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5:14: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才培养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绿色、现代、平安、幸福的新,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20年。
第一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区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万,城市人口31.8万)。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7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突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发展基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社会化,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总量逐步增加,创新平台进一步拓展。按区内统计口径截至2010年末,共有各类人才6257人,其中党政人才404人,专业技术人才397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5人,乡土人才854人。现有省管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市管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4人,区管优秀拔尖人才13人,区管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8人。人才创新平台进一步拓展,效能明显提升。
人才工作机制初步完善,人才管理更加规范。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积极营造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参会招商和组团外出招商等途径,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人才;健全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制定考核标准,把人才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镇街和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经费,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医院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规划
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院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实际需要,用新的培训理念和方法,多渠道、灵活多样地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现拟订《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规划
一、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设计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实行多课程、少学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构建大学生必备素质课、职业素质课、岗位能力模块课、素质拓展课(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四个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并在第三学年初将物业管理专业细分为客服管理、行政管理和经营策划三个可选择性的活模块,给学生提供一次新的选择机会,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1、大学生必备素质课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人文科学概论等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的课程。
2、职业素质课模块:包括普通话、大学语文、社区文体活动组织与策划、物业管理概论与实务、物业管理财务基础、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物业行业专家讲座、建筑材料等培养多方面能力的课程。
3、岗位能力模块:包括编排软件应用、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服务心理学、房地产估价、建筑识图、小区智能化、强弱电技术、给排水及管道系统、物业环境管理、物业经营策划等培养专业素质能力的课程。
4、开阔视野、培养多种能力的素质拓展课模块。(1)限定选修课:包括客服管理方向:沟通心理案例与分析、社区服务与管理、攻关礼仪;行政管理方向:办公自动化、文秘、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策划方向:商业物业管理、物业营销、招投标。学生必须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2)任意选修课:在学校公选课程中选修4门课程。
人才工作领导单位职能
市委组织部
1、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市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承担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职能,定期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2、了解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开展情况,针对人才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完善相关规定和意见,探索人才工作新机制。
3、牵头制定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牵头或参与制定全市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有关政策。
4、负责联系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建立和不断完善全市人才信息库。负责市领导联系优秀人才的服务工作。
5、负责全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牵头协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承担全市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考核和推荐使用工作。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研究及实践
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和地方实际开展调研,全面了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类型、培养要求,推动各类型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促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将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为河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调研
多措并举盘活人才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至关重要[1-2]。2019年5—8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河职院)调研组采用座谈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开展调研。
1现状、经验与做法
1.1现状。为了贯彻落实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粤发〔2018〕18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原河职院三农学院的基础上,联合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指挥部、市委农办等部门设立了广东省高校首家“政校农”乡村振兴学院,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1.1.1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学院举办了多个人才培养项目,全国最大村干部大专班培养农村干部近3600人,农民大学生项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培训农村教师3000余人,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项目培养农民工20000余人,培养农业推广硕士400多人,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工作者培训班近20班次,培训超过3000人次,举办客家菜培训3个班次培训200余人。1.1.2受到媒体高度关注。“政校农”协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办学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数字广东)》、人民论坛网、《南方日报》《河源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累计近100篇次(2018年有12篇次),已构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品牌。1.1.3取得丰硕教科研成果。乡村振兴学院获教育部、省、市等各类项目立项10余项,项目经费达2000余万元,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30余篇,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类优秀成果奖10余项。指导广东罗定职院、清远职院、湖南常德职院、江西九江职院等5所院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并取得较好效果;先后有50余所高职院校前来学习经验,为全省、全国同类高职继续教育精准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性范本。1.2主要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学院着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未来5年将对河源市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全员轮训,培养大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农技推广员、农村养老护理员、乡村医生等乡村振兴人才。
2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差异化人才培养实践
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现阶段旅游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成为众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作为新升本同时地处老少边山穷的本科学院,要想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出符合地区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特色化旅游人才,首先要解决的也是这一问题。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从2009年到2012年间,2009年招生人数为29人,2010年招生人数增长172.4%,2011年增长41.77%,2012年增长29.46%。作为一所新升本地方型高校,学生人数大规模增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如何培养有特色、有明显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成为本专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制约着精品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首先,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传统化、标准化。国内大多数高校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基本一致: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模块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等等,已经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式,这使得各地区、各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趋于一致,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其次,人才培养的“工厂式规模化产品生产”制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资源分配不足,大班教学、合班教学现象大规模出现,实践课程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学生动手时间少,专业技术能力无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再次,就业难,就业对口率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多数高校极为关心的问题,大多数企业认为,本科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上不如专科生,而在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又不如研究生,因此产生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就业问题上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同时,招生规模又在不断地扩大,学生就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受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地增加,多样化人才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旅游咨询、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等等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对专业化、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受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影响,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能力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提出应针对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结构,实行差异化的卓越人才培养。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卓越人才ProminentHR(HumanResources)
卓越一词在《汉语词典》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出色”、“杰出”同义。“不断地为自己确定越来越高的目标,然后尽一切可能达到这些目标,你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博恩•催西),“不断力求做得最好,就能逐渐达到卓越”(帕特•莱利)[1]。卓越人才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理念,其本身包含的意思比较广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的前提下,超出现有水平,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的来看,卓越人才应当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具备管理能力和懂得思考的人。
(二)差异化Differentiation
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三)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及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新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四)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提出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浅谈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核心资源,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与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当前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电力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构建完善核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从核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意义出发,针对现阶段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全过程出发,构建了由三位一体(基础+核心+支撑)的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体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核心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企业实施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源动力,作为人才中的佼佼者,核心人才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力企业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人才的竞争,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与客观需求,只有实现一流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一流企业构建与发展。基于此,在新时展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推动核心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一、核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核心人才(keytalents)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并能够为企业带来较高经济价值,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员工。就电力企业而言,其核心人才拥有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实施可持续战略发展不可或缺的存在,通常可分为决策型核心人才、管理型核心人才、专业技术型核心人才以及高级技能型核心人才等几种类型[1]。不同类型核心人才在共同作用下,成为企业人才队伍战略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的典范,是立足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促进企业达成“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基础。因此,构建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