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8:07: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全球服务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球服务贸易

经济全球化我国服务贸易业发展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查看全文

数字贸易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贸易也随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型贸易形式,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数字经济全球化作为研究背景,深入研究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从生产、消费、外贸及国内经济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数字贸易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得知数字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其将在中国对外经贸发展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关键词]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也使得全球生产力发展方式和全球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数字经济国际化最直观和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数字贸易,它是数字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数字贸易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因素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具有深远意义。

一、数字贸易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贸易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贸易形式,其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目前为止,还未有具有公信力的国际组织明确地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定义。因此大部分国家采用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来规范数字贸易市场秩序(数字贸易产品归类于商品时适用GATT,数字贸易产品归类于服务时适用GATS)。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首次提出数字贸易的定义,即数字贸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数字化内容,如电子书籍、网络游戏、音乐视频等;二是社会媒介,如社交网站、购物网站等;三是搜索引擎;四是其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如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数据服务。中国目前对数字贸易的概念还尚未进行过官方定义,但在2016年举办的G20峰会中明确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数字贸易虽然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但是它是一种依托互联网产生的,通过数字交换进行的贸易方式。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数字贸易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贸易方式数字化。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使数字贸易成本低于传统贸易,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二是贸易产品数字化。数字贸易交易的产品多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数字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新科技、高创新、高专利化的特点。

二、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数字贸易构筑航运业竞争新优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全球数字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并引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经贸格局的重构。在数字贸易兴起的今天,全球航运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期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航运业应积极把握数字贸易发展大势,大力促进我国航运业创新发展,构筑增长新动能、发展新引擎、竞争新优势。

数字贸易是重塑全球经贸格局的关键性力量

数字贸易是科技赋能的标志,是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共同演进的产物,是未来全球贸易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严重受阻,“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排外主义”风潮迭起,特别是百年一遇的疫情全球大流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使大变局加速演化。然而,以数字化驱动为特征的新一轮全球化仍保持高速增长,并重塑全球化格局。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贸易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全球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支付体系和物流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数字贸易能够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且通过创新交易方式推动贸易业态与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成为引领和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手段提供跨境服务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2009-2018年,全球数字服务出口规模从17154.2亿美元增长到29314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70%,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13%,而同期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为5.53%,货物贸易出口为4.98%。2019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进一步逆势增长3.75%,达到31925.9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比重上升至52%,占全部贸易比重上升至12.9%。目前,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服务贸易实现了数字化,超过15%的跨境货物贸易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数字技术创新正深刻改变世界贸易模式、贸易主体和贸易对象,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下,疫情正加速全球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打破了物理阻隔和封锁带来的阻力,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极强的韧性,激发出对数字服务的强烈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与战略支撑,也成为重塑全球经贸格局的关键性力量。与此同时,数字贸易也在加速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演变、分化与重组。特别是2020年以来,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无纸化、零接触的数字贸易和传统贸易数字化的发展步伐。一方面,数字贸易能够通过数据流动,加强各产业间科技创新要素的共享,引领各产业协同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颠覆性创新,催生了大量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整体大幅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一是数字产品作为中间品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是数字贸易推动更多服务和产品嵌入全球价值链,一些原来本地化特征明显的服务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全面高效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三是数字贸易推动更多中小微企业甚至消费者个体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幅降低各环节成本,推动传统大规模同质化批量生产向柔性化、定制化与个性化制造发展,催生出大量的个性化小规模订单;四是数字贸易推动全球价值链同时向区域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价值链的区域化将主要体现在制造环节上,而全球化则将主要体现在服务环节上。我国须以发展数字贸易为抓手,加快产业链重构,打造全新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数字贸易加速航运业全面转型是大势所趋

