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2:24: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拳术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于成立太极协会申请书
关于成立太极协会申请书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人民的长期锻炼实践证明太极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够健心,使人心态自然平和,预防心理疾病,所以太极拳既能健身又能健心。在国外太极拳被称为“不流汗”的体育运动,并有很多人学习太极拳。在大部分城市中还成立了许多太极拳研究所和太极拳社团,太极拳也成为高等教育院校的选修课公务员之家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习练太极的人越来越多,但青年人较少,是由于大部分青年人对太极不甚了解,对太极拳的学习存在误区,认为太极拳是老年和体弱者专门练习的拳术。实际上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精髓部分,是集技击、健身、养生于一身,终身学习,终身受益。为了让青年人了解太极拳,我们想组织太极协会,以宏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成立太极协会以后,我们要组织会员学习太极拳、太极剑等套路学习。组织每天进行太极拳演练,组织学术讲座,还会组织太极拳比赛以及不定期地请校内外太极拳名士前来指导授拳。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效率,同样也会给我校喜欢太极拳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太极水平,促进我校的太极教学。
在成立太极协会之际,我们还将设立各个部门,明确分工,竭尽每位教练的努力,将协会做好。另外我协会还将聘请学校知名武术教师前来指导,使太极协会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基于太极的宝贵价值和一些同学学习太极的热情和渴望,我院特向团委申请成立“太极协会”,望领导批准!
申请单位: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会
太极拳教学的操作感悟
Practiceoftaijiquan''''steachingisrealized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武术中一项别具风格的拳术,它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价值。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独特的技击和技巧。它的特点在于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沉静缓慢、柔和圆活、匀速连贯,其演练过程细致而松静,舒展而严紧。这种独特的风格与其它拳术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因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树立“三心一意”的思想
学生刚接触到太极拳时感到好奇,但目的性不明确。教师要首先把学生从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引导到教学实际,这样反复的一个教育过程,能启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不断消除畏难思想,在思想上树立起决心、信心、恒心,为起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会学生心领神会动作要领
教学中要以动作的含义、名称和技击的作用去讲解,示范,演示中不仅要“传形”,而且要“会神”。譬如:“手挥琵琶”,动作的式样要像两手抱着琵琶一样;“野马分鬃”动作要做到像野马奔腾时马鬃分开的形象;“白鹤亮翅”动作则要似白鹤舒展美丽的翅膀一样。在讲解到技击作用时,譬如“闪通背”,就是上肢动作做防守还击的状态;“搬栏捶’,就是上肢配合防守做进攻的动作;“搂膝拗步”,就是进攻与防守的配合应用。这样进行诱导学生去想象、体会动作要领,开动脑筋去会神动作的积极意义。通过实际教学体会到,这样的教法不仅使动作不断规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逐步形容全民体育,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本文研究的内容,即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目的在于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张扬的科目,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有的觉得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境况与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十分重视全民身体素质的大气候格格不入。随着我国教育制机的改革,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体育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机遇,体育教育应乘此东风迎头赶上,决不能滞后,如何尽快扭转学校体育的近况,笔者认为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三,多媒体在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切不可小觑。第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第五,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抛开应试教育之枷锁,还体育活泼、有趣的本来面目。若如此,学生之幸甚,体育之幸甚,中国之幸甚。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则愈来愈显得重要,学校体育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就曾经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体育同体力结合起来,因而也有可能把体力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又说:“生产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的传世佳作《体育之研究》明确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去教书育人。可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何等之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如果说中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倒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繁重的作业而作出的举措更为确切,即使一片欢呼地来到操场,而当体育老师有板有眼地开始本节课过程时,大部分同学又显得非常消极,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大多数同学以文化分数为重,藐视体育成绩,因为中考中体育成绩只占10分,微不足道,况且按惯例,只要文化成绩好,届时学校领导、老师自然会想方设法使你的体育成绩满分的。这就滋养了他们爱到操场上体育课,而又不愿真正完成应有的活动量、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这一陋习;二是指大部分女生,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放不开手脚活动,仍愿做“淑女”型仕女。即使活动时,也是扭扭怩怩,达不到运动效果;三是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今的孩子,在蜜罐中泡大,从未吃过苦,受过累,不必说“劳其筋骨”,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地体育运动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教者应正确引导,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看体育而非看分数,使他们尽快转换观念,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中来。二、把握心理特征对兴趣的影响
素质教育观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革,素质教育已经走进了全国各校,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学都逐渐实现了素质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也有了新的定位。本文主要对素质教育观下的高校体育及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教师适应新角色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观; 高校; 体育教师; 角色定位
素质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它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进步和劳动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观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观下的高校体育
素质教育观下的高校体育,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养成热爱体育、热爱锻炼的好习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中获益。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不偏不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体质学生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注重整体性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开展体育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羽毛球,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教师就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和特长;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素质教育观下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也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健身与育人二者之间的统一。
