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1:12: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儒家思想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儒家美学思想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启示
摘要:儒家美学思想是我国文明的核心,从产生到今天,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想,不落后于时代的进步。是促成中国传统设计美学形成的重要基础性因素,现代设计提出的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根源。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要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本土化的特色,其中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发展至今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儒家美学;思想;价值
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想在世界上占有更高的地位,如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必须要有我国的艺术设计特色,而我国特色的核心之一就是儒家美学思想。儒家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人们对造物的价值观念形成,使得造物成为中国伦理哲学的物化表现。诞生于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始终与我国社会共存共兴。时至今日,没有被时代淘汰,主要是其吸优吐劣的自我升级能力。深刻了解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挖掘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精华及其哲学根源,让儒家美学思想更好的为当代代环境艺术设计服务。
一、设计理论价值
1、“仁”是基础
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实质是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现代社会,“仁”是在思想上积极催人向善的因素。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爱人”就是以人为本的有力支撑。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首先是在功能性、艺术性上要以人为基础,要服务于人。反之,设计师也无从谈起合理的设计理念。
浅析儒家道德思想的价值
摘要:儒家道德思想强调“仁爱”“克己”等观点,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重视人格魅力。在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中,各个教育机构更重视儒家道德思想在教育中发挥的有效作用,探究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培养更有素质涵养的优秀人才。本文认为通过借鉴儒家道德思想,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有助于法治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儒家;道德思想;当代价值
自儒家道德思想发源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没有削减,随着民族发展需求对于儒家道德思想的运用也在与时俱进。儒家道德思想重视修身养性、严以律己,在当代社会上无论是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优秀人格的人才,这就使得教育机构逐渐重视儒家道德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融合。儒家思想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展现,对当代人们道德取向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需要受到社会和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进而提升国民综合道德理念。
一、儒家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内容。儒家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以“和谐”为主旨,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相互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且和谐一致的。儒家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两者息息相通,需要友善对待自然万物人们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重视“厚生、正德”原则,宣传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天地之大,人们要善待自然,万物都有其生长之道,自然大德与人们的“仁”性具有相互性,这是儒家思想“仁民、爱物”的主要体现。人们的生活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所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人们需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儒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1]。(二)关于人与自我的道德内容。正确看待自我是儒家倡导的主要思想,在自我认知方面儒家更重视人的道德价值,在方方面面体现人的生命、人格及道德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的自我发展有重要引导意义。从孔子、孟子和苟子的人性观中,能够看出儒家思想强调人都可通过自身努力,逐渐改善不足而成为“圣贤”。因此,自我的修养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存心养性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素养提升所要重视的核心,体现了“心正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儒家强调“正心、诚意”,人们的自我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要求,逐渐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另外还要“好学”,才能不断学得更多有效的思想,努力学习逐渐调整身心,达到修身养性的更佳效果。当人的思想程度丰富了,再去“践行”做到知行合一,是儒家对于自我方面的重要观点,这种自我修养和实践也是当代社会人们必须的内容,有助于人们道德思想的传承发展。(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内容。孔孟思想孕育了儒家核心观点,对于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且儒家思想不主张三个主体之间呈对立面,更注重群体的和谐共赢。儒家认为社会秩序需要遵守,道德原则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让人们懂得“仁、义、信”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2]。人们在社会工作中以“礼”待之,各自有各自的职位和责任,大家各司其职保证秩序的安稳顺利,儒家还强调“忠孝”理念,对待亲人要有孝道,对待领导则要忠诚,这是为人应该遵守的基础内容。儒家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仁厚”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上通过仁爱道德为人处世,社会会反馈给人们关爱和照顾,这是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重要人文氛围。儒家思想在人与社会关系上,主要重视社会中他人和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视度较弱,在现代社会上存在一定落后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融合。
二、儒家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历史3000年,经历繁荣、衰落、复兴、革命的历史发展路程。我中华的经济发展越发强壮,中华人才日益增多,教育文化逐渐深化,而其中中华的传统文化更是对我国的教育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博大精深,传承千古的中华文化中,儒学则成为了中国教育传承的经典,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中国发展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甚至更有专业学者和成功人士指出,儒学是指引人前进与成功的一项重要文化内容,亦是推助我中华教育发展,规划我中国教育进程的主线。
