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3:15: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素养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急诊护士人文素养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阶梯式培训对急诊科护士人文素养及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科护士46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护士进行急诊专科常规的职业培训和人文关怀教育,而实验组的人文关怀则按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分阶段和层次的模式进行培训,其他培训内容同对照组,并以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经阶梯式模式培训,实验组人文关怀品质和人文关怀能力呈上升趋势,且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增强人文关怀素养。
关键词:阶梯式培训模式;急诊;人文关怀;护士
人文关怀也尤为重要[1],其在临床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示:急诊护士的人文水平较低[2],护患沟通较少而差,医患纠纷发生率高[3],因此提高急诊护士人文关怀素养成为当务之急。本次研究旨在将阶梯式培训模式运用于急诊护士人文关怀培养上,并观察其是否切实可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从事临床工作的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本科室护士、轮转护士以及其他医院的进修护士。根据护士主观意愿和纳入排除标准(包括:注册护士;未参加其他相关实验性研究;自愿参加)招募护士46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护士均为女性,一般资料(年龄、学历、职称、急诊工作年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2方法。阶梯式培训方法:培训小组由我院附属医学院人文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任课教师、急诊科护士长和院内护理部成员组建人文关怀培训小组。阶梯式人文关怀培训安排表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详述人文关怀、整体护理理论,培养护士仁爱、关怀之心。集中授课(2周1次课程,共2节课)。内容:由培训小组自行设置人文问关怀知识问卷。第二阶段:护理伦理知识,增强护士识别工作中人文关怀需求。集中授课、小组讨论(2周1次课程,共2节课)。内容:由培训小组自行设置护理伦理知识问卷。第三阶段:将人文关怀理论和护理伦理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操作、练习(2周1次课程,共4节课)。内容:临床实际操作随机抽考(总分100)。合格标准:考评成绩达85分及以上。评分原则:①以人为本原则;②充分的护患沟通;③遵守护理伦理原则;④操作合理规范。第四阶段:学员自行分享所学知识,以共同学习,查缺补漏,小组讨论(1节课)。内容:心得体会一篇。1.3评价指标。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培训前后护士进行测评。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前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文关怀得分采用t检验。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文关怀得分的比较再次采用t检验。
2结果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问题探讨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其中人文性教育是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方式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品格健全,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呢?
1、提高教师素养,随风潜入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位人文素养高的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因此教师创造的人文化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校内语文教师培训,将学校内的所有语文教师组织在一起举办一个教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所有语文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人文教育主张,教师间相互学习彼此的教学经验,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阳光的青少年。
2、创造具体情景,润物无声
教师在教学中创造具体情景不仅包括在语文课堂上也包括课外生活中。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精彩,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加入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浪花》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关于大海拍击沙滩激起层层浪花的图片,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电影中关于大海拍击沙滩激起浪花的片段视频,通过电影和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对浪花的产生以及海浪拍击沙滩激起浪花的美景有个具体的全面的了解。在学生对浪花有了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当你站在大海边上海风吹来,吹起了层层浪花,浪花拍打着你的双腿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浪花》中表达出的主人公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另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可以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情感和丰富多彩的事物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好少年。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给学生讲述历史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五千多年来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对那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以及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充满崇高的敬佩感,并以这些人为榜样,学习他们敢于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大无畏精神。
3、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升华
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改革
摘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所占比例却不高。文章在分析该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之问题的基础上,从明确医学人文教育定位、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以及营造医学人文教育氛围三方面,探索了住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形式与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教育
住院医师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经过医学院校教育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进入医院,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以扎实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提升临床思维为目的的一种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属于医学毕业后教育的范畴。“医学人文”是指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融于医学实践,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是保障医者践行博爱、尊重与关怀的行医准则,而其教育则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概念在医学领域逐渐盛行,与医学价值紧密相扣。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缺乏对医学人文教育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重视,致医学生难以形成医学人文的终身学习理念,因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源于德国,经美国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向世界各国。我国于200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此提升临床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联合《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划范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强调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涵盖医疗法规政策和医患沟通等内容,这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新的阶段。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界定了医师6项核心胜任力,其中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精神与素养两项均属于人文层面。同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也明确指出: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患者生命、关怀患者感受。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再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的提升。近年来,各地方虽从不同层面致力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但鲜有形成一套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能将医学人文精神的理念有效融于培训中的新机制中。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尚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思考实践
