,从画作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品性、德行。少儿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少儿眼中、思维中的事物往往和现实距离遥远,这种遥远不仅是现实距离的遥远,而且是心理距离的遥远。所以,少儿喜欢用“飞”表达一种急切、渴望的心情;用较深的色彩表达严肃的人或事物。少儿虽然不明白什么是色彩心理学,但正因为不懂而更显真实,其创作的作品就显得有趣、活泼。他们借绘画抒发和宣泄情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都是对少儿的成长十分有益的。美术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思维。教育工作者对方法的研究应当紧紧围绕这个理念开展。对于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教学,施教时应注重每个阶段的衔接;在每个阶段性教学中,要制订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工作,更多的少儿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所收获,从而积累知识,打下基础。少儿绘画虽看起来较为肤浅,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更比不上成人的意境,但是这些创作足以体现他们的情感,而且往往能够打动人心。

三、结语

少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引导式教育,是对他们美术天性的开发与深化,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而不应当灌输太多的技法或者思维定式,以保证他们的思想在美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查看全文

课外少儿美术教育交流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们如何满足社会要求呢?当然是用美术的方法。美术是我们获得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美术可以共享,美术可以不断创造。我认为做一个美术教师不难,但当一位合格的少儿美术教师难,然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美术教师就难上加难了。固然有些人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不过是美术教育的“小儿科”容易对付,因此少儿美术教育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现实远不是那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它是人生美术教育的“第一棒”,如果这一步走错路或者失误,对他们今后在美术的发展上是有影响的,因此少儿美术的启蒙教师首先就应认识这一事业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发展能力。完美人格。人文学科不仅仅是使学生学到一二门技术,而是要着力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它关系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民族精神的塑造。少儿美术教育是把美术学科作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人的发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一、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儿童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创造艺术符号表达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原始本能。

儿童的绘画创作主要依靠意象。意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是在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完美、更理想的头脑中的形象。儿童绘画中的原创性是指创作中的想象力。其特点是:

1、不受真实和观念的束缚,表现得纯朴、天真。

2、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以人性的态度对待自然中的一切,表现出天趣。

查看全文

多元智能视域下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美术教育在少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少儿美术教育还在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以简单技法代替教育目的,大量开展简笔画训练扼杀儿童的天性,过分强调自我表现理论,以及采用成人化的评价标准等。鉴于此,本文从多元智能视域出发,提出了开展少儿美术教育的要求,希望可以促进少儿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多元智能;视域;少儿;美术教育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也产生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与成果。特别是在少儿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接班人,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教育部颁发了儿童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指南,该指南中的教育理念与美国教育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致的。即:关注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然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

1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拥有8种智能,包括语言、节奏、空间、活动、人际交往,感情控制等。从少儿的角度来讲,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要求尊重少儿的天性,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此来对智能倾向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我国少儿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少儿教育方面的要求。即:家长与教师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理论的本质是相同的。然而,如果利用这两种理论来审视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就会看见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家长都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并没有从少儿的发展特点以及需求出发。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美术培训教育班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少儿教师没有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做详细的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对高校教育模式照搬照抄。在这种模式下,必然引发了少儿美术教育质量的低下,无法满足少儿的身心发展。

2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研究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少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但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却是很少,但孩子对美的感受却是很直观的,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样子很奇特、颜色很鲜亮的事物。而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让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去打动孩子的内心,比如:在春天,可以带孩子去郊外野炊、放放风筝,在果园里摘摘水果,让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夏天,让孩子去池塘边,观察荷花荷叶,或是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让孩子尽情玩耍,释放自己的情感;在秋天,去感受落叶,感受金灿灿的田野,感受丰收的季节;在冬天,去发现大雪纷飞的美,带着孩子打打雪仗,堆堆雪人,在这四季里,感受不一样的美。利用大自然以及生活中的美,对孩子进行美的认识和启迪,并且进行美的教育,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孩子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从而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让孩子将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通过创作表现出来,从中去体会快乐。在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现力。孩子更容易接受,更直观感受。通过欣赏好的作品,去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美,去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所抒发的情感,去理解画中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少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少儿的理解力。在生活中,少儿可以通过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从而去理解美,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表现美。

