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9:17: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素养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文素养教学

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在中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同时,不但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对危机意识的认识,还能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危机意识;民族责任感;人文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渗透,感受我国近代史实,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坚定自己的信念,激发强烈的爱国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引导,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民族情感。居安思危是当前学生具有的一种良好的思维意识,可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近代中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近代的发展是曲折的,是革命先辈无畏奉献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安逸,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也要教育学生牢记历史,让学生形成民族危机意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近代史时,培养良好的民族精神,具有危机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危机的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近代历史的过程,认识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历史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近代中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查看全文

高校英语教学人文素养培育策略

摘要:人文性是语言的重要属性,高校英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要求首先厘清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通过对英语教学情境中人文素养这一概念的历时性探索,该研究提出了一个高校英语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的内涵框架,并从教学过程、课程体系与课外课堂三个角度提出了培育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人文素养;英语教学;培育策略

高校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必修基础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技能学习课程,亦是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面对重技能、轻素养,重应用、轻人文的教学困境,高校英语教学在进行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与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理解和把握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是开展人文素养培育实践的起点,而现有研究中有关英语教学情境下人文素养培育的具体内涵研究仍有不足。本研究首先厘清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丰富内涵与角度,并就其培育路径提供一些建议。

1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概念的历时性探究

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将文化素质视为大学生各种基本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即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浸润文化环境,体悟人文精神,以及在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为其在校学好专业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引导其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表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应以学科课程学习与人文实践为依托,使其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情感及价值观,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依据教育部2007年的修订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设计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含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策略,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进其对中外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其掌握适当的策略以实现有效的交际。2016年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组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呼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可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基于以往提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在这些素养中,能够集中体现英语学科人文素养培育特色的有文化基础和责任担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这些内容为设计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内涵框架提供了一些角度,将在下一节进行说明。2017年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了高校英语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定义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凸显人文性的课程特征。文件指出,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就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同时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这启示教师不能将英语教学目标局限于工具性和功利性这一个方面,而是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拓展语言技能之外,注重挖掘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知识,对中西文化的价值观念保持求同存异的态度。另外,作为英语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对中国的先进文化保持敏感,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被定义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它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意识即培育人文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发展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同时拓展国际视野,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综合以往研究可以发现,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培育根植于语言的人文属性,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文化认同和社会担当的现代公民,其概念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内涵,为本研究提出人文素养的内涵框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2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内涵框架

查看全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探讨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在面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以及人文素养。这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策略,力争早日构建起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本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策略进行专项研究,提出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发学生展开多维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注重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等建议,以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挥动手中的画笔、运用各种绘画技巧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还要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入手,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能够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图,从而形成愈加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和内心世界,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多高中生都存在紧张、焦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存在生命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美术教育要肩负起强化人文教育这一重要职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并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建立起崇高伟大的人生信念和人生追求。只用这样,学生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今后的学业发展、前途未来和人生道路。

二、引发学生展开多维思考

查看全文

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摘要】一个切实具有良好职业品德、高尚职业精神和伟大高尚人格的青年人对于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和我们个人成长健康发展都具有这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这类学科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的人文精神,为初中历史学科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较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培养教师自身、历史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三个不同方面入手来深入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广大初中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教师自身;历史知识;教学手段

