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23:27: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融资担保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究融资融券担保机制
一、融资融券担保实现的路径选择
在我国,为解决我国融资融券的担保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三种设想:
①让与担保。它是指债务人以担保债权为目的,转移担保标的物的所有权于债权人,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时,通过评价结算担保物价值来优先清偿其债权,或终局确定取得担保标的物所有权的权利。因为其制度形式为让与权利,但其规范旨在债权担保,所以称为让与担保。它简化了担保的设定程序,不需采取传统担保方式的登记、占有方式,只需开设专用信用交易账户,将其中的资金和证券之权利通过信托方式,在名义上归于债权人成为担保物即可,客户作为担保人仍可继续动用担保品进行证券交易,而证券公司也可以取得担保的效果。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因其违反了大陆法系所坚持的物权法定原则,故让与担保是否应在法律中确立仍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缺失上位法的支持,我们对让与担保进行具体制度的设计,并将它作为融资融券担保模式的基础,始终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另外,让与担保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担保意思公示制度。占有担保物的债务人一旦违反诚信义务,擅自将标的物转让,债权人面临着“脱保”风险。债权人忽视债务人的利益,利用拥有的所有权对担保物进行处分或转让,债务人可能面临着担保物灭失的风险,对于第三人而言,由于其缺乏法定的公示和实现程序,其无从自外在表征确定其担保债权额,且在当事人之间极易就其债权额或担保物之估价造假,从而极易遭受不测之损害。
②账户质押。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将自己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以担保的方式向债权人质押,在债务人不能按期履行债务或出现双方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以账户中的资金优先受偿。在融资融券交易中,投资者存放于担保账户(投资者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和投资者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的资券,类似于质押账户下的款项,且都规定在债务人违约后,债权人有权以账户里的资金或款项获得赔偿。这种设想可以有效地解决公示性和担保物确立问题。账户名称中就已经包含有“担保”二字来体现该账户的功能,而且账户是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及商业银行这些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开立,方便第三人在交易过程中辨认,同时,将账户本身设定为担保物,而不是以账户中的资金为担保物,则能够消除因担保物的流动性而引发的对外公示障碍。可是,账户质押与让与担保一样并没有得到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的承认。最高人民法院在对《担保法》的解释中,曾对账户质押这一担保方式有所涉及,但后来最高院已明确废止了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这一司法解释。另外,我国相关立法已对账户的流转性进行了明令禁止。
③最高额质押。我国学者提出将最高额质押适用于融资融券担保中,主要是考虑到了其可对连续交易状态下的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债权产生担保效力。证券公司通过客户提交的保证金以及保证金比例,确定对客户的授信额度,这个授信额度即投资人在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债权担保的最高额限度。在融资融券担保制度中适用最高额质押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行性:首先,最高额质押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是它与让与担保和账户质押之间最大的不同。最高额质押只需结合融资融券交易中特殊部分进行细节上的处理构造,如此带来的修法成本更低,与现有法律体系耦合性更高,更具有现实操作性。其次,解决了质押制度适用于融资融券交易中质物价值无法固化的问题。投资人和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开展前已确定了授信额度,投资人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连续性交易,无论其交易次数或交易额怎么变动,只要其没有超出授信额度的上限,就仍处于担保范围内,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担保物处于流动状态下价值难以确定的问题。最后,最高额质押只需设立一次质押,即可担保后面一段时间的交易活动,减少了设立重复,简化程序,更好地发挥质押担保的功能。综上所述,融资融券担保实现制度的设计,首要之义为确定其构造路径的选择,金融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相对的规则也应与时俱进,但是我们应在制度创新与传统理念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点,尽量合理利用本国的法制资源,在适应本国法制环境的基础上,跟进金融创新,设计新的法律制度。相较而言,信托说虽然可有效利用现有法律资源,但是其与信托基本原理的冲突也显而易见。让与担保和账户质押说更是直接缺乏上位法的明文规定,故与其他学说相比,“最高额质押”的立法修改成本低,更能适应我国的法制环境。以最高额质押来构建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实现制度可谓是适宜的现实选择。
二、融资融券担保实现制度的具体构建
企业的融资担保机制思索
在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中,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府专为中小企业设立的融资担保制度。根据政府做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由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另一类,由政府出面干预银行的信贷方向,并规定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
一、政府主办型的融资担保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涉及产业政策、公共利益、就业水平及技术创新等各方面,需要多方协调合作,非个别企业或组织所能设立,因此,大多数国家采取政府出面的方式,为银行提供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以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采用这种方式的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
(一)美国:政府机构性质的小企业管理局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1.融资担保主管机构——小企业管理局。美国政府针对占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Adminstm—tion,下简称sBA),负责管理中小企业。SBA是联邦政府的机构,主要职能是执行和管理小企业担保贷款计划,并于年终向国会听政会报告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提出下一年度预算申请。对于符合贷款资格的中小企业,SBA可提供高达90%的贷款担保,其贷款额一般在l5.5万美元之内,即使贷款超过此数,也可提供高达85%的保证。此外SP,k经常举办各种商务研讨班,为小企业提供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理财等多方面的咨询,保证了企业使用贷款资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融资担保方法——美国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该计划1997财政年度为5万多家小企业新提供担保贷款约llO万美元。该计划的特点是:(1)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资金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国会预算拨款。具体执行和管理是SBA;(2)依法执行计划。美国的(Sma~BusinessInvestmentAct)对该计划的四部分贷款(7a计划、微型贷款计划、注册开发公司贷款计划、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用途、条件、担保金额和费用、利息标准和政府执行机构的职能等,都作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政府主要通过担保来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除此而外,只对少数减灾项目和贫困地区的特殊企业给予少量直接贷款;(3)美国政府参与的担保体系是一级担保机构,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融资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隐患也越来越明显。一部分的担保公司甚至因为种种风险而倒闭或者面临倒闭。据统计,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财务风险,这一类风险会使得公司丧失担保能力,一旦发生风险对公司便是致命的危害。而这种风险又是极难化解的。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提前预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现状、所遇到的财务风险类型等进行简单的叙述,针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现状及问题