近日以来,为深化自身教育工作与中华文化理念的融合,强化自身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素质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建设。我积极参加了我XX学校组织的为期XX个月的到山东学习儒家思想文化活动。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深刻感受和体会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精神理念,并将其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展开了深刻的思考,并获得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儒家文化与思想道德理念的起源来自于中国知名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他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自身一生坎坷的经历,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无可替代的哲学创始人。他是一位极具有影响力与教育能力的“天纵之圣”、“万世师表”,亦是是中华教育伸入发展到世界文化教育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学说中蕴藏着生活与教育等真理和智慧,他主张的:“以德教化人民,以理治理国家。”的思想理念,一度成为一届届国家领导、成功人士与著名教师相竟学习和贯彻的重要思想。
在此次对儒家思想的学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和研究了《诗经》、《礼仪》、《孝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深刻学习和体会了儒家思想,并通过思考和学习认识到了儒家思想的中心性和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具有着非凡的力量。尤其再教育事业中,儒家的发展更是深触着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它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教师的工作以及生活。
一、师德之道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为人师表,应以正直为先,以德为主。要以仁爱之心,光磊之德从事教育工作。“仁爱”是儒家思想教育的核心思想,其在《论语》这一经典书籍中曾出现过109次。其不仅仅之为人之仁,更是指为师之仁、只有做到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和仁爱之心,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自强、进取、诚信、谦逊的优秀人才。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建设,时刻注意自身行为在学生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积极进行反省与学习,吸取他人经验,所谓“吾日旦三省吾身”。只有做到将自身建设于全面发展的角度,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的成功。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儒家伦理道德教育论文
一、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课程提出的背景及原因
(一)过度“西化”引发了道德危机
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初,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为了发展经济,新加坡不断的“西化”——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及技术,“为了电脑化而成为讯息中心,而实行了英文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新加坡建成了以制造业、金融、交通运输、贸易、旅游为支柱的现代化经济结构,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加坡经济甚是富足,但同时也使新加坡处于“面临道德危机的阶段”。新加坡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犯罪、吸毒、色情、嘻皮、离婚、堕胎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二是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怕吃苦,怕脏怕累,不赡养老人,年轻夫妻不想生孩子等等。
(二)传统家庭结构的丧失
在新加坡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加坡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家庭结构也出现了变化。1965年来在新加坡政府及其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到了八十年代新加坡呈现出一派繁荣和进步的景象。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进展,新加坡社会也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西方的腐朽生活价值观逐渐腐蚀下一代,社会失去坚固的家庭结构,而这又是长期以来促成新加坡社会团结的重要社会力量。要如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李光耀提出:要以儒家思想去抗拒欧美风雨的吹袭,同时不惜任何代价避免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李光耀说:“我们的任务是在我们的孩子思想还未定型而且还可以熏陶时把儒家思想价值观念灌输给他们,以便这些处事待人的态度能够在他们长大后根深蒂固,终生不忘”。
(三)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麦金太尔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利用和开发我国已有的优秀道德资源
公元前800到200年间被称为轴心期文明年代,提出这个理论的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他认为这个时段里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影响后世的思想,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其他传统道德观念,印度以佛陀思想为主,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等思想都证明了人类已经进入了第一次觉醒时代。轴心期文明成为在道德失落时候的参照物,人类把轴心期作为道德发展的精神支柱。当西方社会出现道德问题时,麦金太尔经过研究和分析,就主张用重建社群的方法回归到亚里士多德主张的道德伦理轨道。诚然,我们不能把麦金太尔的思想照搬到我们国家来,也不可能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传统中。我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而这些资源中最为持久和优越的当属儒家思想。然而近年来儒家思想也被搁浅,甚至被破坏和蚕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追求更多的利益,唯利至上。面对类似西方社会的道德环境,应该利用和开发我国的优秀道德资源,以维护我国道德秩序具有深远意义。我国固有的文化环境使道德资源都蕴藏在儒家思想里,这些潜质的资源应用到今天也有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个人道德修养丰富,我国是文明古国,古代中国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而且道德没有阶级之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足可以证明君子的标志就是道德修养。尤其是儒家文化里特别注重自觉修养和内涵的储蓄。《论语》中大量的语句都在渗透着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内在超越是儒家的主要内涵。其二,孔子思想常见的就是推己及人的思想,由个体的善行、善言推广到他人和整体的善言善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的是自我道德修养臻于完善的同时也要由己及人。其三,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给我们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示我们尽可能为别人着想,运用人类思想的精华去约束经济利益之下人与人的私利道德问题,因为人类在功利心面前也注重尊严的存在[3]。要想使儒家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常发挥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要孤立孔子思想,用融合渠道向人们灌输儒家的道德风范。把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教材进行传承。其次,校园文化氛围要以道德思想为主,凸显特色,用儒雅之士的因性功能发挥潜在的道德威力。再次,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活动,设立活动的主题,打造经典有意义的孔子思想作为道德文化的精髓。