当前,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正对全球航运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往的全球航运大都受制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但随着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以及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群体性突破,全球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全球航运市场数字转型报告显示,预计到2027年,全球航运市场数字转型将达到384亿美元左右。2019-2027年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1%。数字贸易将为全球航运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首先,数字技术将加快促进航运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当前,物联网、智慧仓储等技术逐步与数字平台企业的研发生产、物流配送等环节相融合,并实现对跨境物流运输、仓储的可视化管理,提高平台交易撮合效率。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可以成为重构多方协作信任体系、实现资产数字化的关键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创造可信的价值流转平台,构建去中心化的多方协作信任体系,让数字化资产全链路流转,并利用数据技术、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航运物流业实现深度融合,助力催生智能航运供应链体系。其次,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将有助于打通航运数字链协同。航运业须实现“业务链”向“数据链”的转型,形成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链式协同”。数据联通与开放共享是实现“链式协同”的关键。例如,搭建数据平台连接所有船东,利用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就可以了解船舶的适货性及优缺点,让货主可以更便捷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优质船舶,这将有助于大幅提升企业物流招采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通过破解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不可靠、数据产权不明晰、数据条块分隔等痛点难点,使数据互联互通,有助于推动货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衔接和顺畅流转,从而实现航运、港口、金融等领域的跨链合作,降低全球贸易壁垒。第三,数字贸易便利化措施将大大提升数字贸易清关效率。特别是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无纸化贸易、国内电子交易框架等条款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海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效缩短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如《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的生效和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联通、提高相互间的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同时,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还有利于推动我国海关“单一窗口”的建设与应用,世界贸易组织已生效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明确要求各成员应努力建设或维持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数字贸易便利化措施将加快海关数据、门户、认证、数据接口标准、数据管理规范等方面的统一,对提升我国整体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及提升航运港口的全球竞争力形成巨大助力。

数字贸易加快促进航运业新优势的政策建议

查看全文

探讨维护和发展多边经贸规则问题

摘要:多边经贸规则是WTO制度体系的核心,维护着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仅为区域经贸合作提供着有益约束,也跟随着全球经贸合作的开展而发展着。由于现有多边经贸体制存在的基础发生了改变、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多边经贸体制自身存在不足等原因,全球多边经贸规则遇到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我国而言,在多边经贸规则遇阻,贸易区域化大潮涌现的情况下,应坚定维护多边经贸规则不动摇,努力通过坚持多边规则提升全球贸易治理话语权,注重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作用,同时加快自贸区谈判和国内自贸区规则创新,确保多边经贸规则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多边经贸规则;经贸合作区域化;挑战;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入WTO的中国成为多边经贸体制的重要受益者,一直以来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多边体制。全球金融危机后,受累于世界经济复苏的乏力,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摩擦频繁出现。以多哈回合谈判为核心的多边经贸体制改革迟迟没有推进,多边经贸规则和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同时,全球区域经贸合作如火如荼推进,区域化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各国达成的区域经贸合作规则在为多边经贸规则提供有益补充的同时,也给多边经贸规则带来了强烈的挑战。如何在多边经贸规则与区域化发展中寻求平衡,维护好多边经贸规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多边经贸规则在全球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