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前些年发展的势头跟前景是一派繁荣景象,但近年来却频频出险。担保公司信用等级差异,自有资金到账率,以及代偿率过高已成为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困难点。融资担保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公司数量众多、服务不及时、业务能力不足、涉及的行业过于零散,这些都导致担保行业竞争混乱,虽政府监管力度一再加强,但还是鞭长莫及,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公司。国内的融资担保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优秀的担保公司跟鱼目混珠的小公司互相掺杂在一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难以选择。恶性竞争造成一系列的信誉问题,不能充分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目的。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主要为盈利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担保公司作为盈利性企业,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但因为政策的原因,导致担保公司属性界限模糊,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很大,却得不到同等的收益。但如果忽略掉政策,以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的话,融资担保公司又会恢复原来规模小、影响弱的局面,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发展。作为银行跟企业的中间担保人,融资担保公司承担了70-80%的风险,相对来说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这种不公平不对等的分配方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原本发展就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将更加难以持续发展,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阻碍,使得担保公司承受更多的财务风险。融资担保风险出现最大的原因应该归咎于公司内部运转不协调、资金管理不到位、内控体制不完善等。有些民营的融资担保公司在资金支出管理上记录不详细,资金随意抽调、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调查发现,大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时没有进行详细的排查审核,担保对象信息模糊甚至出现虚假,后续管理问题繁琐困难。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与之合作的大多都属于小型企业甚至个人,抵押物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而且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抵押物作为反担保措施,加大了担保公司出险的可能性,增大了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融资担保是缓解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呈现了放缓的趋势,中小企业经营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融资机构提供可借鉴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仅给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其生存难题也基于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而变得更加严峻。就实践表明,担保行业如果想要使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改变以往完全依赖市场的情况,并充分借助政府的作用来实现。以国际经验为借鉴和参考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主要是依靠政府支持背景下的担保机构来获得的,政府、联合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等都是出资方,仅仅依靠民间资本来进行融资担保的模式并不具有可行性。
1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南部某省Q市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底,通过年审的融资担保机构逐渐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将其与高峰时期相比,其中主动退出或被淘汰的担保机构约占67%。同时,全市在此年的新增融资担保业务12.08亿元,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以行业代偿情况为立足点来讲,2017年全市担保行业新增代偿已超过1亿元,担保代偿率高达9.24%以上,是历年代偿率最高的。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担保行业总形势不容乐观。想要使担保机构获得可持续发展带动担保行业的稳定发展,加大对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劲的探索尤为重要。
2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
当前企业融资担保的趋势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3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的成立。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之后,由于党政机关与金融类企业脱钩,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不再作为金融类机构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转而成为当前的非金融类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大量民营经济的兴起,以及其对融资需求的不断扩大,1998年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方开始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试点。到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正式发文提出在全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才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正式启航。
在发改委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牵头主管十多年后,于2010年2月,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决定成立由银监会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部门参加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部及联席会议。至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低门槛、监管乏力、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形成的混乱的融资担保业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整顿、规范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国纳入规范整顿范围的机构数量为9192家,已完成规范整顿的为8732家,规范整顿合格的为6473家,全国共发放经营许可证5888张。但实际上,目前全国在工商局系统以担保字样注册的企业数量仍然高达1.9万多家。显然,规范、整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未来这些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前景何在?到底采取哪种经营运作模式,才能既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监管的需要,又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保持持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1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逐步演化为包含政策性担保功能的商业性担保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运作比较成功的担保模式大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纯商业性的担保模式成功较少。原因主要在于,像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这些建立在纯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融资担保机制,本质上是政府以担保方式通过动用公共资源干预、弥补市场化融资体系的失灵或不足。但我国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私营企业以及混合经济虽然为社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税收,但从经济总量来看,特别是在一些关系国际民生的关键性行业中,仍然不是主导。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事业的扶持和资助,其目标主要是获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溢出效应,而非获取资本收益,也不是为了解决提供某种特定社会功能的需要。