二、在道德实践中树立道德行为标准
首先,实践和德行是紧密相关的,这是麦金太尔的主要观点。因为通过道德实践可以改变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可以改善人的德行,这也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道德发展必然要在道德实践中才能行进,道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别人、塑造别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集体,“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实践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善善、恶恶的行为方式”[4]。可见道德教育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进行的。其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是道德教育强调的主要内容,这也就要求做人要表里如一。如今道德知识的掌握不是评价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准,而是要看他的道德行为。麦金太尔认为所谓的实践就应该获得内在利益,外在的功利性利益是次要的,真正的道德就是道德的实现,因此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要关注道德的实效。其次,道德规范要求人应该自觉遵守行为标准,仅仅做到这一步也不够的,还要养成德性,这是由于品德不止拘泥于课本之中,而是德性生活,养成行为习惯,形成真正的道德品质。
三、社群生活重返道德生活领域
解决我国道德问题的切入点是麦金太尔的社群思想,这将预示着社群生活思想将要重新返回道德生活领域。从社群的生活特征和内涵来看,所谓的社群是宗教团体、部落、城邦,麦金太尔认为宗教团体对人类的道德规范影响最为重要。立足于传统立场,麦金太尔建议回归社群生活,他对道德思想重返社群生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了可信的论证。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其内涵非常丰富,简单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公民政治化的过程,是公民接受政治思想、政治文明与践行政治行为的过程[2]。从功能视角来讲,一方面能够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与其他公共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良性发展,加快国家政治建设,促进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在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思维的养成,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将其培育为合格的公民。政治社会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养成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方面,政治社会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与契机,为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教育提供了诸多平台,如: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常态等;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是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比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法治教育,举行公共政治活动、升旗仪式,开展党建活动等等;而且还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教育与实践训练就是引领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审视国内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场域,存在大学生自主自觉意识不强、养成教育的内容与项目不宽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制约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1.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养成的自主自觉意识不够强。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学习、专业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兴趣非常高,自觉自主性很强,而对于终身受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兴趣不浓,甚至不够重视,这反映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的自我动力机制构建不足,也提示了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要充分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不够宽泛。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与规训时,往往没有很好地将专业教育、公民教育、网络教育、礼仪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融入其中,致使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养成教育的内容缺乏足够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也影响了其创新性,使得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要注重内容与项目的拓展,防止多个项目整合与融合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三,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的生活化与实践化不够。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学习的多,缺乏实用性与实践性,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与养成上显得较为不够。往往是面授式课堂教育的多,却不善于开发及运用网络资源平台,影响了这种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第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考核与保障不得力。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与规训中,比较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考核考查,忽略对大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水平的考核;往往注重课堂教育的条件保障,忽略了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实践活动所需条件的配置,难以确保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机制的持久运行。2.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规训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从学校层面审视,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教育在表面上很重视,不过真正落实到需要经费、人力、物力以及相应的场地设施、实践活动平台等方面就显得不够积极与主动。从教学建设上来看,很多高校没有很好开发利用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资源,致使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显得有些闭门造车。