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4:5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才资源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才资源规划

城市规划人才资源管理论文

摘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为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各类信息资料,服务城市规划和科技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满足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并使城市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创新发展。本文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入手,深入分析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城市发展提供信息资料的重要任务,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客观上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而言,人力资源是指掌握城市建筑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服务城市发展能力的综合素质或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背景知识的工作人员,通常称作研究员。他们是城市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具备较强的能动性、稀缺性、个体独立性和可控制性,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管理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使各建筑规划研究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实现城市自身创新发展的目标。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适应城市时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中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对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为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将城市的信息保障功能发挥到位,客观上要求各研究员必须以用为中心,全面掌握城市发展中所有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样才能使城市应有的价值得到发挥,才能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这一角度不难看出,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必要。2、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人才稳定的有效手段。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已从传统的管理手段过渡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手段,所有的工作人员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主体,是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创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广大城市员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这也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手段,从而确保人员的稳定性。3、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定位在提供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加工上,作为专业人才,只有得到充分的激励,并使成就需求、求知需求和尊重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他们立足于城市的职能发挥和未来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多种渠道提升自己,这样才能使城市的未来功能得要有效发挥,并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查看全文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交流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整合全社会人才开发力量,有效提高人才工作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出台人才工作政策等手段强化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促进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增加、素质提升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控经验,尤其是行政调控经验,但也存在着宏观调控目标模糊,调控手段单一,调控责任、措施不够落实、调控效益不理想等问题。为提高我市人才资源开发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应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工作。

一要健全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网络和调控机制。按照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各县(市、区)都要参照省、市的做法,在组织部门成立人才工作机构,落实编制,配备精干人员;职能部门和人才较多的市直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人才工作有人抓。与此同时,要发挥党委组织部门的牵头作用,建立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人才工作协调制度,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二要精心编制和执行“****”人才规划。紧密结合我市实施“工业立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要求,紧密结合建设泛珠三角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这个重点,贯彻“产业、项目聚才”理念,编制好“****”人才规划。规划制定后,要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行业、到年度,要强化跟踪管理,使规划真正发挥导向作用。

三要健全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主要应完善五方面政策:一是“用”好现有人才的政策,包括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政策以及有效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育人政策;二是“抢”好外地人才的政策;三是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四是“引之以利,留之以道”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满足人才多层次、多角度需求的“留人”政策;五是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六是保证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投入政策。

四要坚持市场配置人才改革取向,创新人才开发模式。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改变政府大包大揽局面,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创新人才开发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积极推动,市场有效调节,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觉进行”的人才开发模式。

五要突出重点,促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应以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在发展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查看全文

人才资源开发思考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开发农村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新机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没有给农村实用人才应有的地位,还没有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规划,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存在着“说起来重要,行动上次要”的现象。

(二)整体配合机制不够完善。个别部门还存在着观望的思想,缺乏实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事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对其它平行单位又没有制约力,致使这项工作在实践中存在各自为政,职责不明,关系不顺,配合不密切的现象,使培训、选拔、服务等工作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内容多,涉及面广,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培训、新技术的指导、参观学习等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保障。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四)农民自身素质影响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效果。长期以来,受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差,导致了一些农民观念落后、因循守旧,表现出了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的心理。同时农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较低的问题增加了农民培训的难度。除此之外,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落后、农民资金积累不足等因素,也制约了实用人才的成长。

查看全文

人才资源现状问题思考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旗还是一个国家级扶贫重点旗县,经济发展需进一步加快,人民收入需进一步提高,但必须克服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中,人才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要实现*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旗委、旗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努力吸纳、培养、挖掘各类人才,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我旗的经济建设中来,为实现我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旗人才队伍现状及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旗目前人才队伍概况: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工作人员16157人。其中,大学1101人,占总人数的6.8%;大专3948人,占总人数的24.4%;中专5287人,占总人数的32.7%。全旗12家重点企业共有在岗职工4128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418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0%。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共有411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0%。中专以上学历40岁以上的有187人,占42.3%。

全旗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83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756人,占总数的7.6%;具有大专学历的3224人,占总数的32.8%;具有中专学历的5123人,占总数的52%。46岁以上的2820人,占总数的28.7%。全旗共有乡土拔尖人才1078人,占农业人口的0.2%。

*旗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我旗拥有各类人才约1.2万人,占社会总人口的2%;而全区共有各类人才105万人,占社会总人口的4.5%,我旗低于全区2.5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国水平。

查看全文

人才党管机制意见

党中央提出的“党管人才”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面对人才竞争国际化、激烈化的新态势,科学总结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实践作出的重要决策。与党管干部相比,党管人才涵盖的领域更宽,内容更丰富,任务也更艰巨。坚持党管人才,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构建新机制,努力让人才在“党管”机制下脱颖而出。

一、让人才在“党管”机制下脱颖而出,要树立新的人才工作理念

党管人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蕴含了对新形势下干部、人才工作的新要求。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起新的人才工作理念。

