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14:23: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趣味数学故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作用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环节导入直观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好玩、好动、爱模仿的年纪,他们热爱卡通,喜欢小动物等一切生动的事物,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力强,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若能适当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眼球。动物形象参与的教学,它不仅色调鲜艳,加上动感的呈现形式,往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多了份乐趣。加上录像、视频、网络等技术的引入,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在《9的乘法口诀》的课堂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孙悟空的动画,问:“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学生非常激动,抢着回答:“孙悟空”“齐天大圣”。更有孩子模仿起了孙悟空的动作。我又紧接着说到:“孙悟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和师傅取回真经。你能找到一句乘法口诀吗?”………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的注意早已经被孙悟空吸引住了,它的话也成了像圣旨一样必听的东西了,老师就可以通过操纵孙悟空来调控这些爱玩、好动的孩子们了。所以在低年级数学课,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导入、动画导入、猜谜导入、闯关导入等,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们爱上数学课。
二、利用电教媒体,引发感官联合,使知识体验更深入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文字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图形结合才能让数学理解更加直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左右半脑能够进行有效互通时才会有最好的思考和学习效果。要使两个半球有效沟通,就需要教师有意安排多样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我利用电教设备呈现出计算器的拨珠过程,并适时让学生进行电脑操作,与此同时,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小棒和计算器进行动手练习,在练习说组成的时候,用红色分别突出数位上的数,以此来刺激学生看的感官。色彩鲜艳、动画演示、声音动听、画面美观都是电教媒体带给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福音,能将教学过程化静为动,使学生在看、听、想、动手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感官联合,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形成。
三、利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使知识传授更透彻
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孩子在审题时理解力不够,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理解不透题目意思。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在初步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展示整个解决问题的动画过程,并鼓励学生把整个过程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弄清整个题目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实践表明,学生愿意听故事,也愿意用故事的形式讲题意,不知不觉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地提高。四、利用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上新授课时由于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比较强烈,课堂氛围比较热闹;一旦上到练习课,课堂好像就不那么热闹了,学生也觉得枯燥无味,这个时候就要特别用好电教媒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个去探险或是参观为一个课堂整体线索,然后再分步展开活动,这样学生能一下子被吸引;接着在练习中,可以设计生动形象的小动物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或是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的同感性和积极性;在扩展环节,电教媒体更能帮上大忙,抛开单一的题目,老师可以和学生玩一玩数学谜题、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几何图形、游戏中的数学等等。多种练习形式,让数学课趣味盎然。同时电教媒体能让学生的反馈更为直接。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都特别强,能把自己的作品全班展示对他们来说往往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鼓励学生去拼一拼,再利用电教媒体来进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数学人文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数学教学中人文的培养的意义、作用、途径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
人文是指在科学知识、精神领域、和谐氛围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取向、人格形式、审美情操、思考方法、知识才能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是把人们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传授、环境滋养等教育,内化为人的学识、气质、修养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的意义、追求的目标、理想观念、道德水准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合理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把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理所当然。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这表示把人文知识或人文精神与数学知识糅合在一起,浸泡在数学知识中。这样一来数学课堂就变得更丰富,更具有生气和人性,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人文素质
数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它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学习数学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注重事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批判精神,大胆创新、探索真理的奉献精神,都是极其广泛的人文教育素材。就当前课堂的要求看,数学课堂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大胆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高中校本课程“数学文化”思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中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开发与实施该课程时,应着力凸显“四性”:趣味性、人文性、应用性、思想性,呈现凸显“四性”的教学案例,并将其作为开发与实施高中数学文化类课程的参考.
关键词: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教学实践;数学任务
1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研究缘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把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当前的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数学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开发与实施高品质的“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价值.鉴于这样的认识和考量,近年来,笔者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情,在高一年级进行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的实践性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相关实践与思考整理成文,敬请同行指正.
