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税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0:3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日常税务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务风险管理设计分析
摘要:税务管理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税务管理中通常会面临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因此,本文在税务管理流程下,探究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在分析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的基础上,设计了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子系统设计;针对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风险评估组织、建立风险防控制度以及建立风险信息化沟通制度,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颁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重视程度,但是其依然无法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设计基于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2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概述
税务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税务信息来规划和控制税务,以便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其主要包括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以及税务业绩等四个环节。同时涉及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四个环节。
税收责任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区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征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追求质量的原则,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指导原则,以完善税收管理责任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巡管巡查,抓好简易评估,强化考核考评为抓手,以“五清、四度、一评、二查”为工作目标,使征管制度体系日趋健全,责任区管理步入正轨,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和税收秩序有了进一步改善。
一、以“五清”为目标,提高税收责任区管理质量。
税情清是税收管理责任区的首要职责,税情不清,税收管理责任区就抓不住重点,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区国税局现有企业800户,管理责任区管理人员36人,人均管理22户。基于这个实际,××区国税局采取了人盯人的战术。
首先是合理分类,确定人盯人的重点目标。将800户企业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重点企业,一类为一般企业。重点企业按下列条件确定,总户数不得低于现有企业总数的20%。
1、企业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2、年纳税在20万元以上的;
基层税务管理工作思考
基层税务管理难度大
当前,基层供电公司税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难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兼职化、专业乏、流动大。兼职化。基层供电公司大多由电费电价管理岗位兼任税务会计、工程资产管理岗位兼任税务会计、报表管理岗位兼任税务会计等。随着税法不断完善、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要求日益提高,省电力公司系统的财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一人多岗的现象较为普遍,税务管理工作往往在财务人员兼职岗位中处于末位,并且也往往被误认为工作内容简单、工作很轻松,平时报报税、跑一跑税务局就完事了。专业乏。缺少对税务政策的系统思考和及时更新,将政策转换为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税务管理岗位除了基本都是兼职人员外,且很少是税务专业的行伍出身,税务管理工作局限于日常报税、纳税业务,难以开展财税筹划与研究工作。加之税务政策的更新步伐日趋加快,对税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虽没有偷漏税的主观意愿,但由于对税收政策理解的不到位、不全面,仍可能存在税务管理风险。流动大。部分单位的税务管理岗位轮换周期较短,1~2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变动,同时也有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向监察审计、集体企业财务部门等流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变动相对频繁,用于思考、筹划税务管理工作的时间相对缺乏,导致很难培养出一支专家型的税务管理队伍,也使得税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整体工作中鲜有亮点、难有作为。
“五步走”做好基层税务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培养“专才”和发展“全才”相结合。一个优秀的税务管理人员,应具备优秀的发现风险、防范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重视税务管理对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作用,设置了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激发税务管理人员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把经济业务活动和税务管理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税务管理向业务前端延伸,在业务的源头防范税务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业务学习和案例学习等方式,多渠道拓展财务人员的视野,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税务与会计知识的“专才”,又掌握生产、营销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全才”。有为,才能有位。税务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作为,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会日益凸显。源泉管控,筑牢税务管理工作基础。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扎实做好税务管理日常基础工作,注重日常涉税事项的备查登记,不但能够给本单位的财税分析工作带来便捷有效的决策支持,而且能在迎接财政、税务机关的检查时,对本单位存在的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对业务招待费、资本公积等涉税事项,通过备查簿登记的方式及时予以记录,这样,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则应调增、调减的事项,一目了然,相差无几。此外,注重对业务部门财务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贯,指导业务部门规范、正确地取得发票,特别是办公用品等应当取得增值税发票的,不得以普通发票代替。
科学合理,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政策更新交替较为频繁,如何及时准确地理解税收新政,是有效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此,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组织税务管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网络学习、个人自学等途径,加快国家税收新政理解执行到位的速度,将现有的财税政策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用好、用足关于电网企业接收客户资产、技术开发费科技项目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加计扣除工资费用、节能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等,完备相关手续,务求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有效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节约了宝贵的资金。此外,省公司每年组织开展的税务专题培训,也对税务管理人员用好、用足财税优惠政策,起到有力的指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处着手,将税收筹划用实于日常纳税管理之中。一是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税收筹划从概念上看似遥不可及,实际却是由很多细微之处构成的,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最大限度降低财务费用。以每月申报缴纳税款为例,平均每月缴纳的各项税费及基金等以1000万元为例,按活期年利率0.5%计算,每推迟一天申报缴纳,将增加利息收入约138元/天,如遇到国庆、春节长假延期申报缴纳,则能增加数千元的利息收入。税务管理人员根据当月纳税申报期限,尽可能采取在规定时限的最后一天缴纳的方式,既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充裕流动,同时也节约了利息费用。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税政策,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和资金保障。近年来,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争取到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高达数千万元,在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也部分缓解了电网建设的资金压力。注重沟通,建立“上、下、左、右”的立体沟通机制。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十分重视沟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与上沟通”就是要在日常税务管理中遇有疑问或重大问题时,及时请示省公司,确保工作方向准确无误。“与下沟通”就是要加强对所属县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将省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贯到底、执行到位。“与左沟通”就是要加强与省内兄弟单位的沟通,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本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与右沟通”就是要加强与市财政、税务机关的沟通,一方面可邀请财政、税务机关的专家上门授课或答疑,确保财税政策理解到位执行到位,另一方面遇到疑难问题主动与财政、税务机关沟通,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