1、树立新的人才战略观。党管人才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时期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两者是一脉相承、辩证统一,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把千千万万优秀人才凝聚在执政党周围的新的人才战略观。一是“第一要务”观。党管干部是我们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通过党管干部原则,党培养、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而党管干部原则的内涵始终是与时俱进的,“进”的方向、内容又始终是由党的使命和任务决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党管人才是对党管干部原则本质的继承,体现了干部、人才工作的时代特征。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第一要务”观,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统揽干部、人才工作。二是“第一资源”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是第一资源已经成为共识。面对“入世”后人才稀缺性的加剧和人才竞争的国际化、激烈化,抢占人才工作的制高点,已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党管人才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干部、人才工作的与时俱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第一资源”观,把干部、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第一资源来建设、开发。三是“第一规律”观。一方面,我们党已从过去对各类人才的全方位管理转向了分类分级的管理,干部队伍的外延在缩小。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人才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我们党给予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人才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人才集聚、人才开发。党管人才体现了党对干部、人才工作的高瞻远瞩,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第一规律观,把干部、人才工作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第一规律来抓,着力建设起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树立新的人才选拔观。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的时代内涵、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用“人才”来指导干部、人才工作的新思路,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人才选拔观。一是“大”的人才观。干部和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新形势下干部涵盖的领域在减小,人才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大,人才越来越成为与国际接轨通用的概念。可以说,干部就是人才,而人才不一定是干部;人才不仅存在于国有经济领域,而且非公有制组织中已经和正在集聚越来越多的人才。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大”人才观,不仅要将干部归入人才的领域中,而且要拓展到非公有制组织中的各类人才,开拓人才工作的新领域。二是“新”的德才观。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干部的素质要求,已从更多地强调政治性、执行性转变为按照人才的要求更多地强调知识性、专业性、创新性。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新”的德才观,不仅将干部看成是职业革命家,更首先要看作是人才,不能囿于传统的干部观念看待人才,而要用人才的要求看待人才。三是科学的人才管理观。人才的成长、使用有其特殊的规律,管理使用好人才,需要遵循人才规律,积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理论来指导干部、人才工作。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观,积极运用现代人才理论,高效地管理好人才资源。

3、树立新的人才资源开发观。从“党管”的角度看人才工作,无疑提升了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人才资源开发观。首先是人才工作的整体观。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力度和开发程度,对全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将进一步打造人才工作的新优势。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人才工作的整体观,将干部和人才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同高度重视、同步调谋划、同力度实施,像管理干部那样管好人才,像使用干部那样用好人才,像培训干部那样培训人才。其次是人才工作的整合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人才总量不足、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利用效率不高、人才不足和浪费并存、多头管理、缺乏协调、力量分散等。这些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干部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人才工作的整合观,整合人才工作的布局、力量、管理,提高人才工作的组织程度和工作成效。

查看全文

军校人才管理论文

摘要:实现人才强军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强校工程的实施,强校重在强师,如何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才教育资源开发的转变,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值,必须着眼建设良好的人才使用管理环境和平台;创新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管理效益。

关键词:教育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自本世纪初,我军院校教育进入新的变革时期,教学人才资源与知识创新能力由此成为衡量军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人才成为院校所有资本中最为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院校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如何育人、留人、用人、发展人、造就人、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成了对军校生存价值的有效自身考量。

一、积极搭建人才作为和发展平台

军校人才教育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把人才的培养、使用、创新和发展等几个关键环节统一起来,为教学人才服好务。为此,要克服和摆脱传统人才观和服务价值观的束缚,真正在认识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行动上将人才的发展和院校的发展捆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力。人才资源利用的如何?关键在于人才的管理。对于优秀人才而言,要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术得到发展,除其自身加以努力、院校给予晋级和提升,以及生活上的高待遇外,更重要的是院校要为其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空间,做好成才成长空间留人、特殊待遇留人,真正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员队伍中来。

1.1为培养人才、发展人才提供条件。我军几十年来一直重视院校人才建设与教学管理,把院校当成部队建设的开路先锋和“重工业”基地。一个国家的军队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外军十分重视把优秀的人才选调到院校教学一线并设法让其安心工作。俄军对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员都给其相应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特权。美军在选拔使用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时更加严格,从任职经历、实践经验、全面素质、专业技能等都有严格的标准。我军在长期的院校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视选拔任用德才兼优的同志充实到教学及管理一线。现在,全军院校面临不同的竞争环境,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争取建设全军全国甚至国际上的一流院校。但是,不管处于哪一个竞争层次,其核心任务都是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从而为学科的发展、学校层次的提高打下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人才的数量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批“能适应院校发展的、有利于形成创新成果的、自身知识结构优化的”人才。