二、素质教育观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武术不仅仅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还是一种文化形态。武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术丈化。当中国崛起首先需求文化软势力崛起时,文化与教育的重要性即凸现出来。武术文化与武术教育如何在崛起的中国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受到武术界的关注,文章认为:武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只有通过教育的形式才能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重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武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健体强身,武术教育还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论文关键词: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传播途径
1武术的文化性与教育
现在许多学者都认为武术是一种文化,认为武术的成熟与发展,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的融合,才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郭玉成在《武术的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中指出:“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均在武术文化中有所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武术被称为中国传瑰更祀牵瓣颗明珠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由于武术的文化价值、文化属性,武术才成为一种文化。”武术与哲学的结合,促进了武术理论的哲理化;武术与医学的结合,促进了武术健身理论的发展;武术与伦理的结合,则体现在“武德”社会化;武术与兵学的结合.使武术成为了一种技击艺术,促进了武术战术思想的发展;武术与文学的结合,才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诞生。武术与舞蹈、戏剧的结合,才有了京剧中武打动作,以及现代大型的武术表演活动。正因为“武术的文化属性,武术已经融人了中闰人的生活,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诚如阮纪正先生所说,武术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正因为武术文化性的存在,才使得武术得以发展、流传。
由于“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自然地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学体系—武术文化”。所以.武术具有了文化属性,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也就使之具有了教育价值。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武术的教育功能,古往今来皆有之,只是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武术主要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从二十世纪初就成为了教育国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手段。可是,在以西方体育为主导的二十世纪中,武术教育没有得到很好地完善与发展,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武术和武术教育功能,必须构建好中国武术教育的新体系,充分发掘武术的教育功能与途径,使武术教育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浅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参与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常常在体育课上偷懒,或干脆找理由不上体育课,造成体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学生身体素质也难以提高。为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有必要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其主动学习,在娱乐中获得相关体育技能。下文将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探讨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兴趣的策略。
一、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赏识教学是从学生的体育能力与实际的知识基础出发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并不是指在教学中盲目赞赏学生,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针对性的赞赏,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赏识教育之积极功效。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由于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且自尊心很强,也重视自我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时候应注意方式方法,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赞赏与鼓励。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动能力较差,对于教师教授的发球、控球等动作要领难以很快掌握,如此长期失利,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对该项运动技能的学习逐步丧失兴趣和信心。对此,教师可认真观察学生,当学生获得点滴进步时,便对其加以赞赏,肯定他的努力和付出,如“刚刚这个球发的很好,再把控好手部力量就更好了”。如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更加强烈,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然而,主动参与学习的构建对于师生来讲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悉心引导,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此外,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兼顾学生的性别、兴趣以及学习需求,以真正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的教学内容较多,具有较大的自由选择度,除了田径、篮球、排球、体操、跳远等课内项目外,教师还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拳术、舞蹈、滑板等课外体育项目,同时也可根据地域特点选取具有地方特色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扭秧歌、摔跤等地方性传统体育项目,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总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技术性,还应注意教学的游戏性,以实现寓教于乐。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来激发参与兴趣
普高太极拳教导对策研究
本文作者:柯伟工作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不足,缺乏全面的认识目前高校太极拳的教学,除了专业院校之外,多数的学校没有开展太极拳的理论教学课程。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动作—学生自主练习———考核这一模式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只是在做机械的模仿动作,依样画葫芦,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这一状况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导致很多学生都是在应付式学习,只要考试合格,之后就“全盘抛弃”。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才较少高校太极拳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当前在高校教授太极拳的教师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武术专修毕业的老师,这部分老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大部分都是停留在专业普修的阶段,对于太极拳的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并不十分扎实,缺乏对太极拳专业知识的理解,导致其所教的学生只学到太极拳的外型,无法理解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第二类是武术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相对于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上能较好地向学生传授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内涵,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然而,在一个学校当中,专业的武术教师只能占到一定的比例,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需要靠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去完成,因此,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缺陷。教师缺乏培训在太极拳教学方面,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每个技术动作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这一点从历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中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动作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出现很多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太极拳方面的培训较少,且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一些好的教学经验无法得到及时交流。缺乏比赛和交流的平台比赛是检验教师和学生教学效果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会为其作为目标进而认真学习,教师也会为学生在比赛中拿到好成绩而倾尽全力进行指导,达到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与篮球、足球等项目相比,太极拳的赛事较少。不但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赛事这个平台,缺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很多教师也因为没有这个平台展现自身的执教能力,进而产生教学惰性。周而复始,不利于太极拳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策研究