作者:李锋张尚琼
福利企业税收管理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福利企业设立日常管理退税审批
论文摘要:加强社会福利企业枕收管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税务机关必须明确税收管理的范围和重点,着重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枕务检查等环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认真把好税款退还的审批关。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服务业”(广告业除外)营业税的免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减征或免征等优惠政策。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结合实践中一些同志存在的不同认识或做法,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税务机关有无必要介人?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规定,“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举办的民政福利企业,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的严格审查批准”,这就是说,凡申办社会福利企业的,除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及资料外,还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一般认为是县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才能设立。这项规定明确了“主管税务机关”应直接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设立是由工商机关审批登记,特殊企业除了工商机关审批登记外,还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比如设立米粉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取得“经营卫生许可证”;设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审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样,设立社会福利企业也需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但是否需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的确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税务机关是税收执法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是企业设立之后的涉税事务,对企业设立程序本身的管理,严格说来不属于税务机关的职责。换句话说,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之前的企业设立审批事项,税务机关一般不应介人。税务机关的职责是对与税收有关的企业事务进行管理;米粉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都涉及税收政策的执行,这些企业的设立审批均不需要税务机关介人,为什么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就非要税务机关介人呢?况且,即使税务机关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并不等于税务机关就可以或一定要根据“设立审批”的决定给予退税;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条件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究竟是否符合退税的条件,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判定。“设立审批”不能代替日常税收管理,更不能代替退税审批。因此,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没有必要介人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事项。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并办理税务登记起,税务机关才开始行使税务管理的职能。
至于是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还是由市(州)级或省级民政部门审批,主要看管理的需要。在《行政许可法》实施的今天,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氛围里,社会福利企业的审批最好也放在县级民政部门,不要集中到省级审批,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探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开始重视自身的经济发展,由此引来的事业单位水务管理思考成了相关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缺乏对税务管理正确认识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从加强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实践方式以及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离不开事业单位对社会的贡献与作用。事业单位在建设发展中为社会带来了一些政策,维护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然而,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会遇到很多问题,关于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思考成了社会上热议的话题。
一、事业单位缺乏对税务管理正确认识带来的风险
(一)纳税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纳税筹划。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仍旧保持的原有的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有技巧性的账面处理而减少税款,却没有在制度建设上进行考虑,也没有全面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缺少完善的纳税风险控制机制。一旦纳税筹划方法被相关的监管部门认定为是逃、偷、漏税的行为,事业单位将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处罚。(二)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条件受到了限制,工作人员对税务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税务管理只在财务部门进行。事业单位领导层以及有关部门由于缺乏对税务管理的正确认识,及时有降低赋税的想法也很难实施。在现实的日常工作管理中,事业单位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手段比较单一,税务管理手段效率低下,税务管理预测与协调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很难实现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三)纳税风险控制被忽视。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经验较为落后,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税法以及法规不够重视,税务部门往往会因为政策差异或者是认识不到位限制其自身的发展。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进行税务管理,但是税务筹划由于自身的限制使得事业单位无法进行全部的活动。此外,多数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模糊了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的界限,认为搞好了税务管理就是搞好了税务筹划。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税务筹划只是税务管理的一部分。税务管理的手段过于薄弱导致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效率一直无法提升。
二、加强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实践方式
独家原创:出口企业退税日常管理的调研报告
出口退税政策的落实效果与出口退税管理息息相关,新机制的运行能否达到帕雷托改进,有赖于退税管理部门的配合。退税管理包括考核指标、日常管理和涉税资料的鉴别等方面.