人文素养是由人类知识、情感、能力、意志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综合而构成一个个体人的内在精神品质,表现出作为一个个成人的文化气质、精神修养,是一种一般人们常常所说的内在美。素质教育中所要求的不仅仅仅只是一个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更需要包含对一个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更高要求。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人文素养也就是在长期教育学习中所接收到对于人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精神熏陶,潜移默化中所培养产生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高尚人格、一种道德修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多次明确提到对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注重培养。因此,要高度重视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教学,将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培育始终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初中历史小学教师在日常人文历史课程教学中也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初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知识培养和思想教育。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想要更好培养一个学生的良好人文文化素养,首先必须要从一个教师自身培养做起,若是一个教师自身根本没有一个较好的人文素养,又如何才能去涵养培育一个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老师应该是每个学生除了老师家长和其他学生之外接触最密切的一个人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似乎都会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所以说还有一句话可以叫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有效传播者、教育的有效引导者、学生良好美德的维护培育者。在初中历史科的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数学教师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历史教学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位历史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用自己的魅力影响和感染每个学生,发挥良好榜样的示范作。历史上,老师言传身教的成功例子很多,儒家有位圣人孔子就曾带儒家弟子周游列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墨家学派主要创始人墨子尚节俭,以身作则,穿弟子敝衣,穿破履。相对于普通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教育人生经验和阅历,更加丰富的人文学识。历史学科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人文素养由两个大部分共同组成。"人文",在这里含义当然应为一个确定的"人文科学"(如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应该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因此,历史教师在我看来应该是学校培养初中学生当代人文素养的最好教学选择。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时常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喜欢穿华而不实的正衣服,不浓妆艳抹,言行粗鲁,尽量给我的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我的学生今后能够以我为良好榜样,向我学习。平日里,在课上,我会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提问那些不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便这些学生自己回答不出或者回答时有错误,也不过分严厉处罚学生,并且主动在课后时间帮助学生反复学习中国历史相关知识,辅导学生做好功课。在课下,我也非常关注学生彼此之间相处中的情况,关心学生健康,教导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友爱,教导学生彼此之间一定要互帮互助。还十分关心学生的日常身体健康,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对学生嘘寒问暖。在长期相处中,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们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至于抵触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彼此之间融洽和谐相处,互相团结帮助,少部分之前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学生也逐渐变得热情开朗。初中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受外界影响比较大,此时正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好时机。

二、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查看全文

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素养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现阶段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人文素养教育的新时期,高职教育也应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更应该担当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性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文化课的各种问题,这也间接的反映出许多问题,为什么要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素养?在当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是靠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够在竞争压力大的社会中适应的,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院校就读也就是半工半读,在半工半读的模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比较广,在学科中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就十分有必要。

三、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是提高英语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注重英语考试成绩,英语考试的结果是衡量这门学科学习的好坏,对于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不够重视,多数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更不会将学习精力投入到人文素养的提高,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1]。其次就是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人文素养渗透重视程度不高,一味地强调英语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适当的引入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完全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而且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也没有将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引入到教学中,这本身就是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向学生导入文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所以,作为培养高素质社会型人才重要场所的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后一种目标将决定着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文章介绍了人文素养的内涵,指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从发掘教育元素、开展教育活动、组织课后实践等途径来实现更好效果的人文素养教育,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推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应试教育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口耳相传加题海战术,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做题的得分能力,教师和学生不愿意在素质教育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致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完全不能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师的应试教育思维得到纠正,应试教育方法得到革新,其中就包括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落地生根。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人生、人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价值观念、思想感知、品德修养等德育教育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最终推动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指的是人文科学,这也揭露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科学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历史进步、人类科学发明的总结与体现,并且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形式记录和展示出来。二是“素养”,指的是能力与精神要素,是一种品质、修养、认知、价值观念。两者结合起来,就是通过对作品的学习和领悟,实现内在修养和外在品行的有效养成与发展。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人生价值的领悟、人生梦想的追求等;过程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学习、文人墨客精神的领悟、先辈价值观念的体会;目标是实现人格健全、品质高尚。所以说,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修行与品质,是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说文解字对人文素养的阐述,更加通俗易懂,人文素养的本质就是为人处世的哲学,包括德行、修养和价值观,它们不是能力,而是人性的思考、人生价值的领悟、人类生存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查看全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之前的应试教育调整为现代的素质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在我国,美术鉴赏课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世界著名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深刻领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鉴赏教学;人文素养;实践