第二,从学生自身层面反思,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像对待专业课那样用功,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对其生活、学习、工作、社交产生的积极效应,这使得很多大学生自身的公民素质、文化素养、法治素养等有待加强,也影响了高校养成教育效果。第三,从学生家庭层面分析,很多大学生家庭往往关心的是大学生的学业情况、专业发展、就业情况等,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教育关注不够,指导不够;甚至有些家长本身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就不高,没有为其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第四,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当前我国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出台了很多文件,这些文件往往是规定了教育的内容与措施;但是具体的考核制度与保障措施规范不够,致使国家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教育往往处于一种比较宏观的把握状态,具体的监控工作做得不够。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现状,高校应该积极回应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新常态,好好思考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策,潜心思考政治社会化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规训的理念、内容、方式、考核与保障机制的创新完善,以此构建起适应政治社会化发展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培育的长效机制。1.以自主性自觉性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不断健全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体系。高校应该好好分析政治社会化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理念的要求,坚持自主自觉性的养成理念,积极引领大学生形成自我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教育的好习惯;坚持社会化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社会化、生活化的养成教育方式;坚持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理念,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机制科学化运行;坚持以系统论为指导,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与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协调发展;形成复合创新的养成教育思维,力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教育不断创新,不断吸纳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2.以公民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的内容体系。养成的内容与项目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的内涵基础,因此高校应该好好分析政治社会化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内容层面的要求,在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本身内容的创新整合外,应该积极将公民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媒体素养、社交礼仪、家政知识等方面融入其中,以此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教育的内容,拓展其视野。3.以网络平台与现实平台整合为主要手段,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的形式。养成的方式与手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的形式,因此高校应该好好分析政治社会化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形式层面的要求,坚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理论学习平台予以开发创新与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应该充分借助校地合作与校企合作的平台,创新开发一些实践性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的优势,积极开展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远程教育与自我教育,不断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教育形式的吸引性,扩大其覆盖面与惠及面。4.以大学生政治认同与自觉践行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规训的保障机制。教育养成的保障与考核机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规训的有力保障与督导,因此高校应该好好分析政治社会化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条件层面的要求,从经费、制度、人力、物力等方面全力做好相应的保障供给,同时加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检查,以便形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养成教育的强大威慑。5.以发挥个体、家庭、社会多方合力为关键,不断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规训的协同机制。从学生个体层面,作为“90后”的大学生,应该积极适应政治社会化的发展,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积极参加政治社会实践,努力培养自身政治参与能力。从家庭层面,家长们不应只关注子女的学业情况、专业情况、就业情况等,更应重视子女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同时,家长自身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努力为子女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应该积极从法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努力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教育规训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社会化环境;加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庆.基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高校道德人格培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
敦煌儒家文献分析论文
其一,敦煌儒家文献主要是写本,有六朝本、北朝本、隋唐本、五代宋初本,时间跨度长达五六百年,比我们现在所用的宋元善本为早,为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其二,敦煌儒家文献具有浓郁的敦煌地域特色,其中不仅保存有学校的教材、学郎的作业,还有一些明显体现着敦煌地区特点和编撰特色的史学文献。这些文献,对敦煌地区的历史、教育、语言文字及社会风俗等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目前,敦煌儒家文献作为一个类别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整体的把握。近年来,敦煌儒家文献的专题研究如儒家经典、蒙书、书仪等有较为深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专题研究代替不了总体研究。总体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敦煌儒家文献进行分类,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分析、把握敦煌儒家文献的前提,而这项工作目前却做得不如人意,属于薄弱环节。