这些溢出效应包括因中小企业发展而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缴纳税收增加、经济总量增加等等。融资增加对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较大的乘数效应。一定额度的融资将匹配相关比例的投资,最终增加若干倍数的产出规模。这些新增经济总量,既是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对地方政府的直接贡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做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面对制约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核心构成和主要代表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相对不完善的条件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组建担保公司的做法,来弥补这种担保服务的市场缺位问题。这就是本世纪前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政策性担保机构快速兴起的根本原因。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不但在经济总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与制度方面,也快速成熟。体现在融资担保领域,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出现了难以持续的问题。一是政府受财力支出限制,无法持续投入融资担保事业;二是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属于市场化行为,一旦失败需要按市场原则承担损失,这对于政府而言是超出其社会管理职能的额外负担,难以承担;三是融资担保产生的溢出效应,相对政府直接投资资助而言,是一种潜在难以度量的、非排他性独享的间接效益,不可能吸引政府的更多积极性。面对这些根本性问题,2005年以后,政府由直接组建投资担保机构,转变为采取“政府引导、民企控股、市场运作”的思路,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来间接支持担保发展,包括营业税的减免、担保余额的奖励、代偿损失的补偿,以及再担保的风险分担等等。实际上,随着大量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增资扩股,以及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重组整合,许多政府性资金开始相对收缩,大多已经倾向于退居非控股地位。
目前,我国融资担保业仍然伴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不断发展,但是,在这种新的发展思路下,政府逐渐转变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支持方式和手段,由直接投资转向政策引导。这些在政策引导下成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融资担保服务的同时,通过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事实上履行了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过去独立运作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已经能够由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的市场化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履行并替代。
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融资担保的政策有效的缓解了中小型融资困难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不断的优化金融环境的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在融资担保的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行业管理上的缺失、政府资金补充和损失补偿的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专用的征信平台等问题,所以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性。为此本文对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现状,在担保的过程中由于经营的杠杆较高,给融资担保带来了经营风险,在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注意与银行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因担保风险演变成金融风险,更严重的还会演变成地方性金融风险。在融资担保的过程中存在行业管理上的缺失、政府资金补充和损失补偿的机制不够全面、缺少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换用的征信平台等各种问题,进而阻挡了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使公司面临着如何平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保证融资公司平稳的发展下去,所以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如何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降低公司经营的风险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较为优秀的法律顾问和金融专家,进而加快了融资担保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意识较强和专业知识能力较高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具有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多数融资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认识到行业高杠杆对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高杠杆会对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防范意识不高,不知道财务管控对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忽略了从源头出发经营风险有效的控制。(二)财务内部监管不到位。融资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业务的开展在运营的范围内,对于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可以有效的控制,多数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对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很多融资担保公司会从事风险高盈利高的业务,存在非法行为,超范围经营,对融资担保的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三)控制、识别、化解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融资担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对于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的风险担保放大,难以把控风险。《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中第8条表明“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责任金额不得超过担保公司实际收入的10%,对担保公司实行一个保护制度。”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披露的机制,对公司的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在担保的过程中会与多家银行合作,由于借款人较多对信用担保和相互间联系的信息不一致,加上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管理不够全面,进而造成不能及时统计资本仅能够担保的额度,进而为公司后期的运行带来了风险隐患。第二,缺乏专业的判断。担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更快的获得融资,一般是通过编造会计数据信息,粉饰其它公司的业绩数据信息,这对于融资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降低了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速度。融资担保工在担保的过程中,缺少对抵押物的风险专业化判断,在风险出现的同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不能严格保管企业的财务资料和相关数据,对于担保出现的风险不能有效的控制。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应对新常态背景下的重大变化,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和先机。面对新常态,意味着新机遇也有新挑战,中小企业受限于可抵押品价值、自身资产规模和现金稳定流动等因素,其融资可获得性受到制约,融资成本相应增高。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作为出发点,重点研究分析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因素,最后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求有机联系金融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为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有效促进中小企业顺利完成融资。
