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监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2:0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资监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资监管论文

浅析加工贸易税收制度

收藏到网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书签收藏到新浪ViVi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解析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加工贸易税收制度解析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工贸易税收制度解析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加工贸易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保税制度、出口退(免)税制度和征税制度。加工贸易保税制度有全额保税、定额保税和不予保税之分。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方法虽然因具体贸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与一般贸易相比更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工贸易征税制度则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来源料件、区内区外企业实行了区别的征税待遇。

[关键词]加工贸易保税出口退税税收制度

一、加工贸易保税制度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海关制度。我国加工贸易税收实践中,对于来料加工方式下,合同规定由外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辅料及包装材料,海关全额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工出口的成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生产环节消费税,包括免征工缴费的增值税。但是,进料加工方式下,海关则区别情况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全额保税、定额保税或不予保税。一般来说,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予以全额保税;其它经营进料加工的单位或加工生产企业,其进口的料、件应根据《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分别按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不能出口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的比例,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经向海关提供确凿单证,经主管海关审核无误,准予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此外,对有违反海关规定行为的经营单位和加工生产企业,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其进口料、件在进口时先予征税,待其加工复出口后,再按实际消耗进口料、件数量予以已纳税额返还。

查看全文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分析论文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解析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加工贸易税收制度解析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工贸易税收制度解析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加工贸易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保税制度、出口退(免)税制度和征税制度。加工贸易保税制度有全额保税、定额保税和不予保税之分。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方法虽然因具体贸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与一般贸易相比更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工贸易征税制度则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来源料件、区内区外企业实行了区别的征税待遇。

[关键词]加工贸易保税出口退税税收制度

一、加工贸易保税制度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海关制度。我国加工贸易税收实践中,对于来料加工方式下,合同规定由外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辅料及包装材料,海关全额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工出口的成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生产环节消费税,包括免征工缴费的增值税。但是,进料加工方式下,海关则区别情况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全额保税、定额保税或不予保税。一般来说,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予以全额保税;其它经营进料加工的单位或加工生产企业,其进口的料、件应根据《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分别按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不能出口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的比例,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经向海关提供确凿单证,经主管海关审核无误,准予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此外,对有违反海关规定行为的经营单位和加工生产企业,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其进口料、件在进口时先予征税,待其加工复出口后,再按实际消耗进口料、件数量予以已纳税额返还。

但是,若加工贸易进口货物,无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只要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特殊监管场所,均实行全额保税。但是,基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位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之外,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进料加工进口货物仍存在不完全保税甚至不予保税的可能。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行业经济态势分析论文

摘要: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给我国经济注入了活力。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信息产业开始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与发展信息产业。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电子信息行业运行概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对外贸易增势平稳。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0%;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出口较快的主要是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二者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2.8和10.8个百分点。

2.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布局日益集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日趋深入。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均超过50亿元。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以上。

3.产业优势逐渐突出:如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程度较高,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而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人,比上年增长700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查看全文

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分析论文

一、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国际市场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世界贸易组织于2006年5月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了6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有33起。欧盟自2006年10月7日起对我国皮鞋正式实施的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关税,使得温州皮鞋在之后“广交会”上的订单数量锐减了三至四成之多,而中国彩电企业1988年在欧盟遇到的反倾销事件,导致中国企业丧失全球1/4的彩电市场达15年之久。

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外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措施的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首先,发起调查的国家越来越多。从地域上看,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不断增加。1988年以前,仅有美、澳、加和欧盟四大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此后,对华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现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其中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和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呈高发态势。其次,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范围涉及服装、鞋类、动物商品、蔬菜、加工食品、矿产品、化工商品、塑料制品、皮革、纸浆及纸张、纺织品、玻璃及陶瓷制品、基本金属、机电设备、车辆、仪器、其它工业制成品等,近年来一些技术产品也开始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指控。国外此消彼长的反倾销指控,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

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一)滥用反倾销作为排斥国外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的最佳办法

1、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随意立案,认定构成倾销后采取的临时措施往往致使我国产品丧失打开市场的良机。