摘要: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现阶段口腔医学生成长为口腔医师的重要环节和必经之路,而医学人文教育是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全部医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口腔医学人文教育也是口腔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在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框架内,又具有口腔专业特点。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口腔专业医学生培养模式缺乏人文教育;口腔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低;口腔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人文教育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口腔临床专业教学特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临床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路径:转变观念,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意识;推进准入制,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借力平台资源,构建人文教育保障体系;拓展途径,建立人文执业能力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评机制。通过这些实施方法,将有利于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教育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在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悄然开启了一种新医学模式-“健康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逐渐得到普遍认可。健康医学模式提出,医师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外,还要对患者充满人性的关怀,这体现了当前医学发展趋势。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我国传统医学教育长期忽视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与此不无关系,医学人文教育回归医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地位的呼声急切而强烈。为此,国家多部委多次联合下发文件,将医学人文教育提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提出了在医学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指导意见。但这些政策只是顶层设计,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和具体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需要在临床医学人文框架内,探索适合口腔临床医学特点和有利于提高口腔住院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人文教育途径和方案。
1我国当前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口腔医学是在临床医学根基上发展、建立的,口腔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一脉相承,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在口腔人文教育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师重临床技能提高,轻人文素养提升,人文意识淡薄,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等,这与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长期缺失有关,其形成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将有助于探索和解决当前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教育的难题,使医学人文教育在口腔临床实践中落地。
1.1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缺乏人文教育
职校人文教育强化策略
1人文教育的内涵
杜时忠教授在其著作《人文教育论》中指出:“人文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是一种以主体的体验、理解为基础的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方法。”[1]扩展到人文教育,既可以代表文、史、哲等具体的学科教育内容,也可以代表一种教育改革举措,比如通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其核心都是人文精神,且目标都是完善人格、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人文教育实质上就是旨在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1]。与人文教育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科学(职业)教育。进行科学(职业)教育,目的是传授给人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使其获得具备社会生产的能力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如果我们简单把人文教育概括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完善“三观”的教育,是不断追求“善”的教育;那么,科学(职业)教育就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解决“方法论”的教育,是追求“真”的教育。
2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职业技能与人文教育二者统一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内容应“突出强调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能力的教学方面的改革,培养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和革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面向生产和劳动世界。”[2]高职的人文教育受到各国教育家的日益关注,使人们意识到高职教育不仅只是传授某种技能或生存手段,为就业服务,更是为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核心所在就在于它对人的人格心灵的“唤醒”。[3]因此,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才会使高职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关注学生,还应该注重学生本着人文素养的精神,通过高尚的精神去吸引人,人文素养的学习和提高是获得精神成人意识和知识追求的重要途径,培养人文素养的手段可以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其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通道,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增加人生智慧,从而使其进入更高的生活层次和精神境界,这对于以技术和技能教育为重点的高职院校具有特殊意义。当教师传授人文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生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培养;时间途径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标准、文化修养、理想追求、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个人素养。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文素养现状在现在的阶段不容乐观。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文素养教育”,“高职人文素养培养及缺乏学术论文对策”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养的缺失情况,文章在阐述人文内涵与教育意义,结合高职院校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1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整体教育规划对人文教育的缺失。学校整体规划缺乏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部分领导没有将人文素养教育放到学校发展的显著位置,导致缺乏总体规划中的人文教育。由于缺乏知识,人文素养教育始终处于教育的边缘,没有发挥其最初的影响力,所以导致人文素养教育影响力相对较弱。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当前条件不够成熟,对于人文素养的教育存在一些误解,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领导认为学校文化应该处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上,并且将技能培训作为主要内容,但是院校领导对现状也是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一些人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培育是强加在学生身上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余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2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与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未来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跨文化外语教学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突破口。基于此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等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跨文化外语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能力,努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1]。外语教学理应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目前,我国一直不断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经过多轮尝试,高职外语教学终于摆脱复制大学外语教学模式,逐步明确高职外语教学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可是,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往来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跨文化外语教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本文旨在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等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2015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元,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增长,成为出口的主力军。而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是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民营企业,因此,未来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高要求。首先,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何为人文素养,何为跨文化交际,再来探讨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一)关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内涵
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商务英语论文
