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8:14: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才培养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才培养理论

人才培养酒店管理论文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1.3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查看全文

人才培养下酒店管理论文

1准确把握酒店管理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

高职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有别于一般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更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志、品质和能力培养。高层次的高级酒店管理专业既不同于一般层次的偏重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有别于本科层次的偏重理论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创新应用能力。首先,立足于服务创新。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衡量优质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行业是我国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第三产业,服务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有要求的不同层次的人,有别于第二产业服务的无生命的客观商品。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首先应该让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建立在服务理念之上,是服务理念的创新,不断强化他们的服务精神,想方设法地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口头沟通、决策判断和理解他人等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其次,应该注重管理能力创新。

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酒店竞争日益加剧,酒店管理必须注重管理的创新,不断提高其酒店管理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酒店的入住率,增强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盈利水平。高层次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结合高职酒店管理管理特点,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酒店管理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酒店管理质量的能力。再次,培养终身发展的创新意识。一个酒店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文化,一个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酒店行业快速发展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培养管理人才不但在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更应该保持终身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始终,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研究

(1)确立创新人才质量标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将我国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优秀企业的标准纳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较好的培养方案,准确定位高职酒店管理创新人才。让学生在学习、实训以及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提高自己,确保胜任未来工作,彻底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矛盾。为此,首先应该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比如,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引入先进企业文化,构建人才培养新标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注重与大型酒店管理企业的合作,依照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设置课程教学体系,真正的结合酒店企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先进礼仪意识和服务理念。

(2)创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尤其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结合酒店企业的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加学生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强化实训教育环节,在实习当中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应该根据课程知识、素质培养目标、创新人才标准设置相关的工作任务,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以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有一定的任务书、过程记录、ppt汇报等,并对学生进行创新级别鉴定,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查看全文

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课堂教学对接生产车间;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二者相辅相成、校内、校外教学同时也具有相对意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文化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中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对建立以产业对接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初步探讨。分别阐述了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课堂教学与生产车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并详细介绍了他们对接的途径与模式,为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产业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职业教育所承载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进几年,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钢铁有色、应用电子等一些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今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其要求,面对这一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以产业对接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例,进行初步探讨。

1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

查看全文

艺术人才培养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模式,要真正能与社会发展接轨,就必须在教学与实践环境的营造上加以创新与研究。文章通过对包豪斯时代的"作坊"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的理念,提出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工作室的操作与管理的方法,创造一个能培养具学科特色的设计艺术人才的实践环境。

关键词:设计教育;实践环境;作坊;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J5;J1;C93文献标识码:B

引言

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改革中被重新提起的老问题,因为,传统的实践课程大都基于课堂练习及实验室,忽略了社会实践的环节,实验课程短少,解决问题单一,很难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与社会实际脱节,对大工业生产流程、工艺及材料分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了解,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和新的概念变成现实,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因此,就需要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了解和熟悉生产过程、营销方式等,除了能熟练地运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如草图方案、效果图、工程图、模型、样机等)表达设计意图外,还应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因此在实践环节上要选择企业、工厂、设计单位合作,进行模拟或实际的设计-生产-销售训练,大幅度增加实践课时,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

多年的实践证明,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综合训练能培养出能力型较强的人才,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在实践环节设置上要形成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的系统性。[1]

查看全文

医院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越加激烈,医院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设备的优劣、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现代医院,虽然在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要实现科学的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并且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队伍,以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管理人才职业化现代医院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从根本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要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医院的高级管理者主要来源于医疗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他们精通业务,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甚至在某个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这些条件有利于医院科学建设和国际交流。但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理论的系统培训,普遍不掌握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和理念,缺乏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律等管理现代医院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而且高层管理由于事务繁多,缺乏充分与下属沟通的时间和科学管理的宏观思考。因此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经验型管理为主等现象。(2)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中层管理者权责不明,职责不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有效的工作评价机制,导致少数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缺乏主动性,遇事怕得罪人,遇矛盾则上交,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3)医院的基层管理者多是由非医务人员组成,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员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相对老化,管理技能落后的状况总体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同志仍在“干中学,学中干”,凭资力、经验或行政命令管理,工作缺少活力,思维缺少创新,他们虽然从事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但离职业化要求相差较远,这样的管理队伍很难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

2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人才培养班级管理论文

摘要:班主任只有明了自己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文章从班主任要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精品、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感化、班主任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几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班级管理;班级氛围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支柱,灵魂在,活力显,支柱在,后劲足。所以,班主任只有明了自己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和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一、班主任要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精品

要打造高效课堂,需要班主任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班主任只有让学生先从心底里信服并喜欢自己,学生才能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接受知识。所以,在要求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先反观自身,训斥学生应该先反省自己。班主任必须把自己的课堂作为管理学生的重要阵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班主任在课堂上要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并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得到发展和改变。这样,班主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二、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感化