【关键词】新常态;融资担保能力;中小企业;金融信贷管理
企业融资担保就是企业贷款担保,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为借款方和贷款方做融资保证[1]。若借款人不能在约定时间内偿还本息,则由担保机构代替借款方偿还剩余的本息[2]。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划型标准主要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1年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执行。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外部增信,已经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重点环节。此次分析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就是立足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完善制度设计,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状态有所好转,融资难融资贵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鉴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建设的不充足,融资问题仍然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3]。据公开数据整理,截至2020年,我国约2,330余万家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受到约束,31%的中型企业、40.2%的小型企业和44.8%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回应,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缺口约13.9万亿人民币,融资缺口率达42.3%,占GDP比重13.7%。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十分必要。
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的因素
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摘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高财务杠杆、高风险经营等特性,极大地制约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融资担保行业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竞争加剧和利润获取空间缩小的趋势下,更好地规范运作、有效监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和担保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对优化国内金融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同行业竞争压力,高财务杠杆的经营特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债务代偿的风险比重。要破解这一难题,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要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及监督体系,构建合规经营的担保服务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比较普遍,多数企业的金融监管体制尚未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中小型民营担保公司中更是出现缺位状态,没有系统性地建立内控机制,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上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缺少严格的制度执行和反馈。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仅表明财务管理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中受重视程度低,忽视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使得此类公司在长远发展上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制度指引。久而久之,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管理风格粗放,资金健康水平下降,财务管理环境变差,逐步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我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日益增长,但仍然存在专业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多数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自身具备的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水平,无法满足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将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其他企业的业务特征充分区分开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而融资担保行业的高财务杠杆特性,却非常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及法律知识整合运用起来,以保证在担保业务活动中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实施会计工作。如果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达不到这一标准,则无法有效地保证经营活动中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无法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抵御经营风险方面的重大作用。(三)担保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升。由于被担保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担保企业为了尽快获得银行融资,往往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数据,掩盖重大财务缺陷等手段来博取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信任,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协同开展保前调查时,如果缺乏财务风险识别的专业能力,无法做到严格审核被担保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会造成无法有效控制担保风险的不利后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正常经营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二、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企业信用担保意见通知
关于推进**州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451号)的有关要求,创新“政府基金+民间资金”的担保基金模式,整合**州直信用担保公司资源,壮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20**年底,州直中小企业数量已达7640户,占州直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92%,从业人数达19万人,占企业从业人数的93%。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州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州直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关系的仅为14%,州直服务中小企业的投资、担保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融资担保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贷款发展壮大需求,不能积极促进金融资金有效投放,制约州直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因此,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共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搭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融资平台,建立辐射州直各县市、口岸的股份制投资信用担保服务公司,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工作目标
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1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范围的相关概述