查看全文

北京市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摘要:在把握当前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目标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认真总结了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那么,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如何呢?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北京市应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适应和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北京市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前,北京市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据1978年的统计,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83.6%,集体企业占16.4%;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企业约占84.1%,集体企业约占15.9%,全市个体工商户仅259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1978年以来二十多年的改革,北京市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方向是由单一公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改变了过去"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九五"期间,我市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集体及其他各种所有制竞相发展,特别是其他所有制经济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下降,但继续保持主体地位。2000年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比重为68.2%,比1995年下降1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5%,国有经济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均在95%以上,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其他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九五"期间,除国有、集体经济外的其他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19.6%迅速上升到对31.8%,年均增速高达23.3%,高于国有、集体经济17.9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6年的40.2%上升到2000年的58.4%。

查看全文

中国入世与证券监管应对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入世证券监管理念创新制度设计

论文摘要:加入WTO,对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而言,意味着驶入了国际证券市场的快速直通道,证券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加复杂,证券交易品种、方式更加多样,证券市场更加多层次化,这些都对未来的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国际化证券市场的创新需要证券监管的理念创新,证券立法上的制度创新。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这圆了我国l5年来“复关”坎坷求索之梦,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正发生着一场新的变迁,而且更带来了一场全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法制革命。具体针对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而言,意味着驶入了国际证券市场的快速直通道,证券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加复杂化(如有“洋面孔”的出现),证券交易品种、方式更加多样化,证券市场更加多层次化(二板市场、网上交易等等),这些都对未来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无疑,国际化证券市场的创新迫切需要证券监管的理念创新,证券立法上的制度创新。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从WTO的规则精神看,应升华出“公正、高效、透明、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监管理念,来引领、指导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活动及制度安排。

在证券监管体制或行为活动中,证券监管的理念是其灵魂。国际上一些证监会每年都要出一个年度报告阐释其理念。在香港,对每个进证监会工作的人都要作一个关于“理念”的报告。所谓理念,又叫“观念”,最早为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创立此范畴,原指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实体。引申至今,理念即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在法律措辞上,则相当于宗旨、目标或原则之类的概念,有学者指出“理念者,事物(制度)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之谓也。它是以纯文化、纯精神的角度对事物(制度)本质所作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法律之理念,为指导法律之意欲,使制定理想的法律及运用法律之原理。理念为理性之原理。

面对日益国际化的证券市场的监管,外国中介机构进人中国证券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外国证券在中国证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外国资金进人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等一系列新业务,如何确立一个科学的理念呢?我们知道,WI’O不仅是一个多边贸易组织,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是一部“基本法”—即《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两项“程序法”—即《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三大“协定”—即《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及16项协议(特别是《金融服务协议》)所构成的规模宏大的法律体系。因此,我国加人WTO与其说是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不如说是中国的一套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其中,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证券监管来说,重中之重是将WTO规则的精髓、宗旨吸纳为自己的理念、指导纲领。诸如国民待遇(平等)原则、非歧视(公正)原则、透明度(公开)原则贸易自由化(放松管制)原则,理应成为我国证券监管的至上理念的组成部分,以满足人世后我国证券市场活动日益国际化的监管需要,亦利于积极参与国际证券监管的合作。对此,1998年9月在证监会国际组织的内罗毕会议上通过一份报告《证券监管的目标与原则》中就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确保公正、有效和透明的市场,减少系统风险”为各国证券监管的共同奋斗目标。

查看全文

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创新及发展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不仅涉及劳动者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伴随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关系状况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亟待创新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

我国学界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三资”企业开始,研究成果多为调研报告。其后,陆续有学者从一般类型企业中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劳企合作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展开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后论文和著作成果增多,出现了2005—2008年的高潮期,主要集中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及其基本特征、工会和工会法视角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也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问题这类定量化研究成果。之后的研究逐步深化并拓展,有从劳资冲突法制化的角度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紧迫性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及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梳理与思辨、对和谐劳动关系中劳资博弈的探讨、对合作性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分析、对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还有以深圳为样本对和谐劳动关系进行的研究、对转型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进行的研究、从劳动法视角对和谐劳动关系进行的探讨、从社会发展视角对和谐劳动关系进行的研究,以及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进行的研究等。2011年,同志出席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会时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政治、社会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学者结合新时代要求展开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关注了劳动关系呈现的新内容、工会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对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工会视角下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等。总结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一些特点:一是以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范式研究的较多,采用经济学范式进行研究的较少,但劳动关系本身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与社会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借助多学科研究方法与工具,加之我国经济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经济利益冲突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关键因素,因而迫切需要以经济学视角来进行解析;二是在劳动关系调整以及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方面的定性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劳动关系的定量研究相对缺乏。而面对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趋势,需要收集大样本数据定量找出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各变量,通过使用政策评估分析方法客观评估工会、三方协商以及规范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二、和谐劳动关系理论创新的现实需要