二、美术教育能培养少儿的想象力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只是单层面的教,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其中的美,只要孩子画的像,画的逼真,才认为那是一种艺术美。在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开始我们以培养孩子的想象意识为主,让孩子去明白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任何事物的限制,也是可以打破一切陈规的思维,绝不是现实的照搬过来的产物,而我们也绝对不能用“像”与“不像”去判定孩子画的好坏。有的家长和老师会让孩子去学习简笔画,在学的过程中,只要孩子形似,却忽略了孩子情感的表达。而还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画的很好,让其孩子照搬学习,孩子没有兴趣,就用一些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孩子变成的“机器人”。还有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将那样东西画出来,没有自己一丝一毫的情感,就像写日记一样,只是简单记录自己所看到的,画显得刻板没有生机,缺乏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还有些孩子绘画,画的并不是自己内心所想,只是简单的照搬加组合,就形成了一副画。这样下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一味去模仿,去追求照片效果,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孩子该有的童趣。而真正意义上的美教,是让少儿靠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周围的世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真正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思维的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而真正的美术教育,通过孩子的感受,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夸张和想象,让孩子的画更具有生命力。同样的,这样的美术教育中,孩子才是热爱喜欢的,对孩子天性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更多地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少儿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美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创新意识的灵感,而不是教学的技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求少儿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去培养孩子大脑的灵活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来引导孩子如何思考,比知识技能更重要,要比言语还要雄厚。比如在手工制作康乃馨实践教学课程中,让孩子们将不同大小的圆剪出来,然后将圆进行折叠、展开,然后剪出不同的长形条,再粘贴,缠绕。经常这样练习,孩子的想法就会变得更丰富,构思越来越大胆,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更加发展了少儿的创造力。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创造的活动。孩子不管是在绘画还是做手工,首先要进行观察,观察事物的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等,让这些都能够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创造。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少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观察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外观需要感知,但感知不能离开观察、记忆和想象创造。人的大脑浮现不同的形态、细节、场景,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创造力,更加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经过观察将物体的形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得到更多的发展。少儿在表现美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造美,而这一切都是离不开观察,而观察力恰恰就在这些美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查看全文

少儿美术教育体会

不同民族的内在区别是什么?最重要的在于文化背景的区别。爱琴海岸文化、巴比伦河流域文化与黄河长江流域文化的异彩纷呈的差异性就是最好的印证。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世界各个先进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它会有一个停滞期,假如不以强大的文化底蕴做基础,这个停滞期将会不断延长,甚至导致经济的崩溃。新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最终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因为文化制胜带来民族荣耀能够战胜一切威力。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和灵魂。

少儿美术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民族共同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它关系着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少儿是文化传承的核心。有人说,少儿美术教育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其实不然,对少年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未来艺术家,而是一个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是健康成长的能力;二是获得文化、技能和分享社会文明的能力;三是不断创新,改善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能力。美术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少儿美育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来进行分别阐述。

一、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古巴比伦以及两河流域文化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西方霸权主义的冲击后,已出现文化断层,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在还在延绵流长。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生物链,需要我们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文化血脉的传承,应该从儿童抓起。当然,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以利益为偶像的物质时代,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变得浮躁和焦虑不安,缺乏一种对生命意义进行探寻和追求的精神。全球一体化的风潮,使得多样化的文化变得非常尴尬,不少年轻人追求时尚,对本土文化淡漠,甚至质疑。没有判断力的儿童群体,对自己的文化血脉的传承可能更是一片茫然,这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种负面影响。因此,国家适时地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及时地抢救和保护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做为少儿美育工作者,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贯穿到儿童美术教育全过程。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中重视人的和谐发展。承认人自身具有发展的潜能,顺应少儿的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中加进较多的文化色彩,介绍艺术文化发展史和美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状态中进行创作,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博大和神奇,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生命轨迹中,留下颇为深刻的文化记忆。