包括儒家文献在内的敦煌遗书,通常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①。这是按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进行的分类。四部分类法不能包括敦煌遗书中的宗教文献、官私文书及胡语文献,这些文献需要另外分类。1958年,王重民把自己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汇集成《敦煌古籍叙录》一书,收录经部24种,史部25种(牒、户籍除外),子部62种,集部33种。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四部分类法,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需要修正和增补。
随着专题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四部分类法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于是,学者们开始寻找新的分类方法。张弓主编的《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一书,就打破了四部分类法,将敦煌典籍分为儒学、佛典、道典、史地、文学、书仪、杂占、科技、藏文典籍等九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四分法涵盖的内容和类别更加全面,而且还把儒学作为一大类特别单独提出,这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儒学在此书中作为一个类别,仅仅包括儒典和蒙书,又有遗漏,不够周全。
以上两种分类法都是针对整个敦煌遗书而言的。至于敦煌儒家文献,则迄今不见专门的分类研究。
敦煌儒家文献,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必须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以类相从,理出头绪,以方便研究和利用。这就需要一个为其“量身制作”的分类法。制定这样一个分类法,前提是要对敦煌儒家文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认识其性质、特点,然后考察每一写本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三点:一是认真分析写本的内容、性质和功能;二是根据写本原有的序文,以窥知其编纂目的与动机;三是依据写本的实际流传与抄写情况、抄者身份等,弄清其作者、时代、内容等等,在此基础上,综合判定每一写本的性质②,充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仔细斟酌、推敲,制定出大致合理的分类原则和标准,最后对敦煌儒家文献作出明确而合理的分类。笔者据此把敦煌儒家文献分为四大类,即:经典类、历史类、蒙训类、杂著类。这个分类是粗略的,未必完全适当,仅仅是笔者的一个尝试。相信今后随着对敦煌儒家文献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还会总结出更为科学和严谨的分类方法。
张謇与现代司法教育
张謇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不仅在观念上使实业、教育、慈善思想理论更为丰富和更具近代色彩,而且还克服种种困难将这三者相结合并努力付诸于实践,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而通过科举之路走上仕途的张謇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特别关注民生,尤其是对特殊人群,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他“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崇尚德育的教育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技术教育理念组成了他的特殊人群帮教思想,而他的帮教思想融合于他的各项事业中并在现代司法体系中传承了下来。
一、以人为本的“仁爱”观点与人性关怀
张謇作为晚清状元,饱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儒家的治世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儒家思想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传统儒者的形象,其思想和行为无不打上了深深的儒学印迹。他在第三养老院开幕演讲时说:“夫养老,慈善事也,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誉。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觉安心一点。”[1]张謇一生以“能言不能行”为耻,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他还以“仁爱”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用以指导自己的帮教活动。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水灾不断,经常导致一些地区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目睹此景,张謇万分悲痛。1914年(民国三年)8月,张謇在南通县城西门外大码头创办贫民工厂,专门教授无所依靠的贫民子弟各种手工工艺,使其有一技之长,俾能独立谋生,具备收容与教育合一的性质[2]。场内还附设“恶童感化院”及“游民习艺所”。张謇曾说:“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3]这与他早年所说的“士大夫有口当述苦人之苦,有手当救穷人之穷。”是一脉相承的。除此之外,张謇还创建了残废院,残废院中辟有男女工厂作为平日工作之用,残废者尽其所能每日工作4小时,上下午各2小时,工作种类有加工草鞋、艾条、烛心、火柴箱等,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分别从事。残废者生病、死亡,均由院中负责医治、埋葬[4]。张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没有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行动中,他的儒家民本精神和仁爱思想在其创办的慈善事业中得以充分展现。除了以上列举的“贫民工厂”、“恶童感化院”、“游民习艺所”和“残废院”,他还建立了棲流所、改良监狱、养老院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振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张謇是本着一颗“仁爱”之心帮助这些机构内的特殊人群的,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张謇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他更以他炽热无比的“仁爱”之心经营着南通的自治事业。
时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南通的近代化,可以说是张謇一手带动的,他的帮教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下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特殊人群帮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扶一促”的帮教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五扶一促”内容包括“精神上扶心,生活上扶困,就业上扶技,发展上扶业,智力上扶学”以及“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化”。“精神上扶心”主要强调刑释解教人员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重新找到社会归属感,尽快融入社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生活上扶困”主要是指是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一失足成千古恨”刑释解教人员出狱后很难再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可,有的刑释解教人员甚至变得无家可归,再加上社会上的偏见,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很容易再次铤而走险,极易“重操旧业”。因此,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上的扶困是帮教活动的重中之重。“就业上扶技”“发展上扶业”就是进行就业辅导培训,进一步增进社区服刑人员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了解,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正确择业、就业、自我创业的能力,同时宣传就业新政策、新法规,在社区服刑人员自我创业时协调工商、税务部门,帮助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智力上扶学”是指刑释解教人员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学习,主动接受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对社会有益的守法公民。“一促”就是“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化”即对回归社会后的守法公民的思想教育,包括认罪悔罪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转变他们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仁者爱人”,“五扶一促”的帮教思想涉及到特殊人群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张謇“仁爱”的思想也得以在“五扶一促”的帮教思想中传承了下来。