创新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现实需求既有源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自身的重要意义,也是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需要。第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资性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就业人员的主体力量,意味着我国劳动关系涉及的劳动群体十分庞大,劳动关系越来越成为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关系。然而已有文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的增长推动的,其次是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劳动的贡献最小。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从劳动抑制向劳动深化的转变,提高劳动要素之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基础。我国正致力于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而创新的基础是企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缓慢,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低劳动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历史经验表明,劳动成本过低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企业用工成本回归正常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第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从就业和收入分配角度来看,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不高、劳动收入占比偏低、劳动者实际工资增速明显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速,这种就业与收入分配上的“资强劳弱”持续存在势必妨碍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唯有从微观层面,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入手,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均衡发展,才能改变这种格局。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层面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呈现出“资强劳弱”的演变趋势,由此引发劳动关系领域出现新特点,具体包括:劳动关系冲突加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给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直接影响;劳动关系矛盾的主体已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转化、劳动关系调整已经处于从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力供求的新变化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导致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明显提升,维权意识提高,要求对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保护。党的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查看全文

监察局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党的*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要联系工作实际,更加紧密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发展,促进和谐,为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

一、联系实际,服务大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去把握,放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中去推进。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动研究和及时解决妨碍科学发展的问题,为经济建设提供更主动、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务,努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

1、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着力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在优化发展环境中的功能,切实保障经济建设顺利推进。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同时健全完善各项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加强效能监察,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机制,重点解决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少数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加大问责追究的力度,对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严惩不贷。三要继续开展对各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进行集中测评。四要充分发挥好报纸、电视、廉政网和“政风行风热线”等载体的作用,紧扣热点,开展“聚焦经济发展环境”访谈活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参加访谈节目,和广大市民及外来投资商互动。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2、严厉打击“三违”建房等土地违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对市区“三违”建房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建私房以及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用多、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违法违规案件。要积极引导城管、国土、规划、房管、建设等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强化大局意识,通过协作加强配合,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国土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违规建房的执法力度,规划、建设部门进一步加强乡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力度;对违规建房现象的进行严管,并加大执法力度;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创新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追究、公开曝光的“四公开”查处方法,筛选一批顶风违法的典型土地违法问题,进行公开调查、处罚、追究和公开曝光,向社会公开案件查处的主要环节和处理结果,将案件查处工作置于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3、切实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的执法监察。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主动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各项目标任务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小学房屋改造专项资金、水利专项资金、卫生院改造专项资金及民政救灾移民专项资金的检查。要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配套资金到位不够、未及时足额下拨,套取、截留、挪用、占用专项资金或分配专项资金的自律性不高、约束力不强,资金运行不规范,专项资金沉淀数额较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对存在等问题要加大查处力度。向有关乡镇下达监察建议书,责令限期整改;

查看全文

监察学会工作要点(共5篇)

第一篇

2014年市监察学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反腐倡廉理论政策研究、特别是行政监察方面的理论政策研究,为推进我市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理论保证和有力支持。

一、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决策部署

深入学习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省纪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纪委七届二次全会会议精神,是今年学会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团体会员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反腐倡廉中心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扎实做好学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课题研究工作

2014年各团体会员单位要围绕以下8个重点课题进行理论政策研究:

查看全文

小议中国银行业在入世的冲击下的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外资银行登陆我国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不仅将导致我国银行优质客户、业务量和人才的大量流失,金融论文而且对我国的银行制度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带来冲击和挑战。为此,中国银行业必须寻求发展对策:健全商业银行体系、拓展和创新银行业务、健全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入借银行挑战对策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中国银行业开放时间表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在加入WTO后,立即取消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的限制;在加人WTO一年内,取消在广州、青岛、南京、武汉的限制;以后按年逐步取消在中国内地一些城市的限制直至在加人WTO五年内,取消全部的地域限制;

(2)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在加人WTO二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即人民币的批发业务放开;在加人WTO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即人民币的零售业务放开。显然,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对外开放协议。因此,加人世贸组织后,按照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两项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定,在华外资银行关于人民币经营业务各方面的限制将逐渐取消,而待遇也逐步提高。这必将加速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按照国际规则和市场机制运行的转轨进程,也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入世后外资银行的举措人世后,外资银行采取的举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