(2)要注意民间艺术对孩子的熏陶和启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比如对秦汉石刻,民间剪纸、皮影,木版年画,民间泥塑的借鉴,通过参观、讨论、书写感受,搜集素材,加深对本土艺术美的发现和认知,使得少年儿童对家园和乡土充满了感情,也使他们产生了对自己和民族的自信并充满了希望,这是一种艺术气质上的积淀,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查看全文

文化局建国60周年特级征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少儿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在欣慰与感慨的同时,也对未来满怀热切的期待。

作为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进步和问题都会在文化和教育事业中得到反映,急功近利和快餐文化的泛滥、应试教育和陈旧理念的影响,会使所有具有人文精神和长远目标的理想追求如逆水行舟般艰辛,但即使这样,少儿美术依旧是硕果累累。

1999年教育部规定: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智开发、真、善、美的启迪和参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此后,少儿美术教育的理念、方向和教学成果都有了质的提升,社会各界也逐渐改变观念,给予艺术教育改革以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少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我认为在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观念更新、方向把握仍是重中之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际视野的开拓方面,应该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曾有一个少儿水墨巡展团到欧洲作交流和展示,所到之处,各国师生无不为中国少儿水墨画的童趣和神韵所倾倒,也引发了西方孩子了解中国的浓厚兴趣,而巡展团孩子们的自豪感中也有了祖国传统文化的沉甸甸的分量。但是,目前我们大部分中小学的中国画教学,还未能按课改要求加以普及,在很多重要的少儿美术比赛中,我们找不到几幅既富创意又有中国绘画语言特色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查看全文

少儿美术教师实习心得

在这个火热的六月,我告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进了社会,走近了零起点。

零起点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舒适,教学服务周到,坚持以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绘画兴趣,提高少儿的艺术素养,培养美术新苗为宗旨。画室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画室老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现有的水平设计内容,采取小班教学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易主管给我安排的是第一、二周听课当助教,我经常是在她班上听课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开朗、干练。年纪轻轻就当上主管,并且在教学上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听课阶段,我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解分析的方法上课的停顿,学习根据学生程度、接受能力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易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听她的课,时间过的很快。经过两周的学习,终于有机会走上我向往已久的讲台。毕竟是在这里第一次面对学生,第一次单独站在讲台上,有些紧张,不过更多的是兴奋。我是接替欧阳老师的课,我提早五分钟到教室门口。在走廊站了两分钟,这两分钟太漫长了,时间一秒一秒地挪动着,我的紧张情绪也是一点一点的增加着。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也为了不使学生觉得太突兀,我提早3分钟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小朋友们果然议论纷纷,这是谁啊,不过,等到上课铃响,他们已经安静下来。随着“1、2、3”的喊出,我紧张已去了一半。我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反复试讲的第一节课,也是易老师耐心指导的第一节课,让我越讲越从容,越上越镇定。面对一双双的眼睛,我明白了他们的困惑,接着的绘画练习让我更明确,学生吸收了什么,还存在的问题。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学生也比较熟了,画面效果也不错,让我觉得信心百倍。这节课让我明白,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自然发挥自如。

现在的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新生,心里的底气也比之前更足了。因为我可以充分的了解他们,教案就是讲课的书面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深度、难度、速度。我同时上两个班级的课,启蒙班和国画班,启蒙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三、四岁,在之前都没有过绘画基础,所以第一节课主要是教他们认识颜色及画最简单的线条。后面就慢慢增加了难度,不过我是以手工跟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也相互穿插。国画也是一样,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认识材料工具开始,再然后是基本笔法及墨法。教案虽然是规定好的,但是人的思维是灵活的,所以我一般都要在不改变课题的基础上自己再调整,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补充进一步的思考题,引发思考,探索求解,适当的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吃的饱”。