(一)多边经贸规则维护着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多边经贸规则是世贸组织存在的核心要义,体现着全球经贸合作的公平、公正,维护着全球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世贸组织现有成员160多个,贸易总额超过全球贸易的90%以上。世贸组织与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在过去七十年间的所有制度成果都是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尤其是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处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上,多边经贸规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4年WTO《贸易便利化协定》(TFA)就是多边贸易的最新成果,也是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后最重要的成果。这一协定生效后,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贸易成本下降13-15%左右,发达国家贸易成本也将下降10%左右,全球贸易出口从中受益接近1万亿美元。面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以及区域经贸合作的兴起,WTO秉持着开放的态度,承认地区贸易协议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扩大全球贸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是这种积极开放的态度,也为区域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坚决维护、努力推动多边经贸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即使是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暂时困境后,也始终发挥大国引领作用,在全球范围内维护着多边经贸规则。应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愈演愈烈,全球经贸合作出现了很大问题,如果没有多边经贸规则,全球经贸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将会更大,不公平带来的贸易摩擦也会更多,极有可能地给全球经贸合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多边经贸规则为区域经贸合作提供着有益约束。近年来区域经贸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是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困境后各国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必然选择,但作为全球经贸合作体制的核心要义,多边经贸规则依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有了多边经贸规则,才使得区域经贸合作没有出现碎片化效应。一方面,虽然现在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已超过300个,但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部分规则都是从WTO规则中演变而来的,比如SPS措施、比如关税管理规则、比如服务条款和投资措施等,原有的WTO规则中公平公正原则,协定一致原则等精神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都得到了体现。只不过相对于原有的WTO经贸规则,多数区域贸易协定追求的贸易自由化水平更高,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更强。这主要是因为区域贸易协定成员国更少,更具有针对性,往往是具备某个相同基础,或是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成立的,在规则标准上可以进行“量身定制”。另一方面,原有的WTO经贸规则本来就有一些普惠的,可以对区域贸易规则实现约束,也就是说,一些特定国家间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有些条款是必须适用于所有WTO成员国的,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全球经贸合作中的公平公正。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并不受GATT相关条款规定的限制,任何在区域贸易协定中设定的知识产权立法改变,都必须按照最惠待遇原则适用于所有的WTO成员。正是因为WTO规则是当今全球经贸规则中最核心的规则,也是为各国最普遍接受的规则,才能确保区域经贸合作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域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则并不是多边规则的推翻与重新修订,而是多边规则的完善、提升和加强。(三)非多边规则的相关经贸合作安排推动着多边规则的发展。虽然目前多哈谈判处于停滞,以美国、欧盟等为主的发达国家对于推动WTO改革也是时冷时热,使得多边贸易规则发展似乎已陷入困境,但事实上,无论是当前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是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事实上都是多边经贸规则的有益补充,也有助于多边经贸规则的发展。一方面,多边经贸规则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已被证明是推动全球贸易取得巨大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特别是在推动全球化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全球各国的普遍推崇。在此情况下,未来的自贸区发展、区域贸易协定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基础。以美国为例,在多边规则暂时停滞的情况下,其所推行的竞争中立政策先后在2012年美欧国际投资共同原则声明和TPP谈判中得到采用,反映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经贸规则主张,在将来的WTO改革中,进入全球多边经贸规则中的可能性非常大。类似情况早有先例,伯尔尼联盟的出口信贷规则,就是在先进入《关于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的安排》,之后再被WTO机制才将其纳入,走过了先民间规则,再到WTO规则的递进。相对于WTO的多边规则,区域贸易谈判等非多边谈判成本更低,更易达成协议,更易得到执行,等到其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后,再成为多边规则的内容,这种曲线救国的成本显然要低得多。另一方面,非多边规则的其它经贸安排可以更快实现更高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公平化水平。比如,各国在加入WTO时会对其平均关税水平进行承诺,但在相关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平均关税水平往往要低得多。以我国为例,入世时承诺的平均关税水平是9.8%,但现在我国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的平均关税水平都低于这个水平。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区域贸易谈判和自由贸易谈判中遇到类似情况后,其所能接受的多边规则下的自由化、便利化与公平化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显然可以更好地为多哈回合谈判等多边谈判积蓄基础。

二、当前多边经贸规则遭遇的困境

查看全文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比较探析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查看全文

经济全球化影响与挑战论文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一)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1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贸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发展,出现了协议性分工。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4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5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1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它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如以1990年为100,世界货物出口值指数从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产指数从86上升到107;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期从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货物与服务)中的比重同期从163%上升到188%。3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1980-1981年的11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1980-1981年的6种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种。4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5国际贸易趋同化。它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账(ETF)等已在许多国家开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贸易合同标准化。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组织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方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三)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合并、收购活动,以提高效益。如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买下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比利时和荷兰的附属机构。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希敏寺银行也吞并了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银行,以扩大在欧洲的网络。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多国家对于大银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态度,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内的大银行之间至少发生过25次合并。2地区性经贸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则可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加紧渗透欧洲市场,欧洲的金融市场将演变为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3金融市场迅猛扩大。到1995年,外汇交易额已上升为世界贸易额的60倍,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信息的网络化,外汇市场的资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四)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点如下:

查看全文

数字贸易如何激活外贸发展

准确把握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趋势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下滑5.3%;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同比下降15.4%。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国家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的防疫措施,线上需求迅速增加,加速了数字贸易的发展,2020年全球数字贸易虽有下滑,但同比仅下滑1.9%,远远低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跌幅。可以说,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亮点,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数字贸易既是贸易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也是各国争夺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焦点。目前,数字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重视。从国际层面看,发达国家高度关注数字贸易,自2008年起,法国、日本、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纷纷制定数字经济方面的战略规划,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力图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打造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国家层面看,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新业态,增添贸易发展新动能,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业态模式,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从省级层面看,兄弟省市正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北京于2020年印发《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率先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上海在《上海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提出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广东在《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提出,将广东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和全球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浙江已于2020年实施《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并在《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深刻认识数字贸易带来的深远影响

