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08:07: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素养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对高中美术教育思考

【摘要】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也对教师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素质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人文素质教学正不可逆转、更多地出现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素质教学引入高中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们对学生更多的引导,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更好的榜样,同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革新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人物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由于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也逐渐被相关部门、学生家长所重视。为了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将人文素质教学引入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一股研究风潮。本文将首先将对人文素质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介绍,随后对于具体的落实方式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新时期的人文素质教学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时期的教育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高中美术教育引入人文素养教学也是高中美术教育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的重要标志。人物素养可以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一般理解中的人文素养既包括个人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也包括学习人类长期以来发展总结出的智慧,包括但不限于哲学、美学、伦理学等。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人文素养教学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人文素质教学,在字面上看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引入一些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知识教学,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相关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情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人文素质教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另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的模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做主导,老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起一个引导作用,这和以往的老师灌输式教学完全不同。

二、将人文素质教学引入到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具体措施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人文素养是一种个人内在的素质与修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意义重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尤为迫切,在教学中,培养其人文素养更是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将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在学前教育声乐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利用情感体验渗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运用探索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中集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人自身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关怀,它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即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在品质,对每个人的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和审美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教师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自身素养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不仅她们的言行对孩子们影响巨大,她们自身的修养对孩子们更是意义非凡,只有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实人文精神,才能胜任和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特点,发挥专业课程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声乐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情感体验,声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说教实现,通过灌输获得,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中,在自我体验和相互影响中逐渐丰富起来。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将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说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人。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歌唱;通过教师范唱、音乐欣赏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与分析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歌唱欲望,调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首歌也真正体现了和祖国水乳交融的真实感情,体现了和祖国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艺术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催生学生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为演唱该歌曲积蓄足够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演唱时就会更加投入,并且学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用歌声来传递情感。通过歌唱中不断的情感体验,将人文素养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赋予歌唱以生命力,这样才是最打动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二、探索学习,声乐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

查看全文

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关注学生,还应该注重学生本着人文素养的精神,通过高尚的精神去吸引人,人文素养的学习和提高是获得精神成人意识和知识追求的重要途径,培养人文素养的手段可以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其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通道,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增加人生智慧,从而使其进入更高的生活层次和精神境界,这对于以技术和技能教育为重点的高职院校具有特殊意义。当教师传授人文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生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培养;时间途径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标准、文化修养、理想追求、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个人素养。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文素养现状在现在的阶段不容乐观。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文素养教育”,“高职人文素养培养及缺乏学术论文对策”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养的缺失情况,文章在阐述人文内涵与教育意义,结合高职院校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1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整体教育规划对人文教育的缺失。学校整体规划缺乏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部分领导没有将人文素养教育放到学校发展的显著位置,导致缺乏总体规划中的人文教育。由于缺乏知识,人文素养教育始终处于教育的边缘,没有发挥其最初的影响力,所以导致人文素养教育影响力相对较弱。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当前条件不够成熟,对于人文素养的教育存在一些误解,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领导认为学校文化应该处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上,并且将技能培训作为主要内容,但是院校领导对现状也是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一些人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培育是强加在学生身上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余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2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查看全文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知识;人文素养;重视;艺术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修身养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时伴随美育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来说,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这和美育的缺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人生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万物立言,而不单是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对残暴的愤慨、对邪恶的鞭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充实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宣传画《你加入了红军吗》曾激励过无数爱国志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其他优秀抗战文艺一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鼓舞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使面对它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每个人要适应社会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虽然智商对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但关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习压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对一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认为,艺术教育同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共同构成牵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然而,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不能只重视抽象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感性的艺术知识和能力,这向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文化素养、生活积累、艺术表现等,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学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艺术教学很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一,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当这幅油画的幻灯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学生被巨幅画像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万千,有的激动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画中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在农村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供给自己学费的父亲吗?这幅画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超过那些空洞的口号与标语,绘画视觉艺术独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第二,审美教育是现代中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烦恼,他们疲惫的心灵需要缓解,焦虑的心情需要抚慰。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间、墨海音流等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对于提高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第三,审美教育在对中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不但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常常引发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们之所以重视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激发新体验的不竭之源,同时也因为它们经常能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的真我之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仅在绘画上声名远播,同时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的很多科学设计和发明也使自然科学受到了启发。有时,达•芬奇会凭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这一切都与他的艺术修养分不开。

查看全文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阐述了人文素养、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的定义与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总结我国护士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为构建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综述

“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战略性部署[1]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而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2]。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应培养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服务理念,综合运用医学知识、人文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3]。Cheon[4]认为护理人文是以人为本,将对人的理解、护理与美学知识的整合,以及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其范畴主要包括护士职业道德、护士的职业形象美、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礼仪等方面。护士人文素养可以概括为护士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由护士必须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知识体系,以及与由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精神体系所组成。护士人文素养在护士的价值抉择、政治取向和行为能力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使医护人员自觉地关怀他人、关心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综合能力[6]。护士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病人加速康复,营造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人文素养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是使护士了解、习得其特有的职业品质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校学习对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9]。护士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取决于其在学校教育以及临床实践中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状况。

1国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国外护理界最早重视人文科学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将人文科学教育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一部分[10]。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大了伦理教育力度,但存在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课程缺乏有计划的伦理学指导、教学时间相对偏少、教学方法受限及缺乏合格的专业伦理学教师等问题[11]。目前,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中大多数为医学人文素养的一个维度,较少对护士人文素养进行整体描述,且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条目。