融资性担保公司,即为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负责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融资性担保,主要是指担保人、银行的债权约定,被担保人不需履行债权责任,经担保人对债权人责任负责。监管部门许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承担部分担保业务/全保业务,涉及的内容包括: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贷款,以及信用证和项目融资等担保业务[2]。与此同时,还可承担诉讼保全、建设工程贷款、履约责任、投标和付款如约偿付等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涉及业务较多,但是仍需要规范从事活动,禁止担保公司直接发放贷款,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下,可以采取委托发放贷款的形式。目前,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委托发放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净资产的20%,而重庆市金融办则规定,发放额度不得超过净资产35%。此外,担保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P2P时,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报备审批手续,如果审批未通过,担保公司应承担相应的需要负法律责任。
2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研究
2.1财务监管问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特别为商业性质的担保公司中存在非法经营活动、不合理经营的行为。主要表现:(1)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谋取自身利益,在没有相关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下,实行短期资金融通、票据贴现、流动资金借款,以及对外投资等工作;(2)超比例发放委托贷款;(3)发放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实质是委托贷款;(4)未经过许可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5)日常发放贷款超比例,但在年终或上级检查时突击减额,以满足监管要求。这些业务活动均需在持有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因此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构成严重的影响,这和财务预算监管机制不完善有直接的联系,会使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危机中。2.2专业型财务管理人才问题。融资性担事业在2011-2016年的发展形势较好,到了2017-2018年,由于受到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其数量与规模也呈现出下滑趋势。融资担保公司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必须掌握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相关知识等。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融资担保单位并没有正确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也无法培养出专业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金融风险意识,不能吸引财务管理人才,没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这些因素均为财务管理人员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2.3被担保企业信息审计问题。部分小型民营企业为筹集资金,会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寻求帮助。为取得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任,获得融资担保的资格,企业方面会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修饰、篡改,进而发生担保公司被骗保骗贷的情况,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3]。因此,会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
3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探析
3.1外部监督的改进对策。融资性担保公司借助财务管理监督外部的作用,如:银行、地方监管部门,可提高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银行可避免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不相关的资金往来,从根本上加强担保公司资金运行监督、管理,所以不会发生担保公司违规套取银行信贷的问题。进行地方监管能发挥出地方财政部门的作用,对担保公司营运状况、财务风险进行监督、管理。由此能够看出,融资性担保公司合理运用外部作用,利于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3.2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的改进对策。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为构建一支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人才薪资待遇。然后,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业务流程培训、法律支持培训,以及金融知识培训和业务技巧培训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此外,为保证培训的效果,可以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了解财会人员的学习情况,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从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3.3融资性担保公司成本控制的改进对策。成本管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担保公司的经济效益、权益。需要注意的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危机中,为提高业务量和经济效益,担保公司方面应重视成本控制工作、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战略目标予以调整,以便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预算实施等管理非常关键,将未授权批准成本费用项目废除。针对违反会计的科目、财务监控管理等问题,需要予以相应的处方,禁止发生非法谋取利益的行为。建议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实行检查、考核处理。严格控制担保公司日常的资金开支,规定具体的开支标准、报销审批标准,以此实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3.4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进对策。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前,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构建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如:财务管理机制、会计核算机制,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等。然后,在实行内部财务管理期间,做好企业外部审计工作,严格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企业资产质量、资本、受托业务及分支机构和委托业务等风险,均应进行严格控制。融资性担保企业业务规模、资本规模保持统一,并制定可行的资本完善机制,以此加强担保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为严格控制集中性风险,实行相关业务时需对担保客户、时间、区域、产业、单户担保额度等,加以限额管控[5]。同时,加大与银行的沟通协作和沟通力度,尽量杜绝某些银行对担保客户进行“一刀切”式的抽贷或提前还贷等。进行自有资金投资的过程,为保证公司资产、负债流动保持协调的状态,需要在满足相关要求条件下,对债务状况加以全面评估。如果加大自用固定资产投资,应结合以往的成本项目,调整当前的账目情况。3.5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行业风险性较大,因此,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担保公司方面需要正确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必要性,在财务管理机制条件下,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明确经营业务中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存在的风险、储备资金等标准。担保公司可储备足够的风险资金,旨在发生风险时采用风险资金处理,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杜绝存入保证金的挪用现象发生,严格履行保证金的专户管理,根据国家监管部门要求,足额计提各项准备金,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同时,担保公司还应极大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力度,在经济指导下,实行结果分析、不良率预测等工作,保证担保公司获得货币资产、货币资金的支持。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需对资产予以集中管理。3.6评价指标的改进对策。融资性担保公司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分析,准确掌握公司运营状况[6]。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主要对负债经营、资产负债、固定资产等加以评价。经营结果的评价指标包括:利润、净资产利润、成本投入等。风险控制评价指标涉及投资风险、担保支出、担保放大倍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