数字贸易因其先天的特殊性,将会给基于全球价值链构建的国际分工投资贸易体系带来重大冲击,影响广泛且深远。数字贸易将改变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地理构成。根据世贸组织划分标准,国际贸易成本主要包括运输物流成本、跨境成本、信息和交易成本、贸易政策障碍等四大部分。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上述成本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重要性也因此下降,贸易参与国(地区)的相对比较优势发生重大改变,进而影响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例如,3D打印技术可通过减少零部件交易量以及支持靠近客户的分散生产而大幅度降低运输物流成本。数字贸易将改变国际贸易主体的构成。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外贸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将有效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惠性增长。同时,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降低中小外贸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准入门槛和开拓成本,使其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有助于其快速增强全球竞争力。依托数字技术的数字贸易能迅速壮大中小外贸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等国际贸易主体力量,稀释其他国际贸易主体的权重。数字贸易将冲击知识产权等国际经贸规则。数字贸易模糊了数字产品(服务)与传统知识产权的边界,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以设计、软件等形式提供服务的数字贸易更易引起纠纷。数字贸易还会因为设计和生产相分离现象冲击原产地规则等现行的国际经贸规则。

科学谋划江苏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

数字贸易是江苏打造国际经贸合作新优势,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我们既要看到江苏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等客观现实,又要科学研判数字贸易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数字贸易发展路径。推进数字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数字产品国际供给能力。研究出台数字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挑选培育江苏本土化的数字化平台企业,以平台为载体、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为核心、全球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大力引进各种类型轻资产数字企业,推动江苏数字产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大市场,借助国际市场力量,全面提升数字内容服务、社会媒介服务、搜索引擎服务等数字产品国际供给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使用大数据、5G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产品流程再造,完成生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环节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提升其数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良好的数字贸易发展环境,促进数字贸易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当前,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快,涉及领域广,业务繁杂且交叉现象普遍,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已出现肆意收集数据、无视个人隐私、危及国家数据安全等不良现象,需要及时予以规范。要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争取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数字平台责任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研究出台数据安全评级、个人隐私保护、数据资源确权、非涉密数据开放、跨境数据流动等相关配套制度,为江苏数字贸易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数字贸易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兄弟省市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江苏数字贸易高端人才分类标准,并进行人才认定和补贴,提升江苏对数字贸易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创新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在苏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多方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制定数字贸易国际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开发理论课程和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建立高效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人才终身学习和人才教育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数字贸易人才在线学习平台和人才教育国际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数字贸易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深化数字贸易领域国际合作,提升江苏在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与货物贸易相比,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远远落后于其发展现状,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呈碎片化态势,在数据已变成重要生产要素的当下,加强国际磋商协调、推进规则体系重构日益紧迫,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将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要积极加强与数字贸易强国的国际合作,鼓励产业界、学术界、民间机构等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积极融入国际数字贸易,共同协商促进规则制定和国际治理体系完善,提升江苏在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国际贸易秩序演变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贸易格局在不断的分化中,产生了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是多极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国际贸易的分化,导致多边贸易规则被进一步弱化,使不同层级、规模、紧密程度的贸易并存,推动了双边贸易协定的制定。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格局分化表现、国际贸易秩序演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秩序;多边贸易

在不断地进行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国际贸易秩序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准则。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格局从传统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一极化转化为多极化。WTO组织内部的成员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充,其协议内容,也随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充分理解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以及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过程,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充分融入现今的国际贸易秩序当中,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表现

1.国际货物贸易的多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国际局势是以美国为唯一贸易核心的,美国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美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4。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欧洲国家开始迅速发展,在1950~1960年,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美国、欧洲双雄称霸、双雄对峙的局面。这时欧洲的总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近1/10,欧洲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1/10,美国的总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0,美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1/12。在1970~1980年,亚洲各国不断发展,出现了“亚洲四小龙”的东亚经济体,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美、欧、亚多级发展的趋势。