在高中教育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通过众多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和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程,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将每名学生都培养成画家或者美术从业者,而是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形成全新的认知。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1]。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重点发掘人文资源,开展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意义和价值。2.当前高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安排较少,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美术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以致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有的学生知道绘画的种类,但不知道不同种类的绘画形式间的差别是什么;有的学生只对国内知名美术作品有所了解,而对世界知名画作认知不足;等等。

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查看全文

国外护生人文素养艺术教学研究

1相关概念

1.1艺术。雨果认为,艺术是人类诗意的存在。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人类生活中将人们的理性意识转化为感情的一种工具。学者苗贵松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客观现实和表现审美理想,具体说,其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潘朝阳等[5]学者认为,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1.2艺术教学。艺术教学就是诸如音乐、美术或综合艺术等学科的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递艺术美并共同欣赏美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5]。艺术教学的独特性决定其与其他学科比较,需更多的准备,确立艺术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分析艺术教学的内容,设计艺术教学的过程等。1.3人文素养。2006年梁立[8]提出,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包括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体系。其范畴主要包括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表现在职业道德、职业形象美、人际沟通技巧及礼仪等方面。说明人文素养不但指一个人具有的综合知识和长期实践基础,且能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情感表达的能力及创造美的表现水平,体现在独特而美观的事物、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如文学、绘画、音乐、领导艺术等)。