2国内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落后,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院校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同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校学生的行为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就是对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对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心情感进行教育。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观念,使院校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提升审美,融入审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院校学生还可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表演、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加强院校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身体锻炼,使院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对院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较高的就业率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只要着重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东西看不见、抓不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查看全文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摘要: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主要在眼镜店、眼视光中心等单位从事眼保健基础性工作,以便保障社会大众的眼屈光健康。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专业工作者职业水平会得到充分展现,促进专业工作者竞争能力的提高。为此,文章将基于职业特点,分析眼视光技术的专业定位与职业特征,总结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提出基于职业特点强化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以期为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提供人文素养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特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文素养教育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表明,2019年我国近视患病数量达到6亿人。而在近视患者年龄分布中,青年人数占比较大,达到2.7亿人。有关部门也强调“我国学生近视存在低龄段发展态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这是关乎于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不能肆意发展。”现阶段,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严重,需要构建有效的眼保健机制,培育专业性水平高、能力强的眼保健工作人员,改善当下的困境。但是,和眼保健从业工作者需要恰恰相反,视光学专业人才没有满足国际化规范标准,加之从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较低,限制眼保健导向作用的发挥。为了提高眼视光从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需要重视教学环节,以此培育出符合国际化范围标准的高素养眼视光专业优秀人才。

一、眼视光技术的专业定位与职业特征

(一)专业定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世界视光学会曾提出“眼视光学”的基本定义,将眼作为工作的主体,以改善视觉功能、优化视觉质量为工作目标,把光学作为专业特长,利用联合药物、手术干预等方式的医学学科。现阶段,我国眼视光学教学主要以中专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教育跨度比较大,毕业学生主要分布于不同等级的综合性医院眼科、眼科医院、眼睛店、眼视光学仪器设备生产企业等。然而,对于3年制专科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而言,一般分布于眼科医院的视光中心、眼镜店,进行验光、处方、接触镜验配、视功能检验、教育宣教等工作。由此可见,眼视光技术专业对口工作范围比较多元,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查看全文

人文素养教育与阅读学分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以学分制背景下阅读学分作为研究视角,将学分和阅读相关联,力求以阅读学分为途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理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学分制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长期以来,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片面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有着强烈的重技术、轻人文特征。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招聘人才除了重视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之外,还非常看重人的综合品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1]。党的十八大之后,“全民阅读”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校也在不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不断尝试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各种方法。但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现状从总体上看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经过多轮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动力普遍不强,阅读兴趣不高。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源,但学生到馆率和资源利用率却连年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图书馆人文素养培养阵地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利用率,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学分制背景下阅读学分作为研究视角,将学分和阅读相关联,力求以阅读学分为途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理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哈佛大学,是与选课制相结合的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量进行计算和管理的办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施行。我国高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引入学分制,推行素质教育,改善教学质量。阅读学分制是指依据高校学分制规定和相关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由特定机构制定学生阅读学分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等形式获取相应学分的制度[2]。在国外,韩国江原大学于2001年推出了本科入校新生读书认证制度。这是与阅读学分制相类似的措施,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阅读一定量的图书或者参加读书活动,达到规定的积分数才能发放毕业证。在国内,部分高校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阅读学分制度。武汉工商学院规定学生大学期间至少读80本书才能获得2个阅读学分,北京邮电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出台阅读学分制实施办法。总体而言,阅读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实施阅读学分制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实施阅读学分的很少。

2阅读学分制的实施

查看全文

文明礼仪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不学礼,无以立”,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为了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学校应当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着自身特点,学校应当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开展各项礼仪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多方协作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文明礼仪教育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其在学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明社会的构建。学校要在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助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礼仪观念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促进人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文素养的缺乏同整个社会人文教育的弱化存在一定的关系。今天的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同时人文素养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格、品德尚未完全定型,而中学阶段是对学生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所以“礼仪”就是指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部分青少年学生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利于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

二、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

查看全文

小议文学教育内容与中专生人文素养培育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既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又突出了语文教材当中的文学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的重要作用。

一、文学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教学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它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又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活动内容。而从狭义来说,文学教学内容,指的就是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体现在文体上,就是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大类文学作品。本文所要论述的文学教学内容,是取其狭义概念而言。

文学最根本的性质是审美。对中国而言,文学的审美与教化是密不可分的。这两者的结合,从中国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我们看看孔子与他儿子的一段对话,就能明白文学的教化作用在中国第一位大教育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论语?季氏》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在庭院中遇到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孔鲤老实回答:“未也。”孔子马上说:“不学《诗》,无以言。”结果怎样呢,孔鲤马上乖乖地退回去学《诗》。中国历代不管是文论家,还是作家、诗人,都非常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文心雕龙》主张“道沿圣以明道,圣因道而垂文”,白居易宣扬“可讽放佚君、可诲贪暴臣、可感悍妇仁、可劝薄夫敦”,鲁迅主张“为人生”做小说,都对文学的教化作用足够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使是在一切由政治挂帅的时期,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并没有销声匿迹。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依据新大纲的基本精神,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同样,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分量也越来越重。2009年1月,国家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大纲》,在语文教学时数的安排上,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遗憾的是,一些语文教师却忽视了文学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个别中职学校甚至把语文课当作选修课来对待。在中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生源状况却更为复杂的当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文学教学内容在培养中专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