查看全文

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有效衔接作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有些高校存在会计实务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授课教师缺乏会计实务经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合理安排会计实务课程、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模拟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推行“一纸开卷”的考核方式等,以期能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问题,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1文献回顾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要发展,就必须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进行有效衔接,用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以会计实务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围绕着会计人才的培养,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ux(2000)认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更多地采用现实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张玉英(2008)认为,会计教育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会计人才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于玉林(2011)提到,现代会计教学方法可采用会计创造教学法、会计发现教学法、会计讨论教学法、会计实证教学法、会计实验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等。何玉润等(2013)认为,要完善会计人才培养,应当以获取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张永杰等(2019)指出,推进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现供给侧改革,加快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相接轨,应以职业胜任能力为向导。前人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探讨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方向借鉴。但是,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会计人才,具体应该怎么做,却鲜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从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角度出发,试图从微观层面探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2当前高校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衔接的反思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已明确改革方向: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2018年开始,教育部门对新设本科院校将严格控制大学更名,“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在更名升本中均保留“职业”两个字,2019年已有15所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从国家近年来的改革方向可以看出,高校正逐渐从注重理论教学,推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将是本轮改革的重点,如何将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效地衔接,培养既能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有娴熟会计技能的人才,已迫在眉睫。本文在提出改革方案前,先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2.1会计实务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受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为主线,根据理论知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课程。还有高校一直秉承先理论后实务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应该先懂得会计理论,才能做好会计实务工作,甚至将第一次的会计实务课程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此外,有学校可能因为师资的原因,临时将本该属于当学期的会计实务课程,临时调整到其他学期,使得课程的安排较为混乱。在此背景下,对某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调查发现,在初学会计时,由于没有接触会计资料,也没有实务操作经验,会感觉会计理论晦涩难懂;而在大二或大三突然才安排会计实务课程,使得学习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时间不同步,不能将理论与实务有效地衔接起来。2.2授课教师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师,只是简单地从一个学校毕业到另一个学校授课,由“学生”角色转变为“老师”角色,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对于一些会计实务的工作内容也是不甚了解。为解决授课教师的问题,一些高校也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部分教师前往企业培训,但由于是短期学习,很多老师并不能真正熟悉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完整流程,无法真正操作各个岗位的核心工作,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2.3“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讲解会计核算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大部分知识点,但由于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学生未必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会计实务教学中,很多高校更侧重于单个学生进行建账、制单、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的基本训练,更关注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鲜有在课前让学生先分析所发生的业务,课堂结束前对所做的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管理。该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摘要]对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师资队伍、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以及就业观念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创新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南京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超的实践能力,而是同样看重人才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高校要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但是,目前高校思政理论下的人才培养却存在学生缺乏对思政理论的正确认知、课程形式单一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高校思政理论下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探究思政理论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政理论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以思想政治课程为基础,注重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结合,以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主要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思想方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观;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紧密联结,在提高学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推动学生科学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榜样进行学习,将思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基于此,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道德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

(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经济全球化更是为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这种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我国的青少年常常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而容易受到不良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对人才选择的标准也更加严格。现今,人才的选择标准已经由以往简单地要求人才要具有丰富的专业能力转变为重视人才要拥有正确思想价值观以及要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坚定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承担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查看全文

人才培养高职工商管理论文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偏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能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然而随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呈现层次性和阶梯性的特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朝硕士或博士生转变,高职院校处于较低的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应与社会行业实际需求相吻合。

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课程设置来看,大部分是理论教学。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教学安排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实践环节很少。国内很多的现行管理方面的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然而,外国的教材引进国内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国内院校的部分教材还是国外很陈旧的知识,当代国外最新的管理理论知识,并未及时传播到国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这些理论知识,是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完善理论教学的不足。但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基于经济角度的考虑,责任大于回报,导致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多数校企合作属于短期的,不规范,靠人脉资源维系较低层次的合作。学生去企业实习,只是仅仅了解企业的工作形式,未能真正深入了解企业的全面工作运作流程,导致学生在企业未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4.专业设置毫无自身特色。工商管理专业不同学历层次间的培养目标设置没有明显区别,从而导致培养人才的特点不够鲜明,没有层次性,缺乏自身的特色。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看,范围很广但不集中。一般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要学习:公司理财、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等等,即什么都要学,但什么都学不精,缺乏知识的纵向深入。很多学生求职非常迷茫,感觉什么都懂一点点,但具体到某一工作岗位,往往无所适从。因此,专业设置没有自身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也毫无特色可言。

二、完善现有培养模式的若干建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