2着力凸显“四性”,构建精品课程
2.1趣味性:引人入胜,品味数学之趣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抽象乏味,并无趣味可言.因此作为校本课程的数学文化课,首要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品味数学之趣,以数学之趣引人入胜,激发求知之欲.以“漫话解析几何”为例,笔者将守株待兔、笛卡尔之梦、蜘蛛网轶闻、爱心曲线和数学情书等5个饶有趣味的文化素材串联成章,学生无不觉得数学有趣,陶醉其中.以“常数传奇”为例,在讲圆周率π时,笔者以一则故事引出一段谐音妙语收尾:“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遛尔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稍等片刻,笔者询问学生是否能够记住圆周率,话音刚落,就有学生站起来迅速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引发全体学生的喝彩.2.2人文性:超越时空,经历数学之旅追求文理交融、贯通数学古今是数学文化课的内在追求.数学史是数学文化课的重要载体,通过引领学生超越时空疆界,经历数学之旅,体悟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以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以“人生相遇几何”为例,在讲欧氏几何时,笔者作了如下设计:首先,从欧氏几何谈起,引导学生分析公理化方法的优势,感受作为理性思维典范的数学学科的强大威力;其次,分析、比较中西传统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即中国古代数学重实用和算法,西方古希腊重理性演绎;最后,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大视野下探求背后缘由.这样的设计层层推进,使得略显枯燥的公理化体系别开生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思想以震撼.以“常数传奇”为例,在研究自然常数e时,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走近数学大师欧拉,学习了解“数学英雄”欧拉不平凡的生平和贡献,之后教师以欧拉身残志坚、百折不饶的精神激励学生发扬学校所倡导的求进精神,珍惜大好青春,不断奋发求进.2.3应用性:探因析理,认识数学之用“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困扰学生的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难对数学感兴趣,只能是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地接受数学教育.事实上,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数学和数学文化”为例,在谈到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文化时,通过“企业招工中的数学问题”“巧用方程思想解决3根导线的问题”“作为数学教授的大学校长”等案例展现“唯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人终身受益”,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和沉思.以“数据与人生设计”为例,教学流程如下:先从生活在大数据时代说起,继而感受身边的数据“谎言”,包括“骗人”的平均数、“蒙人”的绝对数、“虚幻”的相对数;再以语言学字频研究和二战史实为例讲述统计学的应用;最后以案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和选举悖论结尾,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纵观整个教学流程,以数学应用为主线,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学的广泛应用.2.4思想性:追根求源,领悟数学之魂数学文化课不能脱离数学谈文化,仍要凸显课堂的“数学味”,着力提升数学素养.通过精心设计本真问题驱动学生火热的思考,追根求源,领悟数学知识背后内隐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以“走进无穷的世界”为例,笔者的设计融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的阅读材料[2],从教师点名时对应思想的应用谈起,再到古人朴素的对应思想,继而自然地将对应思想引入到无限的世界.以“不可思议的无理数”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从勾股定理说起;2)万物皆数学说;3)无理数的发现;4)第一次数学危机(西方数、形分离,中国却有截然不同的处理);5)数系的扩张和危机的解决,感受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6)强大的反证法.在“无理数的发现”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运用反证法证明槡2是无理数,在“强大的反证法”环节,再次回归、研究反证法,感受、理解、运用反证法,体现了浓厚的“数学味”.