税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考核指标不一致,影响了出口退税的进度。税务部门把收入任务与退税任务分开考核,而财政部门考核税务部门收入任务完成情况时,把退税从税收收入中剔除,只以实际入库的资金作为对税务部门的考核基础,简单地把出口退税看作税收收入的抵减项,忽视了出口退税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考核指标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退税款的落实,占压了部分企业的资金。税务部门不仅承担出口退税的审批工作,还具有出口退税企业的日常监管和辅导责任。部分税务部门对出口企业缺乏日常监管和服务,对新政策宣传和辅导不及时,导致某些企业因为不熟悉新政策而超期申报,无法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
关于加强出口企业退税的日常管理及对策:
(一)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立法层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各经济管理部门职责,实现税务、海关、外汇管理、银行等部门的数据共享,特别是要加快建设金税工程三期,形成部门合力,共抓好出口退税管理。
(二)严格督促外贸企业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出口退(免)税政策辅导和相关财务核算辅导,督促企业照章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对自营出口业务、出口业务、内销业务如实进行财务核算,并单独反映收入。严格执行总局对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规定,要求外贸企业在自营出口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日内,进行出口退(免)税申报。申报资料必须经县(市、区)退税部门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加大对未按规定取得发票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每一个环节的纳税人能够自觉索取发票。严厉查处偷税行为,对该申报退税的行为不申报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加强对出口货物的管理。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60日内,凭出口业务协议、出口货物报关单、外汇核销单、委托方的税务管理机关委托出口证明、委托方的出口退税登记证或税务登记证副本、其他资料等,向退税机关申请开具《出口货物证明》。凡未开具《出口货物证明》的出口业务,视同外贸企业自营出口业务管理。日常管理主要加强出口证明和出口货物电子信息审核企业退(免)税情况和纳税情况的管理。
社会福利企业税收管理综述
摘要:加强社会福利企业枕收管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税务机关必须明确税收管理的范围和重点,着重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枕务检查等环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认真把好税款退还的审批关。
关键词:福利企业设立日常管理退税审批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服务业”(广告业除外)营业税的免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减征或免征等优惠政策。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结合实践中一些同志存在的不同认识或做法,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税务机关有无必要介人?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规定,“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举办的民政福利企业,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的严格审查批准”,这就是说,凡申办社会福利企业的,除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及资料外,还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一般认为是县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才能设立。这项规定明确了“主管税务机关”应直接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设立是由工商机关审批登记,特殊企业除了工商机关审批登记外,还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比如设立米粉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取得“经营卫生许可证”;设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审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样,设立社会福利企业也需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但是否需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的确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税务机关是税收执法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是企业设立之后的涉税事务,对企业设立程序本身的管理,严格说来不属于税务机关的职责。换句话说,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之前的企业设立审批事项,税务机关一般不应介人。税务机关的职责是对与税收有关的企业事务进行管理;米粉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都涉及税收政策的执行,这些企业的设立审批均不需要税务机关介人,为什么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就非要税务机关介人呢?况且,即使税务机关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并不等于税务机关就可以或一定要根据“设立审批”的决定给予退税;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条件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究竟是否符合退税的条件,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判定。“设立审批”不能代替日常税收管理,更不能代替退税审批。因此,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没有必要介人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事项。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并办理税务登记起,税务机关才开始行使税务管理的职能。
至于是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还是由市(州)级或省级民政部门审批,主要看管理的需要。在《行政许可法》实施的今天,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氛围里,社会福利企业的审批最好也放在县级民政部门,不要集中到省级审批,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剖析福利企业税收管理指导性原则
摘要:加强社会福利企业枕收管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税务机关必须明确税收管理的范围和重点,着重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枕务检查等环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认真把好税款退还的审批关。
关键词:福利企业设立日常管理退税审批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服务业”(广告业除外)营业税的免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减征或免征等优惠政策。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的税收管理,结合实践中一些同志存在的不同认识或做法,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税务机关有无必要介人?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规定,“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举办的民政福利企业,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的严格审查批准”,这就是说,凡申办社会福利企业的,除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及资料外,还必须经过省级民政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一般认为是县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才能设立。