查看全文

社交网络与全球贸易联动机制研究

摘要:根据毕马威的《科技行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社交网络将在未来几年颠覆目前的全球贸易模式,全球贸易的需求将推动社交网络精准化服务与交流的演变。本文将运用对比、类比及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社会网络与全球贸易联动的双向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网络为全球贸易催生出新的营销模式和经营模式,带动全球贸易往更加便捷与开放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贸易的热点助力社交网络的热点发展,为社交网络提供更多的用户。二者之间存在共同发展与壮大的联动作用机制。

关键词:社交网络;全球贸易;双向影响;联动作用机制;渠道选择

众多科技行业巨头均认为未来社交网络平台以及电子商贸平台将是未来最具颠覆性的全球贸易模式。随着网络用户人数的持续攀升,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接近45亿人,比2017年增加了接近10%。如图1所示,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和社交网络平台迅速崛起的趋势,无论是世界五百强(“Fortune 500”)抑或是“发展最为快速的世界500强”(“Inc. 500”)企业在过去十年当中均在提升对社交网络的使用,以提升其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全球贸易营销与策略传播(苗龙,2020)的能力。全球贸易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正在迅速转变其交易模式与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形成了联动的双向影响趋势。本文亦在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双向联动机制,以期二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良性促进对方发展。

社交网络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研究

社交网络促进全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社交网络的深度普及对于全球贸易方式是彻底的变革与洗牌。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即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贸易的距离迅速缩短,商品可以更快捷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分配,不同的商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被世界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消费与使用(李嘉兴等,2020)。如图2所示,2014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有13360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零售总额将达到41350亿美元。电子商务销售额以每年超过10%比率在增长,2017年至2019年增长比率甚至超过20%。根据预测2021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不仅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趋势以及目前疫情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将持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总销售额达到48780亿美元。此外,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所占全球零售额的比例持续攀升,预计至2021年比例将达到17.5%(赵志云等,2020)。社交网络改变全球贸易的渠道与方式。社交网络与数字环境的丰富与扩展,使得实体店与线上贸易渠道界限越来越模糊。促使购物方式往多渠道发展。数据表明,超过70%的客户在购物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渠道,这从侧面反映了多渠道购物将是未来全球贸易的趋势与发展方向(王一慈等,2020)。对于供应商而言,多渠道购物促使供应商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参与的营销渠道以及购买动机和内在驱动因素。社交网络为全球贸易的多渠道提供观察途径和契机。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均实现了对社交功能的整合,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交功能实现顾客与商家的即时沟通,获得顾客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及时反馈以及商家对其产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增值服务。此外,社交网络的发展催生出新生代的电子购物方式与渠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购物。由此可知,社交网络的购物功能正在形成,社交网络平台不仅是一个广告渠道,也是一种购物的渠道。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营销方式转变。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促进全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全球贸易的营销方式转变亦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可行路径(刘志高等,2019)。社交网络产生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即数据库营销,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是对客户进行细分,通过社交网络,供应商可以更精确地对客户进行细分,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社交网络下的数据库营销的目标是实现客户的重复购买、建立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商品的转化效率等。社交网络下的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可以实现更多功能的融合,社交网络营销可以将广告营销、促销手段、公关以及市场推广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整合营销体系,本质是实现商品的快速销售与供应商品牌的建立。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的营销方式生命周期更短暂、并对营销的质量要求更高;即全球贸易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流量尽可能吸引更多客户参与产品的购买。如图4所示,根据艾瑞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社交网络营销规模不断增长,社交平台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格局转变。社交网络为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境电商提供更为饱满的发展羽翼,对全球贸易的格局产生新的转变(刘志高等,2019),其中最为明显的转变是贸易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占比高达70%,但是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实现稳步增长,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率逐年攀升(见图5)。此外,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的速度在加快,服务贸易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在向创新型、数字型、智能型以及平台化的方向发展。社交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以及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服务与货物贸易的规模化增长和商业模式以及贸易格局的转变提供了动力。社交网络为全球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动力,使得消费需求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服务贸易全球化的竞争不仅取决于地区的国际地位、产业竞争力,也取决于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表现为新技术的投入以及信息的掌握与利用。

全球贸易对社交网络的影响研究

查看全文

论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发展迅猛、结构优化,分布不平衡以及贸易壁垒隐蔽化趋势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加强立法工作,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全球化;服务贸易;贸易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际服务贸易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1970年的7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1000亿美元。其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明显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逆差达97亿美元。在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并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是21世纪国际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战略,认清和把握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加大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力度,将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查看全文