2护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方式

目前,国内人文素养培育主要集中在大学《护士人文素养》[8]课程中,国外的培育方法多样,较多利用艺术教学形式[9]来进行。2.1数字叙事。2.1.1概述。21世纪10年代由LAMBERT发展而来,数字叙事被认为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过程,其使用3~5min的数字剪辑图像和声音来捕捉个人故事[10]。目前,主要广泛用于4个领域:教育干预、技能学习、他人生活经验的学习、了解个人生活经历[11]。SHIEH[12]提出,数字叙事应是长期教育策略中有用的工具。2.1.2应用效果。有研究采用准实验性干预研究探讨了数字叙事对青少年酗酒问题的干预影响,数字故事由高年级的学生制作,让青少年通过对世界和生活的感知了解酒精的危害,通过对酒精知识的学习和稳定的态度来防止饮酒量与次数的增加,同时,支持青少年发展应对策略和社交技能[10],可在教育中长期应用[13]。有研究选取60名青春期女性随机分派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数字叙事干预,结果显示,青春期女性压力、焦虑、抑郁和愤怒均得到改善,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来缓解学习压力[14]。STENHOUSE等[15]开展了基于美国阿拉斯加的一项年轻人参与的社区研究,432名年轻人制作了566个数字故事,使故事的数字展示超越刻板书本印象的文化身份,数字叙事促进自我表达和对个人生活故事的反思,支持个人和文化认同。2.2视觉艺术。2.2.1概述。1987年美国理论家艾尔文•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的平面或立体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完整的视觉把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16]。视觉这个词语从字面上来看是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也就是人类眼睛所观看到的景象,也就是一种可视文化。视觉艺术强调其真实性,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具有很强的美学元素,称之为视觉艺术。2.2.2应用效果。有学者在瑞典的2所使用相同教学材料与类似教学方法的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进行了研究,选取本科大一护生267名随机分为4个干预组(121名学生)和4个对照组(146名学生)[12]。干预组接触艺术作品的复制品:瑞典艺术家莱娜•克朗奎斯特的画作《病床》和《圣手》,1h的学生小团体(2~4个学生)讨论课程,通过图片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护理问题。教学前后测量护生对护理环境的感知的3个方面:结构、情感投入程度和动机。结果显示,实施视觉艺术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生在表达护理典型的要素时更有条理、更积极、情感更平衡。视觉艺术使学生体验到真实,提高了所研究的图片专业洞察力与对他人的敏感性,教学中运用视觉艺术,作为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补充[17]。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47名学生进行了视觉艺术教育。干预组学生参加了关于艺术制作和元认知指导课程,并完成作业,课程主要分为5个步骤:(1)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知识;(2)构建认知和元认知知识;(3)构建创意和思维策略的概念性知识;(4)构建关于发散思维策略的高阶知识;(5)练习和评估发散性思维。结果显示,元认知为基础的视觉艺术教育,有利于建立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18]。另一项在瑞典的健康科学大学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护生144名,在一年级时干预组使用爱德华•蒙克的画作《生病的女孩》进行教学干预,使用问卷测量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2名)学生的结构、动机和情感投入等参数,结果显示,视觉艺术用图片提供给学生信息,并让学生开放性解释图片,刺激了认知和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同理心,更专注于移情学习[19]。2.3文学艺术。2.3.1概述。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原型理论认为,文学艺术作为“创造性幻想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是原型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在艺术作品中能经常发现原型的影子,原型自由地栖息于艺术作品中。文学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而是经由内心体验产生的幻想。文学艺术代表着生命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其有助于改变对时代精神的偏见,恢复心理平衡,维护现代人的完整人性。2.3.2应用效果。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采用阅读和反思自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将药理学的学习与真实故事联系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80.0%)产生了兴趣,并促进了药理学知识的增加(84.0%);研究还发现,学生认为阅读和反思自传所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76.0%),且认为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学习方式(68.0%)[20]。与自传的使用比较,许多学生表示说教式教学法是一种不太实用的教学方法(64.8%)。另2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选取护理本科学生各40、70名,阅读小说或是故事并反思,主题词分析收集的书面数据,结果显示,有助于培养文化敏感性和反思思维[21]。ANDERSON等[22]对45名一年级的本科护生进行预实验后进行准实验干预,护生通过阅读文学新闻工作并解读反思,评估文化医疗保健状况的个人反应,结果显示,其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P=0.013);文化价值观问卷调查(评级直接目光接触的适当性)得分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29)。POHLMAN[23]认为,当护生还没有开始其临床体验时文学作品可提供经验范例,可从中学到有力的经验,以便与真正的客户合作时达到预期的结果。2.4娱乐电影。2.4.1概述。著名电影导演费穆曾言:“娱乐电影是戏剧之一种,它不但具有表现、批评、调和、美化人生的4种功用,而且比其他各种戏剧之影响,更来得大。”这4种功能无疑正是利用电影开展大学德育的显著优势,电影自身影像的直观性、形式的娱乐性和内容的时代性使其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和心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4.2应用效果。有研究在美国南中心肯塔基大学便利抽取护理一年级学生39例在护理基础课程中进行非等效对照组预试验后的准实验,干预组(20例)看了电影《智慧》,对照组(19例)演讲“护理职业发展机会”,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的同理心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护理课程中加入电影,提高了学生的同理心得分[24]。MASTERS等[25]在美国一所大学进行了描述性横断面调查,衡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觉,结果显示,电影的经历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能区分其喜欢的电影和相信的电影,其不为性或暴力内容所困扰,不喜欢道德上的模棱两可,渴望要一个幸福的结局,将电影融入教学中是对临床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从中学习并享受。护理专业学生对观看相关电影的评价表明,这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其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美国东南部一所大型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在心理健康护理课程中将106名护理学生随机分为4个小组,干预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即电影指导组、角色扮演指导组、电影讨论组,对照组参与学生关怀问题讨论,结果显示,通过Layton同理心测试测量同理心,使用带指导的娱乐电影在教导移情反应方面是有效的,策略的重复使用在短时间内带来了显著的高分,在第2次干预后电影指导组学生的同理心、移情作用显著增加,且干预对同理心的影响随时间而显著不同[26]。

3小结

国外在护理教育中以艺术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主要有4种,即数字叙事、视觉艺术、文化艺术、娱乐电影[27]。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加强了与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找到了艺术的沟通和表达形式。教学评价将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19],提高了专业洞察力、对他人的敏感性、同理心、移情学习等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了其发散性思维、创作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扩充了其社交技能、文化认同;减轻了其压力、焦虑、抑郁和愤怒情绪,促进了心理健康。为国内护理学生人文素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但以上研究定量评价中的研究样本量最多者为267例,相对于国内护理专业教学样本量较小,干预方法模糊,未叙述具体的步骤,尚有待于深入探索,为国内护理艺术教学提供研究方向。