这项规定明确了“主管税务机关”应直接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设立是由工商机关审批登记,特殊企业除了工商机关审批登记外,还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比如设立米粉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取得“经营卫生许可证”;设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审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样,设立社会福利企业也需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但是否需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的确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税务机关是税收执法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是企业设立之后的涉税事务,对企业设立程序本身的管理,严格说来不属于税务机关的职责。换句话说,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之前的企业设立审批事项,税务机关一般不应介人。税务机关的职责是对与税收有关的企业事务进行管理;米粉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都涉及税收政策的执行,这些企业的设立审批均不需要税务机关介人,为什么社会福利企业的设立审批就非要税务机关介人呢?况且,即使税务机关参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并不等于税务机关就可以或一定要根据“设立审批”的决定给予退税;社会福利企业的退税条件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究竟是否符合退税的条件,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判定。“设立审批”不能代替日常税收管理,更不能代替退税审批。因此,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没有必要介人社会福利企业设立的审批事项。从社会福利企业设立并办理税务登记起,税务机关才开始行使税务管理的职能。
至于是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还是由市(州)级或省级民政部门审批,主要看管理的需要。在《行政许可法》实施的今天,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氛围里,社会福利企业的审批最好也放在县级民政部门,不要集中到省级审批,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浅析当前企业所得税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是一项管理难度较大的工作,搞好企业所得税管理,关键在于严格执法,重点在于规范管理。从2002年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国税机关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所得税管理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仅从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所得税规范管理的角度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政策掌握不够全面。
通过近两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我们了解到,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对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政策规定掌握较少,由于所得税计算复杂、政策性较强,财务人员尤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同一个政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同时有部分企业对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是一知半解,大多数企业会计知道一些大致内容,但也只是比较浅显一部分,多数掌握不够准确,有的甚至不知道。有一个企业在2003年度的财务核算中,将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小额购置5万多元列入了递延资产,而将属于低质易耗品的批量购置列入到固定资产中;有一个企业随意延长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当年少提折旧150多万元。这不仅影响了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影响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同时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成本。
2、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不十分到位。
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税发[2002]8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理解不准确,文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除原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发生合并、分立及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而办理设立(开业)登记外,其他按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而有些地方理解为纯粹的新办企业由国税征管,其他全部归地税征管。也有的干部认为多年未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在开始时户数越少越好,将本应由国税征管的税收让给地税征管,最后通过与工商部门勾通信息,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些企业没有管理。二是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比如:十堰市所属县、市中,有五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方的新办企业可以从新办之日起享受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待遇,这本身是一个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优势,但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执行。三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少行政审批的规定,象招待费税前扣除、上缴各种基金、城乡信用社固定资产修理费等一些涉税审批项目不再事前报税务机关审批,然而,有少数税务机关仍然要求企业按照过去的规定先报批后列支。四是管理偏松,执行政策不严。在税收检查中,多数企业和部分税务人员仍沿用老的习惯作法,平时不严格按政策执行,检查出问题后讨价还价,要求多支一点,少调整一点,不罚或少一点,有些甚至凭感情定税,随意性特别太,缺乏依法征管的严肃性。
3、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一方面,干部的政策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在多数县、市局,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干部,不到人员总数的8%,特别是比较年轻的干部,多数没有接触过所得税业务,不能适应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且变化快、与企业财务核算联系紧密、纳税检查内容多、工作量大等对干部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多数干部对这方面的新政策了解甚少,管理方法欠缺,经验不足,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一知半解。另一方面,责任意识差、执法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税前扣除项目审批和稽查定案方面。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中,一部分项目有明确的范围和标准,便于掌握操作,而一部分项目实际操作中有相当大的弹性和余地,比如会议费、修理费等,不同的企业在这些项目上的特殊情况较多,企业也总是容易在这方面钻空子,或与税务机关讨价还价,而有些税务机关为图省事或沿用税制改革前的老作法,人为的定标准,定基数,定罚款,缺乏依法征税的严肃性,久而久之,更易于放松管理,使税法伤失应有的刚性。
税收执法责任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了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以《全国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试行)》和《全国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试行)》(以下简称“两个范本”)为主要标准。
第三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的办法。
内部考核是各级税务机关对所属各单位及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的考核。
外部评议是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各级税务机关及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第四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