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我都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和学到更多的东西。在课堂上我一般都会提问,尤其是针对那些腼腆的学生,以此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查看全文

卡通日常化对现代少儿教育的影响

1卡通日常化现象中的少儿生活状况

“我们应该更多地期待教师们了解学生已学会的内容,他们力所能及的方面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艾斯纳21世纪的中国处于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多渠道传播,少儿所接受的各种信息量超越了过去任何时代的信息范围。教育要承认特定时代的少儿所拥有的独立世界。当少儿对卡通世界的关注可能会远远多于课堂上教授的教育内容时,少儿教育便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教育者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了解少儿的生活状况。

1.1卡通媒介的多渠道传播对少儿生活的渗透

电视成为卡通影像的主要传播媒介。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视已在中国城乡家庭普及,看电视成为了家庭日常生活、娱乐的主要形式。对于多数少儿而言,看动画电视节目几乎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儿对动画片信息接受自觉量化为卡通化渗透奠定了视觉认可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动画片生产数量迅猛。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片的总产量近4000分钟,而1995年仅一年就达到1500分钟……2000年全国实际完成的动画征生产大约为13000———比1995年翻了三番!笔者对中央及省级卫星电视台17:00-19:00时段动画片播放量进行调查,以2003年4月14日为例,该时段有16家电视台在播放动画片节目。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站、电视台、出版社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卡通形象广告(平面、FLASH动画、三维)来宣传推广栏目和活动。而日常栏目的FLALH动画广告是大人司空见惯的广告内容。由于各社会群体不间断地积极卡通信息,少儿可以无需主动寻求,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足量的卡通信息。

1.2卡通信息多渠道传播使卡通渗透入少儿生活各个层面,成为少儿日常信息量的一部分

卡通造型的突出特征对少儿视觉经验的影响。卡通造型的特点,促使少儿视觉经验重组。卡通造型具有特征突出的特点。鲁道夫•阿思海姆认为“当这些突出特征能唤起各种敬畏、好奇、蔑视、有趣、羡慕等反应时,同样也会被记忆保留和歪曲,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比真实的样子更大、更快、更丑或更讨厌。”正是这种突出的图形特征在少儿视觉感知中留下强烈的刺激景象,形成了感知真实形象时所不能获得的符号化视觉印象。少儿将记忆中强化的卡通造型特征与自然观看图形所获得的愉悦感相结合,在美术活动中很自然地会选择卡通作为表现主体。视觉选择最多的是环境中变化的东西。卡通造型强化了对象的某种特征,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视觉从众多物体中选择出来。夸张的卡通造型,深化了少儿对卡通艺术形式的趋同感,他(她)们审美观因此发生了改变,开始偏好于那些具有卡通特征、卡通化风格的美术作品。因此,由对卡通视觉的认同感充实了少儿以往的视觉经验构造,丰富了少儿视觉经验的内容。卡通日常给少儿生活体验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直接促使新的心理经验形成。卡通形象是虚拟的视觉形象,但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真实性。卡通形象与现实生活物体一样都是在人的视膜成像,它在感觉阈限内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具有相同的真实性。在经过观看的初期阶段时少儿对卡通图形排异心理(明确区分卡通形与现实的物体形),少儿会逐渐接受卡通形象构成的世界,将自己假设成剧情中某一角色去体验“真实的”卡通生活。这种与现实生活体验截然不同的心理经验让少儿体会到了创造感和控制感。卡通形象构成的是虚拟世界,少儿虽然无法真实进入,但在他(她)们头脑中已积极地把另一个“我”投入到这个影像世界里生活。这种角色的转换给了少儿极大的满足感。少儿能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创造成为任何在现实不可能实现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设计假说,这种心理经验的视域结构是开放性的。由于卡通影像可以通过电子系统的控制实现所期待界定的事物场景,少儿可以控制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的情节,控制产生了新的时空观念体验,在少儿心理下形成了新的冲突体验。虚拟时空在随意切换对旧有时间经验(现实中不可能生来)的冲击。产生了错觉体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