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特有的抽象性。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与那些干巴巴的抽象数字打交道,毫无兴趣可言。随着一些教育大家(如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对教育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探讨,学生个体的兴趣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并认为其对于整个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其实,数学学科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本来是很有趣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人们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从而产生出消极的态度。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述方面得以解决。
一、通过趣味数学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
趣味数学就是那些看起来容易理解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题目。比如下列两幅图是随便从日历中摘出的。学生看到这样熟悉的图片,首先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是这种熟悉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最终目的却是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如下图框中的黑框中的9个数字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仔细研究,学生就会发现四周的数字之和等于中间的数字的8倍。那么,这种规律是不是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日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其中有规律可循:
图中四条黑线两端数字之和恰好是中间数字的2倍,所以8个数字之和就是中间数字的8倍。用代数式也可以列出来,(a-8)+(a-7)+(a-6)+(a-1)+(a+1)+(a+6)+(a+7)+(a+8)=8a。通过类似的趣味题,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的问题指学生迫切希望夺得解答的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则是指在心气未至食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情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而是在备课时就应精心策划的。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给你一把20cm长的尺子,怎样测量远处一棵大树的高度,或者怎样测量当地某一时间太阳的高度。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心理上感觉既然是老师出的题就一定有解决办法,于是学生就会调动起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然教师最好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这些讨论往往容易使思维集中在一点上,更容易靠近或达到目标。教师一定要把握火候,适当地、逐渐地引入相似的原理但不出现概念。在原理的帮助下,学生们便会顺利达到目标。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假如快到终点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那前面的精心设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自己得出答案。假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有一定补救措施——教师另行创造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到满足。虽然后者效果不及前者,但毕竟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苏教版教学内容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苏教版教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以及新课改的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苏教版教材的设计时刻体现着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愉悦的学习数学.
一增加了生活中的数学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数学、怎样用数学,使学生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彩票中的数学”“统计与数学”都是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等活动过程,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奥妙.再如,让学生体验“万”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回家数出一万粒大米.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各显神通,想出来许多奇妙的办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并且感受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感慨“数米也要有技巧”.
二新增了“你知道吗?”
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和动力.教学中如果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因素.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科学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其积累性很强的特点,它的许多理论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不去追溯古今数学思想方法的演变与发展,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真谛.数学知识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曾留下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能好好利用,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习兴趣,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播下一颗良好的种子.
三增加了“数学家的故事”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
通过与很多数学“学困生”的接触交流,我发现他们大都讨厌数学的枯燥乏味、复杂难懂。我们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者,肩负着“开启孩子幸福的数学学习之旅”的重任。而我在日常教学中也采取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思考、合作、体验和创造。孩子们通过了解数学、热爱数学、比拼数学的舞台,让双手和大脑在玩中学、学中玩,品味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在快乐的数学王国里生长起数学思维的新苗。接下来,笔者浅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让阅读数学文化走近学生,渗入课堂、接近家长
我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进行“好书推荐”,比如《数学家爷爷讲数学童话》、《数学西游记》、《快乐数学》等;这些书一是充满趣味性,特别吸引孩子们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二是有数学的味道,引导孩子们猜想、归纳、推理、概括,直至发现简明的规律、概念或公式,从而体会到数学的简约美。那么,如何利用身边的有限资源让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来阅读数学呢?首先,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在教师添置数学课外阅读读物,指导孩子们出好数学主题黑板报,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其次,有方向的对孩子进行指导式阅读——在数学阅读课上,老师以朗读、讲述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学会阅读,发现故事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最后,采用分享式阅读,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如召开“数学阅读推介会”,让孩子们分享阅读推荐、阅读故事等,表达对数学家的崇敬,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建构起数学文化。数学阅读绝不只为阅读而阅读,它能让数学课程超越数学,变得更加温情、丰厚而柔软,给孩子们以科学、人文、艺术等立体的滋养,它就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二、徜徉在数学游戏的海洋,让学生通过竞技、闯关、收获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好玩,玩好数学”。数学游艺活动,就是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愉快和谐的游戏和运动之中。在我们老师的精心策划与认真组织下,让每一个孩子踏进数学后如同身临趣味无穷的游艺园,学生们可以手拿“游艺积分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大闯关,尽情地遨游数学的海洋,体验思维的碰撞,感受团结的力量,品尝成功的喜悦。每个年级都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活动主题与游艺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一年级我们会围绕“口算”设置了“小猫钓鱼”“青蛙跳”等;二年级会以“数字”为主题设置了“快乐套圈圈”“水果大拼盘”等;三年级结合“加、减、乘、除运算”设置了“猜谜语”“掂球跑”等等此类的项目。这些别开生面的游艺活动,我们会以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别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如小组合作PK,师生同台竞技,亲子联动等,以此把孩子们从有限的数学课堂引领到好玩的数学乐园,参与其中的家长们也会仿佛重返童年时光,和孩子们一起度过温馨美好的时刻。
