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0:54: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地理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人文地理修订分析
【摘要】高中人文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旨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人文地理部分修订的体现,为高中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人文地理;修订
一、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人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看到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能够正确看待人地关系,意识到此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特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辩证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认识到区域差异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影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去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注重对人文地理问题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增强人文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意识到全球发展的相互联系,具备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其他各国的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持,我们在进行人文地理的学习中要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人文地理的学习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课程结构
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分别为地理必修2、选择性必修中的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及选修中的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它集文学、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使人们能更自然、更“人性化”地使用信息,它对于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情境创设;人文地理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强调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更能引导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一、信息技术的适用性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否则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信息技术的选择要讲究适用性。
1.导入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中原城市群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国家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地理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原城市群发展对于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地理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地理教学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城市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我们的地理教学也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中原城市群发展与地理教学的关系,以及有可能对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中原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布局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城市而形成的空间布局形态和城市化载体。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其中涵盖了5个省30个市,其中包括河南省的18个市、山西省的3个市、山东省的2个市、安徽省5个市、河北省的2个市,它们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联系。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人文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的融合
摘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高分低能的人才逐渐被淘汰,因此,基于这一教育背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融合人文教育。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的,因此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从而促进科学发展。主要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就我国社会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归根究底在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使得国内民众受各国思潮影响,造成价值观动摇、道德缺失等,进而引发巨大的矛盾冲突,并导致人们逐渐形成金钱或物质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各界学者普遍指出在教育教学阶段,要加强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当前人地关系非常紧张,自然环境更是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各种资源短缺等问题屡见不鲜,以至于人类社会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表明人文精神缺失,是制约社会发展等的主要原因。因此,人地关系的合理管理,人文精神及其素质的培养,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想提高人文素质,就需要从学生阶段着手。地理知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教师既要重视地理教学,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进而自觉自主地爱护、保护环境,并通过人文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充分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人文精神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社会、人地的和谐发展。另外,引导学生构建人文精神,可以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地理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策略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思考
摘要:初中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设置与知识内容存在断层,如何有效实现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初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背景,提出从地理知识体系完善、区域地理知识建构、地理图表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以此保证初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连续与协调。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学地理是中学课程中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性的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学科。中学地理的学习包含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地理学习衔接应该是科学而循序的。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旨在把握地理学习的认识过程,注重知识、能力、情感和行为的融合和地理思维与行为能力的培养、地理思想方法与价值观的形成,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更新知识与再学习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地理情怀[1]。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背景
1.课程设置模式使学生知识学习出现断层。“初二结业,初三暂歇,阔别一年,再学高中地理”,是当前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模式。由此,学生在中学地理学习中出现了断层现象。当学生在接受高中地理学习时,对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程度往往已经非常严重。区域地理知识的匮乏深深地困扰着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和升学,这在乡村初中毕业生中表现格外明显。在现行课程设置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是相互孤立的。初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及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交融。初中地理教师只管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缺少高瞻远瞩的眼光;而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则没有建立系统的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意识,从而难以建构起清晰明确的地理教学思路。2.学科边缘化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地理学科在初二下学期以会考的形式结业,以分数段设定等级或按照百分数计分,在高中录取时参考分值不高。在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实际结果是学校和学生对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漠视。由于评价的偏颇,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深深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地理教师浅显单调的讲解更使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热情,初中地理考试题型单调、题目简单,多为机械性记忆题目,许多地理教师或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是给学生圈范围、划重点,这种“应试”教学模式深刻影响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中学地理学习包含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各自的学习特征。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平稳过渡,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需要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高考要求及福建省的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可从加强系统地理知识教学衔接、强化区域地理教学衔接、加强学习方法教学衔接等方面入手。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路径
研究当前中学地理图画教学的优越性
摘要:“图画”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运用的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大有裨益。
关键词:图画;教学法;读图能力;教学效果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挂图是教学中特有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图画教学”是老师在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与本节教学有关的“图”或“画”,这些“图”或“画”就是教学挂图。使用这种教学挂图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迅速在头脑中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大有裨益。
“图画教学”是将地理知识与直观图画相结合,突出了地理教学时空分布的特点,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用娴熟的技巧、简易的笔法,把一些复杂的地理事物,绘成简略的黑板略图边画边讲,学生也边看边画边记,注意力随老师的笔画和语言而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这样教学课堂效果非常明显,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地理“图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区域地理图
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探讨
摘要:如今,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地理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的教育资源,以此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由于结合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决定了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