查看全文

中职语文教学及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也随之而进行变革,其中对于语文教育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标体系表明,语文在交际方面充当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因此,更不能忽视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的作用。目前,在教授文化课当中,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通过向学生教授语文,可以让学生的人文思想得以提高,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为学生的品质、思想以及人格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中职人文素养培养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劳动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为祖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专业型人才。除此之外,中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知识、观念、思想、意志等内在的品质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的人格、气质、品质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当中做人、做事。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注重人文精神培养,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教师在教学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而这些人文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情感世界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例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挖掘出这一课中的伟人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雄心壮志,从而让学生拥有上进的心。2.注重人文关怀,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要尤为注重阅读,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去体验更多的情感,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的时候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穿插到语文课堂之中,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以及精彩片段的讲解,让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了解更加深入。目前,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和散文等等,随后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而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思想和精神。3.注重人文气息,提供第二课堂。语文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文课堂知识的时候,可以抽出十几分钟来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内容主要是有关于人文方面的兴趣活动,也可以让学生组成活动小组来对相关的人文话题进行讨论,而且还要让学生充分去思考相关话题的人文精神,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人文演讲活动,通过演讲优秀的人文作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人文知识。当然语文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影片,而这些影片又与相关的名著有关。例如,让学生观看《悲惨的世界》,或者《傲慢与偏见》等,这些影片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加深对优秀作品的理解。这样的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营造了具有人文气息的空间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4.注重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动笔。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且所联系的生活实际要与学生息息相关,并且所举的生活实际案例能被学生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学生所写的作文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思想的表达,让学生在对生活案例进行思考之后,再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进行作文创作。最后教师可以选出优秀的作文作为模范作文,让各位学生了解其他学生的心灵以及情感,这些作文练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感悟力和情操。5.注重人格榜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师是陪在学生身边时间最长的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品格,恪守职业道德,同时还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在给学生进行解惑的过程当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除此之外,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影响学生的三观。因此教师也需要注重自身的人格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定要通过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贫瘠。教师需要通过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第二课堂来为学生营造人文气息的环境,让学生在人文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伟人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当然,教师需要注重生活实际,通过讲解生活实际案例来鼓励学生写作。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人格提升,为学生树立起优秀的人格榜样,以便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薛晓丽

查看全文

历史教学之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公民意识

古代各国选择何种政治制度,是由各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决定的。但殊途同归,到近代以后,各国不约而同地踏上了民主化、法治化的征程。通过学习明清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学生内心油然升起对反动专制统治的痛恨,对民主法治社会的热爱。

因为专制制度下,社会成员是臣民,人命如草芥,个性发展被束缚,创造力被扼杀,自然谈不上什么社会进步,而王朝统治使得中国的专制制度具有超稳定性,陷入了历史的循环往复中。相反,民主制度下,社会成员是公民,个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发挥聪明才智,极大地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法治则提供一种社会规则,稳定秩序,调节矛盾,使任何人不能为所欲为,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有效办法。专制社会,卑微压抑无保障;民主法治社会,自由平等有人权。这种情感体验经过中国民主革命史的补充、教师的点拨会更加强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公民意识的青年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

二、世界意识

专题史体例教科书长于古今比较、中外比较。通过学习隋唐、明清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不难得出“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才能富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置于鸦片战争史的学习之后,就显得水到渠成。1500年前后,欧洲人开始了征服世界的历程。中国却仍固守着“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中国人的心圈禁在“世界中央”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放眼全球的胸襟与视野,也就失去了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机会,最终失去了世界舞台。所以,“开眼看世界”对中国显得尤为可贵。再经过学习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化的发展等世界史内容,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展。“开放的世界意识”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审美意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