二、以德育为主的人格培养理念与健康身心的创塑
张謇饱读儒家经典,“盖以科目进者,平日诵法圣贤,讲明义理,本源故已清明。”[5]他深谙孔子的仁、义、礼、忠、孝等道德伦理“人道尽而后可以进圣贤之域”[6]他把孔子所倡导的人格视为人生完美、高尚和理想的品格,一生践履。可是当时社会“今国人道德之堕落破坏极矣。蔑礼教,弃信义,习为欺诈,变幻百出,宁有人理可说!”[7]的现状,使得张謇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国人大病,在有天良者无知识,有知识者无天良,或乃并二者而无之,而立于左右斯民之地。”[8]在张謇的观念中,道德的衰败要借助道德的完善和强化来挽救。张謇认为“伟人必智,必仁,必智,必勇。”[9]“若谓如人格,人果所行不昧良心,不背公道,即遘无妄之祸,自有不朽之名”那便是一个伟人。张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知伦纪与德行艺三者而已”[10]培养高尚的人格必须从“自爱”“自重”“自信”“自立”开始,“人但问能自爱、自重自信,自立否耳。自爱者不得而辱之,自重者人不得而轻之,自信者人不得而眩之,自立者人不得而挤之。”[11]同时要“能勤苦”“能自苦”。[12]因此,道德教育对高尚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民国三年,以南通地濒江,密迩沪上,风气所扇,以妓为生者日多,恶鸨虐妓之风亦日盛,乃发起筹办济良所。”[13]“南通济良所”这是一种为不良妇女和娼妓而设的收容机构。该所除履行一般的收容职责外,还对入所女子施以教育,学习科目不仅有国文,数学等基础知识,并有研究人生行为之价值、指示人类处事之方法的伦理学,“惟不德无行,为人所不齿,即社会所不容,故德行为重”[14]“学之不明,而千百年来女界独罹其黑暗矣”济良所特别强调对不良妇女道德的教育,开启她们的智慧。这不仅可以帮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而且在改良社会风气,保障妇女身心健康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有着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的文化传统,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张謇以道德为主的培养理念对现代的特殊人群帮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重视对特殊人员的道德教育也是“五扶一促”思想的一大特色。南通司法局利用当地县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德育内容以“听人生故事、学革命传统、谈进步感悟”等为主,以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的奋斗史、自强心、人生阅历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感悟人生曲折艰苦,树立进步信心,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自由、感恩社会的宽容和帮助,做到自信、自立、自强,迷途知返,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此外帮教中心配备了心理测试、电脑分析软件及多种国内外先进心理放松和治疗设备,建有接待咨询室、沙盘治疗室、训练室、宣泄室、团体活动室、档案室等6个功能室。中心聘请资深心理专家定期坐诊。当今司法局在继承张謇的以人格培养为主的道德教育的同时还有所创新,增加了心理辅导和教育,这对于丰富教育矫正手段,培养社区服刑人员健康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几点反思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改革,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做出了几点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希望可以提高日后教学质量,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从多角度了解到自身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使教师从学生学习心理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保证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高效。
1重视学生感受,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提高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但是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感受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本身与学生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感受,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后期运用的顺利程度[1]。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与该历史有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电视情节,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历史情境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搜集更多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图片,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该内容知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日后回想起鸦片战争时,可以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更全面的回想起鸦片战争内容。
2抓住教学重难点,理清历史教学脉络
高职学生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对策
摘要:为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探讨了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对高职学生的作用及提升对策。分析了传统中医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传承中医药文化。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现状,表现在重技术技能,轻人文素养;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薄弱;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的对策:宣传传统中医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生人文社团;开设第二课堂,丰富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融合的理念、原则和内容等方面,阐述了中医院校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期将传统中医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教育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高职学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对策
现阶段,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将思想教育切实做到位,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1传统中医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1.1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传统中医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除了能够治病救人以外,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对其加以充分利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传统中医文化,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培养更多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