摘要:2013年,我国正式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目前该专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正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等重要问题。该文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升,其培养障碍主要包括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教师人文素养及教学能力欠缺、课程体系不完善、评价要求缺乏操作性,对此,应该正视问题,寻找对策。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目标;二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能力;三是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四是研究、制定有效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文素养;障碍;对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社会、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然而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冲击下,当前外语教育功利化倾向愈发明显,导致外语专业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而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能。本文尝试对人文素养概念、商务英语专业与人文素养关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障碍及对策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商务英语专业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人文”一词出自《易经》:“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在古时指礼乐文化,(刘芳,2012:110)在现代则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一词在《辞海》里的解释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素养”与“素质”“精神”不同,它更强调能力,即“素质”和“精神”的外显、行为。但这种能力必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简单地说,“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由人文和素养的各自概念可知,人文素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人文知识,知识是外在可以量化的,而素养是已经内化到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行为中的品质。事实上,人文素养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人文知识的学习是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人文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美学、文化学等内容。人文精神是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的,它是指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关怀与追求,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和衡量标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到既习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知识,又具备自我完善的品质,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良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2018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正式颁布《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提出英语类人才培养目标即该学科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该目标虽已明确写入“人文与科学素养”这项素质,却没有强调它的核心地位,短时间也就无法改变当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问题,但令人欣喜的一点是,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与时俱进的转变,即由单一注重语言文化知识运用能力变为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并重。这是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回归人文学科本位的客观要求。
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文素养培养的障碍
中职医学生实习阶段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隐性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隐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则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其中,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为显性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以及医德修养为隐性的职业素养。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从事医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故加强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将其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是未来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趋势。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到医院、从课堂到病房、从书本到病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实习期间对他们进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救死扶伤的精神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今后养成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实习阶段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法
(一)岗前培训
学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缺少临床实践经验,当进入临床实习后,很多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此时,必要的岗前培训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从进入临床实习开始的。实习单位应加强对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康复治疗教育思考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而康复治疗专业是其重要的分支学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康复事业的发展及康复专业医师、治疗师的培养[1]。同时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养,如何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值得深思。
1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
2001年由教育部确定正式在医学高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启动了我国康复治疗师学历教育过程,发展至今全国已有230多所医学高校设立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及本科教育[1],加上康复相关类专业已达350多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目前也在蓬勃发展中,业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但与国外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相比,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体系、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仍在探索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希望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theWorldConfederationforPhysicalTherapy,WCPT)和“世界职业治疗师联合会”(WorldCon-federationofOccupationalTherapists,WFOT),以探索出符合WCPT和WFOT的专业分化、标准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优秀师资培养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2]。同时,国家一直强调加强康复人才培训,更多的康复教育学者意识到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在校学生,毕业后康复治疗师的规范化培养也是康复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2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培养,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配合环境的熏陶和实践,最终将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与精神财富转化为人内在稳定的气质、品质与修养[3]。而所谓“医学人文素质”指的是,医务工作者能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并将之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体现在医患沟通时医务工作者的行为、举止、语言、态度,甚至面部表情等方面。美国医生特鲁多提出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4],很好地阐述了医学人文精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均指出医患沟通不当是引起我国医疗纠纷最主要的原因,其比例可高达80%—90%[5—6]。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因此,近年我国一直在呼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以培养医学人文精神。2.2存在的问题。①医学教育重视专业科目,人文教育课程所占比例较小,且以选修课为主;②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文教育师资,难以将临床实际与文科理论知识相结合;③在医学生教育及评价体系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影响力不足;④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有效体现人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⑤部分不断扩招的医学院校,容易出现过分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⑥医学的学习是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尤其临床实习阶段,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身缺乏医学人文教育,则无法更好地对实习的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培养。
3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