加大太极拳教师的培训力度太极拳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因而,要加大对高校教师太极拳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太极拳技术的培训,因为只有掌握熟练的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才有助于教师本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太极拳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应该加强对太极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因为太极拳不但是一种拳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教师教授太极拳技术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加强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使他们对太极拳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才有利于太极拳教学水平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韩国的跆拳道运动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推广,是因为韩国人在一开始推广这项运动时就十分重视建立科学的教学和训练体制。因而,在太极拳教学方面我们也应该借助这一经验,征求广大教师的建议和建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研讨,加强太极拳的教学的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一套规范的教材,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定期举办比赛,形成交流机制比赛是检验学生和教师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建议应该由相关部门组织牵头,定期举办赛事,为广大习练太极拳的学生和教师的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广大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认证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以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而制定的一项全民武术锻炼的等级制度。建议成立高校太极拳联合会,下设各省市级分会,设立专门的考核点,定期对各高校的教师进行太极拳知识和技能考核。
在2008奥运会上我国向全世界人们展示太极拳的魅力,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起到很到的推动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水平,对做大做强太极拳品牌,推动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国际化程度,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学工作经验回顾
本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一)、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学期大一的体育公共课中,主要安排的是太极拳教学为主,由于大学生的活泼好多的性格特点与太极拳动作缓慢不容易学习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太极拳教学成为众多教师比较棘手的问题,从而造成学生不愿意学太极拳,教师也不愿意教太极拳。但是面对教学大纲的安排,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被动的局面。对于此,在太极拳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动作的攻防特点,重点讲解每一个动作在实战中或健身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太极拳动作“左右野马分鬃”的时候,讲解这个动作通过腰胯的带动,左右重心的转移,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膝关节、腰部肌肉、手臂的各个关节及肌肉有着良好的健身价值等;在讲解太极拳动作“双峰贯耳”的时候,结合此动作的攻防价值,重心前倾,双手变拳,拳背相对,用力击打对方的左右耳等。从而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太极拳变成了攻防与健身合一的防身术。
(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体育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2)适当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在武术课的教学中,复习时候采用分组练习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哪个组能把本次课所学动作完成,这个组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练习,而比较差的组则需要继续练习。(3)正确运用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深究武术文化传播路径
1武术的文化性与教育
现在许多学者都认为武术是一种文化,认为武术的成熟与发展,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的融合,才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郭玉成在《武术的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中指出:“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均在武术文化中有所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武术被称为中国传瑰更祀牵瓣颗明珠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由于武术的文化价值、文化属性,武术才成为一种文化。”武术与哲学的结合,促进了武术理论的哲理化;武术与医学的结合,促进了武术健身理论的发展;武术与伦理的结合,则体现在“武德”社会化;武术与兵学的结合.使武术成为了一种技击艺术,促进了武术战术思想的发展;武术与文学的结合,才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诞生。武术与舞蹈、戏剧的结合,才有了京剧中武打动作,以及现代大型的武术表演活动。正因为“武术的文化属性,武术已经融人了中闰人的生活,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诚如阮纪正先生所说,武术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正因为武术文化性的存在,才使得武术得以发展、流传。
由于“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自然地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学体系—武术文化”。所以.武术具有了文化属性,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也就使之具有了教育价值。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武术的教育功能,古往今来皆有之,只是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武术主要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从二十世纪初就成为了教育国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手段。可是,在以西方体育为主导的二十世纪中,武术教育没有得到很好地完善与发展,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武术和武术教育功能,必须构建好中国武术教育的新体系,充分发掘武术的教育功能与途径,使武术教育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武术教育功能
2.1武术教育之武术技术与文化的传播
武术非遗传承价值与开发策略
一非遗研学相关论述
研学旅行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旅游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住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1]。2013年2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2016年公布了国家首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同年12月19日《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自此研学旅行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愈加重视,研学旅行作为校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呈现积极稳步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非遗与研学旅行相结合的热潮逐渐涌现。研学旅行与非遗传承结合,是“非遗+教育”与“非遗+旅游”有机统一的新模式,非遗研学旅行成为非遗与研学旅行有效结合形成的全新旅行方式[2]。在立足梅山武术优质资源的条件下,全面发挥梅山武术非遗研学旅行价值,设计开发研学旅行产品,这对梅山武术非遗的传承与转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梅山武术传承现状
梅山武术是当今中国流传最为悠久的传统武术流派,原始社会时期诞生了梅山武术的萌芽;宋朝时梅山武术初步形成;晚清是发展的巅峰时期;民国时期继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习武的热潮,梅山武术因此涌现了一批梅山武术学者以及传人;梅山武术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低迷期并逐渐消亡;2009年梅山武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梅山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目”名单。近些年来,梅山武术也越来越受到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这些都离不开“传承”二字。传承是指师傅传授弟子继承的一个过程。但在现代意义上,传承更像是在延续一种文化,它能培养新生代力量,代表着发展和创新。
(一)梅山武术个体传承现状
中国古代受宗法制度的影响,武术传承主要采用的是家族传承的方式,如梅山武术历任传承人中,游国华师承其父游石命,游本恒师承其父游国华。在20世纪以前梅山武术一直是以师徒传承为主,第19代传承人晏西征师承游本恒,第20代传承人陈雄志师承晏西征。随着改革开放为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发展,打工热潮的出现及西方体育的冲击,年轻一辈不再热衷于练习梅山武术,导致梅山武术练习群体逐渐老龄化,甚至一些拳种无人继承,在传承上出现断层。据实地调研及资料显示,梅山武术现存的民间拳师少之又少,带徒弟学本领的更是寥寥无几,较为著名的拳师有晏西征、陈益球、陈武、周佐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