三、让学生在益智游戏中开心学数学、爱上数学,争做“数学小达人”
简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与优化,而课堂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就更加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趣味课堂导入、注重课堂提问、组建学习小组与布置课后作业四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与基本方法。
一、趣味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导入部分的设计,使整个课堂导入更加趣味化,更加引人入胜。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程教学开始前,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音乐,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教师也可以讲一个相关的趣味数学小故事、小笑话或者对话,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也产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如此,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更加容易了。例如,在教授《千克、克、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为学生们引出了小故事,如下:在森林中,大树伯伯为森林中的小动物们称量体重,一只小松鼠率先上前,大树伯伯说道:2千克。一只小蜗牛上前,大树伯伯说道:15克。接下来一只大象上前,大树伯伯说道:1吨。这时下面的小动物开始讨论,大象为什么是1呢?难道还没有松鼠和蜗牛重吗?蜗牛是最重的,蜗牛是15。此时学生们似乎也感到了疑惑,那么三种动物到底谁最重呢?趁着学生们的疑惑,我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课堂提问,推动教学进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通常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整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没有发言或者独立思考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也不能充分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更不用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而课堂提问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身观点、看法和质疑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时提前设置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与方式,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时机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散思维、调动知识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授《面积》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推动教学进程,我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们开展了课堂提问活动。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课桌要比我们使用的课本大,那么怎么判断课桌比课本大多少呢?学生:先求出课桌的面积,然后在求出课本的面积,用课桌的面积减去课本的面积,就是课桌比课本大的面积了。教师:非常好。这位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那么课桌和课本的面积如何计算呢?学生:先测量出课桌、课本的边长和宽,然后再用长乘宽就是面积了。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注重课堂提问,有效推动了教学的进程。
三、组建学习小组,提高教学效率
立足先贤文化小学德育建设与实践研究
摘要:学校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形势下,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本文立足先贤文化特色,对小学德育建设和实践展开探究。
关键词:德育建设;文化特色;实践研究
《论语•里仁》里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无独有偶,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法则)。”可见,道德是古今中外共同尊崇的。党的报告进一步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只有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理念,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一、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幽兰飘香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因为走出了昆山市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而显得历史厚重。我校传承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校园打造成了一个凝练典雅的传统文化乐园。状元卫泾刻苦求学,学校就在校门口开辟了碑林,用图案的形式书写莘莘学子刻苦求学的历程,学生走进校园就会受到精神的滋养。状元卫泾曾在文节书院就读,学校就将主教学楼命名为文节楼,学校图书馆命名为文节书院。由于卫泾之父卫季敏生子五人,均在友顺堂用功勤读,除卫泾中南宋淳照十一年甲辰科状元外,四兄弟均以聪明好学闻名乡里,均考中进士。宋宁宗赵扩曾赐予亲笔写的“友顺堂”匾额。学校就据此将进校园的第一块空地,取名“友顺广场”,借“友顺”两字教育学生,只要勤奋好学,每个人均可成才,为国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在友顺广场内立“思贤求真”校训碑,旨在鼓励学生学习状元卫泾,求真知、传真情、唤真心、育真人[1]。卫泾号“后乐居士”,学校开辟后乐堂,有卫泾塑像,介绍了卫泾生平,建有“思贤亭”“状元桥”及卫泾的状元榜,阐释着学校状元文化的教育价值。后乐堂布置了“希周”书画廊,精致有序地布置了状元卫泾的诗词以及唐诗宋词,长廊架上长满藤萝,学生的书法、画作、手抄报、优秀作文选登、灯谜和手工作品布置得错落有致。紧挨着的是图书馆和校史陈列室,学生课余在这里读书写字,耳濡目染,触景生情,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程渗透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浅议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语言中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一、明确数学阅读的内容
首先要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教材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后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1.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要经过加工处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练习所替代。而知识存储时间取决于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课堂前5分钟至20分钟是新课讲授时间,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阅读,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2.教科书上的阅读材料的阅读
数学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诠释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