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愈加丰富,这也拓宽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发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学生社会地理环境友好发展的观念,还有利于学生展开地理学上的实践探究学习及增强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1.提高学生参与,加强网络环境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交流和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识资源信息,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检索、搜索、下载、编辑等。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一个完整且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渐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需重视网络交流教学与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地理学习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方式。教师需引导学生顺利地理解网络资源交流中的关键地理知识及信息,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受益。学生应扩充相应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识,把握好高中阶段的地理网络化教学的良机,全面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关键点。教师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自身对所学加以整合,提升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力。教师还需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拓展地理知识的知识面,由于在运用网络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沟通方式的扩展与普及,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需擅于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及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进而充分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及应用。教师需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先进性,结合网络互动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体及多种交互式平台网络的优势之处,使高中学生积累对于地理学科的情感与素材,从而直观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检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擅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其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网络形式,进一步改进及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网络资源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检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及思维交流能力。教师还可巧妙地运用一些地理知识经典讨论实例,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例如,在网络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论坛或者新浪博客,以此为交流契机,让学们广泛参与到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来。教师可将BBS论坛中的资源设置由群体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人口环境问题”课程即将讲授之前,可在论坛上提前增设类似“人口的增长限度”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并在论坛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关资料。这也可作为学生真正接触所学课程的预习阶段,待教师开始讲授课程时,学生已经过前期充分的网络搜集资料的准备与交流阶段,使其由此对已学知识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联系网站资源,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地方素材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探究
摘要: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广泛,但学生对此的认同感并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把生活案例渗透到地理原理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而教学过程的具体性、实践性强,既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要拓展视野,多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地方素材是教会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的最佳资源,不仅取材难度小,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少有教师探索将地方素材进行化零为整、拓展分析的途径。因此本文笔者将从用地方素材分析其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途径的角度,结合高中教学中案例教学、问题研究等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并探索此应用途径,以此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素材;应用途径;高中地理
一、狮岭地方素材概况
从地理的视角看,地方素材就是从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的总和。地方素材突出的就是“地方”特色,素材来源于本地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已经被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包括一些地方自然景观、生活现象、经济现象等。这种“地方”素材可以作为一个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桥梁,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世界中的规律、原理对应,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能力。下面是笔者整理的能获取的狮岭地方素材基本涵盖的内容及呈现形式。
二、自然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在将本地自然素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需要对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明确的定位,在此定位基础上将地方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从定位上说,地方素材是连接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所应用的地方素材要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对科学知识生活化应用的观念。在地方素材融入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对此的思路有以下两种。1.根据地理原理辨别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理论知识后,把地理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用原理解释现象。基本步骤:先行知识点——迁移运用——解释生活现象。2.以小见大的原理迁移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世界都是在小区域的范畴之内,但是课堂所学的地理原理基本是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大区域的性质与小区域的特征连接起来,将大区域尺度缩小到小区域,实现区域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运用。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分析,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特征,这些自然方面有很多的素材可以使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例如狮岭镇地处于广州花都区,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学过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判定本地的气候以及其呈现出的冬夏季降水特征,再联系学生不同季节所感知到的降水情况,就可以使得学生把自己的周边生活与所学地理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再如岭南地区是以红壤为主,红壤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狮岭本地的土壤类型,学生就容易想到广州狮岭是岭南的一个小地方,那土壤也应该是红壤。那其实生活中见到的山上的土壤就属于红壤了。因此教师可以有意地搜集自然地理方面的数据、图片、视频素材,就可以有序地穿插进高中必修一的各单元的教学中,这能让学生更深入掌握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和判断技巧。下面是根据广州狮岭镇的自然地理特征,笔者总结的以小见大的教学推理思路。
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摘要:高中地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部分就是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地理和其他地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一个完整了高中地理教学系统,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零散的分布在高中地理的各个章节之中。在学习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文地理,这样高中地理教学就在系统上越来越完善,所以学习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作用用来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球表层状况的系统学科就是自然地理,这一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球表层结构的相关知识。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它不仅包含地表的自然状况,而且也包含在经历长期人类活动后而有重大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高中地理教材中对高中地理环境的教学都是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但学生学习的还都是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好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地理[1]。
一、高中地理教材的发展状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的发展,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也有着巨大的改变。学习地理知识不仅是在高中阶段的应试需要,而且在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以后,地理知识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在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地理的内容占绝大一部分,尤其是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部分的比例很高。自然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已经能成为一个相对完成的系统。地理是一个偏理科的学科,市文科学科中的偏理的学科,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的性质,对它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自然地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通过学习自然地理知识可以让提高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技能,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然地理已经由一个零散的学科逐步走向系统化,目前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地理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从环境会保护的角度出发,讲述整个地球的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海洋环境等不同的知识,通过学习高中地理,不仅可以从最基本的人类活动为切入点进行,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的关联性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在高中文科综合课程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学好地理,可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所以,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教育也只是立足于课本教学,而没有让学生树立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观念。从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完成学生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困境;策略
一、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当下的素质教育模式下,我们的高中教育还是实行的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而地理学科就属于文科综合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相对于政治、历史这两门纯文科性质的科目来说,地理这门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仅有地图、气候、洋流、人文这类需要学生记忆的部分,还有需要计算的例如时间、经纬度等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内容涉及了极其抽象的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第一部分的内容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对于第二、第三部分简直就像“天书”,让学生们无所适从。然而,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老师都发现了这一现象,却又仅仅停留于这一表面现象,不深入的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对相关学生的询问和了解,发现学生学不好地理或者说学不好自然地理部分,最重要的也是最致命的原因是大家将地理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割裂了,导致大家对于零零散散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很好地掌握起来,而对于相对灵活,需要一些解题技巧的题目便力不从心了。仔细想来,这不都是没有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结果吗?地理学科讲的就是我们全球地理环境人文风貌的一个“整体”和“局部”的“联系”,而重点就在于这一个“联系”,才是让学生们对地理难题迎刃而解的良药。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素养的策略
理论上,我们很好理解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既是一种在整体的联系观点下看待局部问题的思维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帮助高中生培养出地理科目学习的核心素养,让他们从“看山不是山”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还是非常的困难。首先,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和学习模式,将有限的知识体系化。话虽是这么说,但我们的这一方法却受制于我们现有的教材和课程的编排。目前,我们的地理教材是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这样的顺序给大家编排的,将相类似的内容都安排一个子章节,这样虽有利于知识的编排和整理,却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而且,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和教材相配合,也是分阶段的为学生讲述了不同的知识,面对这些现实,就需要高中的地理老师们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自主帮助学生们将他们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梳理,变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同学们刚接触到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对同学们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在整合和高中地理知识的启蒙,这就是一个初高中学习知识的良好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