查看全文

军校人才资源管理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实现人才强军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强校工程的实施,强校重在强师,如何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才教育资源开发的转变,实现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值,必须着眼建设良好的人才使用管理环境和平台;创新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管理效益。

关键词:教育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自本世纪初,我军院校教育进入新的变革时期,教学人才资源与知识创新能力由此成为衡量军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人才成为院校所有资本中最为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院校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如何育人、留人、用人、发展人、造就人、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成了对军校生存价值的有效自身考量。

1积极搭建人才作为和发展平台

军校人才教育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把人才的培养、使用、创新和发展等几个关键环节统一起来,为教学人才服好务。为此,要克服和摆脱传统人才观和服务价值观的束缚,真正在认识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行动上将人才的发展和院校的发展捆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力。人才资源利用的如何?关键在于人才的管理。对于优秀人才而言,要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术得到发展,除其自身加以努力、院校给予晋级和提升,以及生活上的高待遇外,更重要的是院校要为其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空间,做好成才成长空间留人、特殊待遇留人,真正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员队伍中来。

1.1为培养人才、发展人才提供条件。我军几十年来一直重视院校人才建设与教学管理,把院校当成部队建设的开路先锋和“重工业”基地。一个国家的军队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外军十分重视把优秀的人才选调到院校教学一线并设法让其安心工作。俄军对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员都给其相应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特权。美军在选拔使用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时更加严格,从任职经历、实践经验、全面素质、专业技能等都有严格的标准。我军在长期的院校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视选拔任用德才兼优的同志充实到教学及管理一线。现在,全军院校面临不同的竞争环境,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争取建设全军全国甚至国际上的一流院校。但是,不管处于哪一个竞争层次,其核心任务都是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从而为学科的发展、学校层次的提高打下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人才的数量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批“能适应院校发展的、有利于形成创新成果的、自身知识结构优化的”人才。

查看全文

新型工业化人才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一、人才资源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人才资源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新型工业化也要求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人才资源与新型工业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有利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全社会人才资源不断开发的过程,也就是人才资源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实现工业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因为,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无论是推进信息化还是促进产品技术升级换代,都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众所周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由主要依赖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取得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由关注近期经济增长,转向以人为本、把可持续发展放到优先位置;三是由依赖教育程度不高但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投入,转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换取经济增长。无论是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使更多居民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关键的一点都是聚集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能动性,并由此焕发出巨大创造力。

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有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集聚。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承接国际发达地区和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也不断提升,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在注入大量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而人才流动具有趋利网性和排他性,随着企业乃至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资源必然也会随之不断涌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人才的大量集聚又反过来支撑产业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查看全文

人事科学发展观汇报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结合人事人才工作实际,我觉得在工作中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人事人才工作的内在联系,围绕、贴近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挖掘整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各类人才资源,努力推动首都人事人才工作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一、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人事人才工作的内在联系

第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体现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一脉相承。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维护和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正当利益。在制定政策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的多方需求和促进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在推进工作时,要统筹考虑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利益调整、人才行为规范等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体制环境,营造维护人才权益、保障人才健康成长的法制环境,营造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人才资源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服务环境。近几年,北京人事人才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创新和转变:一是加速推进经济发展由重视物质资源投入,向突出人才资源投入的方向转变;二是加速实现人事行政管理主要依据政策措施规范,向依据法律法规规范的方式转变;三是加速改革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综合运用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科学的模式转变;四是加速改变人才数量的低层次扩充理念,向更加突出提高人才能力素质的理念转变;五是加速改进人才资源开发受狭隘管理权限、地域和所属关系等因素限制的状况,向区域人才资源协调集约开发方式转变。

第二,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紧密相连,其内在统一性是人事人才工作必须把握的重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有机统一、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人才观的前提基础,科学人才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事人才领域的具体体现。没有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就会扭曲、变形;没有科学人才观,人事人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失去支撑和保障。北京人事人才工作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取得了扎实成效:一是通过开通引进人才“直通车”与吸引留学人员“绿色通道”,设立首都杰出人才奖与政府特殊津贴,开展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发挥市场作用有效配置人才资源,开展国内培训与选派出国培训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人事人才工作的和谐发展。二是积极探索人事人才工作的规律,推动人事人才工作管理方式创新,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还努力理顺管理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事人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人事人才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兼顾开发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形成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灵活开放、监管有力的新格局;就要大力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改革发展同步协调,实现人才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就要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化解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保持人事人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衔接性,走健康、和谐、良性的发展道路。北京人事人才工作正是把满足人才需求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统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不同产业人才队伍的开发、利用与建设,不断扶持高层次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丰裕的人才智力保证。

二、促进人事人才工作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查看全文

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我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真正把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优先位置,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全面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机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要注重掌握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人才的动态发展,保证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规划的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人才的具体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路子。

教育是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和实践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人才辈出的重要前提。要着眼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

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各类人才的头脑,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要根据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特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改进方法,丰富载体,增强实效,引导各类人才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